標籤:

易經之象辭

《易經》是中國文化最古老的典藉。歷化正統派的學者,用許多不同的文字讚揚它,推崇它為「群經之首」,致予無上的敬意。也有人認為,《易經》僅是古代的一部卜筮之書,卑不足道。

《易經》,確是上古卜筮的學術,到了商、周之際,經過文王的整理和注述,把它由卜筮的範圍,進入「天人之際」的學術領域。由此,《易經》成為了中國人文文化的基礎。東周以來,再經孔子的研究和傳述,同時又散為諸子百家學術思想的源泉。

象辭,在《易經》中,假借作為象徵與現象的意義。

象辭的作者,古今研究《易經》的學才,根據傳統的觀念,認為象辭是孔子所作。但也有懷疑的見解,這些「聚訟紛紜,莫衷一是」的論辯,很難確定。總之,象辭,就是研究《易經》卦象的心得。

八卦和八八六十四卦,本來就是抽象的,象徵物一人事的符號。但為了使人容易了解,指出現象界中,人們的耳目感官,與意識思想可以體會觀察的東西,作為卦象的解釋,所以便稱它為象卦。

《易經上經》

1、【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2、【坤】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3、【屯】雲雷屯,君子以經綸。

4、【蒙】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5、【需】雲上於天,需。君子以飲食宴樂。

6、【訟】天與水違,訟。君子以作事謀始。

7、【師】地中有水,師。君子以容民畜眾。

8、【比】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萬國,親諸侯。

9、【小畜】風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德。

10、【履】上天下澤,履。君子以辯上下,定民志。

11、【泰】天地交,泰。後以財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12、【否】天地不交否。君子以儉德辟難,不可榮以祿。

13、【同人】天與火同人。君子以類族辨物。

14、【大有】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遏惡揚善,順天休命。

15、【謙】地中有山,謙。君子以裒多寡,稱物平施。

16、【豫】雷出地奮,豫。先王以作樂崇德,殷薦之上帝,以配祖考。

17、【隨】澤中有雷,隨。君子以向晦入宴息。

18、【盅】山下有風,盅。君子以振民育德。

19、【臨】澤上有地,臨。君子以教思無窮。容保民無疆。

20、【觀】風行地上,觀。先王以省方觀民設教。

21、【噬嗑】雷電噬嗑,先王以明罰(來力)敕法。

22、【賁】山下有火,賁。君子以明庶政,無敢折獄。

23、【剝】山附於地剝,上以厚下安宅。

24、【復】雷在地中復,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後不省方。

25、【無妄】天下雷行,物與無妄,先王以茂對時,育萬物。

26、【大畜】天在山中,大畜。君子以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27、【頤】山下有雷頤,君子以慎言語,節飲食。

28、【大過】澤滅木大過,君子以獨立不懼,遁世無悶。

29、【坎】水洊至,習坎,君子以常德行,習教事。

30、【離】明兩作離,大人以繼明照於四方。

《易經下經》

31、【咸】山上有澤,咸;君子以虛受人。

32、【恆】雷風恆;君子以立不易方。

33、【遁】天下有山,遁,君子以遠小人,不惡而嚴。

34、【大壯】雷在天上,大壯,君子以非禮弗履。

35、【晉】明出地上,晉,君子以自昭明德。

36、【明夷】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蒞從,用晦而明。

37、【家人】風自火出,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恆。

38、【睽】上火下澤,睽,君子以同而異。

39、【蹇】山上有水,蹇,君子以反身修德。

40、【解】雷雨用,解,君子以赦過宥罪。

41、【損】山下有澤,損,君子以懲忿窒欲。

42、【益】風雷益,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

43、【夬】澤上於天,夬,君子以施祿及下,居德則忌。

44、【姤】天下有風,姤;後以施命誥四方。

45、【萃】澤上於地萃,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

46、【升】地中行木,升,君子以慎德,識小以高大。

47、【困】澤無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

48、【井】木上有水,井,君子以勞民勸相。

49、【革】澤中有火,革;君子以治歷明時。

50、【鼎】木上有火,鼎,君子以正位凝命。

51、【震】洊雷,震,君子以恐懼修省。

52、【艮】兼山,艮,君子以思為出其位。

53、【漸】山上有木,漸,君子以居賢德善俗。

54、【歸妹】澤上有雷,歸妹,君子以永終知敝。

55、【豐】雷電皆至,豐,君子以折獄致刑。

56、【旅】山上有火,旅,君子以明慎用刑,而不留獄。

57、【巽】隨風巽,君子以申命行事。

58、【兌】麗澤,兌,君子以朋友講習。

59、【渙】風行水上,渙;先王以享於帝立廟。

60、【節】澤上有水,節,君子以制數度,議德行。

61、【中孚】澤上有風,中孚,君子以議獄緩死。

62、【小過】山上有雷,小過,君子以行過乎恭,喪過乎哀,用過乎儉。

63、【既濟】水在天上,既濟,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

64、【未濟】火在水上,未濟,君子以慎辨物居方。

(本文摘自《白話易經》南懷謹、徐芹庭著)

推薦閱讀:

《易經》最早出自哪裡?
劉東亮老師《易經》講座第二部分 (48)
 歷史上《易經》名人(一)
易經需卦可以預測哪些事情?
《易經》為什麼不叫「難經」(劉緒義)

TAG:易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