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排卵藥物使用有誤區 小心卵巢過度刺激綜合征

促排卵藥物使用有誤區 小心卵巢過度刺激綜合征核心提示:使用促排卵葯藥物後可使卵巢的多個卵泡同時發育,大量分泌雌激素,使得血液中的雌激素水平急劇升高,造成人體大量體液滲出,出現腹水、胸水和水腫等不適,嚴重者可發生急性腎功能衰竭,甚至有生命危險。

  女性在下丘腦——垂體——性腺軸的精確調控下,每月出現排卵和月經現象,時機成熟還可實現「造人計劃」。在當今社會中,工作、考試、生活環境轉換等不斷產生心理壓力,各種疾病也牽一髮而動全身,均可擾亂女性這個精密的調節過程,造成排卵功能障礙,出現月經異常甚至閉經,結果就是不孕不育。

  由於排卵功能障礙所致不孕的治療中,促排卵藥物起著關鍵的作用。但不少苦盼孩子的婦女擔心,這類葯吃了可能罹患癌症、卵巢早衰,甚至暴病一命嗚呼;另一方面,也有不少生育機能健全的人,希望通過促排卵藥物生雙胞胎,從而規避計生政策。廣州有婦產科專家指出,人們對促排卵藥物的恐懼和濫用並存,當心賠了夫人又折「兵」。

  促排卵導致腫瘤風險有待評估

  醫學上有一種「持續性排卵學說」認為,每排一次卵都會讓卵巢表面產生一個傷口,機體對其進行修補的過程中會有一定的機會發生卵巢上皮性腫瘤。促排卵藥物會使卵巢排卵的數量多於正常時的每月一個,因此有可能使卵巢癌的發病風險增加。另一方面,促排卵藥物克羅米芬與治療乳腺癌藥物他莫昔芬類似,均為雌激素受體的拮抗劑,有可能減少乳腺癌的發病風險。

  話雖如此,吃了促排卵藥物會不會增加或減少得腫瘤的風險,還得通過長期的臨床觀察證實。鄧敏端稱,卵巢癌、宮頸癌、子宮內膜癌、乳腺癌等與促排卵藥物的關係尚未有定論,循征醫學證據不足,因此婦女不必過分擔心。值得注意的反倒是促排卵藥物對下一代的影響——有研究發現,這些藥物有可能增加胎兒罹患視網膜母細胞瘤和神經母細胞瘤的風險。

  促排卵或致卵巢早衰提早閉經

  卵巢早衰是婦女們的又一大擔心——促排卵治療以後,耗竭了卵巢的卵泡,40歲不到就閉經怎麼辦?女性卵巢中與生俱來的卵泡數量有限,隨著年齡的增長會逐漸減少,卵泡排沒了就是卵巢衰竭,由卵泡產生的雌激素也會逐漸減少,女性身體機能開始走下坡路。

  目前醫學界對卵巢早衰與促排卵藥物的關係還存在爭議。大多數專家認為促排卵藥物不會耗竭卵巢中的卵泡。卵泡的早期發育需要經歷幾個月經周期的時間,是分批被「募集」而啟動發育的,從它們開始發育到排卵前狀態大約需要85天,前70天不受促排卵藥物的影響,其間發育的卵泡數量不斷減少。月經周期開始時,一組被募集的卵泡經歷了70天的發育後,對促排卵藥物產生反應並加速生長,最終有一個或數個成熟卵泡能順利排卵,剩下的則走向凋亡。因此,促排卵藥物耗竭的充其量只是這一批次的卵泡,而不會影響到卵巢中未被「募集」和啟動發育的卵泡。少數婦女使用促排卵藥物後出現了卵巢早衰,未必是藥物的作用,因為卵巢早衰與遺傳、環境、免疫等因素也有著密切的關係。

  卵巢多個卵泡同時發育威脅生命

  卵巢過度刺激綜合征,是促排卵藥物的另一個尚未引起足夠注意的嚴重不良反應。口服促排卵葯的反應還算比較輕,注射HMG等藥物後可使卵巢的多個卵泡同時發育,大量分泌雌激素,使得血液中的雌激素水平急劇升高,造成人體大量體液滲出,出現腹水、胸水和水腫,患者體重增加,相應的感到腹脹、胸悶等不適,嚴重者可發生急性腎功能衰竭,甚至有生命危險。

  應用促排卵藥物時注意預防這種危險:如果在B超檢查中看到卵巢出現了多個大卵泡,就應及時處理,必要時甚至取消治療周期——就算前功盡棄,也得保命要緊。

  濫用促排卵藥物有害無益

  一些生育機能正常的人,也在打促排卵藥物的主意。克羅米芬等促排卵藥物在處方葯管理的範圍之內,但人們各展神通也搞得到,例如從境外購買,向不孕不育患者借葯……機關算盡,目的只有一個:一次生一對雙胞胎,甚至「多多益善」,從而規避計生政策。自然情況下,懷雙胞胎的幾率為1.05%~1.35%,而口服促排卵藥物後可增加到8.4%,注射絕經期促性腺激素(HMG)以後可增加到27%。還有一些人急於懷上孩子,甚至希望在指定的月份日期受孕,也求助於促排卵藥物。

  多胎妊娠是促排卵藥物的使用中最受關注的副作用。多胎妊娠的害處很多,可引起胎兒早期流產、早產、畸形或發育異常,例如早產可致新生兒視網膜病變,嚴重者可致盲,孕產婦則容易出現妊娠期高血壓、心臟病等併發症,使孕產婦及新生兒死亡率明顯增加。

  為了達到多生的目的,有些人不惜冒上述風險。但鄧敏端指出,排卵功能正常的女性使用促排卵藥物後並不會額外增加受孕機會,反而有可能降低——比如說,克羅米芬可使子宮頸黏液變得黏稠,不利於精子通過,還會使子宮內膜變薄,不利於受精卵著床。

推薦閱讀:

首劑量需要加倍的藥物
合理使用抗菌藥物100問?
過期藥物的處理方法有哪些?
抗高血壓藥物的聯合應用方案
【用藥科普】近親藥物,慎防「交叉過敏」

TAG:藥物 | 誤區 | 綜合 | 刺激 | 綜合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