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課堂教學環節五要素
淺談課堂教學環節五要素 | |
作者:洪河小學 鄧莉文章來源:本站原創點擊數: 8792更新時間:2006-8-27 | |
教育質量是學校追求的永恆主題,課堂永遠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主陣地,掌控好自己的主陣地需要做好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下面結合我校課堂教學實際情況談談課堂教學環節的五要素。 一、課前準備 什麼是「課前準備」呢?說起來好象每一位老師都能談出幾點來,但是在新的教育理念下,課前準備到底應該做些什麼呢? 傳統觀點把課前準備叫做「備課」: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備媒體…..現在,「備課」一詞已經被一個新的概念所代替,它就是「教學設計」。課堂教學過程是一個有聲有色有情感的生命過程,對這樣的一個過程,「備課」就顯得比較簡單,對教學過程的設計既是一個複雜的物質準備又是一個理想的心理預期。 一提起教學設計,自然就要想到教案。教案,是教學設計的文本化,是用文本形式展示的教學藍圖。所以,教案應該從以下幾個角度來思考; 1、對老師來說,教案的內容是有用的,切忌走形式。 2、體現不同的教學內容的特點、自己的風格 3、教案中體現的教學過程是師生共同參與、積極互動的。 4、在重視「預設」的同時重視「呈現」。預設越完美,給呈現留的餘地就越少,要適當設計「留白」,給學生自由發展讓出空間。 在教學設計理論中,對課堂教學的過程的認識是首先應該解決的問題。對教學過程的認識,大致有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教學是一個「物理」系統(傳統的觀念),另一種觀點認為,教學是一個複雜個「生命系統」。傳統的教學觀點認為,教學過程是線性的漸進過程,把教師的教學要素視為決定性因素,把教學過程視為剛性的過程,以追求教學「效率」為原則。在這重觀點中是不具備成長的觀念的。新的教學觀點認為,教學過程中各種教學因素的相互作用的發展變化難以預料,具有不確定性,教學設計應該不應是完全預測的、精確的、而應是一般的、生成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鼓勵的話語,進行師生交流,這樣,必然導致教學過程的不確定狀態。教學設計應該是寬鬆的、靈活的、多少帶有不確定方式,以容納和利用意外事件,使學生獲得深刻的理解。教師應當在學生的挑戰(質疑、不解、發問……)中使教學計劃不斷生成和實現。 二、導入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節課的導入與該課教學效果有著密切的聯繫。在教學中,新課的導入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它是新課的開端,是教師譜寫一首優美的教學樂章的前奏,是師生間情感共鳴的第一個音符,是師生心靈溝通的第一座橋樑。 一般來說,導入新課,設計導語,應該遵循以下原則: 1、符合教學目標。課堂教學導入,一定要根據既定的教學目標來精心設計導語,與教學目標無關的不要硬加上去,不要使導語遊離於教學內容之外。教學伊使的導語是完成教學任務的一個必要而有機的部分。 2、符合教學內容。 3、從學生是實際出發。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學效果的好壞,要通過學生的學習來體現。因而導語的設計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照顧到學生的年齡特點、性格特徵。不要用過深的教學內容作為引語,否則學生無法接受。 4、從課型的需要入手。導語的設計要因課型的不同而不同。新授課要注意溫故而知新,架橋鋪路;講授課要注意前後照應,承上啟下;複習課要注意分析比較,歸納總結。 5、導語要短小精悍。一般來說兩三分鐘就要轉入正題,時間過長容易喧賓奪主。 6、形式要多種多樣。 下面向大家介紹一些基本導入的方法。 1、由問題導入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指出:「教學過程是一種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持續不斷的活動」,思維永遠是從問題開始的。因此在章節教學之始,教師可以編擬符合學生認知水平、形式多樣、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回憶、聯想或滲透本課學習目標研究主題。 2、由科學故事導入 3、由詩句、諺語、俗語導入 4、由學生身邊實例導入 5、由社會熱點導入 6、由多媒體演示導入 三、主題探究 課堂教學的第三個環節是主題探究。「主題」指課堂教學的主題,「探究」指師生對本課主題的學習和研究。傳統的教學把這個環節稱作「講授新課」。 新課堂的主題探究環節的處理方法百花齊放,不拘一格。但新的主題探究的核心特點是「探究」,而不是「接受」,轉變教師教的方式,轉變學生學的方式,是這一教學環節的核心問題。「主題探究」是課堂教學的主要環節,這一環節實施得如何,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課堂教學的成敗。如何進行這個環節的教學?恐怕一百個老師就有一百種看法。但是「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課堂教學本身就是存在多樣性和靈活性的特點。但是,課堂教學確實有好壞之分別,我們不能固定一種進行「主題探究」的模式,但是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評價「主題探究」環節的優劣。 (一)、正確處理課堂教學的主要矛盾,巧妙的設置結合點 一堂課,無論講授什麼內容,不論採取哪種教學模式,都要遇到以下幾對基本矛盾。 1、接受間接知識與親歷經驗的矛盾 學校教育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給學生創造一個快速接受間接知識的環境和路徑。間接接受知識,是課堂教學的主要方式,也是主題探究的主要形式。但是,不能因為強調知識的主要來源是接受間接知識,進而否認學生在探究中「親歷」的重要性。親歷才能使一個人了解知識的來龍去脈,才能體驗獲得知識的艱辛,才能實現立體收穫,既收穫知識,有享受了過程教育,體驗了學習中成功的愉悅。 2、教師作用與學生作用的矛盾 教師是課堂教學、主題探究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引領者,教師的作用是毋庸質疑的。學生是課堂教學、主題探究的參與者、親歷者和跟進者,沒有學生的作用同樣沒有教學的發生。過分強調教師的作用會使學生陷入被動,產生消極;過分強調學生的作用,就會使教學無序、低效。 3、學習目標的共性與個性的矛盾。班級授課的教學形式強調學習目標的一致,強調主題的共性,但共性包含在個性之中,沒有個性也就沒有共性。沒有學生的個別學習也就沒有班級教學的總體收穫。這就是班級教學中「收」與「放」的關係。不收,共同學習就很難維持,不放,學生個人學習的積極性就不會被充分的調動。 上述矛盾幾乎充斥著每一節課。因此,我們不能為了提倡探究學習,就 否認講授學習,即便是在以探究為主的課堂里;也不能在承認講授作用的時候,有意無意的拒絕探究的方法,即便是在以講授為主的教學中。「過猶不及」,這是一個基本理念。因此,教師的教學水平、教學藝術,就在於一定條件下確定好矛盾雙方的結合點。結合點找得准,課堂教學就能和諧進行,這樣的課就是一堂好課。 (二)、學生的參與度是評價課堂教學效率不可忽視的指標 按照新課程的主張,教師與學生都是活動的主體,教材是教學的客體。因為教師的引導地位和成人優勢,教師參與教學活動是不成問題的。要注意的是,教師的過度參與會抑制、排擠學生的參與程度。因此,學生對教學活動的參與是課堂教學應該重點關注的問題。個別教學、小組學習、動手做、自主探究等是提高學生參與度的重要策略和方法。在傳統教學定勢還十分牢固的今天,在知識考試壟斷評價世界的今天,教師要特別關注學生的參與。 四、強化鞏固 強化鞏固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鞏固一般發生在主題探究之後。課有課的鞏固,單元有單元的鞏固。鞏固的目的就是強化。但是強化不只發生在鞏固階段,強化往往與主題探究交替進行。那麼如何搞好這個環節呢? 1、在理解的基礎上強化鞏固 理解知識是鞏固知識的基礎。要使學生知識掌握得比較牢固,首先在傳授時要使學生深刻理解,留下極深的印象。所以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把理解知識和鞏固、記憶知識聯繫起來。強調理解記憶,並不否定在教學中還應要求學生對一些知識做機械記憶。例如,英文字母,古詩詞等。 2、重視組織各種複習 複習是鞏固知識的主要手段。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教學需要,有計劃地組織好複習,教師要向學生提出複習與記憶的任務,力求具體、明確;要安排好複習的時間,及時進行;要注意複習方法的多樣化,運用提問、講授、作業、實驗等各種方法進行複習。要指導學生掌握記憶方法、學會通過整理編排知識、寫成提綱、口訣幫助記憶。 3、提倡積極的強化鞏固 在教學中可以採用變式教學來鞏固,也可以引導學生在學習新知識、擴大加深原有知識和積極運用所學知識與實際來鞏固,還可以採取變更學習的組織形式來鞏固。這些方法與簡單的複習相比較,是一種跟為積極的鞏固,這個要求學生在鞏固中前進! 五、總結拓展 老師們認為什麼樣的課堂總結是好的呢?「學生帶著問好來,帶著句好走」,所有的問題都得到圓滿的解答,這樣的一堂是我們曾經拍手叫好的。可是,新課程理念告訴我們,不能過於關注學生的認知,不能忽視學生情感,如果過於關注學生的達成,將會忽視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課堂應該是讓學生帶著問號來,帶著問號走。好的課堂總結,既能使本堂課的教學內容得到升華和總結,也能為學生的繼續學習拓展新的道路。 (一)、課堂總結的意義 1、對所講授的知識加以總結、整理 2、深化概念、規律、反饋信息 3、設下伏筆,活躍思維,為後續教學服務 (二)、總結拓展的方法 1、畫龍點睛法 老師在結束時,把精彩的片段或關鍵問題,或重要的方法加以精闢的概述,或設計成能發人深思的問題,能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得到升華。 2、置疑法 老在學生順著自己思維走,準備結束新課的學習時,突然設置疑問,使趨於平靜的課堂再起波瀾。這種置疑也可以延伸到課外。 3、求異法 在課堂結束時,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前後聯繫,將一些有共同特點的內容的相異點列出來,進行分析對照。學生通過分析比較加深認識。 4、銜接法 為了下節課的順利進行,老師通常在結束一堂課時,向學生提出預習新課的要求。例如,二年級語文上冊,學習完了《蘋果落地》一課後將進入到《我的影子》一課時,老師可以這樣說:「我們這節課跟偉大的科學家牛頓一起探索了蘋果落地的秘密,發現了原來是因為地球有吸引力。而下節課我們將要去了解變化多端的影子,請同學們先看看,了解以下影子會怎麼變呢?」這樣,就將這節課的內容過渡到了下一節課。 5、啟迪法 老師可以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因勢利導地引導學生。可以是思想上的引導,也可以是藝術形式上的。 以上是對課堂教學的五要素的簡單闡釋,希望通過本次交流,老師們能有所收穫,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把握好這五個要素,通過對課堂主陣地的掌控,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006年8月 |
推薦閱讀:
※淺談如何注重古詩詞教法,提高教學效果
※先學後教 有效教學
※上下樓梯關節疼,教你4招自療法(附真人教學)
※八字教學1
※中文系教學大綱目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