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特朗普和中國文革狂熱者的共同心理特性:權威主義人格的泛濫
五月伊始,就有兩件事情讓我感到深深地不安。雖然發生的地點、形式、內容和主角都不一樣,但其背後所反映的社會心理卻極其相同。
一件是發生在5月2日晚上的事:一組呈現出極濃文革色彩的「唱紅歌會」在中國人民大會堂上演,讓很多經歷過文化大革命夢魘的人,感到深深地不安。它以個人崇拜的方式、反美主義的色彩和極端的政治宣傳,藉助於商業經濟時代的高額票價和少女組合「五十六朵花」的誘惑,宣傳一種早已經被批判的、早已經被中國共產黨所否定的政治鬥爭意識,竟然還贏得了不少人的青睞、支持和欣賞,非常值得我們社會心理學家關注。
而另外一件令人不安的事是:美國時間5月3日晚上,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唐納·特朗普在混亂擁擠的共和黨候選人中脫穎而出,贏得了總統候選人資格提名所需要的選舉人票數,肯定成為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並將在今年11月的總統大選中挑戰民主黨的總統候選人,很有可能成為下一任的美國總統。
特朗普是將反移民、反國際化、反全球貿易等思想作為競選綱領的美國極右派政治人士。 他挑戰了美國主流政治意識和價值理念;他出言不遜,任意任性,但竟然能夠贏得如此多的美國人的喜愛和認同。到底是這屆美國人民不行呢?還是有其他更加深刻的心理學原因?此中意味同樣很值得分析。
這兩件東、西方看起來絕然對立、互相仇恨的政治思想意識,從我們心理學的角度來講,其實都表現出了相同的心理特點:這就是上個世紀50年代由西奧多·阿多諾(Theodore Adorno)等伯克利學者提出來的權威主義人格(Authoritarian Personality)。這種複雜的、頑固的、刻板的人格體系,提倡的是種族、階級、文化之間的偏見和仇恨,政治上的極端保守和僵化,對領袖個人無條件的崇拜和服從,對自己的信仰有一種毫無理由的優越感。所有這些相互交織,形成了一種反民主、反國際主義的排他性情感與意志。
心理學的研究發現,這種權威主義的人格特質,有幾個比較明顯的特徵:
1頑固地相信自己所信仰的立場、主義和價值觀念有無上的優越感,並由此誇張地輕視、排斥、反對任何與其價值理念不一樣的人。2盲目地崇拜自己認為更強大有力的人,並以此人的權威、地位和影響作為自己行動的依據,認同和順從自己所歸屬群體的道德權威意識。3仇視所有自己群體以外的人,相信這些人是邪惡的、道徳不純潔的敵人。4對於所遇到的任何的事情,喜歡採取直接明了、簡單的判斷,不願意、也不相信事物之間和事物內部的複雜性、多元性和不一致性。5不信任任何自己群體以外的人,懷疑別人總在進行某種陰謀,是各種陰謀理論主要的信奉者、販賣者和製造者。6在個人性格方面表現出頑固、固執,缺乏靈活性,同時對其他不同的人群持有一種刻板的、不變的看法和印象。這種權威主義人格又是如何形成的呢?發展心理學發現,它的形成可能跟個體早期所經歷的家庭結構和家庭教育有著密切的關係。
在這種家庭中,父母大多對孩子有特別嚴厲的管制、管教,只有當孩子的表現被父母親認可的時候,才會得到家長的關心、愛撫,乃至獎勵。父母總是強調支配、決定孩子所有的生活慾望、情感和發展,強調父母親和孩子之間的地位差異。嚴厲地制止孩子任何不順從和敵意的表現,尤其不允許孩子對父母親和其他長輩流露出任何不滿或不順從的情緒。
在這種專制的家庭氣氛中成長起來的孩子,逐漸發展出「壓抑和虛偽」的防禦機制,以掩飾其內在的敵意和衝突,也使這樣的個體缺乏自知之明或者不進行任何反省。以至於在與任何其他人,包括朋友、上下級、晚輩和社會陌生人的交往互動中,顯得特別僵硬、刻板、機械、不通人情。
具有這種權威主義性格的人,特別喜歡追逐權力、地位和支配,特別想要控制、支配其他人的行動、感情和慾望,對自己形成的刻板印象和偏見頑固不化,對任何不同意見的思想抱著強烈的敵意,並經常發泄在其他不同的無辜陌生人身上。
當然,後來的研究發現,這種權威主義的人格可能還不能簡單地概括為法西斯主義和極端右派分子的心理特性。左派和自由派可能也會有這樣的極端主義的傾向,特別是在思維方式上呈現出強烈的教條主義傾向,並頑固地堅持自己理念的態度。
加拿大心理學家鮑勃·奧特邁耶(Bob Altemeyer)發現,權威主義人格最突出的三個人格傾向就是:對自己信奉的權威的無條件地順從;對不同於自己的任何其他群體強烈的敵意和攻擊;對自己所追隨領袖的價值和信念的頑固堅守。他把這些心理傾向歸納為「右翼權威主義人格」。
「大五」人格心理學的創始人科斯塔和麥克雷(Costa & McCrae)發現,大五人格中間的「開放性思維」維度和「右翼權威主義人格」有明顯的正相關。換句話說,這些是思想絕對、思維僵化的人容易得的心理病。
2003年,我的伯克利同事傑克·格拉塞(JackGlaser)和斯坦福心理學家約翰·約斯特(John Jost)發現,這種人格特點可能還是更多地跟意識形態聯繫在一起。它是一種強烈動機性的社會認知,可以歸納成政治上的保守主義;它具有權威主義的人格特點,同時也有對變化的抵制和對不平等的合理化傾向。
縱觀特朗普支持者在競選中表現出來的各種言行和中國的文革狂熱者的所作所為,可以明顯看出來,二者雖然表達的詞藻、內容、說法、概念很不相同,甚至表面對立,但是其本質的心理傾向性是非常相似的。他們都體現出強烈的權威主義人格特點和對變化的一種根深蒂固的抵制,以及對外人的一種莫名其妙的敵意。最突出的還是一種強烈的、冥頑不化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以各種陰謀來為自己的言行提供合理化的依據。
然而,令人擔憂的是,心理學家還沒有發現能夠治癒這種權威型人格所帶來的心理問題的妙招。因此,我們只能說,善良的人們啊,你們真的要警惕啊!
推薦閱讀:
※改變之所以艱難,是因為心智黑洞的存在,跳不出惡性循環
※渡邊淳一談情場:那些風月老手如何把握女性心理
※我可能被貴乎洗腦了,但我不捨得卸載?
※父母是反社會型人格障礙者/精神病態者/社會性病態者,是怎樣一種體驗?
※婆媳關係真的會讓兩個原本感情很好的人走到盡頭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