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編劇本像跟張愛玲談戀愛

改編劇本像跟張愛玲談戀愛  名著改編成電視劇,總會引來爭議不斷。改編自張愛玲同名小說的34集電視劇《傾城之戀》在央視剛開播四天,各種質疑就紛至沓來。由於此番執筆改編的是素有「中國第一編」之稱的著名編劇鄒靜之,因此網路上也掀起一場「鄒靜之PK張愛玲」的大討論。

  爭議:注水?

  回應:《赤壁》原著也才一百字

  《傾城之戀》是張愛玲生前的「最愛」,原著只有2.8 萬字,講述了上世紀四十年代離過婚的上海女子白流蘇和花花公子范柳原在亂世中的愛情糾葛,然而電視劇才播了開頭幾集,一些看過原著的觀眾就看不下去,原因是編劇替白流蘇和范柳原創造了「前傳」,為范柳原花花公子的形象找了一個借口,也詳細敘述了白流蘇在前夫家中的勾心鬥角的戲份。一些鐵杆張迷認為這根本就是編劇的畫蛇添足,已經完全失去了張愛玲原著小說的味道,「除了也有個白流蘇,也有個范柳原,也叫《傾城之戀》外,這部劇其實就是一部俗氣的民國言情劇。」

  鄒靜之表示早在改編前就料到觀眾會有這樣的想法,「這是一件特別尋常的事情,元雜劇到明代的雜劇都是根據幾百個字變成了連台本戲,就像現在的電視劇一樣,連續演30多天。」他以《赤壁》為例,「《赤壁》在《三國志》中大概不足百字,但是到《三國演義》里,從舌戰群儒到蔣干盜書、借東風、火燒連環船,一直到華容道,寫了多少部戲?其實只要有一個好『種子』——『傾城之戀』這四個字,一個城市的傾覆成就了一對戀人,鋪好底,這顆『種子』就會在下面會長出根來,上邊會長出枝蔓來,長出好的花朵。」

  鄒靜之說,他的改編原則就是,「該忠實的忠實,該放大的放大,該演繹的演繹。《傾城之戀》雖然篇幅短,但是張愛玲的妙筆給我們提供的信息卻豐富無比,這也是張愛玲小說的魅力所在。包括女主角白流蘇大家族的故事、男主角范柳原私生子的背景、香港那場戰爭的場面等等,小說可以一句話帶過,但是電視劇則必須形成合理的故事,改編成34集電視劇後故事會非常豐富多彩。」

  爭議:變味?

  回應:電視劇應關照現實

  《傾城之戀》曾經被改編成電影和舞台劇,其爭議都沒有此次電視劇大,不少觀眾認為張愛玲的文字注重細膩的心理刻畫,其凝練的故事根本不適合被拉長成電視劇,「最愛的便是范柳原和白流蘇間若有似無的眉來眼去,但為了這激動的一刻竟等了20集。這到底是張愛玲的傾城之戀,還是鄒靜之自己的傾城之戀啊?」很多「張迷」認為,「張愛玲小說最稀罕的是味道,但影視劇想表達出這種味道太難了,就像一碗濃湯倒進一鍋水裡,被稀釋了,味道去了很多。」

  究竟是誰的《傾城之戀》,鄒靜之並不在意,「也許會有人認為這部《傾城之戀》不夠張愛玲,但我無所謂。我只能說這部劇秉承了張愛玲的文學氣息,但也多了很多她沒有的東西。我足足花了兩年時間來修改劇本,改編的整個過程,好像是跟張愛玲談了一次戀愛。」他認為經過演員的演繹後,《傾城之戀》已經從一部純談情說愛的小說變成了一部波瀾壯闊的史詩大戲,他注重的是在歷史的長河中那些人物命運的起伏,以及與現實的對照,「寫這樣一個戲,並不是要把張愛玲的2.8萬字給圓了,一個文藝作品、電視劇,你對現實的關照有多大,現實對你的回饋就有多大。其實我們每個人物都是和現在的一些典型人物對上號的,你可以去找、去想,比如說白流蘇、范柳原、唐一元,包括老太太,其實都是有一些現代人的色彩在裡邊。」

  爭議:流蘇老了,柳原嫩了?

  回應:大腕演不了「白范」

  一個是個性獨立叛逆的新派女子,一個是風流倜儻的花花公子,原著中的白流蘇和范柳原給讀者留下無限遐想。昔日港版電影中的周潤發、繆騫人的組合,話劇版中梁家輝、蘇玉華的組合,都讓人印象深刻,此番到了電視劇中,「白范」組合成了陳數和黃覺。

  陳數在電視劇《新上海灘》中塑造的交際花方艷芸曾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然而此次出演張愛玲筆下最複雜的女性角色白流蘇,觀眾認為她演繹得稍微硬了點,身材略微豐滿了點,外表上也顯得老了點。而范柳原應該是那種經過滄桑,有一個私生子名正言順地繼承家產,想必也是很有手腕,由黃覺來演,似乎有些「嫩」了。甚至有觀眾推舉鄧超、孫儷才是范柳原和白流蘇的最佳詮釋者。

  對此,導演夢繼表示其實在籌備之初有很多大腕演員主動找上門來,甚至願意降價出演,「然而我們仔細琢磨下來,如果由大腕演,她演完了還是她自己,不是白流蘇,不是范柳原。」夢繼說,「如果觀眾認真把全劇看完,他們會記住角色的名字,白流蘇、范柳原,他不會說陳數、黃覺,因為他們塑造的是人物,而不是演員自己。」


推薦閱讀:

「經常請吃飯的漂亮姐姐」姐姐養成指南
好的戀愛,一定是這種模樣
關於大部分直男問題的解答
任重跟姚笛是紅顏知己嗎?
戀愛豐收期 立秋八月桃花Top5

TAG:編劇 | 戀愛 | 劇本 | 改編 | 改編劇本 | 張愛玲 | 改編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