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個必須」總結黨的轉變 從革命黨轉為執政黨

新的歷史時期,進一步鞏固、加強、擴大黨的執政基礎,使黨的執政基礎穩如泰山、堅如磐石,是新形勢下黨實現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一個重要命題

  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定於9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開。

9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對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提出了「六個必須」。會議指出,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是全黨的重大政治責任。

  這「六個必須」,高度凝練而科學地總結了我們黨從革命黨轉變為執政黨後,60年來在自身建設實踐中的寶貴經驗,具有重要的啟迪。狹義的黨的建設,主要指的是黨的思想、組織、作風、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設;廣義的黨的建設,還包括黨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組織路線和黨的綱領的制定,包括黨在各個階段的中心任務的確立等。「六個必須」既從廣義的視角強調了黨的建設的思想路線、根本任務、宗旨和核心價值等,也對思想、組織、作風、制度和反腐倡廉等狹義的黨建內容作了闡述;既大氣宏觀又細緻周密,相互之間形成了有機的統一體。

  黨的建設是我們黨領導的偉大事業不斷取得勝利的重要法寶。我們黨從誕生之日起,就一直強調自身建設,並在不同的時期不斷豐富和完善黨的建設的內涵。以新中國成立為標誌,我們黨從一個領導人民為奪取全國政權而奮鬥的黨,開始向一個領導人民掌握全國政權並實現由新民主主義過渡到社會主義的執政黨轉變;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們黨從一個受到外部封鎖和實行計劃經濟條件下領導國家建設的執政黨,開始向對外開放和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領導國家建設的執政黨轉變。世事滄桑,無論國內外風雲怎樣變幻,我們黨作為領導中國人民革命、建設和改革發展中流砥柱的核心力量,之所以從來沒有動搖,最根本的原因在於我們在黨的建設中不斷完善,並在60年執政的實踐中堅持了「六個必須」。

  胡錦濤總書記指出:我們黨是馬克思主義政黨,黨的性質、宗旨和歷史使命決定了黨既要敢於和善於在自己所領導的偉大事業中不斷改革創新,又要敢於和善於在自身建設中不斷改革創新。「六個必須」凝聚的正是我們黨在執政後不斷改革創新的精神。例如,第二條強調:必須堅持把推進黨的建設偉大工程同推進黨領導的偉大事業緊密結合起來,著力提高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為抓好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根本保證。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就是我們黨在新時期新階段改革創新的成果。60年來正反兩方面的經驗表明,我們黨只有扭住了發展這個「牛鼻子」,緊緊圍繞經濟建設為中心,確保黨建工作始終服務於經濟社會發展,才能百姓安民心穩,才能不折騰。

  執政黨的建設比沒有執政的黨要難;在開放條件下建設黨,比在封閉半封閉和計劃經濟條件下建設黨也要難。但是,無論環境如何變化,我們黨在長期革命和建設實踐中形成的優良傳統決不能丟。「六個必須」的第四條強調:必須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堅持以人為本,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經歷了長期執政尤其是在改革開放的環境,當前確有少數領導幹部官僚主義、以權謀私、貪污腐化等,有的地方和有的幹部的問題比較嚴重,引起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強烈不滿。

  近來,一些地方出現的群體性事件暴露了個別領導幹部對群眾的冷漠和執政能力的脆弱。黨的這一優良傳統在新時期面臨著考驗和挑戰。如果執政黨的黨員不能正確對待手中的權力,甚至高高在上脫離群眾,這個黨最終會被人民所拋棄。我們黨要長期執政、執好政,就必須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因此,這一條啟示既是寶貴經驗的總結,也是對許多領導幹部的警誡。

  在新的歷史時期,進一步鞏固、加強、擴大黨的執政基礎,使黨的執政基礎穩如泰山、堅如磐石,是新形勢下黨實現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一個重要命題。

  鑒往知來。中國共產黨自從「進京趕考」以來,其前30年的執政基礎就一直經受著嚴酷考驗和錘鍊。這些考驗,有來自外部的壓力,如美國所謂第三次世界大戰的戰爭叫囂和在我國周邊的戰爭挑釁,蘇聯霸權主義對我們的凌壓,西方對華長達20餘年的封鎖;也有我們自身的不足和失誤,如「大躍進」、「反右」,甚至文化大革命這樣的全局性失誤。但是,中國的社會主義大旗始終未倒,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不可動搖。何以然哉?因為我們黨有統一的思想基石,這就是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有適合中國國情的政治制度,有門類齊全的國民經濟體系,有經得起糖衣炮彈考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黨員領導幹部隊伍,有服從黨的絕對領導、能夠保家衛國的人民軍隊,有自紅軍「三灣改編」後一直傳承下來的官兵一致、官兵平等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有儘管勒緊腰帶、也要「超英趕美」的英雄無懼的人民。有了這樣的執政基礎,再大的風浪我們也經受得住。

  如果說前30年我們是在家大而業不大的環境下執政,那麼今天,我們是在家大業也大的環境下執政。我們的人口總數由解放初的4億到今天的13億,人口增加了兩倍多,家當然更大了。我們經濟總量,翻的倍數就更多了;我們的境外資產及利益,則更加是前30年所無法比擬的,業當然更大了。但在家大業大的環境中,執政者如何跳出「成於憂患、毀於安逸」歷史循環怪圈,是一個需要時刻警醒的大命題。

  應該清醒地看到,經過改革開放30年的高速發展,我們的經濟社會形態已經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這些變化,也直接反映到黨員的構成上:有掌握大量公共權力和公共資源配置權力的領導幹部,有擁資累億甚至數十億的民營企業家,有大量的個體經營者和自由職業者。共產黨員來自如此多樣的社會階層,利益訴求能否一致,如何一致?理想信念能否統一,如何統一?價值取向能否同一,如何同一?今天的糖衣炮彈,與改革開放前的糖衣炮彈根本不是一個數量級的,每年總有相當數量,甚至相當級別的黨員領導幹部和身家數千萬、數億的企業家黨員,在這種戰鬥中打了敗仗,這種局面如何才能扭轉?在實行對外開放,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的經濟全球化進程中,如何保證我國的經濟安全及產業安全?如何保證國內及境外的資產安全?我們如何實行軍隊的現代化轉型,擁有一支勝任當代保家衛國要求的英雄軍隊?

  經驗是財富,啟示鑒後人。「六個必須」所體現的是我們黨繼續前進的動力和保障。面向未來,我們要珍惜過去60年的寶貴啟示,承前啟後,與時俱進,把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不斷推向前進,使黨的執政基石更加堅不可摧、牢不可破

推薦閱讀:

探訪:革命先驅陳獨秀墓,碑刻新青年影響國人
革命及愛情與葯及養生之關係
近代中國時期,為什麼緊抓「耕者有其田」的革命主旨?
祭革命烈士賦
解璽璋|梁啟超的革命與反革命

TAG:革命 | 轉變 | 總結 | 執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