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學者:西方不應再小覷中國經濟模式,這是新自由主義的解藥

Niv Horesh

2015-07-20 17:26 來自 譯中國

「在習近平主席的領導下,中國正逐步創建一種新型國際領導模式。上月,儘管面對美國的反對,中國仍積極推進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1000億美元的初始投資。據悉,這筆錢將助力亞洲基礎設施建設。」7月19日,英國諾丁漢大學中國政策研究所主管、當代中國史教授Niv Horesh在《南華早報》上撰文稱。這篇文章指出,第一次,美國在一個世界上極具影響力的金融機構中沒有作為。其實,遠在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崛起前,英國就於數月前開始發售以中國貨幣結算的國債。作為第一個做出此舉的西方國家,英國的行動再次引爆了關於是否應將人民幣最終代替美元作為世界儲備貨幣的爭論。「目前,中國的經濟發展被視作正逐漸削弱美國國際領導力的一股力量。中國所傳達出的信息很明確:政府很自信自己的執政方式。同時,中國一直致力於尋找替代西方主導的新自由主義的發展模式。」但文章指出,截至目前,儘管中國這一方式已吸引大量如越南、委內瑞拉等發展中國家,西方主流國家仍對其持懷疑態度。但西方國家應該從發展中國家的角度來看待中國的方式。特別是目前許多西方國家仍身陷國際金融危機之中,就更應該承認「中國模式」與日俱增的魅力。「現今,當發展中國家望向西方的時候,他們看到的是選舉的弊病,經濟緊縮和嚴重的社會不平等問題。西方國家對自己未來發展的不確定似乎更為中國在亞洲、非洲以及拉丁美洲的經濟投資神話鍍上了一層金。從這個角度看,如果未來更多的國家向中國取經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文章稱,「與中國的飛速經濟發展相對,西方世界應對危機反應緩慢。西方經濟體不僅沒有利用金融危機這一契機去反思與找尋系統問題,還繼續堅持新自由主義為唯一的發展模式與前進道路。」文章指出,儘管中國對外開放了經濟市場,但政府始終沒有放下對戰略關鍵領域的控制力。能源、電信與銀行業就是其中3例。發展中國家也認同這種政府干預的好處:商業與貿易可被用來鞏固政權並提升中國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據美國記者克蘭茲克(Joshua Kurlantzick)觀察,當中國政府發現了海外的投資機會,就會督促國內主要銀行放寬對常駐那個地區的中國銀行的借貸要求。「簡而言之,中國模式會通過商業來延伸國家利益。」他說。與此相反,逐漸拉大的貧富差距讓人們開始對西方的經濟模型產生懷疑。許多西方人開始對其自身價值以及社會的健康與可持續發展能力感到不安。並且,許多西方政府拒絕接受現今社會的不平等程度已深深傷害冒險、創新精神。「至少西方國家應承認,在過去的30年,新自由主義的經濟發展政策讓民主制度遭受重創。許多非左翼的經濟學家都認為,新自由主義背景下的里根-撒切爾計劃為戰後嬰兒潮一代邁向平等的工作機會創造了巨大阻力。」Horesh寫道。「新自由主義已經臭名昭著。在自由市場支持者的煽風點火下,很多人相信西方國家能夠控制世界是因為小政府和私有化。但事實上,經濟歷史學家羅伯特·艾倫(Robert Allen)以及邁克爾·林德(Michael Lind)都已證實,大政府和相對不自由的市場不僅僅是東亞國家走向工業化的必由之路,也是美國在19世紀崛起的原因。」「他們認為,相對富裕的國家對相對落後的國家展開關於自由貿易的說教,如減少關稅縮小政府規模的必要性等等,只是為了能讓外國人進入這些國家並收購其經濟發展中核心領域的產業。而反觀那些相對富裕的國家,他們都早已完成了工業化。在面對他國時,他們採取了保護主義的措施。」另外,Hores認為,在西方流行著中國的飛速發展源於它採用了新自由主義的發展模式的說法,這顯然也是錯誤的。「中國模式是卓有成效的。因為,它自我革新並不斷挑選學習亞洲的成功範例。它學習日本、新加坡與台灣等的發展模式,並根據自身情況進行適時調整。事實上,中國模式可被看作是西方新自由主義的解藥。」那麼西方應如何作為來應對中國模式呢?文章寫道,首先,在對發展中國家說教前,應坦率面對自己的當前以及未來的發展模式。另外,西方國家應加大對教育和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以免被中國取代甚至是遠遠甩在身後。西方國家必須放下自尊,虛心向中國請教長期經濟計劃以及市場干預的經驗。最後,西方國家應縮小社會貧富差距。否則,中國模式所帶來的經濟成就將獲得更多認可。並且,西方國家必須首先承認西式民主的脆弱性,才能意識到真正使其陷入危機的是什麼。(編譯 步凡)
推薦閱讀:

尚立:缺乏普適性西方民主政治為什麼
西方的陪審團制度?同類人審判的理念
西方極樂世界在哪裡
「雞同鴨講」成語新解丨雞:我要去肯德基!鴨:我不搞西方那一套,我要去全聚德!
從神奇女俠看東西方審美差異

TAG:中國 | 經濟 | 中國經濟 | 自由 | 自由主義 | 西方 | 學者 | 經濟模式 | 主義 | 模式 | 新自由主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