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豪華車三強是BBA,而不是別的品牌?
別的品牌:我的配置不輸於BBA。BBA:呵呵。
BBA,即賓士、寶馬、奧迪,被稱為豪華車三強,在豪華車領域處於絕對優勢。截止8月底,BBA在中國整體豪車市場中的佔比為69.9%,第二陣營的沃爾沃、凱迪拉克、雷克薩斯、捷豹路虎、英菲尼迪的佔比僅為19.2%。
為什麼豪華車第一陣營是BBA,而不是別的品牌?要回答這個問題,一篇文章是遠遠不夠的。因此,我選擇從產品設計的角度來分析BBA比第二陣營好在哪裡。
不扯太遠,一講歷史就得長篇大論了。我認為,至少在近15年里,BBA的設計團隊一直引領整個業界的走向。
寶馬能有今天,必須感謝一個人——克里斯·班戈。1992年-2009年,班戈在寶馬任設計總監,班戈將寶馬從一個稍顯傳統、紳士的品牌突變為今天的運動、張揚的寶馬。
2001年,班戈主導的設計團隊推出第四代寶馬7系(E65),嘗試了前所未有的大膽設計,完全顛覆了傳統寶馬擁躉們的期待,不再是「長度不同的火腿」,帶來的是體型更大的車身、獨特的後備箱蓋、美國味道濃厚的懷擋和極其複雜的i-Drive系統。
第四代寶馬7系(E66),E65為短軸,E66為長軸
第四代7系(E65/66)的「班戈屁股」至今被人非議,但事實勝於雄辯,第四代7系成功地超越了主要對手賓士S級,E65成為史上最暢銷的7系車款。
而班戈開創的開眼角、拉腰線成為那個時候所有廠商模仿的方式。班戈開創的全新設計風格在寶馬內部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但其對設計近乎偏執的理解也遭到了一部分人的反對。由於在概念車設計方向與董事會產生了分歧,班戈離開了寶馬。然而時至今日,寶馬也在享受班戈時代的紅利。
班戈說,設計有三個階段:理解、相信、看見,這與《一代宗師》中的「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不謀而合。
再來說說賓士和奧迪的設計:賓士是感性的,沒有表面上的邏輯,是一種感官上的設計語言;奧迪是理性的,每一個特徵都不是平白無故產生的,都和其它特徵有理性的邏輯。
比如奧迪TT,可以看到從A柱開始向前的稜線從發動機罩到大燈再到格柵,都是連貫的。格柵的第一條飾條與白天行車燈對齊,第二條飾條與車燈下邊界對齊。
又如TT的尾燈,其位置、形狀是被周圍的尾翼、腰線、輪包邊界、行李箱蓋、牌照坑推導出來的。
奧迪是有邏輯的,設計有對齊、連貫的關係。賓士則是感性的,比如腰線從頭燈伸出來,到後輪前面便消失了。下面的裙線和腰線的弧度與比例關係完全是一種美學上感性的把握。
尾燈的形狀也是異形,從功能角度上講,改變一下形狀也是可以的,我們看到的是賓士設計團隊從美學上做的選擇而已。
理性、感性沒有高下之分,是奧迪、賓士品牌定位和形象輸出的選擇。奧迪是「科技啟迪未來」,是理性的;賓士是「The best or nothing」,是感性的。
從內飾上說,BBA與第二陣營相比,最大優勢是物盡其用。打個比方,同樣都是肘子,小飯店做的普遍比較油膩,裡面的瘦肉也不入味。高級餐廳做出來的肥而不膩,肉皮到瘦肉都很有味道。
第二陣營在配置上也是不遺餘力,論功能豐富性不輸於BBA,但體驗差了點,你會有這樣的感覺:這個功能還可以做得更好。
BBA把錢花在了很多人看不見的地方——物盡其用是要靠很多看不見的功底支撐的。比如自動空調,bba和第二陣營,在噪音、溫控準度、吹風邏輯,乃至按鈕質感和反饋都不在一個層次,而這些差異你從配置表中是看不出來的。
BBA的品牌識別,具體到圖形、字體都做得比第二陣營更細緻。比如奧迪超棒的內飾按鍵、旋鈕的手感,包括大小、行程、阻尼等。再比如賓士每年投入上百萬歐元用於研究座椅打孔樣式。第二陣營在這些細節上是所有缺失的。
所以買車時在網上對比配置沒什麼卵用,只有摸到了車,試駕了,來自BBA的新世界大門才會真正打開。
推薦閱讀:
※大品牌商品市場宣傳費用很高,比如電視廣告。如何衡量宣傳是否有效,而不會因為效果無法追蹤被削減宣傳費?
※【上影節凡影實錄】繁榮之上,成熟未滿——中國電影產業需要品牌電影
※夢想之力與無限變形
※如何創建一個小眾的時尚(香水)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