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北京(十五)北京後海老衚衕--煙袋斜街,小紀念品、大清郵局、九門小吃(轉)
煙袋斜街的街口位於北京市地安門外大街鼓樓前,距離鼓樓只有50米,從地理位置看,煙袋斜街的形成和發展與鼓樓和什剎海的地理位置及社會經濟有密切的關係。在清末至二三十年代,街內以經營旱煙袋、水煙袋等煙具、古玩、書畫、裱畫、文具及風味小吃、服務行業等為主,其鋪面建築風格樸素並有北京北城特點,是北京北城較有名氣的文化街,也曾留下不少文化名人的足跡。
街口有一個路線圖,它東起地安門外大街,西至小石碑衚衕與鴉兒衚衕相連,為東北西南走向,全長僅有232米,此街原名"鼓樓斜街",清末改稱"煙袋斜街"。
從煙袋斜街東口的牌樓進入斜街,可以看到牌樓支柱下面的石雕,像一個獸頭,不知有什麼講究。
鼓樓西大街和煙袋斜街在元代稱斜街市,非常的繁華,其繁華有賴於兩個方面:一是東西達二里之寬的積水潭,吞吐轉運南北貨物,其二是建於元朝至元九年公元1272年的鼓樓,當時稱為「齊政樓」,又緊臨什剎海後海後門橋碼頭,是元代有名的商業區。明初換都北京,明成祖仿效歷代皇朝做法,為保持穩定,遷來南方大批商賈富戶,由於積水潭一帶風景幽靜,所以達富貴人在沿岸紛紛修建別墅,因而在連接積水潭和地安門外商業區的斜街上,不僅維持了斜街市南端的繁榮,還應運而生出現一些為達官貴人、文人士子宴飲遊樂服務的酒樓。積水潭尤其是什剎海一帶,形成了園林景區。皇城圈的北海水域平民百姓甚至達官貴人均不得涉足,所以各階層人士便把什剎海當成了休閑宴飲的好去處。一些王公也依此而建府邸,還有一些漢人權要的私家園邸也紛紛擠進,一時使什剎海竟成了王公貴族、達官顯赫的雲集之處。貴族達官階層自然豪奢講排場,開支不菲,這都促成了鼓樓一帶商業區的畸形發展。文人學士也要到此處遊玩,特別是夏季斜街的荷花市場更是車水成龍、喧囂異常。
如今的煙袋斜街已成為小藝術品市場,很多遊客喜歡在這裡買一些老北京味道的小紀念品,荷花市場的酒吧一條街在晚上也是異常的火爆。
看這個小夥子,在賣「法式冰飲」,冒著涼氣的飲料吸引了不少遊客,也搞不清這玩意兒是否真的來自法國。
一份10元錢,買的人真不少,都是獵奇心理,買的基本都是年輕人。
再往裡走,都是小商鋪,賣小紀念品的居多 。
也有賣民族服裝的,樣式都很有特色。
看這些兒童服裝上面的字,「小姑奶奶」和「小祖宗」都是老北京人稱呼孩子的土話。
還有一些古舊的東西,雖然基本都是仿製的,但自己拿著把玩也很有意思。
一些衚衕小旅店生意也不錯,外國人居多,但價格偏貴。
斜街上很多的建築還是民國時期的老房子,磚雕很漂亮。
還有一些休閑的小酒吧。
麵人兒是老北京的玩意兒,這個面人店逛得人很多,我還在這裡買過幾個兔爺送朋友,價格不是很貴。
兔爺是封神演義中的長耳定光仙,國人有男祭灶和女祭月的習俗,然而兔爺早期是女人祭祀太陰星君時防止孩子搗亂而給孩子的玩具,北京、河北和山東等地都有製作、供奉和陳列兔爺的習俗。
看這些跳舞的小人,誇張的袖子很有意思。
斜街上還有吹糖人的,吹糖人是舊時北京的一個行業,北京話為「吹糖人兒」,漢族民間手工藝品之一。小販們肩挑挑子走街轉巷,挑子一頭是一個帶架的長方櫃,柜子下面有一個半圓形開口木圓籠,裡面有一個小炭爐,爐上的一個大勺里放滿了糖稀,據說是麥芽糖溶化所得,糖人可以按照遊客要求吹成各種小動物的模樣,小狗小豬為多,玩完了可以吃掉,但現在人們都講究衛生了,基本沒有人吃這個東西。
斜街的中段有一個廣福觀,廣福觀建於1459年的明代,距今已經有500多年的歷史了。
中段還有有個仿古郵局,大號叫「大清郵政信櫃」。這個仿古郵局成立於2011年10月21日,呼應煙袋斜街老北京文化風情,展示北京郵政的悠久歷史。大清郵政信櫃古色古香,營業廳牆面有北京郵政史展覽,門前設有仿大清蟠龍郵筒。
裡面還可以寫信、寄信,買明信片。
斜街的西端就是後海的銀錠橋,這邊的酒吧開始多了起來。
西端最有名的是「九門小吃」,品種很全,很多人都在這裡品嘗老北京小吃。
以下的是焦圈和年糕。
以下是炸豆腐。
還有各種湯羹和炸螃蟹。
爆肚是很有名的老北京小吃。
乳酪是清廷傳入民間的玩意兒。
還有鹵煮火燒和褡褳火燒,炸灌腸和炒肝等。
在九門小吃店吃飯必須上樓,樓下沒有地方。在樓上吃飯還可以欣賞老北京的風景。
在這裡可以看到鼓樓。
以下是我要的鹵煮火燒、炸灌腸和乳酪,還有一碗炒肝,都是我愛吃的,每次來逛煙袋斜街, 我都得吃點老北京小吃,這樣逛起來感覺才有味道。
斜街最西端還有個「老北京剪紙」,就在九門小吃的對面,牆上的雕刻很漂亮。
從煙袋斜街的東口走到西端,路程很短,一會兒就到頭了,但要仔細逛,再吃點小吃,能逛兩個小時,西頭往南拐就是銀錠橋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