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彧:邵雍為什麼說「老子知易之體者也」?(《易學百問》之七)
郭彧著《易學百問》之七
7.問:邵雍為什麼說「老子知易之體者也」?
答:孔子十翼《繫辭》所言「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就是在說「易之體」。
北宋五子之一邵雍,在《皇極經世》一書裡面說:「老子,知易之體者也。」還說:「《老子》五千言,大抵皆明物理。」可見,邵雍認為《老子》與《周易》大有關係。
那麼,邵雍為什麼會說老子是知曉易之本體的聖人呢?
自無極而為太極,「有太極」,就是「有生於無」,無極是無空間之零維,「道生一」,方有太極一氣;「一生二」,方有二維之兩儀(天地);「二生三」,方有三維之四象與八卦。
具有「四方上下」,方可稱之為三維空間。《繫辭》說「見乃謂之象」,只有在三維空間裡面才能顯現出萬物之象。所以,這就是「現象」一詞由來的根據。
邵雍說:
太極既分,兩儀立矣。陽下交於陰,陰上交於陽,四象生矣。陽交
於陰,陰交於陽,而生天之四象,剛交於柔,柔交於剛,而生地之四象,
於是八卦成矣。
又說:
日月星辰共為天;水火土石共為地。
又說:
太陽為日;太陰為月;少陽為星;少陰為辰,日月星辰交而天之體盡
之矣。太柔為水;太剛為火;少柔為土;少剛為石,水火土石交而地之體
盡之矣。
依據邵雍的說法,我們可以做出下面的圖像。
邵雍把乾(日)兌(月)離(星)震(辰)稱之為「天之四象」;坤(水)艮(火)坎(土)巽(石)稱之為「地之四象」,並且認為是「二生三」的結果。正因為邵雍明白孔子《繫辭》「易有太極」一節闡述的是易之本體,而且符合《老子》「道生一,一生二,而生三,三生萬物」的說法,所以才有「老子知易之體者也」的論述。
同樣,北宋五子之一的周敦頤依據《繫辭》「易有太極」一節所畫之《太極圖》,其模式也與《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之說吻合。
周敦頤《太極圖》模式
朱熹解說《繫辭》:「易有太極」一節內容時說:
熹竊謂此一節乃孔子發明伏羲畫卦自然之形體次第,最為切要。古今說
者,惟康節、明道二先生為能之。故康節之言曰「一分為二,二分為四,四
分為八,八分為十六,十六分為三十二,三十二分為六十四。猶根之有干,
干之有枝,愈大則愈小,愈細則愈繁」,而明道先生以為「加一倍法」。其發明
孔子之言,又可謂最切要矣。(《文公易說》)
邵雍《皇極經世·觀物外篇》原話說:
太極既分,兩儀立矣。陽下交於陰,陰上交於陽,四象生矣。陽交於陰
陰交於陽而生天之四象,剛交於柔柔交於剛而生地之四象,於是八卦成矣。
八卦相錯,然後萬物生焉,是故一分為二,二分為四,四分為八,八分為十六,
十六分為三十二,三十二分為六十四,故曰分陰分陽迭用柔剛易六位而成章也。
十分為百,百分為千,千分為萬,猶根之有干,干之有枝,枝之有葉,愈大則
愈少,愈細則愈繁,合之斯為一,衍之斯為萬。是故乾以分之,坤以翕之,震
以長之,巽以消之,長則分,分則消,消則翕也。
邵雍說「一分為二,二分為四,四分為八,八分為十六,十六分為三十二,三十二分為六十四」是在「八卦相錯,然後萬物生焉」之後,邵雍特別有「是故」二字。
眾所周知,說「八卦相錯,然後萬物生焉」,就是已經指六十四卦而言了。
值得注意的是,邵雍說「天之四象」與「地之四象」合之為八卦。倘若以「太極」為一、「兩儀」為二、「四象」為四,則沒有以「八卦」為八之說。八卦「因而重之」成六十四卦,八卦至六十四卦,其間根本沒有什麼「加一倍」的「十六卦」和「三十二卦」。
至於說程顥「以為加一倍法」,則出於《二程外書》:
堯夫易數甚精,自來推長曆者至久必差,惟堯夫不然,指一二近事
當面可驗。明道雲待要傳與某兄弟,某兄弟那得工夫,要學須是二十年
功夫。明道聞說甚熟,一日因監試無事,以其說推算之皆合。出謂堯夫
曰,堯夫之數只是加一倍法,以此知《太玄》都不濟事。
於是,人們不禁要問:邵雍的「加一倍法」之數,究竟是什麼數,竟然說「《太玄》都不濟事」?倘若如同朱熹所說的「一分為二,二分為四,四分為八,八分為十六,十六分為三十二,三十二分為六十四」那麼簡單,程顥會那樣評價嗎?
邵雍於《皇極經世·觀物外篇》說:
「乾為一」、「一生二為夬」、「二生四為大壯」、「四生八為泰」、
「八生十六為臨」、「十六生三十二為復」、「三十二生六十四為坤」。
邵雍還給六十四卦賦予具體的數,如:
一生二為夬,當十二之數也。二生四為大壯,當四千三百二十之
數也。四生八為泰,當五萬五千九百八十七萬二千之數也。八生十六
為臨當九百四十三千六百九十九萬六千九百一十五億二千萬之數也。
十六生三十二為復當二千六百五十二萬八千八百七十垓三千六百六
十四萬八千八百京二千九百四十七萬九千七百三十一兆二千萬億之
數也。三十二生六十四為坤,當無極之數也。
邵雍既然說「八卦相錯,然後萬物生焉」,於是他就給六十四卦的每一卦都賦予了一定的數。
朱熹把孔子論述「易之體」的內容曲解作「孔子發明伏羲畫卦自然之形體次第」,實在是誤人不淺!歷史上,說「其經卦皆八,其別皆六十有四」(《周禮》),或者說文王「其囚羑里,蓋益《易》之八卦為六十四卦」(《史記》),從來沒有什麼八卦分為十六「卦」,十六「卦」分為三十二「卦」,三十二「卦」分為六十四卦的荒唐說法。
《文公易說》:
有是理即有是氣,氣則無不兩者,故《易》曰『太極生兩儀』,而老子
乃謂道先生一而後一乃生二,則其察理亦不精矣。
一便生二,二便生四。老子卻說二生三,便是不理會得。
由此可知,朱熹刻意把孔子論述「易之體」的內容曲解作「伏羲畫卦次第」,是出於門戶之見的目的。
唐代孔穎達《周易正義》疏解「易有太極」一節內容時說:
太極,謂天地未分之前,元氣混而為一,即是太初、太一也,故老子云「道
生一」,即此太極是也。又謂混元既分即有天地,故曰太極生兩儀,即老子云「一
生二」也。
唐代的科舉,考試內容有《老子》。北宋時期,在邵雍、周敦頤和程頤的眼中,老子就是聖人。他們對待老子,並沒有什麼「門戶之爭」。到了南宋偏安一隅,儒道的「門戶之爭」空前激烈。比如,對於「無極」概念,朱熹與陸九淵之間就爭論不休。朱熹對邵雍易數「加一倍法」的曲解,影響深遠,就連清代易學家惠棟也在《易漢學》一書中說:「邵子割裂太極,穿鑿陰陽,一分為二,二分為四,四分為八,所謂加一倍法,朱子篤信之,吾無取焉。」此皆「朱冠邵戴」,並非出於邵雍,惜乎邵雍蒙受不白之冤!
拋棄門戶之爭,平心而論《老子》五千言的確是闡明萬物之理,其「有生於無」」與「道生一,一生二,而生三,三生萬物」之說就是在闡明易之本體,與孔子「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異曲同工,而且殊途同歸。都是在闡明宇宙本體與萬物化生的大道理。
近來閱讀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數學教授牛為實老先生的《易經系統論》一書,他也認為《老子》「道生一,一生二,而生三,三生萬物」之說與孔子「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之說的文化底蘊是一致的,而且在論述「四象生八卦」時,還列有下圖:
牛為實先生「四象生八卦」圖
最近,馬寶善先生大作《易道宇宙觀》問世,其中特別有「有生於無——老子邏輯」一篇內容。指出:「老子提出著名的『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以及『道生一,一生二,而生三,三生萬物』的宇宙生成觀,認為道是宇宙本源 ……老子所稱之道,有兩種性質:一是宇宙本體存在之道;二是萬事萬物發展變化之道。」
牛為實先生的圖,論述「先天八卦的數學模式」;馬寶善先生在《易道宇宙觀》書中特彆強調「老子崇尚先天之道」。所以,馬寶善先生對「老子知易之體」的說法是十分認同的。
郭彧(寶彧),1941年12月24日生
現為北京大學《儒藏》編審專家
正式出版的易學著作
北京大學出版社:
《易文獻辨詁》
大陸中華書局:
《經典藏書·周易注釋》
大字本《周易注釋》
《理學叢書·邵雍集》
《邵雍伊川擊壤集》
香港中華書局:
《易經注釋》
齊魯書社:
《京氏易傳導讀》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周易圖說總匯》(與李申合作)
上海古籍出版社:
《邵雍全集》
《南宋初刻本周易註疏校勘記》
華夏出版社:
《風水史話》
《易圖講座》
《河洛精蘊注引》
《京氏易源流》
《風水皕問》
《易學百問》
文聯出版社:
《周易圖像集解》
香港方明易經學院出版社:
《中國羅經與風水》
《易學啟蒙正讀》
再造宋刻巾箱本《周易》
再造南宋刻本《周易音義》
再造南宋刻本《周易註疏》
再造南宋刻本《周易注》
在《中國哲學史》、《周易研究》、《國際易學研究》、孔子2000網站、國學網站等刊物和網站上發表易學論文百餘篇。北京數字電視上主講「國學大講堂周易50講」,有DVD音像17張。北京廣播電視大學國學講堂周易講座錄製4講,有DVD音像2張。曾經在北京大學等地為企業家授課,講解易學知識。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