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姓氏始祖

中華36姓正宗始祖【陳姓始祖--胡公滿】陳姓主要得姓於周朝初年的陳胡公滿。胡公滿是三皇五帝之一的虞舜的後代。舜去世後,約35世傳至胡公媯滿,被周武王分封於陳,建諸侯國,屏衛王室。此後,胡公滿因封於陳而稱陳胡公,所建方國亦稱陳國,子孫後來也以國名為姓氏,姓陳。陳國在媯滿死後,其子孫以國為氏,即為正宗陳氏。【戴姓始祖--戴撝】西周初年,周公旦在平定武庚之亂後,封商朝末代君王帝辛(紂)之庶兄微子啟於商的舊都,建立宋國,定都商丘。宋國第十一位君主(在位33年)死後謚號曰戴公,其庶子撝以王父謚號為氏,稱戴撝。後世亦沿用戴姓,並尊戴撝為戴姓得姓始祖。【李姓始祖--李利貞】李姓始祖李利貞娶陳國契和氏女兒,生子李昌祖,後在陳國任大夫。李昌祖的兒子叫李彤德。彤德的曾孫李碩宗,被周康王賜采邑於苦縣。李碩宗的五世孫李乾,字元果,在西周任御史大夫,娶益壽氏女嬰敷,這就是老子李耳的父親和母親。【聞姓始祖--少正卯】聞出自複姓聞人氏,是春秋時期少正卯的後代。少正卯是春秋末葉魯國人。他博學多識很有名氣。他的有些主張與孔子不合,曾聚眾講學同孔子唱對台戲,使得孔子的不少弟子都跑到少正卯處聽講。後來孔子利用職權殺了少正卯。因少正卯是聲譽很大、遠近聞名的人,被譽為「聞人」,所以他的後代支庶子孫有的便改為聞人氏。後有一部分聞人複姓改為單姓聞,稱為聞姓。【劉氏始祖--劉康公】東周時期,周匡王封小兒子王季於劉邑(河南偃師南),號劉康公,後代也稱劉氏。劉姓歷史上望族很多,彭城劉隗家族、南陽劉瑾家族、諸城劉墉家族在中國歷史上舉足輕重,至於開闢大漢帝國的沛縣劉邦家族就更不用說了。【王氏始祖--畢公高】畢公高是周武王的弟弟,周初時,他被封於畢(今陝西咸陽西北),為公爵,故史稱為畢公高。春秋時,其裔孫畢萬自畢國出奔晉,為司徒,並被分封於魏,傳至魏文侯斯,與趙、韓三國瓜分晉國。公元前225年為秦所滅,其子孫四散,因是王者之後,亦皆稱之為王家。【張姓始祖--張揮】張出自黃帝之後代揮。「黃帝少昊青陽氏弟五子揮為弓正,始制弓矢,子孫賜姓張氏。」由此可知,曾經是重要武器弓箭的發明者揮,其後以張為姓氏。在當時人類基本以狩獵為生,弓的發明是一件很了不起的大事,於是黃帝封揮為專門製造弓的官叫「弓正」,也稱「弓長」,又將官名合二為一賜他「張」姓。張揮成了張姓人的始祖。【孔氏始祖--孔父嘉】商朝滅亡後,其末帝紂王的庶兄微子又被周成王分封於宋(今河南商丘南)繼續奉祀商湯香火。微子去世後,職位由胞弟仲衍繼承。仲衍曾孫宋閔公有子二人:弗父何、方祀。方祀在宋閔公去世後繼位為宋厲公。弗父何有曾孫名正考父,歷仕宋戴、武、宣公三朝,有子名父嘉,任大司馬,後因故被權臣華督所殺。這時他的兒子木金父年紀尚小,由家人抱著逃亡魯國。等他長大以後,為紀念生父,便以父親字中的「孔」為姓。木金父的子孫在魯國又傳了4代,便生下了孔子。【徐氏始祖--徐若木】徐若木,伯益之子。伯益曾佐大禹治水,為禹治水成功立下了汗馬功勞,因此在論功行賞時,伯益的兒子若木被封到古代的徐城,建立了徐國。徐若木傳到三十二世徐偃王時,由於他愛護百姓,施行仁政,結果不僅徐國,連周圍三十幾個諸侯國都非常擁戴他。周天子獲悉徐偃王如此深得民心,大為感觸,於是便讓偃王之子繼續治理徐國。因若木首封徐國,其後代便以國為氏,稱為徐氏。【靖氏始祖--單靖公】靖氏,單靖公之後,以謚為氏,一雲,齊田氏之族,靖郭君之後。在兩周歷史上,單氏族可謂大名鼎鼎。據史料記載,從西周到東周這一家族就出了二位「伯」和八位「公」,數百年間二十幾代先後為官,單氏族居然長期不倒。在西周時代「公·侯·伯·子·男」的五等爵位制度,為西周官制的建設提供了嚴格的品位基礎。單氏族就成了這一品位制度的典型代表。這八位「公」是單襄公、單傾公、單靖公、單獻公、單成公、單穆公、單武公、單平公。【魏姓始祖--畢萬】周文王第15子畢公高受封於畢,其孫畢萬在畢國被西戎攻滅後,投奔到晉國,成為大夫。因功,被賜魏地為邑,其後子孫以邑為氏,稱為魏氏。公元前445年畢萬的後代魏斯建立魏國,公元前225年被秦所滅後,亡國的魏國王族以國名為氏,形成魏姓最重要的一支。史稱魏姓正宗。【韓姓始祖--韓流】黃帝娶了西陵氏的雷祖(嫘祖),生了青陽和昌意,昌意又生了顓頊。昌意後來被貶謫到若水,生子韓流。韓流娶淖子族的姑娘,生子顓頊。顓頊是五帝之一。韓流既是人名,也是其所在氏族的名稱。韓流氏族是從昌意族中分化出來的,這個氏族便以韓為姓,第一批韓姓人由此產生。【席氏始祖--席師】堯為部落首領的時候,遇到一個自稱為席氏的老翁,擊壤(古代一種投擲的遊戲)而歌。堯聽了以後很佩服,於是拜他為師。席師就是席氏的始祖。【周氏始祖--周赧王】周氏是出自姬姓,用國名作姓氏的。后稷的裔孫古公父(即周太王)為狄所逼,率領族人自邰遷徙至陝西岐山下周原,從此稱為周族。古公的曾孫姬發,繼承其父姬昌的遺志,聯合諸侯,攻滅商朝,建立周朝。平王以後,傳至第24王周赧王時,於公元前256年被秦國滅掉,以赧王為首的王族,都被廢為庶人百姓,遷到今河南臨汝縣西北。當地人稱其為周家,於是他們就以「周」作為自己的姓氏。【姚氏始祖--仲敬】五帝之一的舜生於若水,居於地丘的後代,因生在姚墟,其後子孫便以地為氏,稱為姚氏。四岳曾向堯推薦過陶唐氏,舜繼承王位後曾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嫁給他,讓他們居住在媯河邊。他們的子孫留在媯河邊居住的便以媯為姓。武王滅商後,找到了帝舜的後裔媯滿。傳至年仲敬時因避王莽亂居於吳郡,改姓為媯。傳五世後,改為姚姓。【閻氏始祖--仲奕】商末時,周太王有三個子:太(泰)伯、仲雍和季歷。小兒子季歷頗有才幹,且生一子姬昌(即周文王),頗得太王歡心,並說:「我世當有興者,其在昌乎!」長子太泰伯和次子仲雍為了讓父親的願望實現,就逃避於三吳一帶。周武王滅商後,除了把仲雍之後封於吳外,又把太泰伯的曾孫仲奕封在閻鄉,至此仲奕的後代就以封邑為氏,奉仲奕為閻姓的得姓始祖。【董姓始祖--飂叔安】黃帝的子孫中有個叫叔安的,被封於飂(又作蓼,在今河南唐河縣),稱為飂叔安。飂叔安的兒子董父為帝舜馴養龍,被舜賜姓為董,任為豢龍氏,他的後代便以董為姓。【楊姓始祖--伯僑】周武王分封其弟叔虞於唐。出公子齊,生伯僑,天子封為楊侯,以國為氏。建立了楊國,即晉武公時封次子伯僑於楊,稱楊侯,是為楊姓人的受姓始祖。伯僑之孫突食采於羊舌,為羊舌大夫,是為羊舌氏。公元前514年,晉滅羊舌氏,伯石有子逃往華山仙谷,遂居華陰,稱為楊氏,史稱楊氏正宗。【宗姓始祖--宗伯】四岳之後,以職官命氏。四岳,堯時官名,司掌四時、方岳 。四岳的後代在周朝時,有人為宗伯官,掌握邦國祭祀典禮之職。也稱太宗、上宗,相當於後來的禮部尚書。宗伯,輔佐天子管宗室之事,為六卿之首。故其子孫以祖上官職命姓,稱為宗氏。【褚姓始祖--褚師右】在春秋時代,是褚候各自為政的局面。那時候,許多諸侯的轄下都設有一種叫做「褚師」的官職,職位相當於現在的縣市長。其中,當時為諸侯之一的宋共公,任命自己的兒子右當褚師,於是褚師右的後代就以褚為氏了。【朱氏始祖--邾子挾】朱氏出自曹姓,是顓頊帝的後裔。顓頊帝有個孫子叫陸終,生有6個兒子。其中第5個兒子叫安,姓曹,封在曹(今山西東定陶縣)。周武王滅商後封弟弟振鐸在曹國,稱為曹叔振鐸,改封曹安的苗裔曹挾在邾國,稱邾子挾,附庸於魯國鄒縣。春秋時,邾子挾傳至儀父,見齊桓公稱霸諸侯,便附從於齊,進為子爵之國,亦稱邾婁。戰國時,邾國被楚國所滅,其公族子孫遂以國名邾為氏,後又有人去邑以朱為氏,稱朱氏。【詹氏始祖--詹文侯】詹姓出自姬姓,為周文王之後。周宣王時,封其支子於詹,建立詹國,為侯爵,史稱詹文侯,其後世襲為周大夫。因詹文侯首封於詹,故後世子孫尊其為詹姓得姓始祖。【寧氏始祖--季亹】寧氏的遠祖乃是周文王第九子姓姬名封,因他初封於康,後人稱他為康叔。周武王滅商後,把殷民七族和商故都周圍地區分封給他,國號「衛」,定都朝歌(今河南省淇縣)。衛康叔傳至衛成公時,其子姬季亹分封於寧邑(今河南省修武縣),後來他以邑為姓氏,其後裔世代相傳姓寧,這便是寧姓的來源。【蔡氏始祖--蔡叔度】公元前11世紀,周武王姬發滅商後,將弟弟叔度封於蔡(今河南上蔡),建立蔡國,與兄管叔鮮、弟霍叔處共同監督被封在商朝舊都的殷紂王之子武庚祿父,管理殷商遺民,史稱「三監」。武王死後,子成王姬誦繼位,管叔、蔡叔對此不滿,聯合武庚及東方夷族進行反叛,後被鎮壓。武庚、管叔被殺,蔡叔遭放逐,不久死於遷所。其子胡,能夠與父親的反叛行為決裂,遵守文王的德訓,與人為善周公奏請成王,復封胡於蔡,以奉蔡叔之祖,是為蔡仲。其子孫就以國為姓。【靳氏始祖--靳尚】靳出自羋姓,以邑名為氏。戰國時候,楚國有個大夫叫作「尚」,為人隨和,很得楚懷王和王后的寵愛。後來尚被分封到靳,採食於靳水,稱為靳尚。靳尚死後,他的後代以封地作為姓氏,稱作靳氏。【許氏始祖--許由】許由,堯舜時期的高士賢人。堯帝敬重他的德能,曾有意把帝位讓給他,他固辭不受,隱居箕山,農耕而食。許由活動於潁水流域的箕山之下,正是後世許國之地,故後世許氏多以他為始祖。【夏姓始祖--夏啟】大禹治水,還領兵平定了三苗之亂,使人民得以安居樂業。為了表彰他的豐功偉績,舜封他於夏(今河南登封縣),後來還把帝位傳給了他。夏禹死後,其子啟繼位,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朝。後來夏帝桀暴虐無道而被商湯推翻,夏王族便以國為氏,稱為夏氏。【胡姓始祖--胡公滿】西周初年,帝舜的後人胡公滿受封於陳國,春秋末被楚國所滅,其後人有的以胡為氏。胡氏的姓源可以追溯到上古聖君虞舜的媯姓後裔。胡公滿是虞舜的第三十三代孫,周武王的東床快婿,被封為陳侯。【潘氏始祖--潘崇】顓頊後裔陸終生有六子,第六子名季連,賜姓羋。周成王時,封其後裔熊繹在荊山建立荊國,公元前740年,荊君熊通自封為武王,他的兒子於公元前689年改國號為楚,稱楚文王。公族子弟潘崇助楚穆王繼位有功,受封為太師,其後代子孫以祖名為姓,稱為潘氏。【季氏始祖--季札】季札,春秋時吳國公族。為吳王壽夢四子,諸樊(後襲王位)之弟。受封於延陵(今江蘇常州)、州來(今安徽鳳台),史稱延陵季子或延州來季子。因他遠見卓識,賢明仁德,後世子孫以其排行次第為姓,以別他族,稱季姓。他們尊季札為季姓的得姓始祖。【馬姓始祖--趙奢】戰國時趙國大將趙奢於公元前270年率軍在秦、趙瘀氏之戰中大敗秦軍,趙惠文王因此把馬服一地分封給趙奢,並賜其號為「馬服君」,與廉頗、藺相如職位相等。趙奢的子孫後代便以「馬服」為姓,後又改為單姓「馬」。此後,馬家後代又在西漢武帝時期從馬服遷到了當時的右扶風茂陵(今陝西興平)定居下來,所以「馬」姓的發源地是扶風。【步姓始祖--步揚】春秋時期,晉國公族大夫谷豹有個三子:稱,芮,義。義之子孫子名揚,他的封邑在一個叫步的地方(今山東省臨汾縣),因此又被稱為步揚,後代就改為步氏,故步氏後人奉占揚為步姓的得姓始祖。【魯姓始祖--周公旦】周初,周武王大封諸侯,周公姬旦被封魯國(都城在今山東省曲阜),為天下最富饒之地之一。周公旦被封后,因要留在京城輔政,乃遣其子伯禽就封魯國。魯頃公時,魯國被楚國所滅,其子孫遂以國為氏,稱魯姓。他們尊姬旦為魯姓的得姓始祖。【蘇姓始祖--昆吾】昆吾,名樊,字衍,顓頊之裔陸終長子。顓頊帝裔孫吳回為帝嚳火正,生子陸終,陸終生樊為昆吾。至周武王,其後裔有司寇忿生,受封於蘇,建立蘇國。後遷都於溫。其後代子孫遂以國名為姓,稱為蘇氏。【汪氏始祖--汪騏】汪氏最早是源自商代汪芒氏之後。汪芒氏又稱汪罔氏,是防風所改,防風是夏朝諸侯之一。夏朝國君禹召集群神到會稽山,防風氏因為晚到,而被禹殺頭。進入商朝,防風氏的後代就改為單字汪氏秋。魯哀公時,後裔汪騏和齊國軍隊戰於郎而死,魯人因為他死於國事,所以按照成人之禮來安葬。尊為汪氏始祖。【尹氏始祖--伊尹】少昊為古代東夷族的首領,號金天氏。東夷族以鳥為圖騰,相傳他曾以鳥名為官名,設有工正和農正,管理手工業和農業。少昊之子為工正,主制工失,被封於尹城,世稱尹殷。商湯時有伊摯為尹,周宣王時有兮伯吉莆為尹,他們的後代中都有以尹為姓的,稱為尹氏。周朝時尹氏子孫的封地一直在尹這個地方。


推薦閱讀:

古人姓氏與名字的由來與涵義
中國最古怪姓氏的趣聞與尷尬
中國有哪些姓可以起成像日本人的名字?
10、現代舜裔姓氏狀況

TAG:姓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