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為「禮儀」教育, 中美卻大不相同

在美國,你會發現孩子們都很有禮貌,他們隨時隨地都會用「Please! Thank you! Excuse me! Sorry!」這些禮貌用語,也很少有孩子在公共場所大聲喧鬧,胡亂插隊......

中國自古就有「禮儀之邦」的美譽,也十分重視對孩子的禮儀教育。但由於中美兩國受到不同價值取向的影響,對禮儀也有著不同的詮釋,在合乎禮儀的行為規範方面也有著截然不同的準則要求,對孩子的禮儀教育自然大有不同。

今天,蘭蘭媽就自己在美國的生活經歷,談談中美禮儀教育兩點顯著的差異。

藍橡樹本期專欄作者:蘭蘭媽,斯坦福大學、中國傳媒大學的雙料碩士,一個生活在矽谷的兩娃媽;公眾號「美式學習零距離」(ID:meishixuexi)。

........................................

不久前,蘭蘭媽看到這樣一則新聞。《澤西美女》的主創蘇利文在臉書上發表的一則描述自己「狠心」教育孩子的長文,被轉發了數萬次和無數十萬次的贊。既然是「狠心之舉」,為什麼會得到這麼多人的讚賞和認同呢?原來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蘇利文帶三個孩子去Dairy Queen買冰淇淋。當三個孩子從年輕的女店員手裡接過甜點時,沒人說謝謝。蘇利文覺得這是教育孩子懂得尊重和禮貌的絕好時機,於是她把孩子們手裡的冰淇淋一一收了回來,扔進了旁邊的垃圾筒,並向孩子們解釋說,「有一天,如果你們有幸,也會像這位姑娘一樣做一份工作,我會希望人們能夠看到你們(的存在)。真的看到你們,看著你們的眼睛,說聲謝謝。」蘇利文自嘲當天她是天底下最狠心的媽媽,蘭蘭媽卻覺得,在「狠心」對待孩子的時候,她是天底下最棒的媽媽,因為她讓孩子們懂得了尊重與禮貌。

在美國,你會發現孩子們都很有禮貌,他們隨時隨地都會用「Please! Thank you! Excuse me! Sorry!」這些禮貌用語,也很少有孩子在公共場所大聲喧鬧,胡亂插隊......

這是因為美國家庭素有「把日常當成課堂」的傳統,他們把禮儀教育看作是品德教育的入門課,注重對孩子禮儀細節的教育。

中國自古就有「禮儀之邦」的美譽,也十分重視對孩子的禮儀教育。但由於中美兩國受到不同價值取向的影響,對禮儀也有著不同的詮釋,在合乎禮儀的行為規範方面也有著截然不同的準則要求,對孩子的禮儀教育自然大有不同。今天,蘭蘭媽就自己在美國的生活經歷,談談中美禮儀教育兩點顯著的差異。

中國禮儀教育偏向於長幼尊卑;

美國則主張自由平等

說到禮貌待人,許多人都認為是尊老敬長,這是由於我們中國人長期受到長幼尊卑觀念的禮文化影響。但在美國,禮貌行為並不只是尊重長輩,它是社交過程中的行為規範,適用於人與人的日常交往。人們在平等的氛圍下相處,每個人都是獨立而平等的個體。

跟陌生人打招呼是美國人最基本的禮儀,剛到美國時,經常有迎面走過來的陌生人沖我友善的「Hi」一聲,蘭蘭媽一開始很不習慣,不過慢慢地,我也養成了和陌生人打招呼的習慣。清晨,一句來自陌生人的「good moring」,常常讓人一整天都如沐春風。

還有一點讓蘭蘭媽剛到斯坦福大學讀書時很不適應的是,對教授們的稱呼。在中國,一般我們對比自己年長的、或是比較德高望重的前輩、教授都會尊稱一聲「某某教授」或是「某某老師」。

但在美國,很多時候就算是超級牛的教授,也讓學生直呼他的名,比如:Michael,而不是叫他「Prefessor 某某 」。我記得當時至少花了一個學期去適應這種稱呼。

曾經有一次蘭蘭媽我還專門問過一個教授。我說在中國,作為學生通常都會對自己的老師冠以「尊稱」,為什麼您喜歡學生們直呼您的名呢?我至今都記得,這個在學術圈數一數二的教授突然眯起他的眼睛,哈哈大笑起來。

「直呼其名不好嗎?我們本來就是平等的啊。雖然在這個課堂上我是你們的授課老師,但是在其他很多領域你們卻可以當我的老師啊。學習是一門終身的課程,沒有任何一個人處處都比別人強,我更希望我們能夠平等的對話和交流。那這個平等,就請從直呼我的名字開始吧!」

中國禮儀教育主要是理念灌輸;

美國注重間接滲透,聯繫生活

雖然中國的禮儀教育歷史可追溯到久遠的過去,但它發展緩慢,且過於教條和死板。灌輸式的禮儀教育一味強迫孩子們接受外在的約束和規範,卻無法轉化為他們內在的認可。

美國將禮儀教育滲透在「公民教育」之中,排隊守秩序、在餐廳用餐時將交談聲音壓低、夜深無人時不闖紅燈、有「STOP」的地方自覺地停下里環顧四周方可繼續行駛......這些都是美國公民在公共場所應該遵循的行為規範。

學校里也沒有專門開設一門禮儀課程,而是注重幫助孩子解決現實問題,將禮儀規範滲透到各門課程中。美國孩子從小就被要求在公共場合尊重別人,不能高聲喧嘩,這是從小養成的好習慣。

上周末,蘭蘭媽的朋友Mary帶著她的孩子Ryan到家裡玩,一個小插曲讓蘭蘭媽很受觸動。

在玩耍過程中,Ryan對我兒子的寶貝機器人表現出極強的興趣,在猶豫一番之後,他問我兒子:「請問我可以和你一起玩它嗎?」 Mary聽到之後,給了他大大的讚賞:「Ryan,you did a great job」(你做的真棒!)

這個小小的細節,可以看出美國媽媽對孩子禮節教育的到位。到別人家做客,需要拿什麼東西需徵求主人的同意;要進入主人的卧室,也需要徵求主人的同意。

我們大部分家長都明白對孩子進行禮儀教育的重要性,但我們的教育常常停留在講道理層面,而缺少了具體的指導,也忽略了一些重要的細節,比如說「必須經他人同意才能動別人東西」這類禮節要求。

如何才能培養出禮貌的孩子?

今天,蘭蘭媽給大家分享禮儀教育的幾個要點!

  • 1、制定關於禮貌的規則

  • 作為家長要想孩子懂禮貌,首先需要給孩子劃清「界限」,讓他們知道什麼是「可以」,什麼是「不可以」。

    我們家長要給孩子細節上的指導,在禮貌用語方面,鼓勵孩子多說:「請」和「謝謝」;在禮讓行為方面,給孩子制定一定的要求,比如說在公共場所不許大聲喧鬧;在自動扶梯上自動靠右站,給有急事的旅客讓出左邊的快速通道;

    出電梯時主動給還沒有出來的其他人扶住電梯門,讓別人先走;有客人到家裡用餐時,讓客人先入座;在公眾場合進門時,主動回頭看,如果後面有人,自覺地給後來的人扶住門……

  • 2、誇獎孩子禮貌的行為

  • 我們的孩子都渴望被認同和鼓勵,在他們使用禮貌用語、做出禮讓行為時,我們應及時予以肯定與褒獎。這能在他們心中埋下正能量的小種子,鼓勵他們繼續禮貌待人,禮儀教育也便達到最佳效果。

    我的好朋友Susan就是一個特別好的例子。Susan是三個孩子的媽媽,和她認識很多年了,我常常邀請她和她三個孩子到家裡做客。

    三個孩子都很有禮貌,進門會自己把鞋子脫掉放在門口,並且會向大人問好。在要玩我兒子玩具的時候,會先徵求我兒子或是我的同意「請問我可以玩這個玩具嗎?」

    當我拿出好吃的給他們,會很有禮貌的說「謝謝」。而且最讓我吃驚的是每次在快要離開之前,三個孩子都會非常自覺地把玩過的所有玩具都整理好,物歸原處。

    Susan就是那種時常把鼓勵和誇獎掛在嘴邊的媽媽。

    比如說他的孩子在主動把吃完的餐具放到洗碗機里時,她會提高她的嗓門大聲地說「good job(幹得漂亮)」;再比如她的孩子每次到我家快離開時自覺地把玩過的玩具物歸原處,她會特別興奮對他們說,「Give me five(我們來擊個掌),I am so proud of you(我真為你們感到驕傲)」。

    其實再小的孩子內心也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同,尤其是自己的父母。如果爸爸媽媽們能夠從一些小事情上善於觀察自己的孩子,給予他們正面的鼓勵,誇獎他們有禮貌的語言和行為,孩子一定會越來越有禮貌的。

  • 3、言傳身教

  • 托爾斯泰老先生有句名言:「全部教育,或者說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歸結到榜樣上,歸結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善上」。

    蘭蘭媽以前寫過一篇關於「言傳身教」的文章,《拼娃不如拼自己——寫給36歲的自己》。

    父母是孩子人生的引路人,父母的行為舉止、一言一行都深深的影響到自己的孩子。只是教條式的給孩子灌輸這些禮貌是遠遠不夠的,而家長更應該以身作則,自己養成這些好的習慣。

    比如說,當我們需要孩子幫助的時候,記得對孩子說「請幫我拿一下……!」;當孩子為父母做了事情,父母也應該主動對孩子說「謝謝」。

    父母是一面鏡子,通過孩子折射出我們自己。為人父母的我們,也需要提高自己的禮儀修養,做好表率作用。試問一個天天胡話、髒話滿嘴的父母,怎麼可能教育出彬彬有禮的孩子?如果一個對別人都不尊重的父母,怎麼可能培養出尊重別人的好孩子?

    這裡所提的禮儀修養並不是多麼遙不可及的東西,而是體現在日常生活的點滴中,夫妻之間的相互尊重便是教育孩子禮貌的最好方式。如果我們習慣於在愛人遞來一杯水的時候說聲謝謝,耳濡目染下,我們的孩子在接過牛奶的時候肯定也會真誠地說謝謝!

    古人云:「人無禮則不立,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禮儀是人們交往時的一種行為規範,它不僅是行為方式的外在表現,更是道德修養和文化修養的內在升華。蘭蘭媽相信家長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養成良好的禮儀習慣,舉手投足間都展示小小紳士范兒,成為一個受人歡迎與喜愛的人。所以作為家長的我們,更要時時提醒自己注重禮儀問題,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蘭蘭媽也深信,我們在尊重他人的同時也將收穫他人的禮遇,從而避免生活中不必要的小摩擦,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圓滿!

    ........................................

    【藍橡樹家長圈】家長的圈子決定孩子的人生高度!和數萬家長一起,學習最新最全教育理念和方法;與數百位牛爸牛媽暢聊教育;線上線下家長沙龍提前佔座。

    推薦閱讀:

    書中美句欣賞
    中美:註定合作的超級大國
    俄學者: 中美未必衝突競爭難免
    美國護照與綠卡往返中美手續哪些不同之處
    駱家輝對華放狠話:中美對決最後時刻

    TAG:禮儀 | 教育 | 中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