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附中黃榮華:我們是如何把學生帶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世界的

民小編說

兩會期間,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作家馮驥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認為,文化影響人,還是影響人的心靈、人的氣質,這才是真正的影響,而不只是做幾台節目。

學習傳統文化是一個潛移默化的複雜過程,需要不斷積累,不斷積澱。今天小編帶你走進武亦姝的學校——復旦大學附屬中學,一起了解黃榮華老師在附中是如何深耕語文教育,並將學生帶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世界的。

復旦大學附屬中學歷經十多年探索,形成了一套較為成熟的將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系統化課程化的語文教育方略。其教學成果《閱讀中國人書寫中國人——彰顯語文教育人文性的實踐研究》,2014年獲得基礎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這一成果的教材部分包括《中國人》、《中華古詩文閱讀》(6冊)、《中華根文化·中學生讀本》(15種)。

其中《中國人》以選修方式進入課堂,《中華古詩文閱讀》以必修方式進入課堂,《中華根文化·中學生讀本》以推薦閱讀的方式進入課堂,《詩經》《莊子》等整本書研修作為文理學院部分學生的榮譽課程。

這3套教材共22冊,可謂比較全面而系統地承載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部分。從21世紀初《論語》《孟子》《古文觀止》《詩經》《楚辭》等開始大量進入課堂始,我們堅持引導學生全面而系統地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已有十多年。

引導學生理解以至欣賞在本民族發展進程中產生過重大影響的民族文化人物

現在多數人高中畢業後對「中國人」的認識還是相當模糊的,是非常片面的,甚至是反面的。我們認為,通過12年中小學教育,正常的情況下,一個高中畢業生對在本民族發展進程中產生過重大影響的民族文化人物,起碼要有一個比較全面、比較正面的認識,而不是相反。因此,我們將這一想法化為15個章節,編成《中國人》一書,納入課堂教學中。

這15個章節為:儒家的理想人、墨家的理想人、道家的理想人、法家的理想人、釋家的理想人、魏晉「覺醒」的人、儒道合流的人、儒道釋合流的人、明代尋找真我的人、近代尋求真理的人、現代尋求「解放」的人、當代「走向世界」的人、傳說人物、神話人物、俠義英雄。每章主要由「經典理論」和「文學形象」構成。

《中國人》表層以時代發展為線,內在則以「中國人」的精神發展為紐帶,力圖呈現「中國人」的精神歷程。我們期待通過《中國人》這門課程,使學生對「中國人」有一個最基本的正面認識,對在本民族發展進程中產生過重大影響的民族文化人物有真了解,有真理解,進而有認同與欣賞,使他們為有這樣的「中國人」而感到自豪,為成為這樣的「中國人」而感到驕傲。

從「文化的發現」角度啟示學生更深更廣地認識以至欣賞作為「中國人」的文化所自

中華文明作為一個獨自形成與發展的體量巨大的幾千年生生不息的文明體,在歷經近代一百多年的屈辱史後,今天又頑強、堅定、有力地行進在全球化的進程中,並且其行動力與影響力與日俱增,顯現出重煥青春的嶄新面貌,勃發出生命深處的人類意識與天下意識。我們認為,這一定與我們這個文明體的傳統文化的存在方式有著深刻的內在關聯,但我們的教育對此幾乎沒覺悟。

什麼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存在方式?概而言之,就是以「經」(儒家經典)為中心,以「史」「子」「集」為拱衛,形成天人合一(或曰天人同構)的宇宙生命體的文化體系(或曰宇宙秩序)。在這個文化體系中,「經」居為中心,宣示「仁義禮智信」,具有天經地義(或曰天地良心)的地位;「史」以人類故事詮釋「仁義禮智信」;「子」以思辨姿態詮釋「仁義禮智信」;「集」以文學方式詮釋「仁義禮智信」。

中華文明幾千年就是生存在這一文化體系中,理所當然,我們幾千年文明的全部知識也就產生在這一體系中;或者說,我們幾千年文明的全部知識都圍繞天人同構的宇宙秩序展開;或者說,我們幾千年文明的全部知識都圍繞「仁義禮智信」這「五常之道」展開。明乎此,我們才能明乎中華幾千年古代文明的基本形態,明乎古代士人為何以堅守天地良心為己任,明乎韓愈說「堯以是傳之舜,舜以是傳之禹,禹以是傳之湯,湯以是傳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傳之孔子,孔子傳之孟軻」的要義,明乎張載說「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真諦。

因此,我們編寫了《中華古詩文閱讀》。全書6冊以《論語》《古文觀止》為核心展開,分階段閱讀《論語》大部分、《古文觀止》40餘篇、歷代詩歌150餘首,選讀《詩經》《楚辭》《孟子》《荀子》《禮記》《老子》《莊子》《墨子》《左傳》《戰國策》《呂氏春秋》《韓非子》等先秦經典12種和《文心雕龍》《詩品》。我們期待《中華古詩文閱讀》能將學生的「識自」推向更深處。

如果說《中國人》是從「人的發現」角度啟示學生做一個覺醒的中國人,那麼《中華古詩文閱讀》則是從「文化的發現」角度啟示學生更深更廣地認識作為「中國人」的文化所自,喚醒沉睡在自己心中的《論語》之「仁」,擔起自己生命中應當承擔的《孟子》之「義」,激發潛隱在自己頭腦中的《老子》之「智」,瞭然可以自我享受的《莊子》之「達」,力行世間最難踐行的《墨子》之「愛」……真正意識到《易》的「變化」、《禮》的「恆在」、《詩》的「無邪」、《楚辭》的「絢爛」、孔子的「中庸」、孟子的「性善」、荀子的「君子」、老子的「有無」、莊子的「齊物」、墨子的「兼愛」……不僅引領著我們炎黃子孫從遠古走向現代,走向未來,而且將成為世界現代文明建設的重要力量。

掀開學生心靈上的反傳統的傳統的遮蔽

毋庸諱言,近代以來,我們逐步形成了一種反傳統的傳統:中國自近代以來一百多年間同帝國主義列強抗爭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的棄絕中華傳統的傳統。這種傳統概括說,就是「以為中國文化傳統是現代化的主要障礙;現代化即西化,而必須以徹底摧毀中國文化傳統為其前提」。

這種反傳統的傳統的形成是中國近現代歷程的必然結果。因為中華文明在近代以來同西方文明的比拼中「敗下陣來」,很自然就被西方中心主義視為落後文明,認為中國長期處於「野蠻的閉關自守的與文明世界隔絕的狀態」,中國傳統社會是「最古老國家的腐朽的半文明制度」。

因此,在近代長達一百多年的這種「歧視視角」中,我們自己也就逐步接受了這種「被歧視」,非常「自覺」地認為我們的文明低於西方文明,以仰視的心態接受西方文明,以憤郁的心態踐踏自己的文明。正是在西方中心主義這樣的控制下,我們逐步失卻了我們的話語體系,我們只能用西方的話語陳述、闡釋、評價我們的古代文明,只能用西方的話語表達當下的生活與行為。

這種反傳統的傳統的形成,以胡適的《中國哲學史大綱》出版為重要標誌。胡適的《中國哲學史大綱》是石破天驚之作。它將原來以「經」為中心、以「史」「子」「集」為拱衛的渾圓的幾千年中華傳統文明體系切碎,再從西方哲學「本體論」「價值論」「認識論」的角度來觀察,然後從這三個角度將中國古代幾千年的思想納入「宇宙論」「人生論」「致知論」的哲學框架之中。這是中國古代幾千年思想第一次被西方知識體系完美印證,也是西方知識體系第一次對中國古代幾千年思想進行完美歸納。

從此,西方知識體系全面征服了中國知識分子,中國幾千年文化知識體系被無情地拋棄。至新中國成立時,傳統的「中學」已基本沒有了用武之地。由此,「經」「史」「子」「集」被全部拆解,分別納入西方知識體系的哲學、史學、文學、藝術、倫理學、語言學、社會學等學科,不僅「經」不復存在,而且我們所有的傳統知識都只是西方知識體系的證明和補充。

這種反傳統的傳統必然影響著我們的教育。中國現代教育幾乎完全拋棄了中華幾千年形成的傳統教育,從教育理念到教育行為,從教育內容到教育模式,無不如是。在這樣的教育體制下,學生對中華傳統文化「無感」是必然的。

眾所周知,教育的針對性越強,其效果也就越好。教育要有針對性,就一定要知道受教育者「困」在何處,「惑」在哪裡。就今天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來看,我們認為學生的「困」與「惑」就是這種反傳統的傳統的影響。

因此,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要取得效果,就必然要引導學生認識、發現、理解、欣賞我們民族文化的優長,認識它在中西文化交匯過程中的遭際、處境、掙扎、反抗、鬥爭,以及它在全球化進程中的融入與自強、吸收與發展、獲得與貢獻。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掀開學生心靈上的反傳統的傳統的遮蔽,從而使他們真正明白自己的文化所自、血脈所流、生命所之,真正明白自己來自幾千年中華文化的孕育,最終將融進中華文化這個超大型的文明體中,成為「具有中國心的現代文明人」(於漪老師語)。這樣,他們就會形成「根扎於大地」的理性力量,任何時侯都不至於彷徨無依,不至於盲目跟風,不至於妄自菲薄。但這絕不是無系統的片斷式的學習可以達到的效果,所以我們堅持全面而系統地引導學生的學習。

強調「全面而系統」,不是說什麼都要學,而是說要有這種教育概念

當然,我們強調「全面而系統」,不是說什麼都要學,而是說要有這樣的教育概念,並擇取可以詮釋這個概念的傳統文化的精華部分融入我們的課堂來加以詮釋。比如我們要有「經」「史」「子」「集」的概念,要有以「經」為中心的概念,要有「中國人」的文化生命與精神發展歷程的概念。然後,我們選取有代表意義的學習材料來證明、說明、彰明這些概念。

所以我們在落實中華傳統文化教育時,堅持以中華古代文化知識體系的存在方式展開,基本維護以「經」為中心、以「史」「子」「集」為拱衛的渾圓的幾千年中華傳統文化知識體系,即以《論語》《古文觀止》為核心,將儒家其他經典如《詩經》《禮記》《左傳》《孟子》《荀子》等作為重點,參以先秦諸子和先秦歷史著作的其他幾家,旁涉秦以後的歷代詩歌及《文心雕龍》《詩品》等著作。我們還在開設《中國人》課程時,同步開設《外國人》課程,以期學生在對照中更好地理解中華文明。

文章來源| 摘自《人民教育》雜誌2017年第5期,作者系復旦大學附屬中學語文教研組組長

責任編輯| 冀曉萍

微信編輯| 杭金亮

教育部2017年工作要點全在這裡,看完之後必須收藏!| 特別關注

王定華:2017,教師隊伍建設實現新突破 | 特別關注

如何才能激發孩子學習的內在動力?知名老校長提出9條建議

教育部基礎教育一司司長呂玉剛:公平質量兩手抓,辦人民滿意教育 | 獨家


推薦閱讀:

《中國傳統文化概論》講義八
追尋悠久的中秘傳統友誼
太陽升落到中國傳統曆法(陰曆)
傳統八字基礎知識點,講講「祿」神的起源論法,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傳統楊式太極拳85式拳譜

TAG:文化 | 世界 | 傳統文化 | 傳統 | 優秀 | 學生 | 中華 | 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