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的人適合接受心理諮詢?

發表於2016-02-19 10:43:52

文:袁阿潭 | 壹心理認證心理諮詢師

在做心理諮詢的過程中,每個諮詢師都有可能遇到各式各樣的來訪者。有些來訪者可以讓彼此之間迅速的匹配諮詢關係;有些則經過一兩次的訪談後脫離;有些來訪者會反覆的詢問一些諮詢設置而遲遲不建立咨訪關係;有些來訪者只簡單的拋給你幾句介紹,然後希望你立即替他解決問題;更有甚者,在建立諮詢關係之前可能攻擊諮詢師的某一方面然後消失。誠然,與來訪者建立良好關係,是一個合格諮詢師的基本功之一。但有一個不證自明的道理是,並不是每一個諮詢師,都能與任何來訪者快速建立起合作的咨訪關係。

一個諮詢師不可能適合所有類型的來訪者,咨訪關係的建立是一個雙向的、微妙的關係。大部分的諮詢理論都認同,心理諮詢效果中最為起作用的往往是良好的咨訪關係。有一些來訪者相對於另一些,在評估性訪談中可能會被諮詢師感覺到是更適合心理諮詢的「好的來訪者」。當然,我們這裡所說的「好的來訪者」,並不是指那些癥狀輕微、自我功能尚好或道德水平較高的來訪者,而更多的是指是在諮詢過程中體驗並踐行著與諮詢師合作關係的來訪者。那麼,一個展現出哪些方面特徵的來訪者常常會被視為一個「好的來訪者」呢?

(一)對諮詢師的信任

相信有些諮詢師,尤其是年輕諮詢師,或多或少都遇到過這樣的來訪者:他們可能對你的年齡、學歷、資質等等,抱有懷疑的態度。在初始接觸階段,往往會問及你的專業背景、年齡大小、案例經驗等等。有得到不符合自身期待回答就突然消失的,也有可能丟給你一句甚至略帶攻擊性的話語:如,你不是本專業的、你不是碩(博)士、你這麼年輕算了吧,等等。

當然,受過專業訓練的諮詢師非常能夠理解來訪者的多種考慮,其懷疑的態度可能也是一種自我保護機制和性格互動模式。例如,有一位網路來訪朋友,他在問詢過我的專業背景後介紹自己的問題,並表示出哪幾點非常符合我的擅長範圍,表示出主動示好的傾向。後問及案例數量,立即把自己的問題引向其他方面,認為並不適合我的諮詢範圍,呈現出挑戰與不信任,並告知我他有多位諮詢師正在選擇中並消失。顯然,這位男性來訪者是一個先期希望迎合你的期待,後思考模式又十分理性的朋友。

我們非常尊重來訪者的自主選擇,並相信他在後續會抉擇出一個最為合適的諮詢師。但非常重要的一點一定是,一段咨訪關係,需要以信任作為基礎而開展工作。信任有時候只能說是一種感覺,它無法用學歷、資質、年齡等方面的數據來權衡。曾經與一位合作較好的來訪者,在最後一次諮詢向她問及對我的感受,她給我的回答只有簡單的一句:我覺得我非常的信任你。而正是這份信任,可以讓她在每次諮詢的50分鐘期間,積極的探索自己,主動分享自己的情緒和所思所想,做到了「成為解決自己問題的專家」,這才是取得她的治療取得良好效果的很大一部分原因。

(二)一定的內省能力

有一位來訪者提道,他對事情總是容易往不好的方向上想,尤其是對女友的健康問題過分擔憂,例如昨天在快餐店與女友點了兩份牛奶喝完之後,回家的路上一直在想牛奶這麼燙,會不會把女友的胃燙傷,如果她受傷嚴重影響到性命怎麼辦。然而,在問及他的與女友的關係問題、女友如何評價他,與父母的家庭關係問題等等上,他基本都回答:挺好的,我對女友也挺好,女友評價我也挺好,家裡跟父母關係也挺好。這樣的案例情況也實屬另人較為無奈,因為很難深入的與之形成合作關係,主要可能來訪朋友自我探索的內省能力水平還不高,潛在問題可能轉移到表象上,但又可能避重就輕,因此難以探索。

正因國內心理諮詢行業處在起步階段,很多朋友首次接受心理諮詢,容易把它認為是一種得到「教育」的過程,簡單的介紹一下自己的情況,就跟諮詢師詢要一些解決的方案,如經常出現的問題是:「我該怎麼解決/克服」、「有什麼方法嗎」。所以會有首次諮詢的來訪朋友問我,老師下次我們這樣的「課」是什麼時候。這些來訪朋友把心理諮詢當成是一種向老師學習和索要建議的「課程」。就像上學期間,有一個不會的問題,去問老師,便期待老師教你方法去解決一樣。然而,心理諮詢本來就是個性化的輔導,有些問題的解決方式,適合別人的並不一定適合你,這就要求來訪者需要基本的內省能力。

一定的內省能力,就是自我探索和自我洞察的能力,也是很多諮詢師在選擇匹配來訪者時,比較重視的一個方面。有的內省能力強的朋友,會主動的談及與自身情緒行為有關的影響事件,可以較好的描述自己的感受。當然,不同認知水平、成長經歷和文化程度的來訪者,其自我內省能力之間的差別較大。有時候面對自省能力較弱的來訪者,也可以從他目前的角度使用一些合適的諮詢技術。隨著諮詢進展不斷深入,來訪者的自我探索能力也會隨之提高。

(三)主動的合作

在具有一定內省能力的基礎上,好的來訪者還需要的最為關鍵的一點就是與諮詢師主動合作的能力。許多來訪者不願意或者羞於吐露自己的過往經歷或心理活動,認為只要簡單的說幾句,諮詢師就應該了解他的想法、解決他的問題,不然就是諮詢技術不高。但諮詢師也都是普通人,他們並沒有什麼特異的功能能夠快速的了解你的內心世界,只能通過你的敘述去進一步體會你的感受、知曉你的價值觀,然後利用一定的心理學方法和技術去「助人自助」。

如果你做了選擇心理諮詢的選擇,請你大膽的敞開心扉,將自己的所思所想與你的諮詢師分享,甚至是你對諮詢師本人的看法。比如有一位強迫思維高中生在與我做諮詢的時候,她的主動合作能力讓我非常驚訝。首先,並未源於我的要求,而是自己在首次訪談後主動談及並記錄了每周自己的夢境,甚至自己解釋在做這些夢的時候自己是什麼樣的感受。其次,她在第二次及之後的每一次諮詢,都主動的向我介紹咨自上次以來每周的情緒狀態,並且報告是否與之前相比感覺更好一些了。她自己內在存在的強大的動力,促使我們一起合作進步,並最終達到了自我解決能力的發展。

所以,一個好的來訪者需要做到不僅需要做到遵守諮詢框架,如時間、費用等。他還需要對諮詢師秉持著信任、合作的態度,具備一定的內省觀察能力,積極主動的投入到治療當中。有的讀者可能會有疑問,如果來訪者已經能夠做到這麼多積極的行動能力,那還需要諮詢師幹什麼呢。是啊,好的咨訪關係,是治療成功的一半,所以才更需要雙方的共同努力,這離不開諮詢師,但也離不開來訪者。最後送給各位來訪朋友一句我非常喜歡的句子:你不是一個問題,你一個展開的美麗故事。

推薦閱讀:

三招提高諮詢效力
教育讓人變「好」,心理諮詢讓人變「壞」
致心理學來訪者的一封信
172心理治療四步法則——如何提高耐受力?
3級心理諮詢師理論知識提綱和複習重點

TAG:心理諮詢 | 心理 | 諮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