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全班交流該如何進行

全班交流該如何進行

在生本教育的課堂教學模式中,小組交流、討論小研究後,就應該是小組彙報、全班交流的時候了。全班交流該如何進行呢?

以前,我們看到的基本模式是這樣的:

一個小組站到講台上,全組或者組長首先亮出小組的名稱,然後組長說:「下面由我們小組來彙報,請大家認真聽。我們會選出兩個聽得最認真的小組,送給他們小組一顆五星。我們組第一個發言的是×××,請他說說他的做法。」被點名的要麼讀,要麼說,要麼邊板書邊講解,要麼放在實物投影上展示,接著第二、三、四發言人依次彙報。完畢,組長說:「我們小組彙報完畢,大家有什麼問題要與我們交流嗎?」下面孩子開始提問,會的,上面的同學就回答了,雖然有時候回答的不是很準確,甚至是驢唇不對馬嘴,但畢竟有了答案,老師也不敢多說話;不會的就大眼瞪小眼了。過了一段時間,組長看看老師,老師可能給他個提示或暗示,他就會說:「請大家評價我們小組。」下面同學有時吹毛求疵,有時實事求是,有時鴉雀無聲,組長就會說:「如果大家覺得我們表現得不錯,請給點掌聲吧!」馬上掌聲雷動,大家都鬆了一口氣。突然想起還沒有評選聽講認真的小組,剛才那個小組的同學只好收回邁出去的腿,嘀咕一陣,選出了兩個。

我們平時也是這樣訓練學生的,已經初具規模。大家可以看出:在彙報的過程中,小組長就是一個主持人,組員相當於演員,教師好比是導演。雖然教師把講台讓給了孩子,但總有一種演戲的感覺。如果碰上一些緊張的孩子,往往會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小插曲,讓人不是那麼滿意。如果碰到能力強、膽大的孩子,效果就好多了。

我說這些,並不是否認這種模式。相反,我覺得因為孩子比較小,教給他們怎麼做是很有必要的。可是,嚴格按模式來,是不是顯得太死板?是不是會限制孩子們的思維?是不是不能發揮孩子們的機動靈活性?

剛剛聽了我校幾位教師的生本研究課,受他們啟發,我突然想到:能不能改進一下,讓彙報交流的形式更活潑、有效?這是我的初步設想,請大家討論,交流。

一、提問質疑不要等到小組全部彙報完畢。當一個孩子的觀點、方法出現異議的時候,下面肯定有孩子強烈要求發言,為了不打斷上面同學的思路,最好是聽上面那個孩子說完後組長再請下面同學質疑。下面所有的同學都沒有問題了,彙報發言繼續。

二、不要把提問的權力只交給下面的孩子,也不要只讓上面的孩子回答問題。上面的孩子也可以對全班同學提問,可以考查一下下面的同學是否聽見了自己的觀點、方法,是否聽明白了自己的意思。是否聽得認真,這可以成為評選會聽講小組的依據。如果孩子們提不出問題或者沒有意識到有錯誤出現或者提的問題價值不高的時候,教師也可以提出問題,讓孩子們討論。回答問題的優先權可以歸上面小組,當他們不會或者回答不準確的時候,下面的同學甚至教師都可以幫助他們。這樣,教師、孩子都可以提問、回答,形成多方交流,使問題的討論更加充分,對知識的認識更加深入。

三、小組長能不能像個小老師一樣靈活主持?不要只按模式說話,可以隨意發揮。比如:其他小組或者個別同學出現了不同做法,可以做主讓他們上來彙報,順便展開對比討論。在本組同學回答不出來的時候,可以請下面同學或者教師幫助。在評價小組時,如果有片面之詞,可以為自己辯護,而不是一味地「我接受」。

當然,孩子還小,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可能需要培養訓練一段時間。當老師發言的時候,還要注意不要篡權,又成了課堂的中心,要及時把舞台還給孩子。

這只是我的一點設想,能不能行得通,還需要在教學實踐中證明。我們可以一邊教學一邊嘗試、探索。願我們的課堂,交流方式更靈活,氣氛更熱烈,能夠做到充滿活力、卓有成效就好了。

(教育思考園 轉 原文地址:全班交流該如何進行?原文作者:梧桐雨)

推薦閱讀:

如何擺脫自己刻板的語言和文字寫作,變得更加靈活?
你遇到過哪些「盛情難卻」的事?
盤點:唐朝歷史上有哪些外國使者來到中國交流
你最常用的一句搭訕用語是什麼?
2013年元月集雅交流貼副本

TAG:交流 | 何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