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宋代文學圈的四位女中豪傑
李 清 照
李清照,宋代女詞人,號易安居士,濟南章丘人。婉約詞派代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少有的女作家,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其一生可用"元佑黨禍」,家父遭遣,中年喪夫,一生珍藏被毀,晚年遭誣來概括。
李清照出生於書香門第,幼承家業,才藝出眾。1101年,18歲的李清照,與時年21歲的太學生趙明誠在汴京成婚,成婚後夫妻二人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生活安靜和諧,高雅有趣。
(圖)《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是李清照的早期作品,雖短短三十六字,卻寫得曲折委婉,極有層次。
可惜好景不長,就在李清照成婚的第二年,也就是1102年,朝廷發生黨爭,蔡京為了進一步打擊報復元祐舊臣,將他們一律貶逐到邊遠州郡,不得在京任職。其父李格非也因名列「元祐黨」,而被罷官遣返原籍。次年,李清照也因"宗室不得與元祐奸黨子孫為婚姻"的規定,被迫返回原籍。
1106年,蔡京罷相,朝廷毀《元祐黨籍》碑,解除一切黨人之禁,李清照也得以返歸汴京與趙明誠團聚。次年正月,蔡京復相,趙挺之被罷相,並於五日後病死。趙挺之死後,趙明誠便遭蔡京誣陷,被追奪贈官,家屬也受株連,趙明誠便攜李清照從此屏居青州鄉里13年 。
(圖)《聲聲慢·尋尋覓覓》是李清照後期的作品,她在面對國破家亡,丈夫去世,飽受顛沛流離之苦的境況下,寫了這首《聲聲慢》。
1127年,金人大舉南侵,俘獲徽、欽二宗北去,北宋滅亡。五月,康王趙構即位於南京應天府,南宋開始。是年三月趙明誠因母親死於江寧,南下奔喪。八月,出任江寧知府,兼江東經制副使。當時北方局勢愈來愈緊張,李清照便著手整理遴選收藏,準備南下與趙明誠會和。於1128年春,抵達江寧府。次年,趙明誠罷守江寧城,並與李清照往江西方向逃亡,途中染疾病死。
趙明誠死後,李清照傷心欲絕,後輾轉到達杭州。期間所攜帶圖書文物散失殆盡,使她悲痛不已,在萬般走投無路,孤獨無依之中再嫁張汝舟。張汝舟早就覬覦她的珍貴收藏。當婚後發現李清照家中並無多少財物時,便大失所望,對其不斷謾罵,甚至拳腳相加。李清照難以容忍。後發現張汝舟營私舞弊,便報官告發了張汝舟,並要求離婚。經查屬實,張汝舟被罷官除名。李清照雖被獲准離婚, 但宋代法律規定,妻告夫要判處3年徒刑,故亦身陷囹圄。後經親友的大力營救,關押9日之後獲釋。
(圖)《夏日絕句》是宋代詞人李清照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1127年,江寧城中發生叛亂,時任太守的趙明誠不思評判,反而臨陣脫逃。李清照為夫感到恥辱,在路過烏江時,有感項羽的悲壯,於是創作此詩,以此暗諷南宋王朝和自己丈夫。
1134年,李清照避亂金華,期間輾轉漂泊、無家可歸,但清照生活的意志並未消沉,詩詞創作的熱情更趨高漲,並將眼光放到國家大事的關註上來,即使自己孀居一隅,暮年悲寂也不忘收復大業。在《上韓公樞密、胡尚書詩》、《夜發嚴灘》、《曉夢》、《打馬圖經序》、《打馬賦》等詩文最能體現這種感情。
約在紹興二十五年(1155年),李清照在極度凄苦中,悄然辭世,享年約73歲。
朱 淑 真
朱淑真,號幽棲居士,浙中海寧人,宋代著名女詞人。生於仕宦之家,家境優渥。自幼聰慧,工書善畫,通音曉律,尤善詩詞,素有才女之稱。據說她嫁給一小官吏,後因志趣不合,才學不能相稱,心靈無法溝通。導致夫妻不睦,最終抑鬱早逝。
朱淑真死後,其父母將她生前所做詩詞文稿焚毀。後人將其流傳在外的詩詞文稿輯成《斷腸集》 、《斷腸詞》及《璇璣圖記》,輾轉相傳,如今已有多種版本。
(圖)《蝶戀花·送春》是宋代詞人朱淑真的詞作。此詞是她對昔日美好生活一去不復返的追戀哀傷不已的反映。
其詩詞多以抒寫個人愛情生活為主,文詞清婉,情真意切,卻又流於感傷,讀來有種凄怨哀美之感。後世人稱之曰「紅艷詩人」。
吳 淑 姬
吳淑姬,本名不詳,湖州秀才之女,自幼貌美聰慧,能詩擅詞。但卻慘遭不幸被當地一惡少霸佔,後來還誣陷她有偷情的行為,因而被捕入獄。
當時審理案件的官員,知其冤枉,且對她才華早有耳聞,於是命令獄卒打開她身上的枷鎖,並對她說道:"我知你能詩擅詞,此時你若能即興做詞一首,我便將你冤情告知太守,為汝解脫,不然汝性命危矣"
(圖)《長相思令》宋代詞人吳淑姬的詞作,此詞以景襯情,寄喻頗深。抒情委婉含蓄,讀之真切感人。
吳淑姬聽罷,便讓官員出題,此時正值冬末雪消,寒梅怒放,官員便讓她以此景為題,作一首《長相思令》。不一會,吳淑姬便做出此詞,她借物自詠,用細膩婉轉的筆法,抒寫自己的冤曲,使之讀來寓意深刻,真切感人。
官員讀罷,深受感動。次日官員便將此冤情,告知太守王十朋,於是吳淑姬得以釋放,重獲自由。後被人買以為妾,並為其改名淑姬。
張 玉 娘
張玉娘,宋末文學家,字若瓊,自號一貞居士,浙江麗水市松陽縣人。生於仕宦之家,曾祖父是淳熙八年進士,祖父做過登士郎。父親曾任過提舉官。她天資聰慧,能詩擅詞。詩詞尤得風人體,時人以班昭比之。
張玉娘15歲時與表哥沈佺訂婚。玉娘和沈佺這一對才子佳人,自幼青梅竹馬,兩小無猜。沈佺常到張家和玉娘談論詩文,或讀書,或寫字,或彈琴下棋、作畫吟詩。沈佺佩服玉娘的多才多藝、不凡文采。玉娘也傾慕沈佺的才情盛學、端莊人品。
(圖)《從軍行》張玉娘雖身在閨中,但心馳千里。此詞讀來悲壯豪邁,全無閨中女子嬌弱的氣質,充分表達了張玉娘的愛國精神和民族氣節。
天有不測風雲。沈佺父母不幸雙亡,家計蕭條,家道中落。由於又遭宋運將終,沈佺無意功名。而玉娘的父親張懋見沈家貧落,遂產生悔婚的念頭。張玉娘竭力反對,其父母迫於無奈,只得寫信給沈佺:「欲為佳婿,必待乘龍。"於是,沈佺發憤攻讀,終於高中榜眼,得以金榜題名。
可惜沈佺在進京趕考時,不幸患上傷寒,回家後一病不起,他的侍從輾轉將此這消息告訴玉娘。玉娘心中悲慟,寫信給沈佺:「妾不偶於君,願死以同穴也!"沈佺看罷,感動不已,強撐病體回信到:"隔水度仙妃,清絕雪爭飛。嬌花羞素質,秋月見寒輝。高情春不染,心境塵難依。何當飲雲液,共跨雙鸞歸。"不久,便病故。
(圖)面對沈家日趨貧落,沈佺又無意功名,張玉娘的父親有了悔婚之意,張玉娘竭力反對,寫下了這首《雙燕離》
沈佺死後,張玉娘臨幃慟哭,終日淚濕衫袖,並矢志守節,六年後悲絕而亡,年僅27歲。其父母知她是為沈佺而死,於是徵求沈家同意,將兩人合葬在縣城西郭楓林之野。一月後,與她朝夕相處的侍女霜娥、紫娥也因悲痛相繼而亡。連玉娘生前所養的鸚鵡也悲鳴而死。家人驚泣,便把霜娥、紫娥和鸚鵡,陪葬在沈佺、玉娘的墓左右,時人稱此墓群為"鸚鵡冢"
清初著名劇作家孟稱舜曾為其事迹所感動,為其詩詞所折服,於是發動捐款,為其墓後立祠祀之,並寫了二集三十五折雜劇《張玉娘閨房三清鸚鵡墓貞文記》,使張玉娘的故事得以廣為流傳。
推薦閱讀:
※2008中國80後文學排行榜
※詠柳這首詩的意思是什麼?
※文藝青年的兵荒馬亂
※百年諾貝爾文學獎漫話(93)再現巴洛克藝術風格
※中國文學與文學家
TAG:文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