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內向還是外向?看完這篇再做決定
如何判斷自己是內向還是外向呢?
很多人有這樣的誤會:一個外向的人應該是樂觀、自信、陽光、能幹、勇敢、能言善辯的。反之,一個內向的人應該是悲觀、自卑、陰暗、笨拙、懦弱、沉默寡言的。總之,外向的人把很多好詞都佔了,而把一些壞詞都留給了內向的人。這其實是一種誤解。
很多人格理論都有關於內向和外向的區分。普遍的看法是:
內向的人會把更多的精力指向自己的內心世界,沉浸在自己的想法、觀點和情緒中,而外向的人會把更多的精力指向外部世界,願意在人多、事多、活動多的環境中工作;
內向的人通過安靜和獨處恢復精力,外向的人通過與外界的聯繫恢復精力;
內向的人對外部刺激敏感,不喜歡太多刺激,喜歡對自己體驗到的事情做深入的了解,而外向的人喜歡更強烈而豐富的刺激;
內向的人喜歡深度,外向的人喜歡廣度;
這些區分其實是很中性的,並沒有這麼多「好」或者「壞」的價值判斷在裡面。
但其實大部分人說自己敏感內向的時候,說的並不是這個意思。
我在一個網站上做關於「內向和敏感者的幸福課」的話題諮詢,接觸了一些職場人士,我發現大家諮詢的問題五花八門:覺得老闆不好相處、下面的團隊成員不聽話、職業生涯沒目標沒動力、不知道該怎麼在公司內部拉資源……共同點是,大家很樂意把這些問題歸於一個統一的原因:我是一個內向和敏感的人。正因為我是一個敏感和內向的人,我才會遇到這麼多的問題。
有時候,我們需要一個標籤,來為自己糟糕的情緒、人際關係的挫折、諸多的人生不順命名。一旦貼上標籤了,就好像得到了心理學專業認證蓋章了一樣,有了安全感和認同感。我們知道了它是什麼,就暗示著知道了該怎麼解決它,即使我們不知道該怎麼解決,也至少暗示著很多人跟我們一樣。
這是很多人覺得自己內向的原因。因為「敏感和內向」正是這樣一種標籤。
但也有標籤貼不上的時候。題主問的是自己在有些朋友或者有些人面前特別開朗,勇於表達和冒險,這很正常。雖然人格理論會有關於內向和外向的區分,但內向和外向的人到底有哪些典型的行為,也仍然存在不少爭論。
關於人的性格,心理學上也一直有兩個派別:一個派別是人格派,強調人格特質的穩定性。人格派的心理學家相信 3 歲看大 10 歲看老。如果 10 歲時你是一個內向的人,那麼 50 歲時仍應該是。如果你在工作中是一個內向的人,那你在生活中也應該是。另一個派別是情境派,覺得世上本沒有內外向,說的人多了,也才有了內外向。內外向壓根就不重要,你所在的情境和你在情境中扮演的角色,才是決定行為的關鍵。按情境派的說法,你在講台上自信健談,並不是因為你外向,而是因為你在扮演教師的角色。也許在課下遇到領導,你又變得內向害羞了。同樣,你在一些朋友面前樂觀開朗、勇於表達、也願意冒險,那一定是你和朋友的關係,讓你習慣了在這種情境中扮演這樣的角色。所以按情境派的說法,重要的並不是你內向還是外向,而是你在什麼地方、跟誰在一起、做什麼。
聽起來你好像有些隱隱的不安和困惑。其實這種困惑蘊含的假設是,你同意人格穩定的理論。你覺得在你的諸多行為中,總有一些不變的東西,那就是你真實的自己。
再回到標籤的問題。有時候,人格的標籤會幫助我們理解自己,但有時候只會讓我們固步自封。所以我的建議,與其給自己貼上「內向」或者「外向」的標籤,把自己的性格看作固定的東西,不如用成長的觀點看待自己的性格,去嘗試、接受和擁抱更多可能性。成長和改變是可能的,如果你和外界不斷接觸,去嘗試不同的東西,去突破所謂性格為我們設定的最佳舒適區,去結交不同的朋友,也許你會發現,你有超出了內向的豐富性,那些蘊含在你自我中的另一面。那時候,你到底是一個外向的人,還是一個內向的人,也許壓根就沒那麼重要。
推薦閱讀:
※一個人可以既內向又外向
※內向的人怎樣裝成很外向的樣子?
※性格外向與內向的區別
※外向者還是內向者更適合做銷售?
※性格內向、外向,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