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父母一直在犯的七個錯誤

作者簡介:

鮑閱

家庭教育指導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本文節選自鮑閱的新書《愛的覺醒》

經中國婦女出版社授權轉載

中國父母一直在犯的七個錯誤

鮑閱

每個父母都有自己的一套教育規則。

不僅如此,幾乎所有的身在其中的父母都覺得自己的教育方式不存在問題,一直到孩子出現問題,才發現為時已晚,但很多時候,補救已經來不及。每一種文化也都有自己的某些特定屬性,從而形成人們的思維定式。

就我們身邊的家庭教育模式來講,多少年延續下來的一些基本的教育觀念在無形之中影響著我們對待孩子的方式。

下面我要講的是,在我們中國家庭中我們最容易犯的七種錯誤。也許你覺得自己身上不存在這些問題,但是如果你能一點一點反思一下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反思一下自己對於家庭教育的理解,你可能發現自己也一直在犯一些類似的錯誤。

錯誤一:不接納孩子的性別

孩子都是母親十月懷胎的結果,想必天底下沒有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愛孩子,是人性的本能。但是,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很多父母對孩子的性別是有期待的。比如重男輕女的家庭,媽媽自然希望生個兒子為自己爭臉;已經有個男孩的家庭,特別希望生個女孩……一個孩子從出生那一刻起,因為性別不被接納,就好比被剝奪了生存空間,以致他們不能以自己的本來面目生存。

生活中,有太多這樣的例子,伊能靜在《從被鞭撻的童年和失敗的婚姻走過,今天我成為自己》中有這樣一段闡述:

我跟我媽媽從小就很疏離,因為我很小就出來工作,我是一直賺錢養家的那個人。我是家裡第七個孩子,在我出生之後我父親就離開了我們,因為我不是兒子,我們家7個孩子都是女孩。我父親是軍人,他從山東到台灣,他認為他將來回家鄉一定要帶一個兒子。所以當他發現我是女兒,我媽媽不能再生的時候,他就離開了我們。所以我發誓我要當家裡的長子,我要讓爸爸知道,這個女兒跟兒子一樣強。我一直在證明這件事情。

這樣的孩子出生之前,父母通常是有性別期待的,並會通過孩子的名字表達自己的期待。這樣的孩子能感受到自己性別的不被接納,從小就很懂事,很獨立,但這種獨立在心理學上稱為「假性獨立」。因為這種要強的背後,無不是要向父母證明:「我是值得被愛的,我不比別人差。」越是獨立的他們,越是想要通過自己的行動,博得關注,甚至有些人一輩子都沒能真正地為自己而活。他們無論如何努力,無論取得多麼驕人的成績,他們內心深處的自卑永遠揮之不去,根源是他們從小性別不被接納。

有些人可能認為,這種事情一般發生在以前,現在的父母可能不會做出這樣的事情,我想說的是,你錯了。現在仍有人在做這樣的蠢事,比如有很多父母把男孩當女孩養,把女孩當男孩養。有時候,可能你覺得你的行為是無心之舉,但在孩子看來那是像天一樣大的事情。

錯誤二:不允許孩子說出自己的需要

很多家庭教育習慣給孩子灌輸這樣的觀念:「千萬不能給別人添麻煩。」潛台詞是不鼓勵孩子勇於說出自己的需要。這樣的孩子長大後,總是忽視自己的需求,事事替別人考慮。

這看似很好,但卻不然。為什麼這樣講?因為這樣的孩子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通常不敢表達自己的真實需要,結果是自己的需求長時間得不到滿足,自己又滿腹委屈,矛盾自然隨之而來。從小被教育替別人考慮,不能說出自己需要的人,長時間忽視自己,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對方怎麼能滿足你?

這樣的人在婚姻里更是容易栽跟頭。舉個例子,我見過太多在婚姻里不幸的女人,不是因為她們不好,而是因為她們太好。她們習慣了付出,習慣了替別人考慮,她們不知道自己的需要,也無從表達自己的需要,她們不停地在委屈自己。

錯誤三:為孩子包辦一切

很多父母總是以「為孩子好」的名義,為孩子選擇各種興趣班,替孩子做各種決定,幫孩子選擇專業,替孩子安排工作,為孩子選擇配偶……曾看過一則報道,一個自殺未遂的28歲女博士在醫院門診哭訴說:「我媽讓我幹什麼我都替她完成了,這輩子就是死也對得起她了。」

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是讓孩子從小為自己的人生做主、負責。是的,你生育了孩子,但是你並沒有權利替孩子做任何選擇。這種包辦型的父母大多比較強勢,缺乏共情能力,以致傷了孩子還不曾察覺,甚至還揚揚自得——「看!我為孩子做了那麼多。」

事實上,孩子內心的那種痛苦甚至絕望,無人理解,因為孩子從未真正為自己活過,這對孩子來講是最大的悲哀。

錯誤四:不允許孩子表達觀點

很多父母對孩子的管教很嚴厲,甚至不允許孩子有不同的意見。生活中孩子隨口發表自己的想法,一旦與家長所想相悖,家長就大家斥責:「你懂什麼?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米飯還多!聽我的!」久而久之,孩子習慣了沒有主見!

錯誤五:剝奪孩子的創造力

我看到過太多次這樣的情景:孩子拿起一個玩具,準備用他自己的方式玩耍,家長一把搶過來,說:「你笨啊!應該這麼玩!」很多孩子的想像力就是這樣一點一點被父母、老師的「應該這麼玩,必須這樣做」消磨掉的,創造力也因此一點一點被扼殺了。

錯誤六:剝奪孩子追求愛情的權利

我是1988年出生的,和我同屆的多半都是1987年左右的。到目前為止,已經結婚的基本上都是高中時就被冠以「早戀」的「不良少年」;當年那些「聽話」的、不談戀愛的、年近30了一次戀愛經歷都沒有的大有人在!

都市裡越來越多的大齡剩男剩女,父母愁眉不展。其實,這種情況很多都是父母一手造成的。人類的天性就是在青春期時愛意萌動,但是很多父母說:「你現在要以學業為重,考上大學再談戀愛。」等孩子上了大學,有的父母又會說:「你看看現在就業壓力多大,要學好專業知識,工作了再談戀愛。」等孩子畢業了,父母又說:「先立業,再成家,有了好的事業,才能擁有更好的婚姻。」沒完沒了!別覺得很奇怪,真的有這樣的父母!

錯過了青春懵懂的時期,很多人此後再也找不到戀愛的感覺。即便步入婚姻,有些人這輩子也從未體嘗過什麼是激情四射。而更多人還在等待另一半出現的苦痛過程中……

錯誤七:剝奪孩子思索人生的權利

不得不說,我們現今的教育太功利了。有一次,我在家裡翻《道德經》,我的一個長輩說:「現在誰還讀這個呀?」

我突然想起小時候自己想要看一些課外書,爸爸也會這樣提醒我:「有空把課本知識學好,以後考個好學校,畢業找個好工作,比看那些閑書強多了,看那些有啥用呀?」相信這樣做的父母不在少數,即使是眼下。

也許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越來越多的人在富足的物質世界迷失著自己,擁有的越多內心越空虛,因為他們從小就被剝奪了思索人生的權利。

以上所講的每一種剝奪,都會影響一個人的生活模式和處事方式,甚至間接地影響孩子一生的幸福。

那些從小性別不被接納的人,或許一輩子痛苦終老,骨子裡永遠感覺自己不值得被愛,不被世界歡迎;

那些從小不允許表達自己的內心需要的孩子,可能一輩子委曲求全,苛刻自己。

父母不能按照符合人類需要的方式,尊重孩子的生命個體需要,任意踐踏孩子的自主權,都是對孩子的傷害。

- End -

luron

話癆的雞湯,漂亮的堅持;

育兒育己,與你同行。

微信ID:zjie_0616

推薦閱讀:

老一輩人有哪些恐怖的思想?
孩子不孝順,都是父母自己惹的禍
父母老了,不敢說的7件事,讀完淚目
復旦投毒殺人者林森浩自白:願父母忘了我
如何告訴父母抑鬱症的嚴重性?

TAG:中國 | 父母 | 錯誤 | 中國父母 | 國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