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君超
2014年08月25日16:09 來源:中國報業
【摘要】傳統意義上的報紙「開天窗」,是由於新聞檢查的原因而被迫抽去稿件,在版面上留下成片空白。在近現代的中國,「開天窗」一直被視為進步報人對抗新聞檢查的手段。考察世界報紙發展史可以發現,「開天窗」也曾作為吸引讀者參與和廣告創意的手段。在網路時代,報紙電子版「開天窗」,則是對有關部門查處違禁內容的配合行為。從編輯學的角度來看,「開天窗」既是一種世界性的版面語言,同時也蘊含著媒體與權利博弈的政治意涵。因其符合視覺傳播和心理學的相關原理,因此具有正常版面難以企及的傳播效果。 【關鍵詞】開天窗 留白 版面語言 新聞檢查 2014年7月19日,馬航MH17航班墜毀的第三天,荷蘭的新銳報紙NRC-Next在頭版開了一個大大的「天窗」——整個版面不著一字。如果沒有報頭,就是一張原生態的新聞紙。 該報是一家以深度報道和評論見長,以25-34歲的高學歷青年為主要閱讀對象的新銳早報,版面設計曾獲2008第十屆歐洲報紙設計大獎。儘管至今,該報也未對這一「天窗」所表達的準確含義作任何說明,但它至少表明了該報編輯部對此事「有話要說」和「欲說還休」的態度,並引起了輿論的關注。新聞史和編輯學中的一個傳統概念——「開天窗」也隨之被激活。
「開天窗」定義新解 何謂「開天窗」?一般認為:「報紙版面被迫抽去稿件而形成的空缺,是報紙抗議新聞檢查的一種方式,報紙為了抗議某種檢查或高壓,又要讀者知道真相,有意在版面上留下空缺,因形同天窗,故名。『開天窗』最早出現於清朝末年。」[1] 1911年10月11日,《國風日報》關於武昌起義和各省宣布獨立的消息被清政府警方強制抽去。次日,該報頭版出現的整版「天窗」上只印了一行字:「本報得到武昌方面消息甚多,因警察干涉,一律削去,閱者恕之。」但是,這是否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報紙「開天窗」?仍需新聞史學界進一步考證。 從世界新聞史的角度來看,西方有據可查的最早「開天窗」的報紙,是1690年9月25日波士頓出版的美國第一張報紙《國內外公眾事件》(Publick Occurrences, Both Foreign and Domestick)。該報的創刊號(也是終刊號)只有4個版,其中第4版即是整版空白,目的是「讀者可以在傳閱前將自己知道的新聞寫上去」。[2]其動機並非像以上定義所說,是為了「抗議檢查」,而是為了發動讀者寫「公民新聞」。 這種做法直至今天仍然為一些報紙沿用。例如:2007年4月17日,《鄭州晚報》A05版除左側不足一欄的位置外,大部分的版面都是空白,只在空白的頂部有幾行提示性的標題文字,希望華夏子孫在此處寫下拜祖的祈福語。 還有的報紙「開天窗」不是為了抗議,也不是吸引讀者的參與,而是出於新聞職業道德的考慮,虛化不宜刊登的內容。2012年5月28日,煙台《今晨6點》的頭版採用一半「開天窗」、另一半寫實的新穎設計,處理敘利亞的一則慘案報道。在左半版的「天窗」中間,用幾行小字表達了敘利亞32名兒童慘遭炮轟,「令人震驚的慘烈圖片讓我們不忍選擇」的編輯部態度;右半版則是煙台文化廣場上2000個中國孩子一起描繪夢想。該版版面虛實結合,視覺對比強烈,傳播效果明顯。 在電子報時代,報紙「開天窗」的外延又有所擴展,即不再是一種抗議的手段,而是在刊有違禁內容的報紙無法收回的情況下,為了配合有關方面的要求,而在電子版(圖形版或PDF)上進行技術處理,將違禁內容直接刪除,留下空白,形成虛擬的「天窗」。很顯然,從「開天窗「的性質上來說,這種做法已不是「抗議檢查」,而是「配合檢查」或者「屈從檢查」,是一種「被開天窗」。 2009年4月28日,曾經報道「400多萬別墅大火」的《錢江晚報》、《都市快報》等報紙的電子版,因為刪除一篇涉及某市公安局長的報道,相關版面集體「被開天窗」,也就是集體刪除報紙上已經刊登的稿件,次日引起輿論的強烈關注。 還有的報紙將「開天窗」作為一種引人注意的手段。2013年底,法國的《解放報》在巴黎攝影博覽會開幕當日「開天窗」,表達了「沒有新聞攝影,報紙何其枯燥」的含義。 但是,無論哪一種形式的「開天窗」,其實質都是未能正常地履行媒體的告知功能,因此被視為「對公眾新聞依賴的剝奪」。[3]以廣告創意和讀者參與為目的的「開天窗」當不在此例。
至此,可以給「開天窗」下一個較為完整的新定義了。報紙「開天窗」,是指因為新聞檢查被迫抽去稿件,或者為了吸引讀者參與或廣告創意,而在版面上留下的成片空白。因為看起來形同建築物的「天窗」,故名。在網路時代,報紙電子版「開天窗」,則是被迫在報紙發行後,刪除電子版上的違禁內容,從而在版面上留下空白。「開天窗」既是一種版面語言和吸引受眾的視覺策略,同時也蘊含著媒體與權利博弈的政治意涵。 「開天窗」的權利博弈和政治意涵 雖然前文將「開天窗」的外延擴大了,但是不可諱言,「天窗抗議」(blank page protest)仍是報紙「開天窗」的基本功能。在近現代的中國,報紙「開天窗」的政治意涵往往被解讀為:「它預示政治上將出現萬馬齊暗的可悲局面, 統治當局正在堵人民的口, 使人民不能利用報紙這個大眾傳播媒體正常地表態說話了。」[4] 這種抗議新聞檢查的功能,在近現代的中國報業史上屢見不鮮。民國時期的《西安晚報》,僅1939年前兩個月,開「天窗」就達4 次之多。[5]其實,在「萬馬齊喑」的政治環境下,「開天窗」不僅在報界流行,也是文藝界的一景。魯迅在《花邊文學》一書中曾感慨道:「1934年不同1935年,今年是為了《閑話皇帝》事件,官家的書報檢查處忽然不知所往,還革掉七位檢查官,日報上被刪之處,也好像可以留著空白(術語謂之『開天窗』)了。」 以「開天窗」聞名報界的,莫過於第二次國共合作時期在國統區出版的中共機關報《新華日報》。1941年1月6日,該報因連送兩篇社論被扣,便在當天社論位置「開天窗」,並有「抗戰第一!勝利第一」8個大字;1941年1月18日,該報揭露皖南事變真相的新聞和評論被國民黨新聞檢查所禁止發表,便在頭版「開天窗」,並刊有周恩來所題寫的題詞和詩句。3月7日,該報又刊出《中共參政員未出席本屆參政會》標題,正文部分則「開天窗」。 據筆者在台灣政治大學「民國38年前重要剪報資料庫資料」的檢索,此期有關中文報紙「開天窗」的記載,還有菲律賓《華僑商報》為抗議馬尼拉一華僑教員被殺和非法搜查,而在1946年9月13日新聞版「開天窗」;《大眾日報》1948年12月1日在頭條新聞「開天窗」,並加標題戲稱:「堅持長期戡亂,鞏固長江防務,政府已作新部署」。 值得注意的是,抗議性的「天窗」並非為中國報紙所獨有,國外的報紙也經常採用。1980年11月8 日, 澳大利亞的《世紀報》等準備刊載即將發行的一本國防與外交政策的圖書內容,但在凌晨開印時突然接到政府禁令。於是,該報便將相關版面改為空白,並在「天窗」中刊以黑體大字:「本版所刊報道於今晨1:00被最高法院下令取消」。見報後,西方輿論紛紛譴責。 2005年1月31日,俄羅斯《生意人報》由於不滿法院判定其「惡意誹謗」,並向阿爾法銀行賠付「名譽損失費」的判決,便在當日頭版右側開「天窗」抗議。 如果說一家報紙「開天窗」是個體化的抗議,那麼,報紙集體「開天窗」則是來自新聞人的聯合抵制。2010年3月18日,作為愛沙尼亞主流媒體的《晚報》、《郵差報》、《愛沙尼亞快報》、《愛沙尼亞日報》,為了抗議由司法部長提出的一份限制新聞自由的法律草案,頭版版芯全部留白。2010年10月,玻利維亞的3家主要報紙也在頭版集體「開天窗」,抗議一項威脅到新聞自由的反種族主義提案。 與紙質報紙的「開天窗」相比,報紙網路版的「天窗」體現出更複雜的媒體報道權與管理權的博弈,與紙質報紙「抗議檢查」「開天窗」的含義大相徑庭。2011年8月15日《大連日報》電子版頭版,右邊一欄出現一扇狹長的「天窗」。而當日該報頭版的這一版位,則刊有《市委市政府決定福佳大化PX項目立即停產並儘快搬遷》一稿。兩相對照不難推測,該文系在報紙發行後,被迫在電子版上刪除的。對此,資深新聞工作者錢鋼在其騰訊微博上批評道:「『開天窗』乃民國媒體對付檢查官的方法,宣示有稿被斃。沒想到今天在大連反過來了,成了檢查官對付讀者的手段,已刊登的報道,愣是拿下……」
2009年7月1日,《南方都市報》的電子版也開了「天窗」——第二版頭條的社評《上海塌樓,政商結構比建築結構更值得關注》被抽走,但後來該空白又被此文填充。像這種「臨時『開天窗』」的情況並不多見,體現出媒體在與地方政府和既得利益集團的權利博弈中取得勝利。 「開天窗」的傳播效果 英國攝影家基思(Keith Waldegrave)在敘述他看到沙俄皇后亞歷山德拉?費奧多蘿芙娜的日記時,對於其中的一個空白頁如此描述道:「關於他們被處以死刑,這個『天窗』要比任何其他的墨寫文字都更擲地有聲」。[6] 「開天窗」為什麼會具有這樣的傳播效果? 一、 視覺效果突出 從報紙的編排手段來說,「開天窗」作為一種版面語言,運用的是「留白」的編排技巧。正如中國畫「計白當黑」的說法,「留白」突出了空白在視覺傳播中的積極作用。重視空白也是國際設計界的共識,尤其受到極簡主義者的青睞。美國平面設計師貝絲?唐德羅(Beth Tondreau)認為:「就設計來說,大面積留白能產生戲劇效果」,「如果想呈現權威感並且聚焦,少即是多。空間讓讀者知道重點是在哪裡。」[7] 從視覺傳播的角度來看,「開天窗」使得版面出現大片「空白」,對於熟諳某一報紙正常版面的讀者來說,具有一定的反常性,極易產生視覺強勢並引發聯想。被稱為「大天窗」的整版空白,這種戲劇化的視覺效果就更為明顯。 2013年10月23日,《紐約時報》連續兩個版出現空白,第二個版面的底部用12磅的小字印著一個宣傳《偷書賊》(The Book Thief)電影的網址。論者蒂姆?諾德(Tim Nudd)認為,這兩頁「天窗」雖然未印「廣告」的版頭,但視覺效果令人印象深刻,契合了這部影片的廣告語:「想像一個沒有語言的世界」。[8] 二、 聯想與刺激作用明顯 大部分「天窗」不加任何文字性的解釋,難免使讀者心存疑慮並觸發聯想,因此「閱讀」該版的時間要比閱讀正常版面的時間長。
完全空白的「天窗版」可以被視為麥克盧漢所說的「冷媒介」——傳遞的信息少而模糊。受眾需要更多的感官參與和思維配合,才能解讀其中的真正含義。正是由於這一原因,「開天窗」也被《紐約時報》用作廣告噱頭。 根據行為心理學創始人約翰?沃森(John B.Watson)提出的「刺激——反應」原理以及後來美國心理學家吳偉士(Robert Sessions Woodworth)的修正,讀者的反應來自於刺激和外在環境的作用。在某一敏感時間,以「開天窗」的方式對受眾予以視覺刺激,會引起其一系列的反應,包括聯想、訴諸感情或行動。 行為主義學派的強化理論則區分了「正強化」(積極強化)和「負強化」(消極強化)兩種。「正強化」在「天窗」版面上不易操作,但是「負強化」意味著取消、刪除版面上那些不當刺激,以免引起讀者的不快情緒,從而對那些不當行為予以否定。比如,有的報紙將本來「開天窗」的空白處以廣告填充,如同在「天窗」上糊了一張醜陋的「窗紙」。表面上看是完整的版面,但是由於與報紙平時的版面結構與風格相衝突,很容易被讀者看出破綻。這種「掩耳盜鈴」的做法,既失去了版面空白可能引起的聯想,也失去了「開天窗」的本來意義,等於為哈貝馬斯批評的商業侵蝕媒體做了註腳。 三、「複合想像」強化傳播效果 「開天窗」雖可起到引發聯想和心理暗示的作用,但從最終的傳播效果來看,純粹的空白有可能令聯想失去方向,引發信息紊亂,不一定能達到既定效果。英國心理學家休謨(David Hume)認為,並非任何吸引力都能導致聯想的形成。他認為聯想具有相似性、時空接近性和因果性3個法則。根據這一理論,在空白處加上簡短的提示性文字或圖片,有利於讀者建構「複合想像」(compound imagination),以強化「開天窗」的傳播效果。如前文提到的《新華日報》在頭版頭條「開天窗」,並印有抗日口號。 2011年7月,厄瓜多的《宇宙報》(EI Universo)為了抗議一個限制新聞自由的誹謗案判決,而在頭版開了「天窗」。但在空白版面之下,還印有俄裔美國哲學家安?蘭德(Ayn Rand)的一句話:「當你看到腐敗被獎賞,而誠實成為一種自我犧牲,那麼這個社會就沒救了。」 佛羅倫薩?畢盛 (Florence Pichon)對此評論為:「頭版『天窗』沉默無聲,但它發出的卻是最強音」。[9] 2009年11月19日的《南方周末》,在頭版和第二版分別留下1/3與半版的「空白」。由於該報原定刊登獨家專訪奧巴馬及相關文章的背景,這一「天窗」被外媒認為「刻意處理成『形象廣告』」;「以技巧性方式,表達此報的立場和價值觀。」[10] 也有的報紙「天窗」不是空白,而是在空白處飾以顏色,用以表達編輯部的強烈感情。如在2014年世界盃期間,巴西在對德國的比賽中失利,巴西一家報紙在頭版以黑色的「天窗」表達不滿。在版面的下方還有一行調侃性文字:「當您讀到這裡的時候,德國隊又進球了……」 佛羅倫薩·畢盛認為:「全球的報紙都在用『天窗』策略」,但「『天窗抗議』很少被用得地道」。[11]如果「為賦新詞強說愁」,為「開天窗」而「開天窗」,則會弄巧成拙,令人不知所云。如,某報在溫州動車追撞事故的「頭七」,以頭版大幅留白和數字配圖方式,悼念事件中的遇難者。但是,由於這一處理既非嚴格意義上的「開天窗」,也沒有利用文字性符號明確表達編輯部的意圖,導致讀者解碼困難。如果該版僅僅是作為一個極簡的版面來設計的,完全可以訴諸更為明確的表達方式。 (作者: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博導)
注釋 [1]甘惜分主編.《新聞學大詞典》.P191-192,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 [2][美]邁克爾·埃默里,埃德溫·埃默里.《美國新聞史》(第八版).展江,殷文譯.P26,新華出版社,2001. [3][9][11]http://www.editorsweblog.org/2011/07/25/when-silence-speaks-loudest-the-power-of-the-blank-front-page. [4][5]冶鐵.《陝西報業史上的「開天窗」現象》.《新聞知識》,1995年第6期, P39. [6]http://siberiantimes.com/culture/others/features/leading-british-newspaper-photographer-was-one-of-the-first-to-see-empress-alexandras-private-diary. [7](美)貝絲·唐德羅.《平面設計就這樣就對了》.林卓君譯.P18, P136-138,台北遠流出版公司,2013. [8]http://www.adweek.com/adfreak/two-almost-entirely-blank-pages-todays-new-york-times-are-ad-movie-153336. [10]田納西新聞網.http://www.tncnnews.org/news/2009/1121/article_138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