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嘉淦:從犯顏直諫到膽小怕事
06-19
孫嘉淦,字錫公,山西興縣人,原是清朝雍乾時期的犯顏直諫之臣,時人讚美他頗有魏徵「恥君不及堯舜,以諫諍為己任」的遺風。 中國論文網 http://www.xzbu.com/5/view-1247213.htm 犯顏直諫,兩度遭遇鬼門關 雍正即位後,鼓勵大臣們上疏言事。官居翰林院檢討、年屆不惑的孫嘉淦血氣方剛,遂上書勸誡三事:「親骨肉,停捐納,罷西兵。」後兩件倒也罷了,第一件簡直就是捋虎鬚。雍正在康熙末年「九王奪嫡」中勝出,為鞏固地位,他採取高壓手段把幾個與其爭位的親兄弟都治了罪,下獄的下獄,流放的流放,搞得朝野內外人心惶惶,議論紛紛,私下都說他是篡逆奪位。 孫的摺子,頗有影射之嫌,猶如給了雍正一記響亮的耳光。雍正看罷,果然惱怒地將其疏文遍示諸大臣說:「翰林院怎麼容得下孫嘉淦這樣狂妄無知的傢伙呢?」擬將他革職查辦。幸虧有孫的好友、雍正的老師、大學士朱軾求情:「孫的確有點狂妄,不過他能夠直言上諫,臣下倒是很佩服他的膽略。」雍正只好順水推舟,勉強笑道:「朕也佩服他的膽略。」才未立馬辦他。 孫嘉淦和雍正有過許多經典對話。一天,雍正忽問:「天下有幾種人?」孫奏言:「人之熙熙,皆為利來;人之攘攘,皆為名往。普天之下,只有兩種人:一為名,一為利。」皇帝來了興趣,接著問:「既如此,愛卿屬哪種人?」孫答:「為臣不愛利。」言外之意,當然是為名了,可皇帝卻覺得他有自表清廉之嫌。後來,孫亦常有所諫,每每惹得皇帝老兒不高興,加上舊怨尚未釋懷,終於尋了個小小的不是,將他逮捕入獄,交刑部議處。刑部頗能領會上意,議處說「按律當斬」。雍正又玩起了心眼,發話說:「此人性雖狂,朕也不想再見他,但他不愛錢是出了名的。姑念他還有這麼個長處,就著在銀庫行走罷。」 雍正死,乾隆立。新皇帝春秋方盛,求治心切,為羅致名士,收攬人心,孫嘉淦被再度起用,任左都御史,專管監察。孫嘉淦經過深思,認為乾隆初臨國政,政務繁多,當以修身養性為先。於是,壯膽上了一道《三習一弊疏》,大意是:「皇帝聽慣了頌揚聲,就喜歡諂媚而厭惡正直;看慣了免冠叩首,就喜歡柔順而厭惡剛烈;習慣了唯命是聽,就喜歡別人順從而厭惡違背自己的意願。這三種習慣一旦形成,就會產生一大弊病:喜歡小人而厭惡君子。」 他勸誡乾隆,應「預除三習,永杜一弊」,做到「君心正」,不要自以為是。他還說:「皇帝要明白,自己並不是無所不能、無所不通的神人,所以就應該虛心聽取大臣們的意見。」該疏筆鋒所向,直指人性的普遍弱點;語言之美,又足以令人拍案稱奇;讀來雖切中時弊,但也難免讓皇上汗流浹背、坐卧不安。有人便趁機彈劾他「輕佻妄言,詆毀朝綱,目無尊長,有悖人臣倫理」,應將他革職拿辦,打入死囚。嚇得他心驚肉跳了很長一段日子。 清朝一代,文字獄是非常厲害的:雍正在位13年,興20起;乾隆在位60年,興130起;平均每年就有兩起多。文字獄,是統治者曲解文字文意而鑄成的牢獄訴訟案件;犯案者是無心、被動的,立案者是有意、主動的。在長期的政治高壓下,人的腰板再直也會被折彎。 圓滑世故,官運亨通 聰明過人的孫嘉淦,久經官場摔打,嘗盡了個中的酸甜苦辣,又兩度從鬼門關撿回了性命,自然是醍醐灌頂,大徹大悟,由原先的鋒芒畢露變得圓滑世故、溫潤如玉了,膽子也變得越來越小。筆鋒所及,多在風花雪月和青山綠水間。 他寫了篇散文《南遊記》,洋洋洒洒長達1.5萬餘言,繁簡得體,起落有致,語言優美,感人肺腑,不僅被孫本人引為平生快意之作,亦被公認為當世絕佳妙品。 此後,他所上奏章,多是些避開朝政要害的空泛之詞,且迎合主子的心思十分精準到位。一次,乾隆爺過壽,眾臣上賀,禮品皆是些奇珍異寶、真金白銀、古玩字畫、名貴補品。唯孫嘉淦別出心裁,提來青菜一桶。群臣不解。孫曰:「皇上聖明,必能使吏治清明,國運長青,大清一統。」眾人稱妙,龍顏大悅。 他還量身定製了為官處世的八條要訣,自稱《居官八約》:「侍奉國君忠誠而不自我炫耀;對待同僚尊重而不驕傲自大;不爭權奪利;不追逐功名;辦事務求興利除弊;說話務求簡明扼要;不結黨營私;不收外財、保持清正廉潔。」「八約」概括了事君、共人、避爭、藏功、止事、要言、守獨、清廉等非常豐富的內容,被後人看成是為官做人的八項基本原則。 這些招數,果真靈驗。他從侍郎、督撫,一直做到兵、刑、工、吏四部尚書,並總理國子監事,還當過直隸、湖廣兩任總督,最後是從吏部尚書兼協辦大學士的高位上退休,可謂官運亨通,風光無限,閱盡了人間春色! 孫還有更絕的活兒。告老還鄉前,他想到自己平日不貪不佔,如今還是一副窮酸模樣,回家遭鄉紳取笑不說,也會給朝廷丟臉。思謀良久,他讓人買來10多隻大木箱裝滿磚頭。次日,輜重從京城浩浩蕩蕩啟程。有人向乾隆舉報說:「孫嘉淦平日的清廉是假裝的,他帶的財寶有好幾騾車,沉得很。」孫行至半路,受到徹查,裝闊的事露了餡兒。乾隆聽了,很是感動,遂令以真金白銀換下磚頭,算是重重地賞了他一筆。 因偽奏稿事件驚懼而終 1750年,乾隆籌劃首次南巡,有官員對此頗有微詞,企圖阻止,又擔心自己的影響力不夠,因孫嘉淦的牌子很響,就假託其名義偽造了一篇諫稿和皇帝的御批,然後在民間和官場廣為傳播,以求製造輿論,聳動人心。這篇文章還真的產生了很強的號召力,國人皆知,輿論嘩然,弄得乾隆很是被動,勒令全國嚴厲追查。 事發後,賦閑老家的孫嘉淦寢食難安,對家人說:「雍正爺和當今聖上,曾勸誡我不要太過於看重名聲,現在恰恰有人假託我的名聲寫偽奏稿,大概是我生平太過於看重名聲的毛病還沒有徹底拋棄而招來的禍事吧。」 偽奏稿事追查了3年,僅四川一省,就有280餘人因傳抄偽奏稿而獲罪下獄。孫也擔驚受怕、如坐針氈了3年。 1753年,這位曾經的大膽諫臣驚懼而終,引得後人無限感嘆。 (摘自《文史博覽》2011年第4期)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這是一個恐怖的故事,膽小者慎看
※靜下來,才知道,平日里的忙,才是真正的懶—《喃喃》
※死後看到的世界--膽小勿進
※命運膽小鬼的文件夾【神功】
※轉貼 超恐怖膽小者勿進
TAG:膽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