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抹永不褪色的藍 ——淺談民間傳統手工藝品藍印花布

那一抹永不褪色的藍 ——淺談民間傳統手工藝品藍印花布

2010-06-22 17:25:59   來自: 西瓜?memo (紫茄紛爛熳,綠芋都參差。) 藍印花布的評論

5    藍,越舊越美。 對於許多顏色來說,時間的累積只能增加磨損,令它們顯得衰敗和不堪。舊藍則別有味道,恍若陳酒,或老去的親人。它條理清晰的紋脈里混合了山野的氣脈和時光的表情,讓人想起所有經歷過的歲月,以及在歲月中積累著痛楚與快樂的吾土吾民。    ——摘自《藍印花布》    秋天,藍靛草的茂葉和嫩枝被採摘來,在大土坑裡浸泡一周,加了石灰,開始攪漿、打靛花,竹棍和木杷在滿坑的藍靛里拍打著,那是一種綠色植物對另一種綠色植物別樣的親熱方式,它們以一種神秘的語言,交流著對色彩的見解。在竹棍和木杷親切的拍打里,藍靛草開始呈現出夢幻般的藍色,彷彿秋日裡高遠的藍天濃縮成這裡濃稠的深藍。    這些藍色的液體,最後沿著雕花被板上淺淺的河床,流向土織布,流向一個預先設想好的圖案。被板是用山裡的棠梨木製作的,樹質緊密堅硬,貼上早先預備的粉本,再用一堆各種樣式的刀具精雕細刻,幾十個工時後,棠梨木的木坯上溝渠縱橫阡陌蜿蜒。在它與土織布親密接觸的時刻,藍色的液體在縱橫的河流里淺唱低吟著。從雕板上取下來,你會看見土織布上藍色的圖案:可愛的孩子、嫵媚的花朵、吉祥的鳳凰……它們宛如大地上的花朵,純樸自然,美麗茁壯。那就是藍印花布……    小時候,在外婆家我見過顏色樸素清爽的藍印花布被面,在寒冷的冬天,那來自鄉間植物的溫暖和暖意,嚴嚴實實地捂著我的童年。那時候,我很小,到現在我還記不起來那床藍印花布上的圖案,是百子圖,還是龍鳳呈祥,抑或是別的什麼圖案?後來,我再也沒有見到過藍印花布了,直到前不久在圖書館裡看到《藍印花布》這本書,它的封面很別緻地做成藍印花布的樣子,古樸、素雅。內頁也做得很精緻,圖文並茂。它以閑適的風格吸引人讀下去,有書卷氣又沒有學術文章的死板,讀書的過程好像在江南的細雨中漫步,潮濕、溫暖,還有青草的氣息。書里一幅幅美麗的圖片,一段段優美的文字讓我心潮起伏,看到古樸優雅的藍印花布,我感到了久違的親切。它讓我想起了小時候,想起了外婆……    外婆生活的那個年代,或許是個缺乏色彩的年代,藍印花布顯得十分漂亮和醒目,那種布料的藍,濃淡不十分勻稱,卻有種特別的韻味,給人平靜、吉祥的感覺。好多次,我揣摩、咀嚼藍印花布之美。它以一種青草的汁液,將飛禽走獸、花卉游魚、人物山水,組成一幅幅藍白相間的圖案,藍底藍得清純,白花白得樸實,秀氣卻不落俗套,典雅而不失明快,不能不說,藍印花布里包含了東方人的智慧和東方人的哲學。    追溯到前人的智慧就不得不提到藍印花布的歷史了,藍印花布源於秦漢,興盛於唐宋時期,《圖書集成》卷中記載:"葯斑布-以布抹灰葯而染青,候干,去灰葯,則青白相間,有人物、花鳥、詩詞各色,充衾幔之用。「明清之際,葯斑布已普遍流行於民間,所以《古今圖書集成》物產考曰:「葯斑布俗名澆花布,今所在皆有之。」《光緒通州志》記載:「種藍成畦,五月刈曰頭藍,七月刈曰二藍,甓一池水,汲水浸入石灰,攪千下,戽去水,即成靛,用以染布,曰小缸青。」 它的製作工藝主要有灰染、夾染、扎染與蠟染。上世紀90年代在溫州麗水一帶,發現了單色藍夾纈技藝的遺存,這種藍印花布保存了中國宋元時的南戲,如《白兔記》《蜃中樓》《西廂記》《義俠記》的連環圖案,原來藍夾纈還是中國戲文的重要載體。為此,年輕學者張琴經五年考察,寫了一部《藍印花布上的崑曲》的新著,更讓今人對藍印花布刮目相看了。    藍印花布有青銅飾紋的高古,漢磚瓦的粗獷,宋瓷的典雅,蘇繡的細膩,剪紙的簡潔,織錦的華貴。深沉的藍與純靜的白,在普通的棉布上組成了多姿多彩、寓意古象的文樣。質樸素雅、含蓄優美之中,飽含著濃郁的鄉俗民情。藍印花布得以源遠流長,生生不息的原因是它的平民化。藍印花布是我國民間傳統工藝之一,格調樸素、高雅,沒有一絲媚俗,蘊含著我們中國人獨特的審美趣味和生活情調,經過歲月的淘洗,煥發著越來越迷人的魅力。藍印花布不如繽紛七彩的花布那麼炫目,但它素雅沉靜得讓人想起江南女子固有的嫻靜與溫婉。總之我就覺得藍印花布與江南水鄉如此的在精神上貼切,似乎一切描述江南的文字都比不上一塊藍印花布更能表達那種精髓。就如語言不能充分表達事物或情感的時候,人們會用繪畫來表達,當繪畫也不能盡興的時候,就只有用音樂來描述一樣,那麼藍印花布大概就是表達江南風韻的極致了,至少我是這樣固執的認為。    藍印花布,我以為與青花瓷相仿,在嘈雜炫目的色彩中,藍白二色,以單調取勝,因素凈到了雅緻、因清麗而見其溫婉,故別有自然韻味而高潔脫俗也。記得東山魁夷在《藍色世界》里說:「藍色是精神與孤獨、憧憬和鄉愁的顏色,表現悲哀與沉靜。」東山先生如此闡述藍色,讓人感覺一絲悲愴。在我心裡,藍色是浪漫而精緻,幽雅而清秀的。經過土生靛藍的浸染,顯出白底藍花或藍底白花的藍印花布,彷彿雨後新睛,藍白分明,質地純樸,有浮升的活潑,端莊不失其清秀。藍印花布是樸素的,帶著濕潤的鄉下氣息,民間氣息。藍印花布是純粹的,純粹得像一種感覺。藍印花布也是感官的。藍印花布更是現世的,或者說藍印花布給現世多了一點兒熱鬧,多了一點兒溫暖,多了一點兒氣息。這是人性所在,也是人性的要求和證明。    眾所周知,南通的藍印花布是最為出名的。藍印花布之於南通,一如雲錦之於南京,絲綢之於杭州,刺繡之於蘇州。它與西亭脆餅、如皋風箏等同為南通標誌特產。藍印花布的確是與南通人的生活緊密相連的,它的一切來源於大地,棉花雪白的花朵,印染用的美麗而平凡的藍靛草,甚至包括它的圖案,都是土生土長的。據說明清時期的南通地區,藍印花布會貫穿一個女人一生。出嫁,嫁妝里是一定會有一條藍印花布圍裙的,新嫁娘穿上它既可下到廚房,又可入得廳堂;再窮的人家也會為女兒準備一兩條藍印花布的被面,往往會是「百子圖」、「龍鳳呈祥」等等喜氣洋洋的圖案;還會有一個藍印花布的大包袱,裡面除棉花胎外,還會有棗子、花生、桂圓、紅蛋,祈望著「早生貴子」。當一個女人走到人生的終點,同樣是藍印花布陪著她去見列祖列宗。生命的最後一天,她必須穿一身的藍印花布衣褲,但是衣領和褲腰要有純白的棉布鑲嵌,昭示一生的清白。    在昔日的藍印花布作坊里,應該有個偌大的院子,高高支起的竹架上,剛卸下來的藍印花布沾著靛花濃郁的芳香,在河裡漂洗後,從半空里懸掛下來,在初春的楊柳風裡婆娑地曼舞著,印著百子或者龍鳳圖案的布匹,在陽光里飄揚著鄉間生活的寧靜和詩意。而今天,時代變遷,農業文明漸行漸遠,工業文明來了,藍印花布的手工工藝流程日漸式微,藍印花布更多地是躺在旅遊商店的玻璃櫃檯里,有著不俗的身價。漸漸地,藍印花布從普通人的生活里全身而退了。萊卡的時尚,尼龍的輕薄,牛仔的隨意,真絲的飄逸……還有多少人會記得棉布的安靜?在講究「華麗轉身」的今天,在一季又一季的艷麗流行色之間,堅守藍白雙色組合的樸素還會受多少人追捧?但也正是因為藍印花布深深紮根在普通人的生活里,才會歷千年而不衰。    現代化生活需求在城市中的發展排擠了手工藝文化過去在原生態空間環境里的主體地位;原來城鄉並行發展的手工藝因為現代化影響,手工藝被制約在鄉村生產,使原先生活在城鎮的手工藝人則因為行業的衰落失去了工作,最終因為藝師無繼導致了技藝的消亡。當現代化發展到一定程度以後,手工藝文化遺產又因為失去了消費的主要市場而步入發展的困境。由於在現代化進程中不可避免地滋生了一些負面因素,尤其事在審美意識和人本經驗方面表現明顯,這些都直接影響到了人的生存狀態,導致人的精神情緒、情感和審美意識發生變異,日益顯明的浮躁和快節奏越來遠越地背離原生態文化的和諧和緩慢、悠揚。而也是這些因素致使傳統手工藝文化的生存空間趨於惡劣,加上作為消減由現代化帶來的生活壓力而滋長的低俗文化肆虐,極大地衝擊並加劇了傳統手工藝文化遺產的喪失。事實上,傳統手工藝文化的發展由於重視和強調與原生態的一致性和相似性而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正面經驗和傳統審美思想的轉移,其特性對於中國的民族性的保存和延續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這一承載著歷史文脈的人類創造系統,在現代工業化文明和現代化進程中面臨著挑戰庸常卑俗的蝕化。我相信總覺得會有人去循著傳統文化的足跡去尋找一些遺失的美好,一些曾經感動過我們,溫暖過我們的東西。記得祝勇在他的《藍印花布》里說他喜歡「藍印花布」這個詞,因為「這個詞不僅有色澤,還有溫度,誘發的聯想同時滿足審美和飽暖。」我想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不要讓這個溫度冷卻,要讓那一抹永不褪色的藍永遠流傳下去,不要等到消失的那天再去惋惜。      對藍的偏好,或許除了是因為人們在著裝用色上的含蓄與謹慎,更重要的是,藍色使人們在貧寒中保有適度的自尊。純凈的藍色就像山野間的平民,安靜地承載著所有悲喜。與此同時,藍靛草的嫩根正在冬季沉睡的土壤里發榮生長。它們與古老的鄉村一樣,暮靄朦朧間頑強決然地複製美麗詩意的靈性生命。它們匍匐沉默著,等待著。相信總有一天它們會贏得春天!   

你認為這篇評論: 有用 1 沒用


推薦閱讀:

[稅收圖譜]稅票王子——印花稅票
百變印花tee 穿出別樣風格
趙麗穎Angelababy比美 穿印花長裙都很閃亮
印花滷雞蛋 ---- 讓雞蛋不再素顏
學會Jenny walton這10招,你也可以甜美、時髦皆可得

TAG:手工藝 | 傳統 | 手工 | 工藝品 | 民間 | 傳統手工藝 | 褪色 | 手工藝品 | 印花 | 藍印花布 | 工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