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爾克羅斯[瑞士]的「體態律動學」
達爾克羅斯[瑞士]的「體態律動學」
「體態律動」這門學科對我們說來可能比較陌生,但當它開始形成時,就隨著西方音樂傳入東方。這個教學法也已或多或少地傳到我國。我國幼兒教育中的律動課就是脫胎於該教學法的。今天世界各國的音樂學院、舞蹈學院、戲劇歌劇或普通學校甚至殘廢兒童學校,都廣泛採用達爾克羅斯的體態律動學,而且五大洲也都設有專門訓練達爾克羅斯教師的學校。
這門學科的創始人埃米·雅克·爾克羅斯生於1865年7月6日,卒於是1950年7月1日。他是瑞士日內瓦音樂學院的視唱練耳、和聲、作曲教授。他在教學的過程中為學生們缺乏節奏感而深感不安。有一次,他偶爾發現有節奏困難的那一位學生,在走路時節奏感倒是挺好。由此得到啟發,使它下決心,要從人們生來就有的節奏中,喚醒對音樂的感受。他深信,「人無不具有天生的節奏本能,不過需加以誘發、培育,進而為音樂所用」。於是,他編了各種練習曲,讓學生跟隨他即興彈奏的各種速度、情緒而走動。在一批有遠見的日內瓦實業家的資助下,他在德國赫勒勞開辦了一所學校,專供他訓練、研究。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學校中斷。達爾克羅離開瑞士,在日內瓦開辦了一所達爾克羅斯學校,專門研究節奏問題。逐漸形成了一個有獨特名稱的體系,叫做「Eurythmics」。他在自己的學校一直工作到生命的最後時刻。
「Eurythmics」這個詞,在希臘教育中表示人的身心諧調。「Eu」意為良好,「urythmics」意為度、序、流。目前,我們譯為體態律動。
達爾克羅斯認為:音樂本身就是以聽覺經驗為基礎的,音樂教育應完全立足於聽。所以,體態律動課除了要完成基本樂課在視唱、練耳、樂理、調式調性、和聲等方面的教學外,還要著重訓練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時刻警覺地用身體和各部分,把所聽到的音樂的各種因素用各種動作表達出來。而所有這些表達音樂的動作,都是通過教師精心設計在象遊戲似的教學方式來進行授課的。
體態律動的主要目的是訓練學生如何有效地利用聽覺去感受及理解音樂,從而培養學生的音樂素質。因為只有思想高度集中才能迅速地把聽到的東西反應出來,因此,上課時思想注意力的高度集中是教師對學生時刻要留意的問題。當教師在進行某一項內容時,發現學生中有個別人出現鬆懈、渙散現象時,立刻讓學生處於新鮮狀態。達爾克羅斯要求學生把身體各器官作為樂器,把感覺到的音樂再現出來。但這與舞蹈不一樣,它不要求有優美的姿態,而要求學生有放鬆自如、協調、充滿信心的動作。當學生聽到了,並且聽懂了,就產生一種想表現的慾望。這樣對他們將來學習任何一種樂器都有好處。
達爾克羅斯的體態律動教學強調把演奏或表現音樂理解成是時間+精力+空間。按我的理解,音樂是一種「時間」的藝術,加上演奏者旺盛精力產生不同的音響振蕩於一定的空間,所以空間中的音響、幅度是時間和精力的結果,因此,可以說空間是時間及精力兩者之間的一個重要環節。達爾克羅斯在研究動作時發現空間的存在,而這一點的發現正是達爾克羅斯對音樂與教育的最重大貢獻。在時間到體力之間加上空間這一因素,同時效地傾聽音樂,這樣學生裝能具體地領會時值、音高、音響的濃度、分句、和聲與旋律的進行、音質、曲式等等。他自己就成一個善於表現的樂器。由於達爾克羅斯的「體態律動學」具有上述一些特點,所以「體態律動」這門課無論學生原有的音樂基礎高低如何,也不限年齡的大小都適合上此課。
推薦閱讀:
※普京:俄羅斯與美國有協議,土耳其仍擊落俄方戰機
※真正魔鬼身材 俄羅斯名模艾琳娜
※飛行1500公里 俄羅斯26枚巡航導彈摧毀11個ISIS目標
※俄羅斯VS美國:奧巴馬弱爆!
※烏克蘭在克里米亞最後重要陣地被攻克|俄羅斯|烏克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