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探月曆程紀實

人類探月曆程紀實
華夏經緯網 2014-10-27 15:37:38 字型大小:小 大

明朝萬曆年間,一個名叫萬戶的官員將自己綁在椅子上,點燃了椅背上的47支火箭——在這位人類歷史上第一位有記錄的航天事業實踐者粉身碎骨600多年之後,月球上一座環形山以他的名字命名。僅僅是幻想在古老傳說和科幻小說中,金色的月球是誘惑人類的迷宮,是賜予人類力量的天堂。人類對月球的探索,首先從舉頭望明月時的翩翩浮想開始。嫦娥奔月、吳剛折桂……不但中國有許多關於月亮的美妙傳說,西方人也同樣對夜空中的這個銀盤充滿了想像。在英國中世紀小說《月中人》中,作者描述了這樣一個月亮:那裡沒有絕望,沒有動亂,也沒有戰爭;月球上的居民們講著音樂一般的語言,有著和地球人相似的長相,只是頭要大一些,這使得月球居民比地球人更加聰明……而在1865年法國出版的科幻小說《從地球到月球》中,想像力豐富的作者正確地預言了火箭發射、失重、變軌飛行、海上回收等航天活動中的基本情況,同後來航天科學發展的實際情況有著驚人的相似。人類第一個系統觀測月球的是義大利天文學家伽利略。1609年,伽利略用一架直徑不到3厘米的自製望遠鏡瞄準了月球。儘管非常不清晰,伽利略仍然發現,月球並不像當時的天文家宣稱的那樣光滑,「完全不是完美球面上那樣的圓滑」,而是一個凹凸不平的球體。伽利略的研究不僅顛覆了很多人類已知的「成果」,也顛覆了一些宗教的教義——他的研究不但沒有得到承認,反而遭到了當時主流學者的反對。在漫長的歲月中,人類零距離觸摸月球的腳步,緩慢而艱難。

不僅僅是誘惑月球對人類的誘惑實在是太大了。從1958年美國和蘇聯啟動探月計劃開始,世界發達國家和航天大國都先後開展了多種類型的深空探測活動。中國衛星專家、中科院院士葉培建院士介紹說,截至目前,全世界進行過月球探測的國家和地區有美國、俄羅斯(前蘇聯)、歐洲和日本,已經開展的月球探測活動123次。在近50年的月球探測史上,人類為了這個執著的夢想付出了不菲的代價。「成功率不到50%。」「嫦娥工程」總指揮欒恩傑介紹,美國進行的56次探月試驗失敗43次,俄羅斯(前蘇聯)也有19次失敗的記錄。在早期探月活動中,高發的火箭故障率是導致探測行動失敗的主要原因,隨著火箭技術的發展和成熟,近年來探月活動的大部分故障主要集中在探測器上。1959年,前蘇聯的無人登月器「月球2號」成為第一個到達月球的人造物體。5年以後,美國的「徘徊者7號」月球探測器在月球上成功硬著陸。1969年7月20日,人類迎來了航天史上的重要一刻。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和他的同伴奧爾德林成功登上了月球,並留下了人類在外太空的第一個腳印。從1969年開始的3年中,共有12名美國宇航員登上了月球。在那個年代,美國和前蘇聯都在這場狂熱的登月競賽中投入了天文數字的資金和設備。當狂熱開始降溫以後,隨即而來的,是長達20多年的沉寂。直到1994年,美國宇航局再次發射了「克萊門汀」號環月探測器,重新啟動探月計劃。進入21世紀,日本、印度也加快了進軍月球的步伐。中國人一路走來1978年,當一塊1克重的月岩樣品作為美方禮物送到北京後被一分為二,當時43歲的科學家歐陽自遠拿到了0.5克。「我的研究,就是從那一塊0.5克的月球岩石樣品開始的。」如今,72歲的歐陽自遠成為中國月球應用科學首席科學家。早在1962年,中國人就開始了對月球的探索。其中的艱難和曲折,卻很少有人知曉。由於歷史原因,中國的研究機構只能收集研究國外公開的數據資料,但中國科學家們不懈堅持,幾十年來,形成了一批年齡和知識結構合理的基礎研究隊伍,為今天的探月工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礎。1994年,中國科學家的探月構想正式提出。在將近10年的過程中,圍繞「探月有沒有必要,是否可行」等問題,科學家們進行了反覆的論證。「當然有必要。」葉培建院士在接受採訪時說,在他看來,地球是人類的搖籃,但人類不能總是生活在搖籃中,可見外層空間總有一天會變成人類的第四個生存空間。「10年中,我們所做的工作主要是呼籲和說服。」歐陽自遠說,「別人的永遠是別人的,不能因為美國能造汽車,我們就不需要自己的汽車工業。」2000年10月,時任國家航天局局長的欒恩傑在「世界空間周」慶祝大會上宣布:「在空間探測方面,將實現月球探測……」這是中國高層首次向外界表露了探月的決心。一個月後,中國政府以航天白皮書的形式表示要「開展以月球探測為主的深空探測的預先研究」。2003年,「嫦娥工程」正式上馬。4年以後,世界的目光匯聚到了中國西昌。在這個有著「月亮城」之稱的川西小城,「嫦娥奔月」將從傳說成為現實。

鏈接探月史上經典語錄●「這是個人邁出的一小步,但卻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大步!」——1969年7月20日,人類登月第一人、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在踏上月球時如是說。●「在月球遙望地球,我看不到任何國界,我覺得地球就是一個整體,我的整個思想也就開闊了。」——這是美國宇航員尤金·塞爾南登月後的心得體會,頗含哲理,令人深思。●「各位,千萬別忘了,回到地球時,我可是最先出太空艙的……所以我是從別的星球來到地球的第一個人。」——在回答記者「讓阿姆斯特朗先下去,成為登陸月球的第一個人,你會不會覺得有點遺憾」這個問題時,與阿姆斯特朗共同完成人類第一次登月的奧爾德林以幽默和大度贏得了現場記者的掌聲。●「如果我們死了,請大家不必大驚小怪,就把它當成一件普通事。因為我們從事的是一種冒險事業,我們希望不要影響整個計劃和進程,探索太空是值得冒生命危險的。」——1967年1月,「阿波羅1號」飛船在發射前的模擬演習中突遭火災,美國宇航員古斯·格里索姆等3人不幸遇難,但他的這句「遺言」一直激勵著無數後人繼續他未竟的事業。

推薦閱讀:

羅山縣推動茶產業不斷發展紀實
80集紀錄片《微紀實》
高山貪、逃、藏、賴紀實
紀實攝影:國內十大賞櫻聖地
【紀實攝影】2007甘肅省甘南州夏河縣桑科草原全景紀實

TAG:人類 | 探月 | 紀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