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高樓地下主體工程完成 明年衝擊400米高度

新華網上海12月28日電(記者劉穎、陸文軍)經過三年的建設,在建中國第一高樓「上海中心」的龐大地下結構工程提前完成,未來將加速向天空「生長」,明年將衝刺400米高度。

作為未來上海「天際線」的巔峰,上海中心大廈正在以每7天一層的速度悄然拔起,日夜長高。上海中心大廈建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孔慶偉對新華社記者說,「在物理高度的背後,上海中心大廈在管理、施工中,也在以創新為源泉,打造一個個『無形』的新高度。」

這是12月27日拍攝的建設中的「上海中心」。新華社記者 裴鑫 攝

創新施工,挑戰極限

上海中心大廈是世界上首次在軟土地基上建造重達85萬噸的單體建築。施工方法大膽創新。

在人們看不見的地下,上海中心大廈裙房地下室的「逆作法」施工正同步展開:先建地板並留好出土口,然後像「螞蟻搬家」那樣,從0米層向地下開挖,把地下的土一點點運出。這是迄今為止上海開挖面積最大(2.2萬平方米,相當於3.2個足球場)、開挖深度最深(最深29.3米)、挖土方量最大(60多萬立方米)的超高層建築裙房地下室工程。

同樣,主樓的地下空間也在挑戰極限:在基坑裡深31米的巨大空間里,一根水平方向的支撐都沒有使用,全部採用環梁支撐,5個直徑為120米的鋼筋混凝土「圓箍」,牢牢地撐起主樓地下部分的「銅牆鐵壁」。這種做法,不但避免了直接爆破,還擋住四周的土體滑落,保護周邊建築的地基安全。

上海中心大廈建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顧建平說,採用這些創新的施工方法,主要是考慮到,工地身處陸家嘴成熟商務地區,周圍高樓林立,「我們要將對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

精密管理,節能降耗

上海中心大廈是一項在國內領先全程使用建築信息模型(BIM)管理方式的工程,它打破了建築設計、建造、施工和運營之間的傳統隔閡。

從造型上看,上海中心大廈螺旋向上並加以適當收分。如此複雜的空間關係,若是照著平面施工圖紙來建造,難免因為思考盲區而出現誤差。但上海中心大廈工程總承包項目經理部鋼結構總監楊志強卻告訴記者,「迄今為止,上海中心已經安裝使用了近4萬噸鋼材,沒有1噸需要返工。」  原來,上海中心大廈由於採用先進的三維數字建築模型系統,不但能夠完整摸擬建造過程,甚至可以精確地給每一根鋼結構件打上三維坐標。據悉,目前正在建設的一個半徑90米的桁架層,按照傳統做法,僅預拼裝就需要3個月的時間,現在不僅在計算機上模擬完成,還能檢測哪些地方可能會有「結構碰撞」,提前「預警」。

上海中心大廈建設發展有限公司總工程師葛清說:「以17萬平方米的5層地下室為例,建築和結構擴初設計上千張圖紙中只出現了7個碰撞點,並在施工圖階段全部消滅。與普通工程的管理模式相比,預計能節約由於施工返工造成的浪費至少1億元。」

垂直城市,多元功能

建成後將是一座可容納5萬人的超級「垂直城市」,「上海中心」對於陸家嘴地區功能建設的輻射作用將大大增強。在做好自身工程建設的同時,上海中心大廈還主動為小陸家嘴地區功能的配套完善,提供支撐。

藉助於上海中心的建設,在地下工程中,上海中心對接金茂大廈、環球金融中心、國金中心,以及地鐵2號線、14號線。這樣,位於小陸家嘴的3座超高層建築以及國金中心共4幢建築,將可在地下實現互聯互通,彌補早期規劃的不足。

「上海中心」建成後,將進一步完善小陸家嘴地區立體交通體系。不僅可以實現人車合理分流,改善交通環境,加強商務樓宇間的聯繫,還能進一步提升陸家嘴金融城商務環境。

截止目前,上海中心大廈主樓核心筒高度已突破228米,開始向48層以上高度攀升,主樓外圍鋼結構已施工至36層,高度達到169米。

上海中心大廈總高度632米,建成後將超過高420.5米的金茂大廈和492米的上海環球金融中心,成為上海乃至中國的新地標。「上海中心,心中的上海。上海中心的建設,充滿了探索和創新,體現著上海精神。」上海中心大廈建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孔慶偉說。(完)


推薦閱讀:

中國古詩之最,文采斐然,詩詞中蘊含著妙語之最
一個無父無夫的社會——中國的納人
越來越多的中國資本逃向海外(轉)
觀察 | 外媒:英國不能忽視中國興美國衰的現實
中國同學,你為什麼這麼著急?

TAG:中國 | 高樓 | 高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