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要長久地紀念「五四運動」?
我們為什麼要長久地紀念五四運動?因為五四運動在中國歷史上太重要了。對於五四運動,就其精神來說,其實是有兩個方面的側重的,即「愛國」運動和「新文化」運動。就文化上來說,五四運動雖有反封建、反傳統的一面,但歸根結底卻是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現代文明的一次交融,是中國文化的一次重塑。
一、五四運動的開始。有人認五四運動是從陳獨秀1915年創辦《新青年》雜誌為發端,當時的青年們力倡新文化,與傳統守舊人士展開持久論戰,最後演變為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發生了一場以青年學生為主,廣大群眾共同參與的,通過遊行、請願、罷工、暴力對抗政府等多種形式進行的愛國運動。而這只是表象。其實,從文化方面來說,鴉片戰爭結束以後,一些意識到西方的先進不僅在於「船堅炮利」,而是全面的制度、文化的有識之士,便開始提倡廢科舉、興新學,從改革制度和文化來救國圖強,這些有識之士包括郭松燾、王韜、嚴復、梁啟超等一批思想家。
二、五四運動的思想內涵。五四運動暴發以前,中國思想界爭論的焦點,只是中國是否要西化,以及如果西化,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誰為體、誰為用的問題。五四運動暴發後,爭論的焦點就是如何西化的問題了。五四運動雖然有「打倒孔家店」這樣極端的口號,但他的總方向還是前進和文明的。五四運動的反封建、反傳統,是由於倘若不把僵化舊禮教和頑固的舊思想打破,新思想就進不來,思想解放、制度改革、民族新生皆無從談起,五四期間之所以有一些極埠號,均是那些志士仁人恨其不變、怒其不爭而採取的矯枉過正。試想,我們幾千年的封建專制,都是以孔孟之道為教條和指針的,許多罪惡也是借孔孟之道去施行的,要衝破頑固的思想壁壘和舊社會的制度束縛,首先就要從思想上解開枷鎖。
三、五四運動的成效。有人說,整個二十世紀上半葉,中國的文化並沒有斷裂,而且實現了中西優勢互補。中國現代的教育、文化、新聞、出版、實業等等,幾乎都奠基於那一時期。而且,在那一內憂外患甚至外族入侵的特殊時期,許多經過五四運動洗禮的知識分子,發揚中國傳統知識分子的精神,在戰火紛飛和貧困落後的條件下,以學術愛國,以擔當出力,以操守自律,不但「天下興旺、匹夫有責」,而且「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那一代優秀知識分子,至今還是我們的學習榜樣,這是我們要長久紀念五四運動的關鍵一點。
同時,那一個時期暢所欲言的思想辯論,有人喻之為春秋戰國之後最大範圍的百家爭鳴,是非常難得的一段積累思想財富的時期,所呈現出來的打破迷信、解放思想、無拘無束的學術風氣,至今影響深遠。這些,都是五四運動所帶來的成效,值得我們後人好好領會和繼承,也是我們要長久地紀念五四運動的目的所在。
推薦閱讀:
※太極拳運動的原則
※什麼是「撞牆」?
※怎樣選擇適合自己的健身風格?
※最大攝氧量VO2Max到底有什麼用?
※有氧運動與無氧運動,哪個更能減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