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楊牧不認同死讀書 文字講清楚才是真學問

  在紀錄片《朝向一首詩的完成》中,華盛頓大學中文系教授JaneBrown評價楊牧的詩作呈現出了世界主義。學者杜維明與楊牧相識50多年,他評價楊牧是學養非常深厚的詩人,作品中的人文關懷非常強烈。

  楊牧說,自己成為詩人是自然而然的事,他不可能在十幾歲時就刻意追求成為一名詩人。他說:「並不是我要作詩,而是因為我受了山、水、雲彩、海等的感染,覺得自己需要接近大自然。當時,在空屋子裡穿過的時候,我彷彿感到有人在鼓勵我必須從事創作。」

  今年,起點中文網創始人羅立、吳文輝及其近20位起點原創團隊成員紛紛從盛大文學出走,在盛大文學引發一場人事離職地震。

  吳文輝已帶原創團隊接受來自騰訊方面的投資,參與創世中文網的籌建。媒體報道稱,吳文輝將全權負責騰訊文學男性頻道的運營,目前正在重新整合騰訊文學男性頻道的架構和內容。

  有媒體分析稱,「起點離職的管理層和核心編輯,在離職時統一與盛大簽訂了至少一年的競業禁止協議,從這方面說,羅立觸犯了協議所以遭到盛大的懲罰。」這種說法遭到了羅立創業夥伴吳文輝的否認,他在微博上表示,「羅立沒有與盛大簽署競業協議。」這種說法與此前盛大文學CEO侯小強的說法相矛盾,侯小強曾表示,離職團隊簽了擇業禁止協議,也拿了補償金。

  在余華的創作道路上,2000年顯然是一個關鍵點。據余華《兄弟》創作談採訪,2000年,也就是《兄弟》出版的5年前,他由寫作隨筆開始轉回小說創作,計劃並開始寫作一部望不到盡頭的、100萬字的家族小說,沒想到寫了20多萬字時便無法進行下去。2003年8月余華只好擱置此文,到美國浪跡了7個月,2004年4月份,余華回到北京,一則電視新聞吸引了他,說的是一名農民工討薪不成,爬上高高的塔樓要自盡,塔下人群哄哄,忙著尋求解救農民工的方案。「我突然感覺這是一個不錯的小說素材,就有了表達的慾望。」於是他準備寫一部較短的長篇,練練筆,試圖恢復一下自己小說敘事的能力。這部小說就是後來的《兄弟》。

  《兄弟》雖然讓出版方上海文藝出版社賺了個盆滿缽滿,但在當時卻有一段跟《第七日》出版糾紛很相似的事件。余華在2007年的一篇博客中曾詳細介紹《兄弟》出生的複雜歷史。1995年完成《許三觀賣血記》之後,他開始為明天出版社[微博]寫作《兄弟》,當時的計劃只是寫作一部十萬字左右的小說。此後此書擱淺,他開始轉為創作隨筆。2000年他重拾小說創作,再寫《兄弟》,到2003年再次擱置。可2004年他開始重新提筆在寫的時候,已經跟原來的構思相去甚遠,可以說此《兄弟》非彼《兄弟》,兩部作品可以說是完全不同的長篇。

  對於這些故事的選擇,賈樟柯說:「最近幾年,中國人開始廣泛使用微博,我們進入了所謂的『自媒體』時代,每一個使用微博的人都成為一個媒體的擁有者,人們在微博上聚合,一起報道、討論公共事務。從這個平台里,我了解到很多新聞事件,它們給了我啟發。」

  不過,賈樟柯並不認為自己是在一部電影里講述了四個不同的故事:「對我來說,這個電影沒有四個故事,只有四個不同的人物,因為他們所面對的現實只有一種。」此外,這四個新聞事件發生的地點也是賈樟柯的興趣所在:「這四個地點可以說是橫跨全國。在中國古代繪畫中,畫家一直嘗試在一幅畫中將整個中國的山河大地描繪完整,我也有同樣的美學衝動,試圖在視覺上完成一次流動的中國之旅。」

  誰也沒想到,在《小武》、《站台》和《三峽好人》里冷靜帶領觀眾思考的賈樟柯,卻在《天註定》里用刀槍和血漿展現暴力。有外國媒體不理解:「賈樟柯這幾年發生了什麼事情,為什麼變得如此憤怒?」


推薦閱讀:

安心、安身生活之方法文字版第六集
八段錦(2001年版)文字詳解及配套視頻
【魏鳳菊老師講述】信深願猛念彌陀 揮手一笑回佛國(視頻+文字)
有哪些現行的表音文字不屬於腓尼基-希臘-阿拉米體系?
寂寞的文字

TAG:學問 | 詩人 | 文字 | 認同 | 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