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不要寵愛和侮辱人民
寵辱若1驚,貴2大患若身。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3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
【譯文】受到寵愛和受到侮辱都如受到驚怕一樣,重視大的禍患要如同重視自己的身體一樣。什麼叫寵辱若驚呢?受到寵愛是因為地位卑下,因此得到上面的寵愛便會有驚懼,然而失去寵愛也會有驚懼,這就叫做受到寵愛和受到侮辱就如同受到驚怕一樣了。什麼叫重視大的禍患要如同重視自己的身體一樣呢?我之所以有大的禍患的原因,是因為有我這個身體,如果沒有我這個身體,我還會有什麼禍患呢?所以,以重視我的這個身體的態度來重視天下,如此便可以托委於天下;以愛護自己身體的態度來愛護天下,如此便可以託付於天下。
【說明】本章亦是緊接上一章而言,既然不能給人民那五色五音五味、馳騁畋獵和貴難得之貨等,也就不要寵愛和侮辱人民,因為人民的地位都是處於卑下狀態的,不論是寵愛或者是侮辱,都會使人民感到驚懼。你寵愛他,他便會以為你對他有什麼要求,而往往你要求他的他卻做不到,所以就會有驚怕的思想。你如果侮辱他,他也就更是驚怕了,因為統治者有權力決定某個老百姓的生死。
《易·家人·九三》:「家人嗃嗃,悔,厲,吉。婦子嘻嘻,終吝。」描述的是周文王回到了家鄉,與家人團聚了。家人們在迎接周文王回來後,便大聲喊叫著要報仇雪恥,要文王帶領他們去攻打商紂王。「嗃嗃」二字道出了群情憤慨的場面。而婦女小子們興高采烈,得意忘形,這在周文王看來都是不好的,不要因為我的回來而忘乎所以,大家還是應與平常一樣,該幹什麼就幹什麼,不要得意忘形,也不要失意忘形。不論得意、失意,都應保持一種鎮定的心態,要慎重分析天下形勢,切不可盲目而動,憑一時的衝動是幹不成大事的。這就是周文王不寵愛和侮辱人民的典型事例。
在《論語·陽貨》第二十五節中孔子也說過:「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小姑娘與兒童之所以難以養育,就是親近他們之後,他們就會肆無忌憚,不謙遜、不禮貌、不知輕重緩急、不知尊卑上下。而如果不親近他們,他們就會抱怨,怨天尤人,還會由此而產生憎恨。這就是孔子不寵愛和侮辱人民的具體體現。在第五章老子曾說過,「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意思是說,聖人的仁愛不會表現在對某人的出生和死亡上,因為他知道這個宇宙的這一切,洞察並能理解這一切,知道萬物生命的全過程,所以他不會對某個具體的人表示出仁愛。此生彼死,彼生此死,生生死死,生死流轉,皆是人類的必然,因而聖人只會對全人類、對萬物的存在表示出他的仁愛,而不會對個別的人有寵愛和侮辱。
然而統治者卻要懂得愛民有如愛護自己的身體一樣,並且統治者也要教育老百姓懂得「貴大患若身」的道理。作為人,都有一個身體,而這個身體卻是脆弱得很,一點疾病就可以將人折磨得死去活來,一點點意外就可以置人於死地。每個人每天都要面臨著空氣的缺少,水、糧食和充饑的食物問題,還要面臨疾病、自然災害、別的物種的傷害等等問題。如果沒有了這個身體,當然也就沒有這些問題了。然而我們卻有著這個身體,因此我們就要愛護這個身體,就必須愛護這個身體。因為只有有了一個強壯的身體,才能創造出良好的生存空間,否則,就算有再大的權勢,有再多的財富也是冤枉的。
《禮記·大學》:「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孔子生前雖然沒有具體講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些話,但儒家「修齊治平」的思想則淵源於孔子。孔子之「修身」不僅提倡人的思想修養、調節心態平衡,也提倡強壯身體,與老子的貴身愛身是同樣的道理。
所以,以重視我的這個身體的態度來重視天下,如此便可以托委於天下;以愛護自己身體的態度來愛護天下,如此便可以託付於天下。
——————————————————
【注釋】1.若:《易·豐·六二》:「豐,其蔀日中,見斗,往得疑,疾有孚,發若,吉。」《書·堯典》:「曰若稽古,帝堯曰放勛,欽明文思安安。」《書·湯誓》:「夏德若茲,今朕必往。」《詩·齊風·猗嗟》:「抑若揚兮。」《詩·小雅·雨無正》:「若此無罪,淪胥以鋪。」《詩·小雅·裳裳者華》:「我馬維駱,六轡沃若。」《詩·大雅·烝民》:「邦國若否,仲山甫明之。」《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荀子·非相》:「鄉則不若,偝則謾之。」《戰國策·秦策》:「織自若。」這裡用為如此、這樣之意。
2.貴:《管子·牧民》:「御民之轡,在上之所貴。」《老子·二十七章》:「不貴其師,不愛其資。」《國語·晉語》:「貴貨而賤土。」《禮記·中庸》:「去讒遠色,賤貨而貴德。」《荀子·大略》:「貴貴、尊尊、賢賢、老老、長長,義之倫也。」《荀子·宥坐》:「因麗節文,非無良材也,蓋曰貴文也。」《韓非子·初見秦》:「而民為之者,是貴奮死也。」《呂氏春秋·察今》:「有道之士,貴以近知遠,以今知古,以所見知所不見。」《商君書·畫策》:「聖王者不貴義而貴法。」這裡用為崇尚、重視之意。
3.寄:《論語·泰伯》:「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國語·齊語》:「令可以寄政。」《儀禮·喪服》:「寄公者,何失地之君也。」《說文》:「寄,托也。」這裡用為委託、託付之意。
推薦閱讀:
※美國報紙這樣侮辱華人的。圖
※求別穿|不合身的西服,是對你自己的深刻侮辱。
※侮辱國歌最高判3年!全國人大將國歌法列入香港基本法附件三
※無知還是潛意識?賓士高管辱華的背後
※遭@新浪安徽 侮辱 溫兆倫宣布退出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