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大案】江南鄉試舞弊案:江蘇巡撫張伯行「扳倒」兩江總督噶禮

  

▲張伯行畫像

  張伯行(1651—1725年),字孝先,號怒齋,晚年更號敬庵。河南儀封(今河南蘭考)人。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進士,歷任福建、江蘇巡撫,禮部尚書。他為官清廉,被譽為「天下第一清官」。在江南鄉試舞弊案中,他堅持原則,把自己的上司兩江總督噶禮拉下馬。

  康熙五十年(1711年)秋,江南鄉試,副主考趙晉及提調、安徽布政使馬逸姿狼狽為奸,大肆舞弊。發榜以後,輿論嘩然,議論紛紛。九月二十四日,蘇州數百名義憤填膺的舉子將貢院門口匾額上的「貢院」二字塗改成為「賣(繁體作「賣」)完」,還在貢院大門口貼上了一副這樣的對聯:「左丘明兩眼無珠;趙子龍一身是膽。」矛頭直指主考官、副都御史兼揚州知府左必蕃和副主考官、翰林院編修趙晉。

  起初,江蘇督撫和考官們以為榜發後高中者得意,落榜者罵娘本屬人之常情,不足為怪,三五天之後自會平靜。然而此次鄉試榜發後卻明顯不同於往日,發生糊貢院匾額事已經越出常規;半月之後,不但未見降溫,居然還出現將財神爺鎖於府學明倫堂之事,更屬史無前例。兩江總督噶禮立即下令將丁爾戩等數名生員以聚眾鬧事、褻瀆聖賢、誣陷考官的罪名抓了起來,投入監獄,試圖以此懾服鬧事者,並同時具折上報皇帝。

  張伯行身為江蘇巡撫,自然不敢隱匿,立即將此事奏報朝廷。主考官左必蕃亦上疏陳述「出閨後,輿論喧傳」,並檢舉知縣王日俞、方名所薦之吳泌、程光奎「二人平日不通文理」卻中舉。皇帝極為重視此案,立即指派戶部尚書張鵬翮和侍郎赫壽兩位大臣到揚州按治,會同張伯行及他的上司兩江總督噶禮一起審理此案。

  欽差大臣張鵬翮、赫壽於十一月二十七日到達揚州,因為案情緊迫,稍事休息,便對吳泌和程光奎二人進行複試。原來新科舉人吳泌系揚州鹽商吳宗傑的獨子,家產百萬,當鋪、錢莊遍布江淮。然而吳泌卻不願當商人,一心一意想做官,可惜滿肚子肥油卻無墨水,於是便企圖花錢買個舉人。另一個新科舉人程光奎也是如此。儘管複試試題並不算難,無奈這兩位寶貝確系草包,其複試結果可想而知,考得驢唇不對馬嘴。張鵬翮當即將二人拿下監禁候審。

  審訊是在揚州欽差行轅里進行的。參加審訊的人除了正副欽差之外,還有兩江總督噶禮、江蘇巡撫張伯行、安徽巡撫梁世勛以及一班州縣官員。嬌生慣養的吳、程二人哪裡經過這等陣勢?這個通天案件早把他們嚇得屁滾尿流,因此稍加審問他們就竹筒倒豆子把舞弊行為一一招供了。吳泌的「關節」是這樣打通的:吳泌想花八千兩銀子買個舉人,便找到一個平素與官場交遊頗廣的余繼祖商量,余說他認得安徽巡撫葉九思的門生員炳,可以請他想想辦法。於是就帶了黃金一百兩、銀子二千兩去見員炳,由員炳於科考前的八月初三日將禮金轉送給葉九思,假託吳泌是員炳的「表弟」,務請老師「多加栽培」。葉九思沒有收禮,但當場表示「可以幫忙」,並且說須定個記號來,好讓他在便中對房考官說。於是,員炳便和余繼祖一同在安徽布政使書辦李啟家中研究確定關節的字眼,最後商定用「其實有」三字,置於所考文章的「破題」(唐宋應舉詩賦和經義的起首處須用幾句話說破題目要義,即為破題。明清八股文的開頭幾句,亦稱破題)之內。八月初七,員炳告知葉九思:按照慣例,鄉試的房考官一般由本省督撫保薦舉人以上出身的知縣充任,而此次安徽房考官正是葉九思推薦的徑縣知縣陳天立,恰好陳又是副主考官趙晉的親戚,便由陳天立將關節告知趙晉,言吳泌是其好友,求中許銀五百兩,房考處我自會料理。按照清代考場程序,入場考試後,分層負責的房考官有推薦之權,主考官則有取中之權,只要房考官將薦卷呈來,趙晉只須寫一「中」字,便得白銀五百兩,如此便捷,何樂而不為?趙晉欣然同意。考試時吳泌的卷子分在句容縣知縣王曰俞房,二十一日陳天立見到王曰俞,假言吳泌是趙晉主考請託的,王曰俞二話沒說便細查考生中第一破題中有「其實有」字樣的糊名試卷,將吳泌的文稿抽出呈薦取中,當然他也得到了一份不小的酬謝。

  至於程光奎,他並沒有像吳泌費那麼多的周折,而是採用現在仍然很通行的辦法,即事先猜題,然後雇請文章高手做出若干篇範文供自己選用。說出來也很可笑,程光奎是個榆木疙瘩的腦袋瓜,他懶得去背那些文章,然後再默寫出來;而是托請山陽縣知縣亦是房考官的方名事先將這些文章埋入考場中一個冷僻的地點。程光奎入場後,即將這些文稿挖出,帶入號舍,然後對照考題意思,選一篇對得上號的照抄一遍就完事。而這篇卷子恰恰分入方名房中閱視,他是前兩天剛看過此文的,當然心照不宣,立即加上一條極好的批語,程光奎就此高中。事後程光奎替方名還了八百兩銀子的債務以示酬勞。

  在這場科考案中,不僅僅是揚州鹽商子弟中有賄買情節,據蘇州考生丁谷宜揭發,他們府里的新中舉人馬士龍、席開、徐宗軾等5人亦有賄買舞弊行為,例如新科舉人徐宗軾就是公然雇請槍手混入考場,冒名頂替而中舉的,席開則是夾帶文章入場抄寫。

  下面就該審問受賄考官了,然而由此卻一波三折,波瀾迭起。

  這首先要從處處掣肘的貪官噶禮說起。噶禮,姓棟鄂氏,滿州正紅旗人。他的母親曾做過康熙皇帝的奶媽,所以官運亨通,由蔭生授吏部主事,歷官通政司使、副都御使、內閣學士、山西巡撫、戶部侍郎,而今正任兩江總督。此人做事幹練,極有手腕,每到一處,順我者昌,逆我者亡,把所有大權抓到手上,並大肆斂財。在山西巡撫任上,就因貪污大量銀款被人告發,但他巧言詭辯而無事。到了兩江總督任上,更是縱橫裨闔,我行我素。凡不合意者全被他拉下馬去,截止到此次科場案發,他已經劾罷江蘇巡撫於准、布政使宜思恭、按察使焦映漢、督糧道賈朴、知府陳鵬年等一批官員。比如陳鵬年,大家都知道他是清代康乾年間才華橫溢的著名詞人,康熙三十年(1691年)進士,任江寧知府時便是一個清廉正直的官員。起初噶禮想拉攏他,要他以門生貼子投見,以提高自己的身價,當即為陳鵬年斷然拒絕,噶禮便伺機報復。剛好陳鵬年寫了一首《重遊虎丘》的詩,詩末有這樣的句子:「代謝已憐金氣盡,再來偏笑石頭頑。株花風后遊人歇,一任鷗鳥數往還。」噶禮便彈劾陳鵬年「心蓄異志,語涉大逆」,說「代謝已憐金氣盡」中的「金」字,乃是暗指滿洲入關前的國號「金」;而「一任鷗鳥數往還」中的「鷗鳥」兩字,乃陰通台灣鄭(成功)氏集團之明證。故將陳鵬年下獄。如此無中生有、捕風捉影以排斥異己的做法,就連皇帝都覺過分:「詩人諷詠,各有寄託,豈可有意羅織以入人命?」皇帝不予理睬,才使詞人免遭一劫。追至科場案發,許多有牽連的官員惶惶不可終日,噶禮卻公開揚言,拍胸脯說:「只要大家肯給我銀兩五十萬,我保證大家無事。」在這期間此公乘機暗地收了多少黑錢,誰也說不清。這一次為審理江南科場案,皇帝派來的欽差大臣張鵬翮的兒子張愚誠現任安徽懷寧縣知縣,正是噶禮的下屬,升降禍福全在噶禮的一句話,故張鵬翮對噶禮就心懷畏懼,存心袒護,不願事態擴大。與張鵬翮的態度全然相反的是江蘇巡撫張伯行,這是一個不畏權貴、敢於抗爭的正直官員。

  首先在審案時,張鵬翮與赫壽並不一鼓作氣,而是借故拖延,進程甚慢。在揚州詳審會上,吳泌、程光奎供稱在中舉之後,為了答謝有關人員,曾送安徽巡撫葉九思銀子五千兩,陳筍立、王曰俞各一千兩,副主考趙晉黃金十五錠三百兩;程光奎送給趙晉黃金十五錠三百兩。這些行賄者說得十分清楚,只要順藤摸瓜,案情自當水落石出。然而細心的張伯行卻發現內中有一疑點,卻一直未能得到仔細查問,即:吳泌和程光奎都說他們每人中舉後各送給趙晉黃金十五錠三百兩,合起來應該是三十錠六百兩,但趙晉審來問去只承認收了十五錠三百兩,還有黃金十五錠三百兩何處去了呢?趙晉都說不知道。事情到此似乎陷入了僵局。於是又轉而審問吳泌請託的員炳,員炳說一上來他是想請葉巡撫代為轉送另十五錠金子的,但葉巡撫不肯見,於是就托葉九思的僕人李奇轉安徽布政使馬逸姿的家人軒三收受代送。欽差當即追問軒三,軒三堅不承認有此事。不得已復轉而追問李奇:「這十五錠金子倒底送給誰了?」李奇經不起反覆審問,把心一橫,回答:「聽說送給兩江總督噶禮大人了。」此言一出,無疑於平地一聲霹靂,舉座皆驚,二欽差嚇得目瞪口呆,不知如何是好。事涉封疆大吏,而且就坐在場中,公堂上一時鴉雀無聲。唯見噶禮暴跳如雷,吼叫道:「李奇膽敢誣陷大臣,罪不容恕!差役們趕快替我將其打死!」差役們隨即亂棒揮舞,血肉橫飛,正要往死里打,卻被張伯行斷然喝止。張伯行說:「大堂之上豈可將人犯打死?即使他是錯的,也應該讓他把話講完。怎麼好藉此滅口呢?」噶禮沒想到手下的巡撫居然也敢反抗自己的命令,那還了得,立即斥責張伯行。督撫之間迅即爭吵起來,秩序頓時大亂,審判無法進行。張伯行覺得這樣下去,不會審出什麼結果,遂要求暫停會審。張鵬翮只好宣布退堂。

  於是,張伯行懷著滿腔憤慨寫下一份奏摺上報皇帝,說明會審前後種種不正常情況,揭發總督噶禮有賄賣舉人的嫌疑,以及想在公堂上致犯人於死地而滅口的企圖,要求皇帝將噶禮解任,以保證審訊的順利進行;二是向朝廷表示自己將不顧身家性命,誓將此案追查到底的決心。張伯行的奏摺上去後不久,皇帝同意了張的請求,將噶禮解任。

  按理這下審訊該順利了,然而未必。因為噶禮決不是輕易就認輸的官僚,他隨即施出「賊喊捉賊」的故技,也列出張伯行合「七大罪狀」上折倒張。他列的七大罪狀大致是:張伯行誣良通賊,將人監斃,其罪一;上海知縣誣良為盜,因是張的同窗,始終被袒護,久不開釋被誣之人,其罪二;拒不執行噶禮「力行保甲,稽察匪類」的命令,其罪三;蘇松道被盜七案,拘私作弊,不肯追捕,其罪四;蘇州、松江糧船遲誤,奉旨明白回奏,飾詞欺謊,其罪五;戴名世《南山集》案發,方苞曾為之作序,因方苞是其好友,竟不派人捉拿,此書蘇州印行三千冊,張伯行置之不問,其罪六;命盜案件蘇、松最繁,但張伯行唯知賣書、著書為事,糊塗混事,且濫收詞狀,拖累株連,其罪七。其中以第六條最狠,因為朝廷此時正在審理戴名世《南山集》案件,好多人為此充軍殺頭,噶禮竟也想將張伯行牽扯進這樁政治案件中去,致張於死命,用心之險惡可見一斑。

  在此期間,由於張鵬翮因循拖延,一意將案情化小,為涉嫌人員提供了串供、銷毀罪狀和滅口的時機。比如原來李奇說趙晉未收的十五錠金子是送給督臣噶禮的,但是後來江寧知縣蘇薰說有人揭發李奇家現藏有金子,結果從李奇妻子那裡果真取到了金子十五錠,可見這是李奇有意吞沒,督臣並未收賄,乃李奇誣攀。從李煦的密折中我們也可看出,此時上下已全被噶禮控制,大小官員皆倒向噶禮一邊,輿論對張頗為不利,說張「心懷多疑」。而督臣噶禮則認為諸事搞定,風險已過,他居然把會審事置於一邊,心安理得地赴淮安另辦公事去了。

  面對這種紛繁複雜的情況,康熙皇帝一直保持著中立的態度靜觀事態的變化。他給李煦的密折中批道:「督撫不和,人所共知。巡撫是一錢不要清官,總督是事體明白勤謹人物。」但隨著噶禮的奏摺到京,皇帝只好下令,也將張伯行解職,與噶禮一同審查、對質。

  督撫同被罷職,對簿公堂尚須時日。在此期間,噶禮並未停止活動,他暗地策動有關人員罷市,耍起挽留他留任的鬧劇。但與此同時,揚州和蘇州士民亦罷市、撤業為張伯行鳴不平,貼出讚頌張伯行德政的歌謠,才使噶禮自感無趣而不了了之。轉瞬間過去了將近5個月,除審訊一些涉案士子和犯官的家人外,重要犯人如趙晉等俱未提審。這期間又出現了不少怪事,先是李奇在獄中自殺,接著與吳泌案有重大關聯的徑縣知縣陳天立於獄中自縊身死,是滅口還是其他原因均不得而知。緊接著另一個案中的重要成員安徽前巡撫葉九思亦病死。可以說如此一來此案已無法深究了。然而這或許正是張鵬翮所要的結果。

  直至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六月,張鵬翮才將這起科場案件審定,具折上奏。兩欽差是這樣定案的:「查正考官左必蕃奏參吳泌、程光奎、徐宗軾、席環等賄買舉人一案屬實,應將吳泌、程光奎處絞刑,暫監禁待秋後處決,將徐宗軾、席開各責一百板,戴枷示眾。副考官趙晉,同考官王曰俞、方名受賄舞弊,均應革職,發往邊遠地區充軍,正主考官左必蕃奏參雖實,但其主考鄉試所取舉人之中,竟革退吳泌等達四名之多,應將左必蕃革職。」同時也將督撫互參情況處理上報,折上說:「噶禮張伯行不能清理案件。是實,其餘皆是督撫之間因有矛盾而提起的舊事,方苞由伯行遣員料理南山集刻版系在江寧起出,不是蘇州,噶禮此舉過於苛刻,應降一級留任;伯行劾噶禮攬賣舉人,索銀五十萬兩,事全虛,應革職贖徒。」

  為了再次申明自己保護廉正官員的苦心,康熙皇帝又再次下旨復諭九卿們說:「噶禮操守朕不能信,若無張伯行則江南地方必受其膠削一半矣!即如陳鵬年稍有聲譽,噶禮久欲害之,曾將其虎丘詩二首奏稱內有悖謬語。朕閱其詩,並無干礙。又曾參中軍副將李麟騎射俱劣,李麟在口內迎駕,朕試彼騎射俱好。若令噶禮與之比試,定不能及。朕於是已心疑噶禮矣。互參一案,初次遣官往審,為噶禮所制,不能審出,及再遣大臣往審,與前無異。爾等諸臣皆能體朕保全清官之意,使正人無所疑懼,則海宇長享昇平之福矣。」但是九卿官員在回奏皇帝時,認為督撫互相攻擊,有失大臣體統,二人均應一齊革職。康熙皇帝對此十分失望,他斷然否決了大臣們的意見,直接下令革去噶禮職務,張伯行仍留原任。一場正邪之戰,歷時兩年有餘,終於在皇帝的直接干預下畫上了句號。

  案件雖畫上了句號,餘波依然震蕩不息,仍然值得一敘。最後定案,原案中葉九思已病故,陳天立畏罪自殺。其餘犯事人員趙晉、王曰俞、方名皆判立即處斬;吳泌、程光奎、俞繼祖、員炳、李啟等原擬絞監候,秋後處決,後改判流徙,又用銀子贖免。夾帶文章入場中式的席開、靠槍手代考中式的徐宗軾枷號示眾。左必蕃雖未收賄,但亦有失察之罪,初擬充軍,後改革職。

  這期科場案里有重大貪污嫌疑的噶禮雖然漏了網,但事實證明他早在科考之前就處心積慮地撈錢了。科考前他以考場不夠為由,買民居拆遷新造號房三千間,偷工減料包工建造,鄉試結束後不久即全部坍塌,成了清代考場里的豆腐渣工程。後為人所揭發,但因已撤職,只好不了了之。噶禮撤職後,並未洗心革面,終於將自己送上了斷頭台。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四月,噶禮因在食物中放毒企圖毒殺自己的母親被其母告發,他母親說他「奸詐兇惡」,要求皇帝將其「請正典刑」。皇帝下旨:噶禮自盡,妻亦從死,家產入官。這個權傾一時的貪官終於得到了應有的下場。

  被噶禮逮捕入獄的丁爾戩等諸生被無罪釋放,為表感激之情,他們在蘇州的觀前街上貼了一紙醒目的榜文:「天子聖明,還我天下第一清官。」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張伯行奉旨赴千叟宴,皇帝稱讚他是「真能以百姓為心者」。

  雍正帝即位以後對張伯行也很敬重。雍正元年(1723年)九月,升張伯行為禮部尚書,兩年後,一代清官張伯行病逝,享年七十五歲。皇帝賜謚號「清恪」,意為官清廉,恪勤職守,精確地概括了張伯行持躬清介的一生。

  版權所有:文史天地


推薦閱讀:

不容忘卻的一段歷史:西遼--耶律大石及其繼承者們
中世紀精選 重點推薦藏品「大清銅幣」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黨增強「四自」能力的成功實踐
為什麼秦始皇陵到現在還沒有被挖掘?
你知道蔣介石與青幫錯綜複雜的秘密關係嗎?

TAG:歷史 | 江蘇 | 江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