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淺談《夢遊天姥吟留別》的美學價值 |
|
《夢遊天姥吟留別》/李白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越人語天姥,雲霓明滅或可睹。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天台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謝公宿處今尚在,綠水蕩漾清猿啼,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千岩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龍吟殷岩泉,栗深林兮驚層巔。雲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列缺霹靂,丘巒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開。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台。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題解]這是一首記夢詩,也是遊仙詩。詩寫夢遊名山,著意奇特,構思精密,意境雄偉。感慨深沉激烈,變化惝恍莫測於虛無飄渺的描述中,寄寓著生活現實。雖離奇,但不做作。內容豐富曲折,形象輝煌流麗,富有浪漫主義色彩。形式上雜言相間,兼用騷體,不受律束,體制解放。信手寫來,筆隨興至,詩才橫溢,堪稱絕世名作。[譯文]海上來客,談起東海仙山瀛洲,說它在煙濤浩渺中,實難尋求。越中來人,說起那裡的天姥山,儘管雲霞或明或暗,間或可見。天姥山高聳入雲,象橫卧天際,高超五嶽遮蓋赤城,其勢無比。天台山,傳說高達四萬八千丈,面對天姥山,象拜倒東南偶下。我想游天姥,因而夢遊了吳越。一夜飛越,夢裡見到鏡湖明月。明月清輝,把我身影映在湖裡,不久又把我的身影,送到剡溪。當年謝靈運的住處,至今猶在,清波蕩漾猿猴長啼,景緻凄凄。我腳穿著,謝靈運的登山木屐,攀登峻峭峰巒,如上青天雲梯。在雲間的山腰,可見東海日出,身體懸在半空,可聽天雞鳴啼。山中儘是岩,道路千回萬轉,迷戀倚石賞花,忽覺天色已晚。熊吼聲龍吟聲,在岩泉間震響,深林為之驚,峰巒火之抖顫。烏雲沉沉低垂,似乎快要落雨,水波淡淡蕩漾,湖面騰起雲煙。閃電劃破長空,一聲驚雷巨響,山丘峰巒,彷彿突然崩裂倒塌。神仙石府的石門,在隆隆聲中打開。洞里天空青暝暝,望不到邊際,日月交相輝映,照耀著金銀台。雲神們以彩虹為衣,以風作馬,他們踩踏祥雲,紛紛飄然而下。老虎奏起琴瑟,鸞鳥拉著車駕,仙人翩翩起舞,列隊縱橫如麻。忽然令人膽顫,不由魂飛魄散,恍恍惚惚驚醒,不免惋惜長嘆。醒來時看見的,身邊唯有枕席,方才美麗煙霞,已經無影無跡。世間行樂之事,實在如同夢幻,萬事從古都象,東去流水一般。我與諸君作別,不知何時回還?暫且放養白鹿,在那青崖之間,要走隨即騎去,訪問名川大山。我豈能低頭彎腰,去事奉權貴,使我心中鬱鬱寡歡,極不舒坦![原文]天寶三載,李白被唐玄宗賜金放還,開始了一個不安定的靈魂的漫遊之路。如何對生命意義重新定位?怎樣的走路方式更適合於自己高潔的品性?怎樣的人生才是美麗的人生?政治的失敗使他不羈的性靈開始了新的思考,在「儒」、「道」、「俠」的傳統文化思想深刻的影響下,李白寫了《夢遊天姥吟留別》一詩,給我們留下了最完美的審美示範。下面筆者將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闡述《夢》一詩的美學價值。一、詩的形象美中國的詩歌早於繪畫,古典詩歌的藝術成就給中國繪畫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很多中國畫都取意於詩,或者乾脆是為詩作注,描摹詩境。宋代的宋迪,提出了自然景色的八個題材:平沙落雁、遠浦歸航、山市晴嵐、江天暮雪、洞庭秋月、瀟汀夜雨、古寺晚鐘、漁村落照。這些都是中國古典詩歌最常見的情境。但是詩本身卻是對生活形象的概括,它來自生活,詩歌展現的就是活生生的生活畫面。因此在詩歌教學中,我們要善於引導學生去體會詩歌所展現的優美畫境。美總是以生動可感的形象出現的,這是美的第一特性。美更多是形式,是直觀的。因此馬克思才說眼睛對美的追求最堅決。李白非常擅長於從生活中發現美,並用他的如巨筆把它描摹刻畫出來。《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中「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一句,僅十四個字,卻塑造了一幅意境開闊、情意深長的送別畫面。在這裡,我們似可看見畫面中友人漸行漸遠,詩人卻依然翹首以望的悵然身影。《夢》一詩中也不乏這樣的句子:「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天台一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詩人運用對比與誇張,寫出天姥山之巍峨高聳,直插雲霄之勢如在眼前,使人不敢逼視。而末句以擬人手法反襯原本高峻的天台山面對天姥,如小孩在作拜倒之勢,恭敬之態使人不禁莞爾,也不禁對天姥山產生崇敬之情。這樣的筆法相比於任何一幅高山奇石圖也不遜色。對詩歌中類似的美的畫面的賞析,「不僅令人怡情悅目,而且能豐富人的感情,促進人的性格全面發展,開拓人的思維。……從而凈化了人的心靈。」(陸一帆在《美育叢書》)這是欣賞《夢》一詩的美學價值之一。二、詩的情感美形象的美是種外化,它還依賴於人的主觀感受,內化為某種審美情感。審美不單要體會形象之美,更要融合自己的感情形成審美感受、審美判斷。這就要求審美者要透過直觀、外在的形象去探尋內在的情感。《夢》一詩中有這樣的句子:「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這裡除了有佇足半山,遠望海日升空、天雞高唱的遼遠、空曠的意境美,更有一種豪情勃發,壯志凌雲的情感蘊含其間。結合作者的遭遇,他當時初到長安,帶著滿腔抱負,也終於能被皇上賞識,青雲直上,豈不是雄姿英發,意氣風發?而後來群小讒毀,無奈騎驢出京都,一時之間前路無定,豈不是「千岩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李白的《夢》一詩在情與景的融匯表達上也創造了美的典範。《夢》的情感美還表現在其跌宕起伏的旋律美。李白生性自由,追求解放,因此他的詩在感情的表達上也如朝日,如滔滔逝水,不可阻抑。在詩歌寫作上,也是不拘形式,表現其起落無端、斷續無跡的感情。《夢》起句情感蒼茫,意境渺遠,仙山之美卻渺不可及,現實與願望的矛盾在此語中一覽無遺。繼而想及尚有天姥可到,情懷頓時激昂不可抑制,連續用四個句子極力渲染天姥山之雄奇高偉。「因夢」成行後,他沉浸於剡溪美景之中,攀登至半山腰,又不由為所見的壯闊景觀所激蕩。暮雨將至,熊咆龍吟,林栗巔驚,令讀者的感情也隨之沉鬱凝重。至此情感由渺茫而激昂而寧靜而高昂又沉鬱,已有數轉,但作者並不就此收束,繼而隨電閃雷鳴創造了最瑰奇最絢爛的想像。詩人描繪了輝煌燦爛,氣象萬千的神仙世界,可謂驚心眩目,動人魂魄,情感更是排山倒海而來,難以抑控。但是忽而夢醒,無限寥落,情緒大起大落,起承過渡,全無痕迹。這時詩人的感情本已沉至谷底,似乎再不能昂揚了,但末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又如奇峰突起,一種不卑不屈的巍然正氣衝天地而出。《夢》這首詩正是這樣把思想感情的瞬息萬變,波瀾迭起與藝術結構的騰挪跌宕,跳躍發展完美地結合起來的,體現了其獨特的審美價值。三、詩的氣質美中國的儒家文化歷來注重「溫良恭儉讓」與「文質彬彬」,而「道」家思想則推崇修身養性,因此「弱美」、「靜美」則成為中國文化的主流,相對的對「力美」、「壯美」的追求與表現則顯得較為薄弱。就女子形象而言,從《詩經》中「君子好逑」的「窈窕淑女」,到漢樂府中「纖纖作細步」的劉蘭芝,到杜甫《麗人行》中「態濃意遠淑且真」的楊貴妃,到現代「始終微笑著」的劉和珍君,無不是嫻靜溫柔的。從「琴棋書畫」的文化傳統的深入人心,到對名士風流的景仰,到對家庭和美、田園理想的追求,無不是尋找一種人生寧靜境界。詩歌的氣質追求與文人的文化心態的深層結構是適應的,李白深受「儒」、「道」思想影響,他的詩當然也會打上這種文化品格的烙印。《夢》一詩,雖然充滿了浪漫主義的瑰麗想像與昂揚氣勢,但其最根本的氣質卻是沉靜、飄逸的。經歷了政治大失敗的李白,對人生作了深刻的思考,最終他認識到在一個不正確的時代里,個人的理想是難以實現的,他所能夠做到的最大的反抗便是蔑視權貴,鄙薄富貴,「前後更嘆息,浮榮何足珍?」(《擬古十二首?其九》)他決意「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詩人在詩歌中表現出來的對「弱美」、「靜美」的追求,不免有消極的嫌疑,但對一個時代中的人物的評價應站在他所處時代的思想高度來評析,過高的要求顯然是不客觀的。而這種文化品格對社會的安定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一個浮躁的時代容易滋生急功冒進的情緒,這對於和平社會來說未必是好事。而從個人的角度來說,「弱美」、「靜美」的文化品格可以通過抒發憂憤鬱悒,從而沖淡個人不幸與社會現實的衝突,更為人的倫理構造提供了美的表現形式,形成儒雅、沉靜、含蓄、飄逸、從容、開闊的優美氣度與風格。這也是欣賞《夢》一詩時所能看到的審美價值。美育的最終目的是為人的全面發展服務的,是為提升人的素質服務的,在欣賞《夢》一詩時,對形象美的鑒賞,對情感美的把握,對詩氣質美的定位,都有助於我們自身素養的培養,這正是我們挖掘《夢》一詩審美價值的意義所在。(集美區樂安中學連子波郵箱:juzilian@sina.com)[資料]天姥山天姥山,在縣東南儒嶴鎮、報國鄉境內。綿延10公里,圍30公里,由群山組成,地處新昌、天台交界的崗隴高地上。北端會墅嶺,南端關嶺。舊志載,脈自括蒼,至關嶺入縣界,層巒疊嶂,蒼然天表,為一邑主山。李白詩「天台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以狀其巍峨。會墅嶺,扼天姥山北道口,舊有鳥道可攀,今有盤山公路折旋而上。嶺上台地,氣候高爽,炎夏無暑氣。過會墅嶺,行五公里,望見天姥主峰撥雲尖,因山頂常縈繞白雲,故名。登山四望,群山為小。北有芭蕉、班竹兩大山(即大尖、細尖)遙遙相對,南有王會、萬年、牛牯諸山蜿蜒俯伏,西南有蓮花峰拜腳下。山有蹲牛岩、雞籠岩諸景,傳有蝌蚪文刊刻,已依稀難辨。天姥山是風景文化名山。晉前為人跡罕至的草莽奧區,南朝謝靈運「嘗自始寧南山伐木開徑,直至臨海」(《南史》本傳)。風光綺麗的天姥山,正處於此通道險要地段,由是名聲大振。謝靈運有詩云「暝投剡中宿,明登天姥岑,高高入雲霓,還期那可尋?」南朝宋元嘉間,朝廷聞天姥美名,遣名畫師楷模山狀於白團扇上。唐李白、杜甫等追慕名賢高情,留下《夢遊天姥吟留別》、《壯遊》等千古絕唱,遂使天姥山成為人們無限嚮往之神廳仙境。宋、明以後,名人涉足天姥,留下詩文更多。東山寺謝公像天姥山麓東山寺,有謝靈運裸身肖像畫。成化《新昌縣誌》載:「裸體而行,須長及地,足著木屐,手執一卷,惟一布巾蔽前耳。」惜寺廢像佚。天姥寺在蓮花峰下,儒嶴鎮橫板橋村旁。建於後周廣順元年(951),旁有通台館驛。寺前舊有「太白夢遊外」石碑,毀於「文化大革命」中。因寺名天姥,後人遂誤認蓮花峰即天姥山。清乾隆八年(1743),桐城方苞,尋醫浙東,慕名游天姥,大失所望,譏為「小丘耳,無可觀者」,實系誤解。太平庵在會墅嶺,建於元。相傳朱元璋擊敗方國珍後路經此地。經高僧勸告諫,整肅軍紀,民得無憂。因以「太平」名庵。寺旁多竹,明文學家王季重記:「竹俱汲桶大,碧骨雨寒,而毛葉離蓰,不啻雲鳳之尾。」古驛道桃源鄉班竹村,會墅嶺及儒嶴鎮冷水坑村,尚留古道風貌。萬馬渡在萬年山麓,報國鄉雪家坑村,河灘上巨石遍布,傳為「仙人驅石」所致。長3公里,寬數十米,氣勢磅礴。摩崖石刻有明萬曆間吳獻辰書「萬馬渡」三大字。 |
|
推薦閱讀:
※《非誠勿擾》引發價值觀的大討論
※不是要你的錢 而是要你真心承認三寶的價值!(直擊心底)
※瑪咖的價值
※從美國人最愛的書看美國核心價值重建
※全國2109個最有價值的外鏈表(珍藏版)
TAG:美學 | 價值 | 夢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