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心智更成熟?純乾貨(一)
本周發一篇「克強伴讀」必讀書目《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全書總結文字版,由於篇幅較長,分兩次在公眾號發布。
在伴讀我們要求讀完每一本書都要用一句話來總結這本書的主要內容,我總結的這句話是:「要想心智成熟需要我們直面痛苦,不逃避,培養自律,付出愛,建立信仰,接納上天的恩典。」,這句話就是一根線可以牽出書中的所有主要內容。
這本書重點講了5部分內容,痛苦,自律,愛,信仰和恩典。
首先講第一部分:痛苦。
給大家先講個故事。說有頭驢,很善良的驢,有天不留神,撲通一聲,跌到了一口枯井裡。慘了,落入枯井的驢,發現自己根本沒能力再爬上來。驢主人急忙趕來,可是井口狹窄,根本無法用上力氣。驢主人折騰了好一番,也沒辦法再把驢救出來。看著井下驢那雙凄慘的眼神,驢主人就想:算了,也別讓這可憐的驢遭罪了,長熬不如短痛,鏟土進去,把驢給埋了吧。於是驢主人開始鏟土填井,要埋了這頭驢。鏟了一會兒土,再往井裡看,咦,尼瑪這頭驢,並沒有放棄自救。每當主人鏟一鍬土扔下去,驢就稍微移動一下,把泥土踩在自己蹄下。就這樣,主人往井裡鏟土越多,驢腳下的土也越多,位置逐漸升高。終於,枯井被填死,笨驢一躍而出,衝出枯井,沖向它驢生的磨盤!
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問題,碰到無數個困難,經過數不盡的挫折,正如書中所說「人生苦難重重」。對這些問題、困難、挫折、痛苦的認識以及處理方式也直接決定著一個人成就的大小。你是怎麼看待問題、困難、挫折、痛苦的?你又是怎麼處理它們的?心靜下來好好想想這兩個問題。在面對問題、痛苦、困難時人往往的第一反應是想逃避,覺得自己怎麼這麼倒霉,不好的事都讓自己攤上了,心裡會自覺不自覺的放大問題和困難,認為自己是世界上最最痛苦的人,碰見困難咱惹不起還躲不起啊,然後就繞著走;或者會對問題、痛苦視而不見,想像著自己睡一覺痛苦會自行消失,再或者是碰到問題會拖延,遲遲不碰棘手的問題,撿軟柿子捏,做著自己得心應手的事情。面對問題、困難、痛苦我們可以逃避、視而不見、拖延,但問題不會因拖延、逃避、視而不見而消失,問題還在哪兒,逃避問題、痛苦我們會感覺一時的輕鬆,但我們不可承受之輕是什麼?是我們失去了成長的機會,我們會永遠都長不大。要想看得遠就要登得高,要想走的遠就需要站在巨人的肩上,要明白巨人有兩個肩膀,左肩膀是前人的經驗、知識,右肩膀是困難、挫折,就像前面故事中講的那頭驢,如果它不一步步的墊著扔下來的泥土往上爬的話肯定出不來,但是它要站在哪兒一動不動它一定會被活活埋死。如果我們面對困難,問題逃避、視而不見、拖延我們就會被困難、問題活埋,那還有出頭之日啊。
所以呢,面對痛苦不排斥,不逃避,直面痛苦,積極的面對我們的心智才能成長,個人才能取得進步、發展,同時呢,人生本來就是苦難重重,痛苦本來就是常態,你把痛苦想像成常態你也就不痛苦了,至少是不會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了,需要對痛苦有顆平常心,重新定義和認識它,才能戰勝它。
下面講第二部分自律。
我們生活為什麼亂成一團,制定的任務和目標也無法達成,心嚮往身不至事情很難完成,身心合一問題才能迎刃而解,要做到身心合一就需要自律。要學會自律,首先需要知道什麼是自律,自律的本質是什麼,然後才能採取措施怎麼來養成自律,原因很簡單一個概念是模糊的,怎麼能認識它,不了解它認識它怎麼去掌握它。
在書中作者派克是這麼定義自律的,「所謂自律,就是主要要求自己以積極的態度去承受痛苦,承受痛苦,解決問題。」,定義中有兩個關鍵詞,積極和承受,面對問題你是積極的還是消極、逃避的,迴避問題和逃避痛苦的傾向,是人類心理疾病的根源,只有積極面對才能保持心靈健康成長;承受就是承擔,敢於承擔責任,敢於面對困難,我們才能獲得發展。
自律包括四原則:推遲滿足、承擔責任、終於事實和保持平衡。
推遲滿足感的核心含義是不貪圖暫時的安逸,先苦後甜,重新設置人生快樂與痛苦的次序。先苦後甜是什麼意思呢?是先付出,抵制享樂的誘惑,堅忍不拔的往前走,然後才有可能收穫人生成果,如果反過來呢設定了目標,但每天工作得過且過,上班刷刷朋友圈,聊會天,下班了逛街、打遊戲、看電影,人都喜歡享受,可如此行事怎麼也打不成目標。然後,驀然回首看看自己這麼多年走過的路,自己一事無成,心中嘆息浪費了很多時間。有一個心理學「棉花糖」實驗,讓每一個小孩單獨在一個房間,面前放一塊棉花糖,如果在規定時間內不吃掉可以獲得兩塊棉花糖,通過實驗有的小孩吃掉了,有效轉移自己的注意力沒吃掉而收穫了兩塊棉花糖,經過對參與實驗的小孩若干年的跟蹤後發現收穫兩塊棉花糖的孩子普遍要比當即就吃掉棉花糖的孩子日後越成功,家庭也更幸福。推遲滿足感,先苦後甜在工作中的體現是敢於挑戰自己,跳出自己的舒服區,才會取得工作業績;在家庭中的體現是我們要想培養懂事,上進,自律的孩子先要求我們自己要先自律,希望孩子做事積極,有耐心,有自信就要求我們對孩子付出足夠的愛,花時間陪他們一起成長,父母付出的努力越大,孩子就越會意識到自己在父母心中的價值,覺得自己有價值了孩子做事才有自信;在行動上的體現就是制定的計劃,接受的任務要立刻馬上現在就做,不拖延,當一件事情處於輕鬆狀態去做時會出色的完成,當前期做事心不在焉,拖延到截止日期前幾天,然後急急忙忙的做事,事情很難做好。
自律的第二個原則是承擔責任。承擔責任就是面對問題敢於承擔,不拖延,不逃避,不臆想問題會自動消失,而是要積極的應對;就是在團隊合作出現問題是不首先摘清自己的責任,說出現這種糟糕的局面和我一點關係也沒有,而是首先從自身上找原因,反思自己我哪方面做的不好,什麼地方做的不到位,大家互相扯皮問題也解決不了;就是出現問題自己想辦法解決,不能總寄希望領導、父母幫我們掃清前進中的障礙,過分的依賴他人就會失去自由,無法獲得成長。
自律的第三個原則是忠於事實。我們先了解下字面意思,忠於就是忠誠地對待,就是不偏離;事實是什麼意思?事實就是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不管你是你認可不認可它還在哪兒。忠於事實就是不偏離事實,隨著事實變化而改變自己。對於忠於事實,書中提到4個表現形式:1、不斷更新地圖,我們對現實的觀念就像是一張地圖,憑藉這張地圖,我們才能了解人生的地形、地貌和溝壑,指引自己的道路。如果地圖準確無誤,我們就能確定自己的位置。知道自己要到什麼地方,怎麼到達那裡;如果地圖信息失真,漏洞百出,我們就會迷失方向。繪製人生地圖的艱難,不在於我們需要從頭開始,而在於需要不斷修訂,才能使地圖的內容準確翔實;2、自我反省,反省內心世界帶來的痛苦,往往大於觀察外在世界帶來的痛苦,所以很多人逃避前者而選擇後者。我們需要一輩子保持誠實,必須不斷自我反省,確保我們的言語能夠準確地表述我們所認知的事實;3、允許別人檢視地圖,不管個人還是組織,要想接受質疑和挑戰,就必須要真正允許別人來檢視我們的地圖,我們批評別人時往往很坦然,別人要批評自己就很難淡定,會覺得別人跟自己過不過,自己會很難堪,只有打開自己,接受別人善意的指正自己才能進步;4、敢於直言,當身邊的朋友、同事、親人做錯了事你是不是會怕和他們發生矛盾,產生衝突而不敢指出來,當自己犯了錯誤時是不是會袒護自己,不願意指出自己的問題,敢於對自己、對朋友、親人直言自己,對方才能成長。
自律的第四個原則是保持平衡。保持平衡就像踩蹺蹺板,當一側失衡時往另一側移動,另一側失衡時再向那一側移動下,可有些時候我們就是一根筋,缺乏彈性,偏向一邊一直下沉不能自拔。保持平衡就是行為有彈性,該生氣時就發泄出來,沒有脾氣的人註定是軟弱的,工作時全神貫注,該休息時休息,勞逸結合,人畢竟不是機器。要保持平衡需要學會放棄,做事最低效的人平均分配自己的時間,什麼都做,但什麼都做不好,甚至把時間浪費在瑣事上,要想做事高效永遠需要思考的問題是什麼最重要,做最重要的事情。保持平衡就是吐故納新,保持學習狀態,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系統。
推薦閱讀:
※盡心知性:《知行合一,王陽明傳》摘記
※嫩也是種病!心智幼稚的男人要不得
※通常男人在幾歲心智成熟?
※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
※一生只有24個小時——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