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破鋒八刀》簡介和刀譜

《破鋒八刀》簡介和刀譜

著名的《破鋒八刀》

「破鋒八刀」是中國武術史上最著名的刀術,也是武術上戰場最著名的範例,現把在書籍和網路上關於「破鋒八刀的資料彙集一下。

一、「破鋒八刀」和它的歷史「

1、西北軍和大刀隊

「西北軍」是人們對馮玉祥軍隊的通俗稱呼。1925年,馮玉祥任西北邊防督辦,其所屬軍隊改稱西北邊防軍,這就是「西北軍」的由來。1926年9月馮玉祥在五原誓師後,馮系軍隊才正式被稱為西北軍。馮玉祥的軍隊自第十六混成旅時起,歷經國民軍(1924年)、西北邊防軍(1925年)、國民軍聯軍(1926年)、國民革命軍(1927年)等多次名稱變化,1930年中原大戰失敗,殘餘部隊被改編為吉鴻昌部第二十二軍、孫連仲第二十六軍和宋哲元二十九軍等部,人們仍習慣稱之為西北軍。 西北軍大刀隊正式名稱是手槍隊,由於每人身上背著一把大刀,所以社會上又把它叫做「大刀隊」讓日寇膽寒的西北軍和大刀。

2、破鋒八刀的歷史人物和歷史

 馬鳳圖先生(1988-1973),字健翊,回族,滄州東南鄉楊石橋人,幼學儒習武,承家學練家傳劈掛、八極拳,為一代武學大師。1920年馬鳳圖先生率二弟英圖、三弟昌圖及長子廣達赴豫投奔馮玉祥。後定居蘭州。在此期間,馬鳳圖先生和其弟為馮軍編寫了《破鋒八刀》和《白刃戰術教程》,訓練出的大刀隊在抗擊日寇的戰鬥中發揮了積極作用,打出了中國軍人的威風!3、西北軍為什麼能百戰日寇而讓日軍膽寒的原因

首先大刀對刺刀,屬於針對性訓練,因為西北軍是當時中國部隊中武器比較差的幾支部隊之一(大炮幾門,機槍百挺,也真夠可憐的了,畢竟是幾萬大軍啊),故對冷兵器要求反而更高.而在實戰中效果明顯,西北軍針對日軍的「破鋒八刀」(迎面大劈破鋒刀,掉手橫揮使攔腰。順風勢成掃秋葉,橫掃千鈞敵難逃。跨步挑撩似雷奔,連環提柳下斜削。左右防護憑快取,移步換型突刺刀),更是得到了全軍推廣; 其次官兵大都是陝甘大漢,體質好,且西北習武成風,體力過人,吃苦耐勞,人人能打幾下拳,練倆下刀,對實戰的影響頗大,單兵作戰能力非一般軍隊可比擬,以一敵二敵三的例子舉不勝舉; 再者西北軍大都是中原大戰後壓縮而成,將士多為老兵和精英,是當年西北軍之精華所在,將官多為降級錄用,軍長任師長,師長任旅長之例比比皆是,故人人會戰能戰好戰;二、破鋒八刀簡解

「破鋒八刀」,顧名思義,就是使用大刀的八套刀法,其每招每式都乾淨利落,刀刀可中敵之要害,是專門針對日本鬼子擅刺的特點編製的。」 西北軍大刀有其獨特之處,在形制上既不同於明清以來刀身修長近似日本造型的雙手長刀,也與漢代以來的環首刀以及宋代以來的「手刀」有很大差異。西北軍大刀的刀身較寬,刀頭前銳後方,近似宋代《武經總要》中的手刀,但刀柄加長,而且似漢環首刀的刀環。所以,西北軍大刀是環首刀、手刀、雙手長刀等傳統刀的綜合。在使用時,西北軍的大刀是雙手握持的,這是一個十分顯著的特點。西北軍大刀的技術來源,是傳統的雙手長刀法。所以,刀身重、刀柄長的形制特點本身就是為雙手運刀所設計的。 其次在重量上,西北軍大刀一般在4斤左右,講究「快馬輕刀」。「明代雙手長刀重1475克,腰刀為960克,而解放軍騎兵所用馬刀重1850克,但騎兵用刀,可以藉助馬飛馳的衝力攻擊敵人,所以馬刀偏重並不妨礙其殺傷力。由此可見,西北軍4斤重的大刀,是既能保證有效地砍殺敵人、又不致於過分消耗官兵體力的合適重量。」 使用這種大刀,顯然需要較好的身體素質。事實上,西北軍嚴格的選兵和訓練,保證了其官兵健壯的體格,而精悍的手槍隊官兵,更是身手不凡。而有了方便使用的大刀和優秀的官兵,還需要進行長期的嚴格訓練,才能使大刀最終成為戰陣制勝的有力武器。在民國將領中,馮玉祥是以善於練兵著稱的,西北軍每天下午4點半到6點訓練劈刀、刺槍和打拳。1925年6月,蘇聯顧問普里馬科夫在北京鹿鍾麟的司令部里,有幸看到士兵在操練大刀:「院內,許多身著白上衣的警衛士兵在揮舞大刀,一共作了二十五個劈殺動作,場面非常壯觀。約六百名身體非常結實的青年士兵,飛速地舞動著閃閃發光的大刀,時而防衛,時而出擊,練兵場上夯實了的土地,由於六百雙腳的衝擊和跳躍,發出低沉的聲響。」這段文字生動地展現了大刀隊訓練的壯觀景象。普里馬科夫所見到的,是西北軍早期軍訓教材《劈刀十二法》。之後不久,在西北軍第二號人物張之江(1882-1966)的主持下,馬鳳圖、馬英圖等人編創成簡便易學的「破鋒八刀」,取代了舊有的刀術教材。1926年初,張之江代替馮玉祥主持西北軍全局,這一易學而實用的刀法迅速推廣到西北軍各部,形成了西北軍自成風格的著名大刀術。

三、大刀傳美名 在1933年3月的長城抗戰中,西北軍系二十九軍在趙登禹將軍指揮下,浴血奮戰喜峰口,殲敵5000餘人,是「九一八」以來中國軍隊的第一次勝利,大刀隊因此名聲大震,其威名隨著一曲激昂雄壯的《大刀進行曲》而迅速風靡全軍、全國,成為中華民族抗暴禦侮的光輝典範。 不久以後,二十九軍的大刀片又一次震懾倭寇:「1937年端午節,即七七事變的前夕,駐華北日軍邀二十九軍團以上軍官在北京懷仁堂『聯歡』,實際上是一場炫耀武士道精神的現代鴻門宴。氣焰驕橫的日軍軍官酒中起舞,態度輕狂,恣意挑釁。二十九軍38師114旅旅長董升堂和獨立26旅旅長李致遠,都是長城抗戰中令日寇膽寒的名將,二人不甘示弱,先後起身打拳助興。日軍中佐松島竟拔刀起舞,表演刀法,群倭正襟危坐,凄聲沉吟,局面頓時緊張起來。此時,曾在喜峰口大戰中率大刀隊夜襲日軍,殺出大刀隊威名的董升堂旅長立刻找來一柄刀刃還帶著缺口的大刀,挺刀與松島對舞。董旅長雙手執刀柄,鋒刃直指松島,緩步逼近。松島氣沮,只好收刀躬身退場。接著李致遠旅長又下去練了一趟西北軍的『破鋒八刀』,他刀法精熟,左砍右劈,虎虎生風,又有全場中國軍官擊節助威,日軍雖一個個怒目相向,終不敢輕舉妄動。『聯歡』最後在日軍無奈的嬉戲中收場。」 不久以後,日寇挑起「七七事變」,發動全面侵華戰爭。愛國軍民奮起抗戰,原西北軍系各部英勇善戰,幾乎參與了抗戰的每一場惡戰;在戰鬥中,大刀隊多次發揮著重要作用,為抗戰勝利立下了卓越功勛。 主持大刀隊訓練的馬鳳圖,在抗日戰爭中寫下了《白刃戰歌》,表達了對前線將士的崇高敬意和堅定的勝利信心:「九一八案未獲平,蘆溝橋畔敵炮鳴。毀公約,破聯盟,侵平京,略滬寧。嗟我將士齊拚命,焦士抗戰挫凶鋒。海陸空軍機械兵,狂奴迷夢久未醒。山地戰,勢不同,奪彼勢,展我能。白刃肉搏打死仗,猛追直搗蕩寇冢。」 西北軍官兵之所以能以大刀術聞名,除了一些客觀因素之外,一批優秀的武術家進入西北軍,參與軍隊的白刃戰術訓練,也是西北軍大刀片大顯神威的原因之一。馬鳳圖受命創立白刃戰術研究室,並依託該室成立了『新武術研究會』,以室主任兼任會長。研究會中有不少滄州籍武術名家,如馬英圖、王子平、洪立厚、劉鴻慶、王桂林等人。這些武術家集思廣益,創編教材,將武術中格殺效果突出的技術用于軍事訓練,對於提高西北軍的戰鬥水平,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與此同時,在國術氛圍濃厚的西北軍中,有數量眾多的精通武術優秀官兵,是大刀片發揮威力的重要基礎:老資格的張之江、張樹聲、李鳴鐘等都是武術愛好者,佟麟閣、張自忠、趙登禹、吉鴻昌,董振堂、馮治安、劉汝明等高級將領,都是武術好手。而精通武術的中下級軍官數量更多。

四、破鋒八刀刀法

(一)破鋒八刀註解(作者:佚名) 迎面大劈破鋒刀,掉手橫揮使攔腰。勢成順風掃秋葉,橫掃千鈞敵難逃。 跨步挑撩似奔雷,連環提柳下斜削。左右搬攔憑快取,移步換型突刺刀。 註解:

迎面大劈破鋒刀,(以快刀搶攻對方頭部或者面門,出招要快,具有突然性,打亂對方陣腳) 掉手橫揮使攔腰。(在劈砍一刀後的瞬間,變換換刀和手腕的方向,攔腰砍殺,變換一定要突然性,使得對方難防並無預見性,更能打亂對方陣腳) 勢成順風掃秋葉,(當刀重重的劈砍後,不用變換刀的運動方向,順著刀的慣性方向(俗稱:「刀勢」)成下盤連環砍殺,身法以腰部使力,成旋風式,攻擊部位在下盤,以腳踝、膝蓋與脛骨這些脆弱部位位置作為目標,要使出掃秋葉的氣勢,連貫,穩狠、一氣呵成!這招估計對付多個敵人時也有效果,下盤一般難防,而身處下盤,對方也難攻。一砍多的典型招數!) 橫掃千鈞敵難逃。(借用腰力這些身體上的力量,以合力的方式橫砍,刀式沉重,猶如下山猛虎,無法招架,要帶著來人砍人,來刀砍刀的勇猛無畏信心,千鈞的一招,對方是無法招架的,如果遇見日本刀或者刺刀,連人帶刀一併兩截,是這刀所追求的效果) 跨步挑撩似奔雷,(跨出一步,目的應該是避開對方的攻擊,到達攻擊位置,同時挑的目標是直接刺入對方頸部、主身體,撩估計目標是對方手腕等關節部位,或者陰部(真夠陰狠的),而奔雷,指的是速度一定要快,要有爆發性。應了中國古代拳諺中的那句話:「不招不架,就是一下!」) 連環提柳下斜削。(這個動作估計是這套刀法下刀下亡魂最多的一招了,提柳,指的就是用刀背,格開對方的兵器或者刺刀,而刀背格開的同時,刀鋒已經在砍殺位置,這時候「下斜削」,一刀斃敵!真的是完美的一擊啊,沒有任何多餘動作!主要攻擊目標還是以頸側動脈或者腰間的腎燈位置為主,從解剖學上看,其它部位有骨骼阻擋,不好使出一刀必殺的效果,而這兩個位置,是人類暴露在身體外最脆弱,無骨骼肌肉防護的非常致命部位) 左右搬攔憑快取,(防禦動作,左右格擋,不知道搬攔指的是僅僅豎著拿刀格擋,還是僅僅是一個泛指拿刀格擋,憑快取,指的是速度一定要快) 移步換型突刺刀。(這招個人估計,要在事先判定雙方的距離,在中距離適當的情況下,一刀刀式揮完後,突然爆發,發力向前躍出或者跑動這個就是配合突刺的移步,一定要突然,這個也許是換型所指的,突然變換招式。然後使出突刺。目標以頸、心窩這些主要目標為主) 總的來說,這套刀術沒有講解每一招該從哪裡到哪裡,但是,沒有個套路就是實戰的需求,手對手哪裡有時間想,練熟刀式,潛意識的使出來足夠了,這套刀術不像現在的套路一招一式刻板定死的,因為現在已不是那個年代,也不需要這些直接致命的招數,它已經完成了它自己的歷史使命,並且湮沒在浩瀚的歷史海洋裡面。

(二)「破鋒八刀」刀譜(作者佚名)   「破鋒八刀」,是典型的雙手刀法。融會了明代戚繼光《辛酉刀法》、程宗猷《單刀法選》和清代吳殳《單刀圖說》等古典刀法的技法精華,包括埋頭刀、攔腰刀、斜削刀、漫頭硬舞等技法,動作簡捷精鍊,大劈大砍,迅猛剽悍,具有明顯的軍旅實用特色,與現在以花法為主的表演武術有質的區別。 據「破鋒八刀」傳人、蘭州市武術協會副秘書長、甘肅省體校教練、馬鳳圖先生的嫡子馬穎達先生的女婿郭乃輝介紹: 「所謂『破鋒八刀』,顧名思義,就是使用大刀的八套刀法,其每招每式,都乾淨利落,刀刀可中敵之要害,是專門針對日本鬼子擅長刺刀的特點編製的。『破鋒八刀』,共八刀四招,每兩刀為一招,並配有歌訣,全歌共八句,一句一刀。在軍中訓練時,按照『一、二、三、四』喊口令,一步一動,集體進行訓練。」 破鋒八刀」刀譜 刀訣:「迎面大劈破鋒刀,掉手橫揮使攔腰。順風勢成掃秋葉,橫掃千鈞敵難逃。跨步挑撩似雷奔,連環提柳下斜削。左右防護憑快取,移步換型突刺刀。」起手    身體左面向前側立,雙腳分開,左前右後成高虛步,左手前平伸,手心向下,手指向前,右手執刀在身體右側,刀尖向後,刀刃向內。    1、迎面大劈破鋒刀   動作: (1)上步左劈刀:上右腳成右虛步,在運動過程中變右高弓步。左手豎起掌,掌心向右,掌指向上,然後從下向後擺。單手刀從右後、右上向左下斜劈。等刀劈到左下時,左臂彎曲,左手在腹部前迎接在右手腕外部,手心向左,手指向上,雙手基本呈交叉形。 2、上步右劈刀接跟步下按刀:左腳上半步,成右跪步。單手刀從左臂外側繼續向左上走,從左上向右下斜劈,一直劈到右膝蓋外側。右手向後上擺,刀劈到左下方時候,右手正好曲臂擺到左肩。然後左手附在刀背上,左手扶刀背,手心向下,手指向右。刀在下劈過程中是向後滑動的,左手本來在刀中後部,最後停在刀背前部。    技擊:此刀是對方刺我,我上步換位,大刀從對方中門側面下劈,故稱迎面大劈。此刀關鍵是右腳上步自然換位使得對方刺刀刺空,我一刀把對方槍隔開,反手一刀砍對方頸肩膀。如果我刀劈空,對方一定是先收槍後縮,在我出擊時出槍反擊。我此時仍需要向前沖,左手放在刀背上助力向下壓。一邊劈一邊往後收,連劈帶按帶後拉刀。用來壓對方刺來的槍。   刀法:   其一、劈刀:刀從上向下為劈刀,力達刀刃。刀和手臂成直線。    其二、按刀:刀刃向下,有短促的長勁移動。    2、掉手橫揮使攔腰    動作:    (1)上步斜上架刀:向前大步邁出左腳成左弓步,雙手位置不變舉刀架至頭頂前,刀刃向上,刀尖向左,刀是個斜向的,右手高左手低,右手在頭正前。 (2)上步橫抹刀:雙手從上向下向外分張,右手持刀走一個順時針小的極扁橢圓圈從右至左橫抹,刀與面高,是平抹,左手後平擺,掌心向下,掌指向後,刀抹到身體左邊時左手手心向下迎接刀柄,握於右手之後,此時上右腳略成右弓步。    (3)上步轉身橫掃刀:再上左腳,以右腳前掌為軸右後轉身面向右後方,成右跪步。雙手持刀轉鋒由左至右橫掃出270度,刀一直要掃到右腰以下到膝蓋位置,重點在於掃腰部的位置。   技擊:    此刀是對方刺我,我用刀上架。接著上步用一刀橫抹其頸部,對方收槍急退,我上步轉身斜掃他腰部一刀。    刀法:    其一、架刀:力點在刀身中部,上架,刀刃向上,肘關節伸直。 其二、抹刀:旋臂,曲肘,邊抹邊用抽,抹對方頸部。    3、順風勢成掃秋葉   動作:    (1)上步撩刀:轉身,向左前動一下左腳成左高弓步,雙手從上向下向外分張,左手掌心向下,掌指向外,右手單手持刀從右下向左上撩刀,刀與面高,左手由身體左向前下、前上畫弧線,左手接刀柄握於右手之後。    (2)上步掃刀:進右腳成右高弓步,兩手向前推,使得刀從上向下畫一個逆時針小弧線,從左上向右下斜平掃----基本平掃,刀比腰高大約在橫膈膜位置。   技擊:此刀是對方刺我,我上步撩其前手,把對方槍一撩,對方必然縮手,我趁勢掃其上身中段。    刀法:   撩刀:刀由下向前向上為撩刀,力達刀刃前部,刀要貼近身體。    4、橫掃千軍敵難逃    動作:    (1)上步左平掃刀:左腳向右腳略跟進,與上動構成一個完整的連枝步。身體後坐,把刀豎起來,刀刃向外,然後放倒,刀刃向前,上左腳跟右腳成左跪步,雙手持刀從右向左橫掃,刀與腰高。刀走到左腰側前即可。    (2)上步右平掃刀:上右腳跟左腳成右弓步,雙手翻轉,雙手持刀從左向右橫掃,刀與腰高。刀走到右腰側前即可。    技擊: 此刀是我運用腰力橫掃對方腰部,一刀不中再掃一刀。    5、跨步挑撩似雷奔    動作:    (1)左轉身:以右腳尖為軸,左腳向後伸,左轉身。    (2)上步挑撩刀:上右腳成右虛步,左手向外向上斜直線分張,先是掌心向下,掌指向前,超過頭頂。從右下至左上挑撩刀。然後刀向左下運行時,在此時左手合到刀柄上,在右手後。這一挑撩刀不過肩膀,向外側而非外側上,更多的是以挑為主。刀柄高於刀身。    (3)上步撩刀:右腳向前邁步,左腳跟上,身體右轉,成右高弓步。雙手持刀從左下至右上撩刀。這一刀是從身體正下方直接撩到正上方,而且柄先動。兩手持刀柄高舉過頭,在頭正前方。    技擊: 此刀是我以刀挑撩對方握槍左手,隨即撩對方身體側面。是由下向上撩割。    刀法:    挑刀:力達刀尖,刀臂成一直線。    6、連環提柳下斜削    動作:    (1)上步撩刀:雙手分張,左手在前,掌指向前,掌心向下。右刀在後,刀刃向下。然後上左腳成左高弓步,右手刀從右下向左上撩刀,左手從頭頂走到身體左後,掌心向上。    (2)上步削刀:上右腳左腳跟進連枝步成右跪步,雙手先在胸前交叉,左手在內,手指向右上,手心向內,再向外分張,掌心向側前,掌指向左後,右手刀向右方平砍削,刀與腰平,刀尖向前。    技擊: 撩刀術語為提柳。一個技法是抓對方槍桿直接撩對方腋下,另一個技法是直接撩對方前手,對方或者松槍後退或者收槍後退,我立即跪步乘其下部空虛直削其膝蓋。    刀法:    削刀:刀刃由前向下、左、右,刀刃斜向下。    7、左右防護憑快取    動作:    (1)上步架刀:上左腳跟右腳連枝步成左跪步,右手刀先沉腕,刀刃向前,刀尖向斜上,向左上用撩的軌跡架,刀尖向前,刀刃向上,左手在右手後接刀。    (2)、上步架刀:上右腳跟左腳連枝步成右跪步,雙手持刀柄為主要移動點,以護手為中心走U字形,向右上撩架。   (3)上步劈刀:上左腳跟右腳連枝步成左跪步,左手向左張開掌心向前,掌指向上走到頭部正前方。右手刀刃向右橫抹一小段接著刀刃方向不變向左橫抹到身體正前方(就是走一個順時針小圈,下與嘴平)後,雙手握刀提起過頭,左手在前,向下直劈。    技擊:    此刀是左右外磕架刺刀。軌跡短,動作快。然後上步,挑出對方刺刀露出空當後下劈,故稱快取。    8、移步換型突刺刀    動作:    繞步刺刀:第一步左腿向前墊半步,第二步右腿越過左腿向右走,第三步左腿繼續越過右腿向右走,第四步右腿越過左腿向右走成右弓步,雙手分張,右手刀前刺,左手掌心向外,掌指向後分張。面向右前。    技擊:    此刀是利用步法轉換位置徑直撞刺對方胸部。因左右腳輪換上步,故稱移步換型。    收刀    刀先向外上挽花,這個外上的圈一定要大,否則走不出下面的剪腕花。此時左手在右肘處,掌心向下,手指向肘,隨即轉身成左虛步持刀亮掌,掌心向右,掌指向上,右手刀在身體右後面,刀尖向後,刀刃向內。    刀法:    剪腕花:以腕為軸,刀刃和刀背要分明,刀要繞立圓,刀要貼緊身體,力達刀尖。 分享到:最後修改於 2011-12-19 10:43 閱讀(2624)評論(3)
推薦閱讀:

疾病治療:銀屑病系統治療簡介
五代十國皇帝簡介(1)
桑糖飲口服液簡介
施琅簡介與評價
經緯、太歲、十二次、二十八宿簡介

TAG:簡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