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實例講解:肩胛頸骨折如何內固定治療?(少見,不可不會)

要熱愛書,它會使你的生活輕鬆:它會友愛地來幫助你了解紛繁複雜的思想情感和事件:它會教導你尊重別人和你自己:它以熱愛世界熱愛人類的情感來鼓舞智慧和心靈。 —— 高爾基

本文摘自《骨折手術操作與技巧(第2版)》

病例簡介

患者,女,29歲。騎車時被汽車從後面撞倒,致傷右肩,由急診入院。骨科情況:脊柱正中位時右肩較健側低平(圖 42-1),右肩腫脹,肩關節周圍壓痛明顯,因疼痛所致患肩活動受限。右肘關節、腕關節及手指活動良好,指端血運好,橈動脈搏動良好。

手術指征的選擇

1.診斷右肩胛頸骨摺合並肩鎖關節脫位、肩胛岡基底骨折(floating shoulder injury)。

2.病例分析X線片清晰顯示肩胛頸骨折向下方移位,折端分離,肩鎖關節間隙增大,肩胛岡基底骨折並向外下方移位(圖 42-2)。

肩胛頸骨折有兩種類型:一種是骨折線起自喙突基底內側,佔90%,因肩胛盂、肩胛頸(骨折遠端)與喙突相連,在喙鎖韌帶作用下,骨折保持相對穩定,移位特點多為骨折端重疊、肩胛骨外緣向外側移位以及骨折端成角移位;另一種是骨折線位於喙突基底外側,為肩胛頸解剖頸的骨折,此時肩胛盂、肩胛頸與肩關節懸吊複合體無任何相連,骨折不穩定,在重力和肱三頭肌作用下,骨折端分離明顯(圖 42-3A、B)。

當肩胛頸骨摺合並肩關節懸吊複合體損傷時,常稱之為「漂浮肩」(floating shoulder ) 。Goss 最早提出「肩關節懸吊複合體」的概念(圖 42-4)。其前上方為鎖骨、喙鎖韌帶和喙突,後上方為鎖骨、肩鎖關節及其韌帶、肩峰及肩胛岡,為一環形結構懸吊肩胛骨。

對於肩胛頸骨摺合並懸吊複合體損傷,治療結果文獻報道差異很大,我們認為複位固定肩胛頸骨折才是獲得良好療效的關鍵,僅複位懸吊複合體無助於肩胛頸骨折的複位和穩定,尤其是合併解剖頸骨折時。

對於本例患者,肩胛頸骨折在重力作用和肱三頭肌牽拉下,骨折斷端明顯分離,不利於骨折癒合,同時肩鎖關節分離,肩胛岡骨折移位亦非常明顯,手術指征明確。

術前計劃與手術技巧

對肩胛頸骨可採取肩關節後方入路。手術時可全麻俯卧位。因此例患者是女性,肩關節周圍肌肉並不發達,我們取肩關節後方直切口。切口起自肩峰后角內側2~3cm並指向腋窩後方。將三角肌後緣掀起,必要時可遊離其肩胛岡止點(術後必須重建)。在岡下肌與小圓肌間隙進入顯露後方肩胛頸骨折(圖 42-5)。岡下肌神經支配為肩胛上神經,小圓肌為腋神經支配,手術時注意勿進入四邊孔,以免損傷腋神經。

本例患者同時合併肩鎖關節脫位,因此手術時切口向上延長,直達脫位的肩鎖關節,以便術中複位固定(圖 42-6,手術切口)。肩胛頸、肩胛岡基底以鋼板固定,肩鎖關節脫位以2枚螺釘固定(圖 42-7,術後片)。

術後治療及併發症

術後頸腕弔帶制動,早期被動功能鍛煉。6周後拍攝X線片顯示骨折有癒合跡象後開始主動活動(圖 42-8,體位像)。

討論和思考

肩胛骨骨折不能是被「忽略或遺忘」的骨折。充分認識肩胛骨骨折的病理改變,是選擇手術和非手術治療的關鍵。重建CT的使用,為肩胛骨骨折提供了清晰的影響,可以更好地指導治療。改良Judet入路,可以將肩胛骨後方、外側緣、內緣以及肩胛岡骨折充分顯露,有助於更好地完成複位和固定。注意保護後方肩袖組織,有效重建三角肌後1/3止點。

(黃強)

骨折手術操作與技巧(第2版)

主編 王滿宜

掃描二維碼

查看本書詳情內容

▲145例實戰技術分享,王滿宜近40年手術經驗

本書摒棄以往教科書的書寫方式,以病例介紹方式告訴讀者積水潭創傷骨科的臨床經驗。本書在第1版的基礎上又增加了更多有意義的病例,典型病例累計145個。讀者可以通過一個典型病例聯想到其他病例的治療方法,起到舉一反三的作用。本書因為是以病例介紹方式為主,所以在治療理念和原則上與教科書的描述可能有所不同,也希望讀者根據自己的實踐經驗分析與吸收。


推薦閱讀:

溫馨提示:骨不連是病,不能自愈
古時候肋骨斷了會怎樣治療呢?
老年人骨折竟導致截肢,正確的預防和治療是這樣的
骨折病因 長期吃素易發生骨折

TAG:骨折 | 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