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驚才絕艷錄--詠絮女兒評傳(五) 江湖夜雨

酒驚才絕艷錄--詠絮女兒評傳

作者:S江湖夜雨S



零落成泥碾作塵----北國佳人蕭觀音   「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中原之地固然文化燦爛,才女輩出,但是北方遼國契丹也有不少奇女子。當時遼國主要由兩大部落組成,一是皇帝族的耶律部落,一是皇后族的蕭部落,這兩大部落仍保留著上古時兩族互婚的習慣,世代相配。所以遼國的皇后必然姓蕭。其中比較有名當然是蕭太后,這個像江湖夜雨這樣年齡的朋友小時候肯定聽過《楊家將》的評書,對她不會陌生,雖然評書和正史不盡相同,但是蕭太后長期執政遼國,能夠「親御戎車,指麾三軍」,率領數十萬大軍攻城野戰卻是不假。有人說楊家將故事中雖然大講特講楊門女將這些巾幗英雄,但歷史上確查不出有餘太君、穆桂英這些人來,真正在歷史上稱得上巾幗英雄反而是敵國的蕭太后。呵呵。  當時遼國皇后會騎馬射箭的著實不少,不過卻也出了幾個極富文採的才女。最為有名的就是蕭觀音了。遼國蕭氏女子,好像倒喜歡觀音菩薩之類的亂叫,還有個叫蕭菩薩哥的,也做過皇后。不過有人說,叫這樣名字的美眉,命運都不好。《遼史第七十一卷·列傳第一后妃》中說:「道宗宣懿皇后蕭氏,小字觀音……姿容冠絕,工詩,善談論。自製歌詞,尤善琵琶。」這裡所說的道宗,就是遼帝耶律洪基。說起耶律洪基,大家可能倒比較熟悉,就是《天龍八部》上和蕭峰結為兄弟,最後蕭峰逼他折箭為誓,不再進犯中原的那傢伙。對於蕭觀音,也有一段傳奇性的故事,說是她剛被冊封為皇后時(清寧元年即1055年),突然有白練一段,從空中吹過來,上面寫著「三十六」三字。她問:「這是什麼徵兆啊?」左右隨從其實也不明白,但都會拍馬屁,擇好事來說,於是她們就說:「這是上天命你統領三十六宮的嬪妃。」蕭觀音當時還大喜。據說其實是預示她36歲時用一根白練自盡而死。當時這種傳說,多屬附會。  耶律洪基粗野強悍,喜歡打獵,經常帶著后妃們一起遊獵。清寧二年(1056年)八月,耶律洪基在伏虎林附近打獵,當時就命蕭觀音寫首詩來助助興,才思敏捷的蕭姐姐應吟道:「威風萬里壓南邦,東去能翻鴨綠江。靈怪大千俱破膽,那教猛虎不投降!」耶律洪基大喜,對眾臣說:「皇后可謂女中才子。」對於這首詩,江湖夜雨第一次看到是在一個網友的簽名檔上,當時不知道是蕭觀音作的,還以為是寫抗美援朝的哪。呵呵。第二天,耶律洪基親自射獵,突然出來一隻老虎(應該屬於東北虎)。耶律洪基說:「朕射得此虎,可謂不愧後詩。」結果一箭就將老虎射倒,群臣山呼萬歲,想必耶律洪基和蕭觀音兩人都是春風滿面,得意至極。  據說後來三耶律洪基作了首《君臣同志華夷同風詩》,蕭觀音當時和道:    虞廷開盛軌,王會合奇琛。到處承天意,皆同捧日心。    文章通谷蠡,聲教薄雞林。大寓看交泰,應知無古今。    作為應制詩,當然藝術性不是太高,但是倒也作得像模像樣的,可見蕭觀音的才氣非同一般。蕭觀音很崇拜唐太宗的妃子徐惠,也學著她向耶律洪基進諫,但是耶律洪基卻沒有唐太宗那樣的氣度,不免聽了後就不痛快。耶律洪基喜歡騎一匹叫做「飛電」的馬,據說「瞬息百里」,當然是誇張之語,真是一秒種上百里那早超過第一宇宙速度,擺脫地球引力了。但大概每小時八十麥也是有的,耶律洪基特別喜歡縱馬狂飈,他手下侍衛的馬可沒有這麼快,所以常常耶律洪基一撒歡就跑到長白山的原始森林裡看不著影了,蕭觀音很擔心他的安全,也勸阻他,但耶律洪基可能這時候對蕭觀音也「審美疲勞」了,對她的關心之語卻厭惡起來,嫌她羅嗦。  在清寧九年(1063年)耶律洪基的叔叔耶律重元和他的兒子耶律涅魯古叛變,此事在金庸小說《天龍八部》中「金戈蕩寇鏖兵」一章中有詳細敘述,不過不大細心的朋友,往往只注意到描寫蕭峰、阿紫的事情,什麼「涅魯古」之類的傢伙印象可能不深。但這些傢伙倒是真實的歷史人物。《天龍八部》在此節中也提到了蕭觀音,只是沒有點出她的名字,小說中在敘述耶律重元的叛軍挾持了皇太后、皇后和眾多嬪妃來要挾耶律洪基投降時寫道:  那白髮老婦便是當今皇太后、耶律洪基的母親蕭太后,其餘的是皇后蕭後(蕭觀音)、眾嬪妃和眾公主。皇太叔和楚王乘洪基出外圍獵時作亂,圍住禁宮,將皇太后等擒了來。  皇太后朗聲道:「陛下勿以老婦和妻兒為念,奮力蕩寇殺賊!」數十名軍士撥出長刀,架在眾后妃頸中。年輕的嬪妃登時驚惶哭喊。  耶律洪基大怒,喝道:「將哭喊的女人都射死了!」只聽得颼颼聲響,十餘枝羽箭射了出去,哭叫呼喊的妃子紛紛箭而死。  皇后(即蕭觀音)叫道:「陛下射得好!射得好!祖宗的基業,決計不能毀在奸賊手中。」  這些情節雖是小說家言,可能正史無載,但可想而知,蕭觀音在金庸先生的心中也是個有膽略的女子形象。  但是正所謂「花無千日好」,時間長了,耶律洪基更有其他年輕貌美的女子為伴,對蕭觀音漸漸冷落起來。蕭觀音寂寞之餘,可能也想仿效卓文君寫白頭吟讓司馬相如回心,蘇若蘭織迴文讓竇滔轉意,薛濤做十離詩讓韋皋原諒,她也做了十首《回心院》詞:  掃深殿,閉久金鋪暗;遊絲絡網空作堆,積歲青苔厚階面。掃深殿,待君宴。  拂象床,憑夢借高唐;敲壞半邊知妾卧,恰當天處少輝光。拂象床,待君王。  換香枕,一半無雲錦;為使秋來輾轉多,更有雙雙淚痕滲。換香枕,待君寢。     鋪翠被,羞殺鴛鴦對;猶憶當時叫合歡,而今獨覆相思塊。鋪翠被,待君睡。   裝綉帳,金鉤未敢上;解除四角夜光珠,不教照見愁模樣。裝綉帳,待君眠。   疊錦茵,重重空自陳;只願身當白玉體,不願伊當薄命人。疊錦茵,待君臨。  展瑤席,花笑三韓碧;笑妾新鋪玉一床,從來婦歡不終夕。展瑤席,待君息。   剔銀燈,須知一樣明;偏使君王生彩暈,對妾故作青熒熒。剔銀燈,待君行。   熱薰爐,能將孤悶蘇;若道妾身多穢賤,自沾御香香徹膚。熱薰爐,待君娛。   張鳴箏,恰恰語嬌鴦;一從彈作房中曲,常和窗前風雨聲。張鳴箏,待君聽。」    江湖夜雨覺得這十首《回心院》還真寫得很不錯,不在薛濤的《十離詩》之下,通過掃深殿、拂象床、換香枕、裝綉帳等種種動作,表現她渴望耶律洪基能夠在回心轉意的心情,寂寞寥落之情,盡在這十首詩之中,意味綿長不盡。而且出於遼國美眉之手更為難得。但可惜「野驢」(耶律洪基)卻不是個多情書生,只是個蠻猛漢子,蕭觀音的這些動人詞句對於他來說可能是俏媚眼作給瞎子看了。  蕭觀音這十首《回心院》並非詩歌,也不是有現成詞牌的詞,這個曲牌是她自己發明的。既然是詞,當時都是能唱的,蕭觀音雖然也精通音律,但是可能對於音樂的創作能力還是比較有限,於是她就召來一個宮庭樂師叫趙惟一的來譜曲。趙惟一是漢人,是個俊俏的帥哥,趙惟一殫精慮智譜好了曲子,不免和蕭觀音時時商榷試奏,正當寂寞難耐之中的蕭觀音不免以他產生的愛慕之情。據後來告發蕭觀音有「姦情」的耶律乙辛所寫的告狀信中所寫:「於時皇后以御制《回心院》曲十首,付惟一入調。自辰至酉,調成,皇后向簾下目之,遂隔簾與惟一對彈。及昏,命燭,傳命惟一去官服,著綠巾,金抹額,窄袖紫羅衫,珠帶烏靴。皇后亦著紫金百鳳衫,杏黃金縷裙。上戴百寶花簪,下穿紅鳳花靴,召惟一更放內帳,對彈琵琶。」  蕭觀音和趙惟一合作譜曲,從「辰至酉」,也就是從早上8點多鐘,一直到晚上7點鐘,這才譜成。然後兩人又合作彈奏,好比合奏「笑傲江湖曲」一樣。到了黃昏點上蠟燭,又讓趙惟一換上便裝,放上帳子,在裡面繼續彈琵琶。後來到了吃晚飯的時候了,又和趙惟一喝酒,俗話說酒是色媒人,後來自然倆人就MAKE LOVE起來。據說蕭觀音心曠神怡之後,賜給趙惟一「金帛一篋」,但趙惟一後來酒醒了後,可能後怕不已,蕭觀音再召他時,「雖時召見,不敢入帳」。  蕭觀音食髓知味,情思蕩漾之際,作了《十香詞》寫給趙惟一:            十 香 詞     青絲七尺長,挽出內家裝;不知眠枕上,倍覺綠雲香。(發香)     紅綃一幅強,輕闌白玉光。試開胸探取,尤比顫酥香。(乳香)     芙蓉失新艷,蓮花落故妝;兩般總堪比,可似粉腮香。(腮香)     蝤蠐那足並,長須學鳳凰;昨宵歡臂上,應惹頸邊香。(頸香)     和羹好滋味,送語出宮商;定知郎口內,含有暖甘香。(吐氣香)     非關兼酒氣,不是口脂芳;卻疑花解語,風送過來香。(口脂香)     既摘上林蕊,還親御苑桑;歸來便攜手,纖纖春筍香。(玉手香)     鳳靴拋合縫,羅襪卸輕霜;誰將暖白玉,雕出軟鉤香。(金蓮香)     解帶色已顫,觸手心愈忙;那識羅裙內,消魂別有香。(裙內香)     咳唾千花釀,肌膚百和裝。元非啖瀋水,生得滿身香。(滿身香)    這《十香詞》雖然確實是兒童不宜,但藝術手法上也是很出色的,寫得讓人神魂蕩漾,尤其是那首「裙內香」,更是讓男生們暈生雙頰,比看三級片還讓人神魂顛倒。相比之下衛慧只會粗俗露骨地寫什麼「我的右手還握著筆,左手悄悄地伸到了下面,那兒已經濕了,能感覺到那兒像水母一樣黏滑而膨脹。……腫脹的血管緊貼著陰道內壁細柔地跳動……」(《上海寶貝》)流氓燕除了會脫掉衣服暴露她那並不美的胴體外,也不大會寫什麼字。唉,蕭觀音如果生在現代,恐怕早沒有這些美女作家混飯吃的份了。  可惜的是,蕭觀音不是現代的美女作家,她是九百多年前的女子,而且是大遼的皇后,所以她的出位招來了一場腥風血雨。  當時有個叫耶律乙辛的奸臣,看到《十香詞》之後,不禁大喜。原來這廝正想著打擊太子(蕭觀音的親生兒子)的勢力,看到這個東東後,馬上就向耶律洪基告密。本來宮闈之事,外人不可能知道,但是蕭觀音身邊有個宮女叫做單登,也會彈琵琶,《續資治通鑒·卷第七十一》中說:「重元家婢單登沒為宮婢……遼主嘗召登彈箏,後諫曰:「此叛家婢女中獨無豫讓乎?安得親近御前!」出遣外直,登深怨之。」也就是說這個叫單登的宮女本來是上面提到的叛臣耶律重元家的婢女,她也會彈箏,恐怕模樣也長得不錯。耶律洪基曾經召她彈奏,可能也想寵幸她吧,蕭觀音說:「她是叛臣的婢女,難保她不會像豫讓那樣為主報仇」(當然這裡不排除有蕭觀音吃醋的私心),於是耶律洪基就沒有過於親近她,這個單登因為此事,對蕭觀音恨得牙根痒痒。所以她得到蕭觀音手書的《十香詞》及一首懷古詩後,就偷了出來,交給耶律乙辛。耶律乙辛馬上寫了個《奏懿德皇后私伶官疏》,揭發蕭觀音的「姦情」。並且人證物證俱全:單登來做人證,蕭觀音手書的《十香詞》及那首懷古詩就是物證。那首懷古詩是:「宮中只數趙家妝,敗雨殘雲誤漢王。惟有知情一片月,曾窺飛燕入昭陽。」耶律洪基這個粗魯武夫看不明白,說:「這是皇后罵趙飛燕的,有什麼問題。」結果耶律乙辛這個奸臣和一個叫張孝傑(可不是張孝祥啊,張孝祥是宋朝大詞人)串通好了,解釋說這正是蕭觀音喜歡趙惟一的證據,看詩句中就嵌著「趙惟一」三個字呢,耶律洪基一聽勃然大怒,讓耶律乙辛和張孝傑將趙惟一捉來痛打逼供,用鐵釘燒紅了烙趙惟一,在這種情況下,白臉小男生趙惟一就算沒有此事,也嚇得只要承認後以求速死。供狀拿給耶律洪基一看,耶律洪基大怒,下令將趙惟一全族滿門抄斬,皇后蕭觀音賜死。  蕭觀音死前要求見耶律洪基一面,說一句話再死,但是耶律洪基根本不見。蕭觀音的兒子也就是太子哭著求耶律洪基,並要求替母親去死,耶律洪基不允。蕭觀音留下一首《絕命詞》說:「嗟薄祜兮多幸,羌做儷兮皇家。承昊穹兮下覆,近日月兮分華。托後鉤兮凝位,忽前星兮啟耀。雖釁累兮黃床,庶無罪兮宗廟。欲貫魚兮上進,乘陽德兮天飛。豈禍生兮無朕,蒙穢惡兮宮闈。將剖心兮自陳,冀回照兮白日。寧庶女兮多慚,遏飛霜兮下擊。顧子女兮哀頓,對左右兮摧傷。共西曜兮將墜,忽吾去兮椒房。呼天地兮慘悴,恨今古兮安極?知吾生兮必死,又焉愛兮日夕?」然後一條白練,拋於畫梁之上,就此芳魂渺渺,長恨綿綿。此年,蕭觀音恰好三十六歲。  耶律洪基在蕭觀音死後,還「命裸後屍,以葦席裹還其家」。將她的屍身扒光衣服後用破席一裹,送回她娘家去,以示羞辱。蕭觀音一死,後來她的兒子也就是太子也被耶律乙辛的誣陷迫害下死去。但耶律乙辛的下場也並不好,耶律洪基後來發覺了他的野心,殺了耶律乙辛。這是公元1081的事情,再過了十年,耶律洪基死了,他的孫子耶律延德繼位,為了報父親和他奶奶蕭觀音的仇,將耶律乙辛的子孫及親舊,全部「咔嚓」了個精光。並把已死去的張孝傑剖棺戮屍。然後宣布,蕭觀音的死是出於耶律乙辛的誣陷,這件事也改成這樣:  耶律乙辛為了加害打擊太子,於是暗中派人作了十香詞,又派宮女單登,讓她把十香詞獻給蕭觀音,就說是宋國皇后所作,皇后若能把它抄下來並為它譜曲,豈不是件佳話?於是蕭觀音就抄了一遍,然後在後邊又寫了那首懷古詩。所以從頭到尾,蕭觀音純屬是被人陷害。  對於此事,江湖夜雨的看法是,耶律乙辛想陷害蕭觀音不錯,但《十香詞》卻是蕭觀音所作不假。依上面的說法,宮女單登本來就是蕭觀音討厭的人,她讓蕭觀音抄蕭觀音就抄嗎?再說《十香詞》的語句暖昧淫靡,蕭觀音是飽讀漢家詩文的人,怎麼會看不出來?會信是宋朝皇后作的詩嗎?親自抄一遍來做什麼?都說不過去。蕭觀音在宮中寂寞難當,以三十多歲的青春年歲,怎麼不可能有熾熱的情慾呢?所以她和趙惟一有點什麼事也是人之常情。而且蕭觀音在上面的《絕命詞》里曾說過「雖釁累兮黃床,庶無罪兮宗廟」,既然蕭觀音自己承認了「釁累(禍患與事端的牽連)兮黃床」,好像蕭觀音確實有出軌的行為。到了她的孫子繼位後,一心為她奶奶翻案,當然把這一切都平反過來。誰敢不聽,所以國史就記載成後來這樣。也未必就全是實情。不過不管此事是真是假,江湖夜雨都是同情蕭觀音的,多情多才的女子總是命運坎坷。有人也歸罪於蕭觀音的多才多藝,像最早記載此事的《焚椒錄》的作者王鼎就說:「然懿德(蕭觀音)所以取禍者有三,曰好音樂與能詩、善書耳。假令不作《回心院》,則《十香》詞安得誣出後手乎?」意思是說蕭觀音惹禍是因為喜歡音樂、詩詞和書法,如果假設她根本不會作《回心院》那樣的詩,那《十香詞》也不會被誣衊出於她手了。自古以來多情多才的女子更是磨難重重,倒是思想庸俗、頭腦冬烘的傻大姐們倒活得挺滋潤的,這倒是實情。蕭觀音的悲劇到此卻還沒有結束,據說,蕭觀音死後,被草草下葬,到了她的孫子耶律延德繼位後,為她進行了改葬,但後來大遼滅亡,金人又毀了她的墓,將她的屍身挖出來,任由牛馬踐踏。可惜,一代艷骨芳容,零落成泥碾作塵。  蕭觀音的生前身後雖然極為凄慘,但是她才華在北國荒原之地顯得是極為出眾了,像《回心院》那樣的詩,放在漢人詩篇中,也算得上一流的水準了。而且蕭觀音的才華很高,寫起應制詩什麼的也中規中矩,可以說是文備眾體。所以她雖是北國契丹美眉,但稱之為才女是當之無愧的。所以後世的文學大家們也都為之同情惋惜,清代的朱彝尊寫道:  細草含茸,圓荷倚蓋,猶與舞衫相似。回心院子,問殿腳香泥,可留蕭字?懷古情深,焚椒尋夢紙。     納蘭性德也嘆道:    六宮佳麗誰曾見,層台尚臨芳渚。一鏡空瀠,鴛鴦拂破白萍去;    看胭脂亭西,幾堆塵土,只有花鈴,綰風深夜語。

自是花中第一流----千古明月李清照      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應羞,畫欄開處冠中秋。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年不見收。                                               ----鷓鴣天    這首詞是李清照吟詠桂花的,但是江湖夜雨聽了後,覺得用這首詞來形容讓我們無比佩服、千古獨步的才女李清照,也是非常貼切的。正所謂「梅定妒,菊應羞」,其他的才女們和李清照一比,頓時像一輪朗月邊的小星星,只能做個點綴罷了。  王灼在《碧雞漫志》卷二中說:「若本朝婦人,(李清照)當推文采第一。」錯!何止他宋朝,千載以前,千載以後,也是李清照是第一。我們不得不承認,美眉詩人們由於受當時的社會條件制約,往往詩詞的境界和藝術成就上不及男詩人,這也是無庸諱言的。但是李清照和一般的才女不同,她詞「蓋不徒俯視巾幗,直欲壓倒鬚眉」(李調元《雨村詞話》),明代楊慎說她「使在衣冠,當與秦七(觀)、黃九(庭堅)爭雄,不獨雄於閨閣也」。這些評價還算大致公允。蘇東坡、辛棄疾的詞豪放有餘,婉約不足,也有不及李清照的詞之處,至於秦觀柳永雖然也是婉約派,但是這倆人一個詞風靡弱,一個詞風俚俗,都不如易安之詞清麗自然。所以說「婉約以易安為宗,豪放惟幼安(辛棄疾)稱首。」這句話還是有道理的,豪放是不是辛比蘇東坡要強,不敢說,但婉約一派以李清照為首是不作他想的。  江湖夜雨在大學時曾買過一本《重輯李清照集》,上面的詞越看越愛,竟然全部都背了下來。當時讀大學時是在濟南,李清照美眉是濟南人(當然也有人說是章丘人,但章丘和濟南很近,也差不了多少),我想李清照美眉肯定也來過大明湖,登過歷山(千佛山)。濟南的趵突泉畔有個李清照紀念堂,這個名兒江湖夜雨覺得不是多好,不如叫「李清照祠」更順耳些。而且這幾個和對聯都是郭沫若寫的,聯曰:「大明湖畔,趵突泉邊,故居在垂楊深處;漱玉集中,金石錄里,文采有後主遺風。」江湖夜雨看了也覺得不爽,什麼叫「有後主遺風」?僅僅用「有後主遺風」幾個字來評價李清照詞未免不夠。起碼要改為「文采勝後主遺風」還差不多。不過堂裡面有一座李清照的石像,潔白如玉,江湖夜雨雖然沒有像段譽在大理無量山石洞里見到「神仙姐姐」的石像一樣磕頭千遍,但也是獃獃地出了好一會神。本來也想磕上一個頭,但遊人頗多,當時年輕靦腆,生怕有人誤以為我有神經病,所以沒有鼓起勇氣來。唉,現在思之,常常鬱郁,有空再去濟南,一定補上。紀念堂附近就是漱玉泉,泉水極清,名從李清照《漱玉集》而來,獨立泉邊,不禁悠然神往。讓我們從文史典籍中回到宋代,看一下李清照這個千古中極為罕見的才女的一生吧。  宋神宗元豐七年也就是公元1084年,一個小女孩悄然誕生,當然誰也不會想到,她就是縱橫壇傲視鬚眉的李清照。和有些才女出身於風塵不一樣的是,李清照的家世卻是堂堂正正,清清白白的書香門第。她的父親是父親李格非,中過進士,官至禮部員外郞,也從師蘇軾,和廖正一、李禧、董榮並稱為「後四學士」。雖然不如「前四學士」黃庭堅、秦觀、晁補之和張耒有名,但也是學識廣博滿腹經綸的飽學之士。另外,李清照的母親也不簡單,李清照的母親姓王,是狀元王拱辰的孫女。王拱辰19歲就中了狀元,甚至契丹國主都知道他的大名,在他出使遼國時契丹主親自向王拱辰敬酒,並向宰相介紹說:這是南朝少年狀元,所以如此厚待他。李清照的優秀基因有很大來自於她姥爺也未可知。所以李清照少女之時,受到熏陶是極好的,而且眼界也極高。就像王語嫣遍覽「還施水閣」和「琅嬛玉洞」的武功典籍一樣,李清照在母親的指導下更是遍覽古今奇書妙文。  李格非見女兒十分聰穎,甚至遠勝她的弟弟李迒,欣喜之餘又不免心中遺憾。閑時和朋友們談論時,就將小清照的詩文拿給他們看。當時頗有盛名的「前四學士」之一的晁補之對李清照就非常欣賞,稱讚李清照的「詩情如夜鵲,三繞未能安」以及「少陵也自可憐人,更待來年試春草」等詩句寫得好。可惜這兩首的全詩已失傳。在李清照16歲時,蘇門四學士之一的張耒寫了篇《讀中興頌碑》詩,其中有「玉環妖血無人掃,漁陽馬厭長安草」之類的句子,此詩一出,眾皆驚嘆,黃庭堅、潘大臨等一些文壇大腕紛紛作了和詩。但最令人驚喜讚歎的卻是李清照這樣一個16歲的小女孩寫的:    五十年功如電掃,華清花柳咸陽草。 五坊供奉鬥雞兒,酒肉堆中不知老。    胡兵忽自天上來,逆胡亦是奸雄才。 勤政樓前走胡馬,珠翠踏盡香塵埃。    何為出戰輒披靡,傳置荔枝多馬死。 堯功舜德本如天,安用區區紀文字。    著碑銘德真陋哉,乃令神鬼磨山崖……    大家看此詩的氣勢,直似李杜元白,哪裡像個美眉所寫,又哪裡像個按年紀算在現在也就是個讀初三或者高一的小女生所寫?李清照年雖幼小,但此詩的境界和氣度已不輸於相當於其父輩的張耒。張詩中的「玉環妖血無人掃」一句其實並不當,且不說沿襲「紅顏禍水」的陳腐之見,而且楊玉環是縊死的,又不是斬首,何來滿地鮮血,不免有點不顧事實。而李清照此詩,氣勢筆力能扛鼎移山還算罷,更難得的是見解不凡。明陳宏緒《寒夜錄》中誇李清照的《和張文潛浯溪中興碑》二篇詩「奇氣橫溢,嘗鼎一臠,已知為駝峰,麟脯矣。」確實,我們只看以上這幾句,就可領略到少女李清照卓而不凡的才氣。  李清照詞集中有一首詞可能就是寫少女時候的她吧:           點絳唇       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縴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有人來,襪鏟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但是李清照並非只是矜持木訥的閨中少女,她性格活潑開朗,她經常劃著船在湖上遊玩,以至於不知歸路,這時的李清照心情是十分愉快的,正所謂「水光山色與人親,說不盡,無窮好」。李清照還喜歡打馬遊戲(一種棋類,有人說是賭博遊戲,玩法好像已失傳。也有人說兩宋之際的中國象棋名為打馬),以李清照的聰明,自然常贏不輸,她寫過一篇《打馬圖序》,裡面說:「慧則通,通則無所不達;專即精,精即無所不妙。」也是以李清照的聰明,玩什麼都很快精通。  李清照還有一個和一般美眉們不一樣的特點就喜歡喝酒,李清照的詞里經常提到酒,像什麼「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東籬把酒黃昏後」之類的句子極多,這在美眉詩人尤其是大家閨秀的詩文中是極罕見的。有人做過統計:全書漱玉詞三十四首,和酒有關的二十二首;補遺十二首(其中部分作者存疑),和酒相關的六首。可見李清照好酒確實不假。另外從一些詞句中可以看出,李清照筆下的酒並非人云亦云,單純引用典故,而是有切身體會的,像「酒闌更喜團茶苦」這樣的句子,恐怕不沾酒的美眉單靠閉門造車是想不出來的。可想而知,李清照恐怕也鬧過不少像史湘雲一樣「醉眠石凳」的趣事。李清照雖然不是男兒,但詞風有些也有李太白醉後筆走龍蛇的縱橫氣勢,如《漁家傲·記夢》:        天接雲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彷彿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此詞的氣勢,直追太白,別說是美眉,宋代詞人中有此豪情也只是蘇辛等寥寥數人而已。當然李清照作為一個美眉,更多的是嬌媚活潑了,她有一首詞,寫出一個活潑開朗的少女的嬌態:   綉幕芙蓉一笑開,斜偎寶鴨親香腮,眼波才動被人猜。   一面風情深有韻,半箋嬌恨寄幽懷,月移花影約重來。    詞如其人,可想而知,李清照當年也是秋波一轉,顛倒眾生,滿面生春,嬌懷如夢。很多人看《紅樓夢》一書時,常神往寶釵之學問廣博,無書不知;黛玉之孤高自許,口角鋒芒;湘雲之豪爽洒脫,襟懷坦蕩,但如果你充分了李清照,會發現她竟然集《紅樓夢》中三個最突出的美眉的優點於一身這樣的美眉真是不知是誰修了八輩子福才能娶到啊。  當然大家都知道,這個不知前世敲爛了多少木魚,讀爛了多少本佛經,建了N(N>100)級浮屠的人就是趙明誠。說來趙明誠和李清照門第倒也相當,李清照十八歲時嫁給他,趙明誠當時還是個太學生,其父趙挺之,官做得也不小,比李清照的父親官要大,曾做過尚書右僕射(相當丞相)。所以兩人應該算是門當戶對,但是門當戶對的婚姻未必幸福,難得的是趙明誠和李清照還算是情投意合。關於他們伉儷,有好多地方亂編了一些他們婚前的「戀愛」故事,都不盡可信。有人編造趙明誠曾做過一個夢,夢裡有本書上說:「言與司合,安上已脫,芝芙草拔。」這幾字言與司合』是『詞』字,『安上已脫』是『女』 字。『芝芙草拔』是『之夫』二字,合起來就是「詞女之夫」。江湖夜雨覺得這肯定是後人附會的,而且這幾句編得也比較粗糙,「安上已脫」什麼純屬湊字,文意一點也不通,相比漢謠「千里草,何青青」那個檔次要差得多,人家哪個每句都自有其意,比較巧妙。  趙明誠比李清照大三歲,自幼喜愛金石書畫,年十七八時,已經就喜歡收集前代石刻文物。並有很好的賞鑒能力。唉,如果能跨越時空把趙哥哥請到央視「周末鑒寶」欄目來,可就太好了。當時李清照和趙明誠在非常繁華的東京住,一有空閑時間倆人就去逛街,李清照逛街和現下的好多美眉只喜歡逛服裝店,化妝品店不一樣,他們最喜歡去的就是到大相國寺中的舊貨攤上「淘寶」,每次都買一大堆舊書舊畫古董之類的東東,還買上一大堆零食。估計是李清照愛吃吧,美眉們都喜歡吃零食的嘛。說來東京當時的零食還挺豐富的,《東京夢華錄》中曾說有「炒銀杏、栗子、河北鵝梨、梨條、梨乾、梨肉、膠棗、棗圈、梨圈、桃圈、核桃、肉牙棗、海紅嘉慶子、林檎旋烏李……」等大堆好吃的東東,可想而知,李清照和趙明誠抱著一大堆書畫,提著一大包零食回家後,相對展玩咀嚼,邊品嘗美食,邊評點書畫,兩人意興盎然,確實其樂無窮。說來李清照也夠幸運的,嫁了個志趣相投的夫婿,要是朱淑真聽到了,肯定更要腸子斷成好幾截。  當然李清照夫妻倆也沒有太多的錢盡情採購喜歡的古董,李清照的《金石錄後序》中說:「或見古今名人書畫,一代奇器,亦復脫衣市易。嘗記崇寧間,有人持徐熙牡丹圖,求錢二十萬。當時雖貴家子弟,求二十萬錢,豈易得耶。留信宿,計無所出而還之。夫婦相向惋悵者數日。」夫婦二人看到比較罕見的奇書文物,不惜脫衣典當後再購,有次看到一幅南唐徐熙畫的牡丹圖,要價二十萬,沒有錢買,只要看了一晚上又讓人家拿走了,夫妻倆惋惜了好多天。  但這些小小不快在夫妻中的甜蜜生活中猶如咖啡中的一點苦澀,也應該是他們幸福生活中的一個小片斷吧,李清照夫妻的小日子是十分甜蜜的。李清照有一首這樣的詞:  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淚染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雲鬢斜簪,徒要教郎比並看。      ----減字木蘭花    這首詞寫得妙趣橫生,意境旖旎無限。以平常的口語入詞,但詞中的融融暖意,猶如吹面不寒之楊柳風,讓人心曠神怡。活脫脫地道出一個嬌媚無比的新娘子的形象。後來風流才子唐伯虎有一首詩,就完全因襲了李清照的詩意:  

妒 花歌   昨夜海棠初著雨,數朵輕盈嬌欲語;佳人曉起出蘭房,折來對鏡比紅妝。    問郎:「花好奴顏好?」郎道:「不如花窈窕。」    佳人見語發嬌嗔,不信死花勝活人; 將花揉碎擲郎前,請郎今夜伴花眠。     唐伯虎詩中的佳人雖是在打情罵俏,但詩意中總有些戾氣在其中,李清照的詞中卻是:「徒要教郎比並看」,她知道自己的郎君是一心一意愛著自己的。自信滿滿的神情溢於紙外。   李清照還有一詞,也應該是描繪兩情相悅的幸福生活的:     採桑子      晚來一陣風兼雨,洗盡炎光,理罷笙簧,卻對菱花淡淡妝。     絳綃縷薄冰肌瑩,雪膩酥香,笑語檀郎,今夜紗櫥枕簟涼。       呵呵,「今夜紗櫥枕簟涼」(指帶有紗帳的床)這句話從李清照的朱唇中輕吐出來,恐怕趙明誠身子早酥了半邊。從詞里可以看出,李清照絕不是那種二木頭式的,或者道學先生似的不懂情趣的美眉,她和趙明誠兩人的夫妻生活也是十分甜蜜和諧的。  可惜,快樂的時光總是短暫,趙明初不久就為官出仕,一時不便帶李清照同行,夫妻倆不免要暫時分離。這段日子的李清照心情是十分愁悶的,但這段離別卻使她寫下了不少極為精採的好詞,如《怨王孫帝里春晚》、怨王孫 帝里春晚》、《浣溪沙 小院閑窗春色深》、《點絳唇 寂寞深閨》、《浣溪沙 髻子傷春懶更梳》等等。當然最出名的還是那首《一剪梅》。元代伊世珍《琅嬛記》載 :「易安結縭未久,明誠即負笈遠遊。易安不忍別,覓錦帕書《一剪梅》送之。」全詞如下: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這首《一剪梅》,歷來為人傳訴。尤其是「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兩句,平白如話,但是從平淡中見神奇,妙不可言。曾聽過安雯所唱的「月滿西樓」一首歌,歌詞完全是這首詞,江湖夜雨非常喜歡聽。  總體來說,李清照和趙明誠在東京的七年婚姻生活是非常快樂的,雖然也有小別,但這時卻不是生離死別,相見有期,重逢更勝新婚自不待言。大觀元年(1107年)三月,奸臣蔡京取代了趙明誠父親趙挺之的相位,趙家失勢,五日後趙挺之就病死了,江湖夜雨覺得中可能多半是氣死的。蔡京更加緊迫害趙家,趙明誠無法在京師立足,就移居青州故里。這對於明誠的仕途,無疑是一個大「利空」,但對於李清照來說,她卻並不是太悲觀,因為夫妻倆終於有更多的時間在一塊兒,她曾寫詞說:「二年三度負東君,歸來也,著意過今春。」(小重山)。李清照反而有一些歡喜。  趙明誠和李清照回到青州,他們把自己的宅院命名為「歸來堂」, 自然來源於陶淵明的《歸去來辭》。李清這時自稱為「易安居士」。也是來源於陶淵明《歸去來辭》中的「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可見,他們夫妻是安於歸隱,樂于歸隱的。在這段時間內,他們夫妻衣食自然無憂,閑居無事,還是從事他們的愛好,李清照的《金石錄後序》中說:「 ……每獲一書,即同共勘校, 整集簽題。得書、畫、彝、鼎,亦摩玩舒捲,指摘疵病,夜盡一燭為率。……余性偶強記,每飯罷,坐歸來堂,烹茶,指堆積書史,言某事在某書,某卷,第幾頁,第幾行,以中否角勝負,為飲茶先後。中即舉杯大笑,至茶傾覆懷中,反不得飲而起,甘心老是鄉矣。……意會心謀,目往神授,樂在聲色狗馬之上……」   這段文字廣為人知,歸來堂中,夫妻倆晚上整理古書,摩玩彝鼎,樂在其中,他們還玩背書的遊戲,李清照看來遠比趙明誠聰明,經常得勝,雖然規定誰得勝誰喝茶,但李清照卻樂得將茶打翻了。也許俗人們覺得這種玩法一點也不有趣,但是李清照他倆卻覺得「樂在聲色狗馬之上」。遙想歸來堂中的紅燭光影,笑語嬌聲,真是羨慕死普天下的夫妻們。千年以來,這樣琴瑟偕好的夫妻也是難得一見。  宋徽宗政和四年(1114年)秋,趙明誠為《易安居士畫像》題道:「易安居士三十一歲之照。清麗其詞,端莊其品,歸去來兮,真堪偕隱。政和甲午新秋,德父題于歸來堂。」從以上題字中,可以看出趙明誠對李清照也是充滿愛意的。在這屏居十年中,夫婦倆專心著《金石錄》一書,過著神仙眷屬一樣的日子。正所謂「得成比目何辭死,只羨鴛鴦不羨仙」。  但世間不如意事,十者常七八,後來趙明誠又被起用,出任萊州。夫婦二人又開始離別。李清照此段時間又寫了《鳳凰台上憶吹簫》、《念奴嬌 蕭條庭院》等很有名的詞。當然最富故事性的是那首《醉花陰》: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以前是「笑語檀郎,今夜紗櫥枕簟涼」,但如今卻是「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同是一涼字,但心境卻大不相同,如何不教「人比黃花瘦」?據說這首詞寄給趙明誠後。趙明誠既感動於清照的深情,又驚嘆於清照的才華。雖然覺得自愧弗如,但還不是不大服氣,於是杜門謝客、忘食忘寢者三日夜,做了五十首,然後將李清照這首也混裡面,讓友人陸德夫看哪一首最好。陸德夫也是個有水平的人,當時就說:「這三句絕佳,。」趙明誠忙問:「哪三句?」陸德夫說:「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正是李清照所寫的。其實,李清照的詞功力之深,不惟縱橫當世,而且壓倒千古,趙明誠雖然不是粗俗庸碌之人,但是想在詞章上壓過這位空前絕後、冠絕古今的大才女,卻也是痴心妄想。  後來,李清照當年也去了萊州,和趙明誠相聚了,但是這時候的趙明誠由於公務繁忙,不能像歸來堂時那樣有好多的時間來和清照談詩論畫了。李清照也略有不快,她作了一首《感懷》詩。詩前有序:「宣和辛丑八月十日到萊,獨坐一室,平生所見皆不在目前……」她在詩中說:「……青州從事孔方兄,終日紛紛喜生事。作詩謝絕聊閉門,燕寢凝香有佳思…… 」「青州從事」是指好酒,孔方兄是錢的代稱,看來李清照對趙明誠整天繁忙的酒宴應酬是很反感的,她希望的是:「作詩謝絕聊閉門,燕寢凝香有佳思上。」當然這時候趙明誠也並沒有完全庸俗化,他對金石書畫的愛好是不會輕易改變的,他這段時間得到了白居易手書的《楞嚴經》,興奮不已,趕快回家和李清照共賞。趙明誠寫得到這個「寶貝」後「……因上馬疾驅歸,與細君共賞。(細君是妻子的代稱)時已二鼓下矣,酒渴甚,烹小龍團,相對展玩,狂喜不支。兩見燭跋,猶不欲寐,便下筆為之記。」兩人相對狂喜,看了半夜,還不想睡,這種情景和歸來堂上也約略相似。  但是這種連上天也嫉妒的快樂時光,終於結束了,一場痛徹千古的浩劫即將到來,這就是靖康之恥。  宋欽宗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入侵一舉攻破了北宋都城汴京。金兵擄去徽欽二帝及后妃數千人,並擄走教坊樂工、技藝工匠、、天文儀器、珍寶玩物、皇家藏書等無數。北宋就此滅亡。這實在是千年以來難得一見的奇恥大辱。在風雨飄搖的動蕩歲月,趙明誠的母親也於這多事之秋逝去。靖康二年三月,李清照和趙明誠夫婦去南下奔喪。他們收集的眾多的書籍古董不攜帶,只好「先去書之重大印本者,又去畫之多幅者,又去古器之無款識者。後又去書之監本者, 畫之平常者,器之重大者。凡屢減去,尚載書十五車。至東海,連艫渡淮,又渡江,至建康。青州故第尚鎖書冊什物,用屋十餘間,期明年春再具舟載之。」(《金石錄後序》)  可想而知,李清照他們當時的心情,那是他們辛辛苦苦地收集來視為生命的寶貝啊。他們看看這件,瞧瞧那件,都捨不得,都放不下,但是只好選了一些不是太笨重的,最為名貴的裝了十多車,但還剩下十幾屋珍貴的書籍古董在青州。可惜這些東西,他們一別之後,就再也看不到了。此年十二月,金人攻陷了青州,清照夫婦存於青州的書畫古器毀於兵火之中,一點也沒有留下。  李清照見山河破碎、黎民塗炭,國讎家恨之中,她的詩句也是慷慨豪邁,她說:「南渡衣冠少王導,北來消息欠劉琨」,「南來尚怯吳江冷,北狩應悲易水寒」,當然大家知道更多的還是這首《烏江》:「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這首詩豪氣干雲,絕不似弱女子所作,所以江湖夜雨讀大學時,有一同學誤記為是岳飛所作,我說是李清照所寫,他楞是不信,他覺得李清照一個美眉哪裡能寫出這樣雄奇的句子。現在想想也是,李清照這詩意境之雄渾,確實和岳飛《滿江紅》等鐵骨錚錚的詩句有一比。   不過這時的李清照,由於有趙明誠相伴,心境還不至於像以後那樣悲苦。據載:「明誠在建康(即現在的南京)日,易安每值天大雪,即頂笠披蓑,循城遠覽以尋詩,得句必邀其夫賡和,明誠每苦之也。」(周輝《清波雜誌》卷八)也就是說當時的李清照在南京時還有踏雪尋梅的興緻,一到下雪時,就出城踏雪覓詩,有了詩句還讓趙明誠來和,不過可能這時候趙明誠政務繁忙,心情也不是多好,所以「每苦之也」。  可惜的是,不久趙明誠,這李清照相依相伴的知已。就在這個最紛亂多事的時候,拋下李清照所去了。張愛在《傾城之戀》中曾說過「在這兵荒馬亂的時代,……總有地方容得下一對平凡的夫妻。」可是,趙明誠卻在這個李清照最需要他的時候,撒手而去了。事情是這樣的,趙明誠當時和李清照在池陽(安徽貴池),突然接旨意讓他為官出任湖州。當時是六月十三日,正是「赤日炎炎似火燒」的酷暑天氣,趙明誠冒暑急馳,於是就得了病。當時李清照聽說他得了病,就心急如焚,她在《金石錄後序》寫道:「七月末,書報卧病。余驚怛,念侯性素急,奈何病痁,或熱,必服寒葯,疾可憂。遂解舟下,一日夜行三百里。比至,果大服柴胡、黃芩葯,瘧且痢,病危在膏肓。余悲泣,倉皇不忍問後事。八月十八日,遂不起,取筆作詩,絕筆而終……」看來李清照還是精通醫藥的,她知道趙明誠是個急性子,肯定以為自己暑夏之時得病,就亂吃一些涼性的藥物,結果等到李清照急匆匆地一天趕三百里路到他身邊時,他早亂吃了柴胡、黃芩等這樣寒性的葯。現代醫學也認為黃芩等屬苦寒之品,適用於熱症。凡虛症、寒症病人均不宜使用。結果趙明誠誤吃了這些葯又發燒又拉痢,已是病入膏肓,不久就去世了。  失去了丈夫的李清照大病一場(「余又大病,僅存喘息」),差點死去。此詩的李清照寫了不少感人的詞句,如:              孤 雁 兒     藤床紙帳朝眠起,說不盡、無佳思。沈香煙斷玉爐寒,伴我情懷如水。笛聲三弄,梅心驚破,多少春情意。   小風疏雨蕭蕭地,又催下、千行淚。吹簫人去玉樓空,腸斷與誰同倚?一枝折得,人間天上,沒個人堪寄。    想當年,雖有離別,但卻是「一種相思,兩處閑愁」,雖然愁緒剪不斷,拂還亂,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但是畢竟有可盼可等的希望,雲中誰寄錦書來?尚有錦書可寄。但如今陰陽相隔,再無相聚之時,正所謂「人間天上,沒個人堪寄」,怎能不讓李清照淚下千行。                南 歌 子      天上星河轉,人間簾幕垂。涼生枕簟淚痕滋,起解羅衣聊問、夜何其?   翠貼蓮蓬小,金銷藕葉稀。舊時天氣舊時衣,只有情懷不似、舊家時!     當年李清照說那句「笑語檀郎,今夜紗櫥枕簟涼」,是何等的快樂甜蜜,而今雖依舊涼生枕簟,但是只有滿面淚痕相對,正是「舊時天氣舊時衣,只有情懷不似、舊家時!」,這兩句輕描淡寫般地說出,但其中卻是銘心刻骨般的痛楚!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可謂「漏屋偏逢連夜雨,破船偏遇頂頭風」,宋高宗御醫王繼先「其權勢與秦檜埒」,他來李清照家半買半搶地壓價購買那些珍貴藏品,李清照自然不願意,但是王繼先不肯輕易罷休,幸好趙明誠的表兄謝克家從中周旋,才暫時作罷。但隨之又出現了有人誣告李清照將寶物獻給金人,說是李清照將一隻玉壺獻給了金人,我想誣告李清照的十九便是王繼先這廝,這廝強買不成,就來誣告。這在當時可是通敵的大罪。李清照當時也很害怕,並且也很氣憤,她決心將剩下的古董都捐獻給朝廷,以洗清白。但當李清照一個女子在兵荒馬亂的年代帶著一大堆東西行路,是何等的以艱難,一路上亂兵搶,小偷偷,李清照所帶的文物十去其七八。這要是別的女人恐怕早心痛死了,但是李清照雖然珍愛這些東西,但她畢竟是個曠達的人,她也想開了,面對這種境況,她在《金石錄後序》中寫道「然有有必有無,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人亡弓,人得之,又胡足道。」對於李清照的曠達,後世大儒顧炎武也不得不嘆服道:「讀李易安題《金石錄》,……以為有聚有散,乃理之常;人亡人得,又胡足道,未嘗不嘆其言之達。( 顧炎武 《日知錄集釋》卷二十一)   但是為了使自己和夫君趙明誠的心血不至於白白浪費,李清照潛心整理了《金石錄》一書,這本書是趙明誠未完成的遺願。當整理這本書的時候,我們可想而知,李清照會不只一次地想起「歸來堂」上的燭光,想起他們倆人的歡聲笑語。李清照整理完後,在書後寫了《金石錄後序》一文,以李清照的才氣縱橫,這篇文章自然寫得文辭生動之極,文中敘述了夫妻兩人寫此本的經過,夫妻深情、喪亂之苦,流離之痛,在文中寫得十分感人。一般來說,詩詞如酒,文章如飯,文章一般都是比較枯燥一些,但李清照之文,讀來卻不覺齟齠,一樣的醇醪醉人。    這時候李清照獨對寒秋,寫下了她另一首很名的詞:              聲 聲 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是啊,正是怎一個愁字了得!  李清照後來嫁了一個叫張汝舟的人。當時她已49歲,膝下又無兒女,也許是想找個依靠吧。但是張汝舟這廝,可不是什麼好東西。其實李清照雖然聰穎過人,但她不懂得,世間的男人壞種太多,像趙明誠那樣的也是難得一見的。姓張的這廝看上的是李清照收集的文物,等看到李清照身邊的東西多數已經散失,李清照也不肯輕易給他,他就本性暴露,李清照又打又罵,還硬搶李清照收集的金石寶物,甚至想將李清照折磨死。用李清照自己的話說就是「忍以桑榆之晚節,配茲駔儈之下才。身既懷臭之可嫌,惟求脫去;彼素抱壁之將往,決欲殺之。遂肆侵凌,日加毆擊……」(《投翰林學士綦崇禮啟》)簡直活脫脫是一個無賴中山狼一樣的傢伙。要是換成迎春那樣的,肯定也是死路一條了。但寫過「生當為人傑,死亦為鬼雄」的李清照確實不是一般的人物,李清照暗中查到張汝舟貪贓枉法的證據,毅然向朝廷告發了張汝舟,並請求朝廷判他們離異。按宋代刑法,妻告夫者雖屬實。 仍須服刑兩年(真是咄咄怪事,荒唐之極)。幸虧有個親戚綦崇禮(綦崇禮之母趙氏是趙明誠的姑媽)幫忙,李清照只在牢里過了九日就出來了,張汝舟這廝被革職發配柳州,兩人的婚姻關係也就此解除。雖然這個結局李清照自己心身兩方面也是傷痕纍纍,但江湖夜雨覺得最終的結果也算是李清照勝利了。  有人就此事攻擊指責李清照「晚節有虧」、「無檢操」。後世也有不少人出於對李清照的喜愛,為她「辯誣」,考證李清照根本不曾改嫁,但其實也反映了他們也認為改嫁就是可恥的這樣的觀念。江湖夜雨覺得,無論李清照是否改嫁,都無損於她的清名。而且從上面她主動要求「離婚」的事情中,反而發現李清照更加可親可敬。  李清照晚年一度寄住杭州,她弟弟李迒的家中。此時李清照已五十多歲。但還是有不少人欽佩她的才學,當時編的《樂府雅詞》等書中就錄有李清照詞二十三首。還有不少貴族婦女邀她游賞,請她作詩。但李清照對此也意興索然,她的這首詞就是在此時寫的:  落日熔金,暮雲合璧,人在何處?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鋪翠冠兒,拈金雪柳,簇帶爭濟楚。如今憔悴,風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雖然元霄佳節依舊,但李清照卻不再是那個年青活潑的少婦了,她青春,她的愛情,她心愛的趙明誠,都已經不在了。國難家恨,滄桑憂患,說不盡道不盡,卻只說了句「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這種意境卻更讓人心有所感,為之共鳴。正如老杜晚年之詩,看似不經意之句,卻讀來悲涼入骨。  「誰憐流落江湖上,玉骨冰肌未肯枯」。李清照寫這句時,正和趙明誠閑居鄉間,不想一語成讖,成為她後半生的寫照。晚年的李清照其實並沒有完全沉淪,她儘力於《金石錄》的出版刊行,另外還開壇執教,收了不少女子作徒弟。《宋槧醉翁談錄》集卷之二中就寫了一個叫韓玉父的美眉,她說:「妾本秦人……兒時,易安居士教以學詩……」但是也有不願意學的,據說李清照看到一個姓孫的小姑娘挺聰明的,就想把平生所學教給她,但是這個傻妞把嘴一撇說:「才藻非女子事也」。這個孫傻妞真是個不識好歹的人,不過傻人有傻福,後來她居然成了陸遊的夫人,江湖夜雨想恐怕是和唐琬離婚後娶的她吧,唉,陸遊真是不幸。(陸遊《渭南文集》卷三十五《夫人孫氏墓志銘》云:「夫人幼有淑質,故趙建康明誠之配李氏,以文辭名家,欲以其學傳夫人。時夫人始十餘歲,謝不可,曰:『才藻非女子事也。』」)  清照的卒年,眾說紛紛,但大致認為李清照活了七十多歲。  李清照的文學上的成就,在中國古代無人可比,江湖夜雨覺得古來女人中就兩個人最偉大,一個是武則天,她在政治上成就空前,再就是李清照,她在文壇上風采獨步。李清照博學多才,詩詞書畫,無所不妙。曾有記載說:「易安詞稿一紙……筆勢清真可愛。」又說:「莫廷韓云:『曾買易安墨竹一幅』。」看來李清照的書畫也是上佳的。  更為難得的是李清照擁有連男人也不敢有的氣勢,她有一篇《詞論》,簡直是睥睨天下文豪:  「始有柳屯田永者……雖協音律,而詞語塵下。又有張子野、宋子京兄弟,沈唐、元絳、晁次膺輩繼出,雖時時有妙語,而破碎何足名家!至晏元獻、歐陽永叔、蘇子瞻,學際天人,作為小歌詞,直如酌蠡水於大海,然皆句讀不茸之詩爾。……王介甫、曾子固,文章似西漢,若作一小歌詞,則人必絕倒,不可讀也。乃知詞別是一家,知之者少。後晏叔原、賀方回、秦少游、黃魯直出,始能知之。又晏苦無鋪敘。賀苦少重典。秦即專主情致,而少故實。譬如貧家美女,雖極妍麗豐逸,而終乏富貴態。黃即尚故實而多疵病,譬如良玉有瑕,價自減矣。」  這篇《詞論》中點名批評了一幾乎北宋的所有寫詞名家,喜歡寫「願奶奶蘭心蕙性的」柳永自然是「詞語塵下」,晏殊、歐陽修、蘇軾等以詩入詞,也是沒有詞的意味,晏幾道、賀鑄、秦觀、黃庭堅這幾個人寫得倒還像點詞,但是晏幾道的詞「苦無鋪敘」、賀鑄的詞缺少典故,秦觀雖然不錯,但像個漂亮點柴火妞,沒有高貴氣質,黃庭堅像個有斑點的玉……  看了這段,江湖夜雨覺得倒和《三國演義》中彌衡所說的有點相似:「衡笑曰:『公言差矣!此等人物,吾盡識之:荀彧可使弔喪問疾,荀攸可使看墳守墓,程昱可使關門閉戶,郭嘉可使白詞念賦,張遼可使擊鼓鳴金,許褚可使牧牛放馬,樂進可使取狀讀招,李典可使傳書送檄,呂虔可使磨刀鑄劍,滿寵可使飲酒食糟,於  禁可使負版築牆,徐晃可使屠豬殺狗;夏侯藹稱為完體將軍,曹子孝呼為要錢太守。其餘皆是衣架、飯囊、酒桶、肉袋耳!」當然,李清照雖然在眾人眼裡同樣狂妄,但是和彌衡胡亂謾罵不同的是,李清照可謂一語中的,說的正是上述那些寫詞名家的缺點所在,正像一個武林高手一樣,一眼就看出某人武功的弱點(術語稱為罩門)所在。  當然,不少人對於李清照還是頗有非議的,有的傢伙看了李清照的《詞論》說「以一婦人能開此大口,其妄不待言,其狂亦不可及」。胡仔的《苕溪漁隱叢話》本來寫得不錯,但是他卻說李清照的詞論是「易安歷評諸公歌詞,皆摘其短,無一免者。此論未公,吾不憑也。其意蓋自謂能擅其長,以樂府名家者。退之詩云:「不知群兒愚,那用故謗傷,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 。』正為此輩發也。」啊,呸!江湖夜雨送給胡仔兩句老杜的詩:「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李清照千古留名,遠勝你這姓胡的糊塗蟲。還有王灼這傢伙在《碧雞漫志》中說:「易安居士……自少年便有詩名,才力華贍,逼近前輩。在士大夫中已不多得。若本朝婦人,當推文采第一。」這半段倒還像個人話,可是後面卻說:「趙死,再嫁某氏,訟而離之。晚節流蕩無歸。作長短句,能曲折盡人意,輕巧尖新,姿態百出。閭巷荒淫之語,肆意落筆。自古縉紳之家能文婦女,未見如此無顧籍也。」看得江湖夜雨直想抽他。不過想想李清照的偉大是遠遠超出那個時代的,這些庸俗小人不能理解,也很正常。   雪裡已知春信至,寒梅點綴瓊枝膩,香臉半開嬌旖旎,當庭際,玉人浴出新妝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瓏地。共賞金尊沉綠蟻,莫辭醉,此花不與群花比。    「此花不與群花比」,是啊,江湖夜雨覺得李清照在如花的眾才女是那樣的出類拔萃,卓而不凡。  據說在李清照誕辰九百年時,她的名字被命名為月球上的一組環行山的名字,是的,李清照的大名和明月同輝,永遠輝映在清朗的天空,把潔白如銀的清光照向人間。

花因喜潔難尋偶----斷腸詞人朱淑真  應該是和李清照差不多的時代,宋朝還有一個非常有名的女詞人,那就是朱淑真。不過朱淑真比李清照的命運更不好,李清照還和趙明誠有過一段幸福甜蜜的時光,而朱淑真卻遇人不淑,嫁了一個庸俗如豬狗一般的老公,就此鬱鬱而終,只留下斷腸詩詞三百多篇。  朱淑真應該是個多才多藝的出色女子,她的詩、詞、畫俱佳。另外也精通音律。她的詩、詞我們一會再欣賞,先看一下朱淑真在書畫上的成就。她尤其擅畫梅竹等,雖然現在已經看不到有朱淑真的作品傳世,但是明代著名畫家杜瓊在朱淑真的《梅竹圖》上曾題道:「……觀其筆意詞語皆清婉,……誠閨中之秀,女流之傑者也。」明代大畫家沈周在《石田集·題朱淑真畫竹》中說:「繡閣新編寫斷腸,更分殘墨寫瀟湘。」可想而知,朱淑真繪畫的造詣極高。「書畫同源」,朱淑真的字也很好,有一卷書法珍品,名叫《玉台名翰》,原來題作《香閨秀翰》,上面有衛茂漪、長孫皇后、吳采鸞、薛洪度,宋胡惠齋、張妙靜,朱淑真、沈清友、曹妙清、管仲姬,葉瓊章、柳如是等著名才女的書法。但到了清代時長孫皇后、朱淑真、沈清友、曹妙清的墨跡就損壞丟失不可見了,不過據說朱淑真的字「銀鉤精楷」,寫得十分精妙。江湖夜雨想如果是有「銀鉤精楷」之稱,可能倒和「瘦金體」有相似之處,但可惜我們現在看不到朱淑真的字了。  朱淑真是錢塘人,應該出生在一個官宦家庭。朱淑真在她的《璇璣圖記》中寫過:「初家君宦遊淅西,好拾清玩,凡可人意者,雖重購不惜也。一日家君宴郡,悴衙偶於壁間見是圖,償其值,得歸遣予。於是坐卧觀究,因悟璇璣之理,試以經緯求之,文果流暢……」看來朱淑真的父親也很喜歡詩文,而且也很疼愛她,她看到以前我們說過的才女蘇蕙製做的《璇璣圖》(當為複製品),她父親就給她買,她高興地拿回來細細研究,就寫了這篇記。  和李清照有點不同的是,朱淑真的詩做得比詞多,少女時代的朱淑真也是活潑可愛的,她有一首詩叫《秋日偶成》:「初合雙鬟學畫眉,未知心事屬他誰。待將滿抱中秋月,分付蕭郎萬首詩。」表達了對未來的老公的期望。那時候嫁老公像摸彩一樣,運氣的成份佔大多數,可惜朱淑真後來嫁的老公是個渾身上下沒有半根雅骨的蠢物,別說分付他「萬首詩」,恐怕一句也不懂得。唉,看來期望越大,希望越大。  所謂有「少女情懷總是詩」,朱淑真也是個多情的才女,她在閨閣中之時就寫道:「停針無語淚盈眸,不但傷春夏亦愁。花外飛來雙燕子,一番飛過一番羞。」少女時的朱淑真似乎有一個意中人,她在一首詩中這樣寫道:「門前春水碧如天,座上詩人逸似仙。白璧一雙無玷缺,吹簫歸去又無緣。」這大概是西湖邊上的一個詩會中,朱淑真看到了一個玉面書生,在她的眼中飄逸如仙。此後,朱淑真可能和他有過一些約會,像這首《清平樂·夏日游湖》:  惱煙撩露。留我須臾住,攜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黃梅細。嬌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懷。最是分攜時候,歸來懶傍妝台。    說起來「和衣睡倒人懷」這樣的行動在現代美眉戀愛中實在是太常見了,絲毫不以為怪,大家可能覺得既然是「和衣」,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但是在宋朝那個年代,恐怕說出來是爆炸性的,用駭人聽聞一詞來形容也不為過。  江湖夜雨根據朱淑真的詩文猜想,朱淑真的這個心儀之人恐怕也是個貧書生,所以朱淑真就極力鼓動他求學上進,考取功名。大家看古來的傳奇故事,都是功成名就以後,回來迎娶和自己「私訂終身」的女朋友,所謂「大登科後小登科」,當此時候美眉的老爹老媽們也不管是「私訂終身」還是「公訂終身」了,只顧笑得合不攏嘴,這種場面是皆大歡喜的大團圓結局中。所以朱淑真寫過這樣一首詩:                                 賀人移學東軒      曠軒瀟洒正東偏,屏棄囂塵聚簡編。美璞莫辭雕作器,涓流終見積成淵。    謝班難繼予慚甚,顏孟堪希子勉旃。鴻鵠羽儀當養就,飛騰早晚看衝天。     看來朱淑真當時很高興地收拾出一間很寬敞的屋子來(曠軒瀟洒),而且還打掃乾淨(屏棄囂塵),讓此人在這裡用功讀書,「謝班難繼」是朱淑真的謙詞,說是自己難比才女謝道韞、班昭,但是期冀他能像顏回、孟子一樣有名氣,希望他能「飛騰衝天」,以「予」和「子」相比,看來此人可能正是朱淑真屬意的人。  但是這個傢伙也是懶狗扶不上牆頭,比人家司馬相如等人的水平差遠了,考了好幾年也沒有考上,也笨得可以了。但是朱淑真還是鼓勵他不要氣餒:                         送人赴試禮部    春闈報罷已三年。又向西風促去鞭。屢鼓莫嫌非作氣,一飛當自卜衝天。    賈生少達終何遇,馬援才高老更堅。大抵功名無早晚,平津今見起菑川。      「大抵功名無早晚」,話是這樣說,但是人有上智下愚之分,有個叫梁灝的,八十歲才中狀元。朱淑真所期望的這個人恐怕比梁灝的功夫只低不高,可能是又沒有考上,就此嚇得再無顏面見朱淑真,從此沒有了音訊。當然還有一種可能是這廝雖然得中,但另攀高枝,不再回來迎娶朱淑真。可憐朱淑真正為他牽腸掛肚呢:                                      秋夜牽情     纖纖新月掛黃昏,人在幽閨欲斷魂。 箋素拆封還又改,酒杯慵舉卻重溫。    燈花占斷燒心事,羅袖長供挹淚痕。 益悔風流多不足,須知恩愛是愁根。     朱淑真的愁腸百結並沒有換來上天的一點點體諒,她的滿腹希望隨著這個人也是一去不復返。  俗話說,「男大當婚,女大當嫁」,朱淑真的父母難說知不知道朱淑真這一段情緣,就算是知道,在那個婚姻一切憑「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年代。他們雖然疼愛朱淑真,也不會就完全依著朱淑真的性子。像《紅樓夢》中的賈母說的那樣:「這小姐必是通文知禮,無所不曉,竟是『絕代佳人』,只見了一個清俊男人,不管是親是友,想起他的終身大事來,父母也忘了,書也忘了,鬼不成鬼,賊不成賊,那一點兒像個佳人?就是滿腹文章,做出這樣事來,也算不得是佳人了……」朱淑真的父母恐怕和賈母的觀點也差不多,就算朱淑真哭求,他們恐怕也不肯聽的。於是朱淑真被父母安排嫁給一個小官吏或者是個富商。  對於朱淑真所嫁何人,也是眾說紛紜。後來收集朱淑真詩詞之作的魏仲恭在《斷腸集·序》中說:「早歲不幸,父母失審,不能擇伉儷,乃嫁市井民為妻。」受此影響,後人也以為朱淑真嫁的是一個販夫走卒甚至「修理地球」的傢伙,明《堯山堂外紀》中稱「其夫村惡,蘧篨戚施,種種可厭」(「蘧篨戚施」參看本書許穆夫人篇中的《新台》詩),柏楊先生的筆下也是這樣形容:「巧婦嫁了拙夫,真是人間最大的不公平,人人見了都要跺腳,蓋深惜之也。像《斷腸詩詞》的作者朱淑貞女士,以一代才女,竟嫁了個不識之無的莊稼漢,死後她的丈夫把她的詩稿詞草,一把火燒掉,其愚如豬,雖把他碎屍萬段,不能消心頭之恨,跟那種男人同床共枕,簡直是奇恥大辱……所有的怨偶,其錐心痛苦,都不在大原則上,而在小節目上。當朱淑貞女士靈感泉涌,寫成一詩之時,其夫如放下鋤頭,磨鬢以觀,抱之一吻,讚美鼓勵,恐怕臭汗也會變成香的。我想那個蠢貨,準是倒頭便睡,看她挑燈苦思,還吼她不知省油也。如果竟有人認為這也可以忍耐,他照樣也是一個蠢貨。」柏楊先生形容得十分生動有趣,朱淑真夫妻間的不和睦大致也是不錯的。但從真實性上來講,有兩點不是很確切,一是朱淑真之夫就算不是官吏,也肯定是富商(鄧紅梅考證說:朱淑真丈夫是汪綱,為理宗時權戶部侍郎),朱淑真後來和她老公一起「宦遊」途中曾寫過「撥悶喜陪尊有酒,供廚不慮食無錢」,看來她老公不會是拿鋤頭幹活的農民;二是朱淑真的詩稿是被她父母燒的,不是她老公燒的,這個後面我們會說到。不過雖然朱淑真的老公不是「貧下中農」,但是朱淑真和她的老公是格格不入的。其實就算她老公是個小官吏或者富商,有時候也照樣是俗人一個,柏楊先生在文中也說:「便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有些照樣也是一堆牛糞也。」是啊,江湖夜雨平時也領教過不少此類人物,有的滿口仁義道德紗帽氣熏人,有的滿口賺錢發財銅臭氣可厭,蓋平生志趣不投,就覺得這種人「言語無味,面目可憎」,話不投機半句也多。當然柏楊先生一貫偏激,按他的話說就是:「故世有「俗不可耐」成語。我不知道讀者先生中有沒有俗氣衝天的朋友,有時候那股俗勁,能教人恨不得手執鋼刀,照他脖子上喀叉一聲。」  朱淑真自己有一首詩,抱怨她自己的老公:                愁 懷    鷗鷺鴛鴦作一池,須知羽翼不相宜。東君不與花為主,何似休生連理枝。     大家或許看了此詩中,也不覺得有什麼很過份的言辭,比之上面柏楊所說的:「恨不得手執鋼刀,照他脖子上喀叉一聲」之類的恨話看上去和緩得多,但古時的閨中美眉,公開在詩句中抱怨自己的老公不好,說些「羽翼不相宜」之類的話,在當時已經是十分激烈怨憤的話了。  朱淑真嫁了此人後,心情自然是十分不好。古時候女子嫁人後,不像現在的女孩一樣,隨時可以回到娘家,和自己的父母說說話,訴訴苦。古代女子嫁人後,除非有事才可以「歸寧」回娘家一趟,而且朱淑真這個老公不知是要為官上任還是要出外經商,帶著朱淑真遠走吳、楚、荊、湘等地,一去就是三年多。這段時間朱淑真沒有知已朋友,沒有可以一吐情懷的人,甚至沒有聊以慰籍的遠方書信,她在寂寞難耐的日子裡,只有一篇篇地吟詠她自己念自己聽自已寫自己看的斷腸詩詞:    從宦東西不自由,親幃千里淚長流。已無鴻雁傳家信,更被杜鵑追客愁。    日暖鳥歌空美景,花光柳影謾盈眸。高樓悵望憑闌久,心逐白雲南向浮。                      -----《春日書懷》

離家千里的朱淑真隨著她看了就討厭的丈夫到處行走,她沒有半點遊山玩水的興緻,雖然遍走揚州、湖北、湖南等地,卻在朱淑真的詩集中從不見有對其間風光名勝的吟詠。所謂「吟箋謾有千篇苦,心事全無一點通」,她的詩文無人欣賞唱和,她哪裡有心情樂山樂水呢?所以朱淑真一直在想家念家,她寫了篇《寄大人》給自己的父母:    去家千里外,飄泊若為心。詩誦南陔句,琴歌陟岵音。    承顏故國遠,舉目白雲深。欲識歸寧意,三年數歲陰。    據說朱淑真和她的老公結婚三年之後,朱淑真決心回娘家「歸寧」,她一回到娘家就決心與她那個愚蠢老公決裂,再也不回去了,她寫詩明志道:「寧可抱香枝上老,不隨黃葉舞秋風」。  但是朱淑真這樣回到娘家,和老公離異,在當時怎麼說也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宋時禮教逐漸風行,就算是父母想再給她重擇良人,她是一個不清不白的離婚女人,也很難說能再找到合心的佳婿。於是朱淑真回來後,卻並不像她想像的那樣就回到少女時代的幸福時光,卻陷入了無盡的孤獨和寂寞之中,她有一首詞深刻地描繪出她的寂寞:               減 字 木 蘭 花  獨行獨坐,獨唱獨酬還獨卧。佇立傷神,無奈春寒著摸人。此情誰見,淚洗殘妝無一半。愁病相仍,剔盡孤燈夢不成。    這首詞一上來就連用了五個「獨」字,除了表現出朱淑真駕馭語言、錘鍊情境的不凡功力外,我們能體味到的恐怕應該是她已深深地浸入全身血液中化不開的孤獨之感。    每逢春光爛漫之時,朱淑真更是愁懷難釋,她寫道:                                 謁 金 門      春已半,觸目此情無限。十二闌干閑倚,愁來天不管。好是風和日暖,輸與鶯鶯燕燕。滿院落花簾不卷,斷腸芳草遠。     「天空越蔚藍就越怕抬頭看,電影越圓滿就越覺得傷感。有越多的時間就越覺得不安!因為我總是孤單,過著孤單的日子!喜歡的人不出現,出現的人不喜歡,有的愛猶豫不覺,還在想他就離開,想過要將就一點,卻發現將就更難……」這首歌劉若英唱得很動人,現代社會中的美眉們可以自由地交朋友約會玩樂還有著這樣的心情,更何況當年深鎖閨中的朱淑真呢?  朱淑真回到娘家,決意和老公離異,恐怕父母對她也是一再指責,然後將她深鎖在閨閣之中,嚴禁她外出。朱淑真有詞寫道:         玉體金釵一樣嬌,背燈初解綉裙腰。衾寒枕冷夜香消。     深院重關春寂寂,落花和雨夜迢迢。恨情和夢更無聊。                                                ----浣溪沙    看來「深院重關春寂寂」,朱淑真想再和她從前心儀的那個男人聯繫,也是非常困難的,從朱淑真這首詩中我們可以知道,好像這個人現在也在朱淑真的家不遠的地方,可能同在杭州,朱淑真詩中是這樣說的:  欲寄相思滿紙愁,魚沉雁杳又還休。分明此去無多地,如在天涯無盡頭。    朱淑真想寫封信給這個人,但是卻非常難。所謂有「魚沉雁杳」,或者朱淑真的爹媽將她的信撕了燒了,或者那個人的不敢回信或回信不會送到朱淑真手裡。想那人可能也早已娶妻生子,朱淑真和他的感情是不會有什麼結果的。但是朱淑真還是找到機會和這人重逢了一次,那就是元宵佳節之時,宋時的元宵佳節,可能比我們現在要熱鬧得多,而且平時在家裡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少婦少女們也都可以堂而皇之地出去通宵達旦月地遊玩。宋詞中有一篇名為竊杯女子留下的詞,就是說一個美眉在元宵燈節遊玩,一時和老公走散,卻正好走到端門前,恰好皇帝賜酒給百姓,這個美眉喝了酒後把金杯藏在懷中,被衛士發現後她作了首詞向皇帝辯白說,她偷了金杯不是為了貪財,是為了向老公說明情況,不然回去後老公看她滿口酒氣,臉紅撲撲的,會以為她偷偷和別的男人幽會去了呢。皇帝沒有責怪她,還把金杯賞給她,讓衛士護送她回家。看來元宵節時,男女狂歡,幽會相約之事多有。  朱淑真可能是借元宵節時,終於又見了那個男人一面:      火樹銀花觸目紅,揭天鼓吹暖春風。新歡入手愁忙裡,舊事驚心憶夢中。    但願暫成人繾綣,不妨常任月朦朧。賞燈哪得工夫醉,未必明年此會同。    朱淑真和這個人終於重會在元宵燈節,朱淑真詩詞中的景物往往都是悲愁相關的,就算是風和日暖、鶯鶯燕燕的春光,也是愁來天不管。但此時的景物卻是「火樹銀花觸目紅,揭天鼓吹暖春風」,大家知道元宵節時並不和暖,但在這時的朱淑真眼中卻是:「揭天鼓吹暖春風」。雖然舊時的男友早已「新歡入手」,但是朱淑真似乎不計較那麼多了,所謂「但願暫成人繾綣,不妨常任月朦朧」。雖然月色朦朧,但有些事情還是朦朧一些糊塗一些更好吧。但是一次歡會之後,朱淑真卻又愁了,「未必明年此會同」,到明年這個時候,不知道還能不能再相見呢?  元宵一會之後,朱淑真又陷入漫長的寂寞,無助地等待中,朱淑真寫詞道:                                   江 城 子    斜風細雨作春寒,對樽前,憶前歡。曾把梨花,寂寞淚闌干。芳草斷煙南浦路,和別淚,看青山。 昨宵結得夢因緣,水雲間,悄無言。爭奈醒來,愁恨又依然。展轉衾綢空懊惱,天易見,見伊難。  到了七夕之時,朱淑真覺得自己也像和情郎分別在銀漢兩邊的織女一樣,所以她不會有秦觀那樣站著說話不腰疼的姿態,說什麼「兩情若在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朱淑真對度日如年,一天天地數著日子過的時光是深有體會的,所以她在詞一反秦觀的詞意說:                                  鵲 橋 仙      巧雲妝晚,西風罷暑,小雨翻空月墜。牽牛織女幾經秋,尚多少、離腸恨淚。    微涼入袂,幽歡生座,天上人間滿意。何如暮暮與朝朝,更改卻、年年歲歲。    朱淑真恨不得和她的情郎天天相會才好,一年一度的元宵之會實在是太漫長了,但是,更凄涼的結局在等待著她,第二年元宵燈會時,她的情郎不知道是畏於人言,還是沉溺於仕途經濟新歡新愛中,竟然沒有赴約,讓朱淑真空等了一年!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這首詞是很有名的,因為其中的感情是那樣的真摯,讓局外人也不由得不感慨傷情。此時的元夜,雖然依舊熱鬧,依舊繁華,但是「揭天鼓吹暖春風」的暖意,卻不見了,留給她的只是哭濕的春衫雙袖,朱淑真那一刻全明白了,自古男子多薄倖,他親口許諾的誓言,根本是不能信的!  此後,朱淑真的心情不但孤寂,而且絕望。她滿懷幽怨地說:「我無雲翼飛歸去,杜宇能飛而不歸」,「待封一掬傷心淚,寄與南樓薄倖人」。朱淑真夢已斷,心已死。不久她就在滿懷悲愁中死去,相傳是投西湖水自盡的。朱淑真死後,她的父母認為是她喜歡詩文的罪過,就一把火將她的詩稿全部燒毀。據《斷腸集序》中說:「其死也,不能葬骨於地下,如青冢之可吊,並其詩為父母一火焚之,今所傳者百不一存,是重不幸也,嗚呼冤哉!」  但是朱淑真的詩作卻沒有就此泯滅。後來魏仲恭聽到「旅邸中好事者往往傳誦朱淑真詞,每竊聽之,清新婉麗,蓄思含情,能道人意中事,豈泛泛者所能及,未嘗不一唱三嘆也。」就此感嘆朱淑真「顏色如花命如葉」,於是立志收集整理了朱淑真的詩集,名叫《斷腸集》,但已經不可能完整了,大概只有朱淑真全部詩作的十分之一吧。即便如此,朱淑真的詩作也是明代以前的女詩人中作品最多的人,可見朱淑真的才氣。而且江湖夜雨覺得朱淑真雖然詞作略遜於李清照一籌,但詩作卻比李清照要多得多,而且雖然宋詩不如唐詩,這是時代的大勢,但朱淑真的有些詩作還是很不錯的,江湖夜雨覺得這首最出色:                 中秋聞笛         誰家橫笛弄輕清,喚起離人枕上情。自是斷腸聽不得,非干吹出斷腸聲。    妙哉,就算入唐人詩中,也不見遜色。另外這首也不錯:               秋夜有感       哭損雙眸斷盡腸,怕黃昏後到昏黃。 更堪細雨新秋夜,一點殘燈伴夜長。    此類佳作還有不少,不再一一轉述。另外朱淑真詩作的題材也是很廣泛的,她有《苦熱聞田夫語有感》一詩,寫田間的勞苦,頗類白居易的憫農類的詩,對於朱淑真這樣一個閨中小姐來說有這樣的思想是不容易的,另外還有《詠史》十首,分別寫了項羽、韓信、張良等十人,雖然限於她的閱歷,江湖夜雨覺得這十首《詠史》詩寫得並不是太好,我們試看一首:                       

項 羽    蓋世英雄力拔山,豈知天意在西關。范增可用非能用,徒嘆身亡頃刻間。    比較平淡一般,不如李清照的那個「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更好,但是美眉詩人寫史論類的東東,一般來說水平都不太高,像《紅樓夢》中林妹妹寫的《五美吟》也不是多出色,遠不及《葬花吟》有名。這是美眉們的生活閱歷所決定的。  朱淑真是個才氣卓絕,多情多才的女子,正是因為這樣,她才有了痛苦的一生。如果她是個渾渾噩噩,「丈夫對我好是我命好,丈夫對我不好是我命苦的」那種呆女子,恐怕也不會痛苦那麼多,朱淑真也自責道:    女子弄文誠可罪,那堪詠月更吟風,磨穿鐵硯非吾事,綉折金針卻有功。    悶無消遣只看詩,又見詩中話別離。添得情懷轉蕭索。始知憐俐不如痴!    不過這種自責,更多的是自嘲吧,就像《紅樓夢》中形容寶玉「天下無能第一,古今不肖無雙。寄言紈絝與膏粱,莫效此兒形狀!」一樣的意思吧。  其實,朱淑真在當時就得到了人們由衷地讚美和敬佩,收集她詩作的魏仲恭嘆道:「嘗聞摛藻麗句,固非女子之事。間有天姿秀髮,性靈鍾慧,出言吐句,有奇男子之所不如,雖欲掩其名,不可得耳。」是啊,雖然朱淑真的一生極其不幸,所嫁非人,所愛非人,「顏色如花命如葉」,但是她卻成為和李清照並稱的大才女,她的詩作也收入《千家詩》等成為家喻戶曉的詩篇,萬口相傳。只可惜,當年朱淑真在「深院重關」寂寞深閨,卻不會知道後世有這麼多人稱讚她的詩篇,傾慕她的出眾才學。    


推薦閱讀:

《江湖道》第六章 仗劍南行
(1)雙劍合璧闖江湖
客棧江湖
看童男,童女,童子命的江湖口訣
金庸、古龍、梁羽生筆下蕩氣迴腸的10秒KO戰

TAG:女兒 | 江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