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賞析|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在中秋月圓之夜,蘇東坡對月歡飲,情之所至,寫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佳作。儘管人間有缺憾、有離別、有寥落、有孤獨,但在東坡先生眼中,能生活在月光照耀下的世界,和天涯相隔的親人共賞一輪明月也是一種安慰。蘇東坡這首詩還有哪些深意值得細細回味呢?

【誦讀】

誦讀專家:方明(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播音指導)

【書寫】

書寫專家:吳行(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

【講解】

講解專家:李山(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

《水調歌頭》講解 專家 | 李山(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這個作品是熙寧九年時,他在密州,在北方,即今天山東密縣當州地方官。到了中秋節,中秋節總要飲酒,而且是「歡飲達旦」,對著月亮飲酒,一直飲到天亮。「大醉」,老喝酒准就醉了,然後在酒興當中他作了這首詩。作了這首詩,實際上也表達了他對弟弟,就是「子由」,子由就是蘇轍,唐宋八大家「三蘇」之一的他的弟弟。這裡面,文學家中的兄弟情是很值得注意的一個現象。蘇軾一輩子跟兄弟之間關係甚好,手足情深。所以這個作品也是有兄弟情在裡面。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現在我們來看正文:「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這就是喝多了後問天。現在人做一太守,沒事總問地球從哪天開始,別人大概會說他瘋了。平時是不大問這樣的問題的,但詩人可以這樣問,這表現出一種情態,這問題沒有答案,但是能表現一種主觀上的姿態。

接著:「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這又是一個問題,今年是熙寧九年,中秋節,看著明月,不禁想天上有同樣的紀年嗎,天上的世界是不是不像我們大宋?作者心裏面隱隱的想可能有一個人在那兒變法之類,於是這個事情就複雜了——天上是什麼年頭。

由這個問題就引出下面的:「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意指我想乘風歸去,上天奔月。傳說嫦娥奔過月,據說月宮裡面有桂樹,有蟾蜍,還有吳剛,還有美酒。總而言之,關於月亮,中國古代有很多這種優美的傳說。

其後「高處不勝寒」,「我欲乘風歸去」,這是一個念頭,我想離開這個現實,想脫離這個現實。但是,又怕瓊樓玉宇太沒有人間煙火。

那麼接著下面說:「起舞弄輕影,何似在人間」,這個詞有可能是講的是廣寒宮裡面的寂寞嫦娥舒廣袖,她在那兒舞蹈,卻連個觀眾都沒有,十分寂寞。所以此詞這種轉折,是蘇軾喝多酒了之後的想像,喝多了酒了,看著那個大大的月亮所生出的感慨。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接著就轉入到下半闕:「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這是講月光照在人間,這裡面有聯繫,前面說「高處不勝寒」,瓊樓玉宇不食人間煙火,但是照在人間的月光就有意思了。這月光出來——從東山冉冉的一輪圓月出來以後,先是照在朱紅的樓閣上——「朱」就是紅,「閣」就是樓台館所,然後又照在綺戶,表現月光的高低不同。最終月光則是落在了無眠者的身上,所以月亮的外號又叫「照無眠」。它姓照,叫無眠,月的這一稱呼就是從這兒來的。至於講的意思,則是人間多愁緒。這裡的「無眠」,是自己,大概也應該帶著另一個人——「兼懷子由」——即他所想像的子由。

這個愁情接著又開始回到月亮:「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按說,圓圓的明月,你不應該有什麼憾事,有什麼缺陷,有什麼不滿,可是月光啊,你卻偏偏在人家離別的時候以你那圓圓的月亮照著那些離別的人,比如說像作者跟子由,他兄弟兩人,從小便在一起,如今卻是月亮圓了人不圓。

但是接著,既已涉及到人間多愁,那麼對這個多愁的世界、多缺憾的世界怎麼辦,所以下面有言:「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這是一段議論,其間表達的則是一種心胸,一種曠達的心胸。指出這個世界就是個缺憾的世界,就是充滿了悲歡離合,充滿了陰晴圓缺,各種不滿足。但是越是這樣的世界,越值得活。所以這個人間的魅力恰恰就在這兒,所以這裡體現一種心胸曠達,這是對世界的理解。

既如此,世界是有缺陷的。接著便又回到月光:「但願人長久,千里共蟬娟」。「嬋娟」,是指在月亮照耀下的那種美麗情景。「人長久」,則是指大家長長久久。再「共嬋娟」,這就落到子由與自己,你在甲,我在乙,天各一方。但是,好在兩人今天抬頭都能一起享用這個嬋娟之月,享受這個美麗的夜晚。

故而蘇軾這首詞,我們理解這種問,也可以從這個角度加深對這種問的認識,他是太愛月光了,也可以說他是太愛這個有缺陷的、但是被一個美麗的光景照著的這樣一個世界,他喜歡它。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很多文學作品它往往表達了一個作家心胸中最基礎的那一面,最美的那一面。像《水調歌頭》這首詞,就應該是展現蘇東坡這種世界、這種面向最為貼切的一個作品。從這個作品我們可以看到蘇軾的內心世界。當然,作為一個偉大的詩人、偉大的詞人,他的這種情感,又是民族情感、民族性格的一個代表。所以這個作品不單藝術上好,內涵也好,所以它被傳之久遠,我們今天喜愛它,料想一萬年以後的中國人仍會喜歡它,這就是這首詞的不凡之處。

推薦閱讀:

古詩詞鑒賞中的虛實相生手法的具體應用
如何看待詩人元稹?
Searching Here and There, Searching Everywhere:: 尋尋覓覓之「千古第一才女」
意境最美的古詩詞
《小兒垂釣》古詩中塑造了一個什麼樣的兒童形象?

TAG:詩詞 | 古詩詞 | 詩詞賞析 | 蘇軾 | 古詩 | 賞析 | 明月幾時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