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請留意,兒童用藥最容易犯的7個錯誤
我國每年大概有250萬人因用藥錯誤或者藥物不良反應生病住院,其中有高達20萬人死於用藥不當或者用藥錯誤。實際上,多數用藥問題並不是藥物本身質量不過關,而是由於選擇或者使用不當造成的。家長給寶寶用藥的選擇正確與否,也直接關係到寶寶的生命健康。在此,我總結自己的臨床經驗,給大家講講寶寶用藥最容易犯的7個錯誤。
搞混藥名,看錯包裝《國家用藥錯誤報告項目》統計顯示,將近1/4 的用藥錯誤因搞混藥名所致。例如,用於兒童退燒的泰諾林和用於兒童感冒癥狀的泰諾。泰諾林是單一成分的藥品,有效成分是對乙醯氨基酚。泰諾(通用名:酚麻美敏)是復方成分藥品,含4種成分,除了對乙醯氨基酚外,還含鹽酸偽麻黃鹼、氫溴酸右美沙芬和馬來酸氯苯那敏。由於收益不大,而且可能會有風險,現在不主張給小兒使用復方感冒藥(更多閱讀:給寶寶吃藥,媽媽們你都做對了嗎?)。對於兒童高燒不退,單一退燒成分的泰諾林是適合的選擇,而如果搞混藥名選了泰諾,則可能反而會給兒童帶來嗜睡、乏力以及食欲不振等副作用。藥品包裝的混淆也是不容忽視的問題,尤其是同一家藥廠生產的不同藥品。例如,兒童常用藥泰諾林滴劑、美林滴劑和艾暢滴劑,是同一個藥廠生產的3種不同藥品,但它們的外包裝越做越像,不僅尺寸大小相似,連顏色都趨於一致。如果家中有長相相似的藥物,家長就需要格外小心,在給寶寶用藥前切記仔細核對,必要時找人核對,以免拿錯葯、用錯葯。
過多、重複用藥很多家長都有一個錯覺,以為葯吃得越多,病好得越快,於是就把多種藥物一股腦兒地都給寶寶服用。而事實上,絕大多數藥物進入體內都要經由肝臟和腎臟來代謝排泄,兒童的肝腎功能還不健全,因此應盡量避免同時使用太多種類的藥物,以免造成肝腎損傷。即使確實有必要多葯同用,也要仔細閱讀說明書,留意藥物之間是否存在相互作用,必要時向專業人士諮詢。
多種藥物同時服用時,還需注意各藥物的有效成分,以避免重複用藥,加重不良反應。而這其中最值得警惕的就是對乙醯氨基酚。退燒用的對乙醯氨基酚成分同時也存在於許多復方感冒藥中,如果退燒的同時還服用復方感冒藥,就有可能導致服用對乙醯氨基酚過量,造成肝損傷(更多閱讀:撲熱息痛:最熟悉的藥物傷你最深)。此外,抗過敏葯氯苯那敏在很多復方感冒藥里也存在,如果家長們不知道俗稱的撲爾敏就是氯苯那敏,給寶寶服撲爾敏的同時也服用了含氯苯那敏的感冒藥,很容易造成撲爾敏過量,抑制中樞神經,導致寶寶昏睡不醒,嚴重者可造成意識喪失。
弄錯劑量藥品有不同的劑量單位,比如毫升(mL)、毫克(mg)等。有的時候,一些醫生還喜歡用簡寫,這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在此提醒家長們一定要仔細識別。例如,抗過敏的西替利嗪滴劑,兩歲以下兒童每次用的劑量是0.25毫升(相當於2.5毫克),有些醫生喜歡寫2.5 毫克,如果把這裡的2.5毫克錯看成2.5毫升,那給孩子服用的量就達到中毒量了,嚴重者會導致兒童死亡,美國就曾報道過這樣的例子。
泰諾林在中國市場上有兩個濃度的產品,混懸劑的藥物濃度是160毫克/5毫升,而滴劑是500毫克/5毫升,如果家長不仔細核對濃度,很容易給錯劑量。
保健品當糖吃保健品市場一直很紅火,不少家長怕寶寶缺維生素或微量元素,選擇給兒童服保健品。為了在口味上吸引寶寶,保健品的廠家把產品的口味做得很好,以至於不少寶寶可能會把保健品當成了零食。例如,不少媽媽給寶寶海淘了一種做成小熊軟糖模樣的複合維生素,這種維生素糖果口味好而且外形可愛,孩子們都很愛吃。但是,營養素補充劑畢竟不是普通的糖果,在過量服用時也有造成中毒的可能。國外報道過多個服用維生素軟糖過量的案例,都是兒童趁父母不注意誤服導致的。家長們應該告訴寶寶這不是糖果,並且應該把它們放在寶寶夠不到的地方,或者鎖進柜子里保管。
濫用抗生素
寶寶感冒發燒,家長們常會擔心疾病發展成肺炎,於是便從家裡翻出抗生素給寶寶吃。而事實上,感冒發燒並沒有那麼容易就發展成肺炎,用抗生素來預防肺炎也不合理。濫用抗生素不僅會增加不必要的副作用,也會加劇細菌對抗生素的耐葯。這樣一來,寶寶真正需要使用抗生素時,藥物可能就不再起作用了。如果需要預防肺炎,接種肺炎疫苗會是更好的選擇。
對於抗生素的使用,還有一些誤區需要注意:
(更多閱讀:FDA致消費者信息:對抗抗生素耐葯)
迷信「純天然」一些家長可能會覺得「純天然」、「植物成分」的藥品和保健品比化學藥物更安全,不僅有病時用它,沒病時也拿來給寶寶「強身健體」,但這樣的做法也有隱患。化學藥物由於是經過臨床試驗才批准上市的,所以在試驗過程中出現的不良反應都會在藥品說明書中註明。而很多天然藥物和膳食補充劑在這方面還缺乏可供參考的數據,未必更加安全有效,不能僅僅因為它們源自「天然」就放鬆了警惕。
洋貨一定好過國貨由於擔心國內的藥品安全,一些家長會選擇通過網路海淘藥品給寶寶使用,但這裡面其實存在很大風險。
第一,由於語言障礙,很多家長無法清楚地了解海淘藥品的真正用途和用法用量。比如網路上流行的紫草膏,一些商家可能會誇大它的療效,說成是可以吃的萬用藥膏。但實際上,這種產品在美國只用於提神醒腦、緩解疲勞,並且僅限兩歲以上人群使用,每天最多使用3~4次,兩歲以下寶寶使用要諮詢醫生才行。紫草膏裡面的主要成分提取自紫草科植物,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曾就它的口服補充劑發出過肝毒性的警告。這種藥膏不適合給寶寶口服,外塗時也最好避開潰破的皮膚。
第二,由於對網上商家缺乏監管,很難保證海淘藥品質量,也很難及時獲得藥品的不良反應信息。例如有人海淘了緩解出牙不適的藥膏,成分列表裡標明含苯佐卡因。事實上,這個成分可能會引起嚴重的高鐵血紅蛋白血症,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和中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都曾發出過警告:不要給兩歲以下幼兒使用含苯佐卡因成分的藥膏,應該選擇牙膠或用手指按摩牙床來緩解寶寶出牙不適。
本文節選自《冀連梅談:中國人應該這樣用藥》,由作者授權本站發布。發布時文字略有修改。
推薦閱讀:
※10個玩表新手常犯的錯誤
※公文常見錯誤更正對照表
※勇於承認錯誤的人,往往有更多的朋友
※【婚姻愛情】婚姻里常犯的5大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