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教我學中醫 續
冬傷於寒,春必病溫。
腎者主水,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
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於精者,春不病溫。
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
故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生死之本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是謂得道。
道理是這樣,但是若說冬傷於寒,春必病溫,這種斷言是否有點絕對了啊?
冬傷於寒是什麼?不是太醫令講的傷寒,恰恰相反是陽氣失藏了,是逆天而行了。春夏秋冬,生長收藏。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生死之本也。
在後天八卦里,冬之氣對應的是坎卦。陽氣內守,兩陰含一陽,這就是藏的形象表達。
失藏了會是怎麼樣一個狀態?陽氣外泄。和坎卦對應的離卦表達的正是這麼一個狀態,兩個陽爻跑到了外邊。
四時陰陽的轉換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從北方坎卦的收藏到南方離卦的釋放,中間經歷了艮卦、震卦、巽卦。冬傷於寒,等於是破壞了天地陰陽轉換的這個規律,那會是怎麼樣一個情景呢?
試著把後天八卦圖倒過來看,就一切都明白了。
天地顛倒,陰陽異位。當冬天變成離卦狀態的時候,春天本來一陽爻在下的震卦,現在變成了二陽爻在上的巽卦。巽卦是什麼,風火之象啊。所以《黃帝內經》里講,「凡病傷寒而成溫者,先夏至日者為病溫」。
傷寒有溫病嗎?風寒暑濕燥火六氣,本來是沒有這個。本來是傷寒,本來是中風,由於受那個冬傷於寒的影響,現在成溫了,黃帝在這裡遂特意提醒一下。
為什麼要強調這個夏至日呢?因為夏至日對應的正是離卦,此後發病的因素就不再是這個巽卦所為了。接下來再提醒一句,「後夏至日者為病暑。暑當與汗皆出,勿止」。為什麼啊,要順應離卦兩陽爻在外的那種開放的特性。
黃帝這裡雖然沒有明言,但是我們已經明白而且一定要明白,既然說了「暑當與汗皆出」,那麼「溫」就不應當再用汗法治療啦。
當然這一切自然都只是紙上談兵。事實到底是不是這樣的呢?
辛卯年在讀五運六氣的時候,就注意到了壬辰年的中運太角,風運太過之年。為什麼呢,因為天地之氣是按照地五天六固定的周期規律在循環。青春年少可以無所忌憚,但是人到中年之後,五運六氣在你身上的烙印會逐漸清晰明顯起來,人神通應的感覺會越來越強烈。所以當時隱約就有一種莫名的擔心,因為出生的時象有一個厥陰司天在那裡。
辛卯年的冬天,當時租住在一位能源企業職工閑置的頂樓,暖氣供應絕對是沒話說。雖然為室內室外冰火兩重天的感覺擔憂,但是為了不影響樓下住戶享受福利,暖氣閥門始終沒敢調小了。於是到了辛卯年末,時交壬辰之際,一場溫病翩然而至。
雖然當時對溫病派偏見尚存,日後為此吃了不少苦頭,但是對內經「春必病溫」這句話的理解,對四時陰陽的體悟,卻因為這次切身體會而深入到了骨頭裡,滲透進了血液里。
所以佛教有句話講,「修道身帶三分病」。有那三分病苦在身,才好時時警醒,刻刻精進,否則很容易陷入塵世繁華溫柔鄉里而難以自拔。當然這句話只是佛法的一個方便說法。昨日有學友說,「以病為師則知病」,一次突發的痔瘡,得來的同樣是對內經的印證——「諸痛癢瘡,皆屬於心」。書本上講的道理往往感覺抽象,切身得來的體會刻骨銘心,終生難忘。
學中醫自當以先聖為師,以經典為師,最終還要以病苦為師。治病救人是普渡眾生,學醫自救也是自渡修行。萬法因緣而生,佛法講此身病苦皆緣於前世業力,真人覺得,此身病苦,無非是天地教我學中醫。
推薦閱讀:
※中醫:田螺的13個偏方 內服外用治疾病
※中醫教你兩步糾正骨盆前傾
※劉渡舟醫案【五苓散】 - 中醫醫案 - 岐黃中醫網
※【中醫講堂】中藥也有不良反應嗎?
※專訪問痧堂李道政——砭法與古中醫大的智慧(更正)
TAG: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