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正在發生的物種大滅絕

《美國科學院院刊》近日發表一篇論文,出示數據證明人類導致的物種大滅絕要比人們設想的嚴重得多,把它稱為「生物毀滅」,警告人們這是「對人類文明根基的令人恐懼的攻擊」,「人類最終將會因為大量毀滅宇宙中已知的唯一生命聚集而付出高昂的代價」,「生命的未來,包括人類的未來,前景黯淡」。科學論文的用語通常客觀而冷靜,像這麼措辭激烈的很罕見,該論文作者說是因為情形已經變得這麼糟糕,如果不採用強烈的措辭是不道德的。

有生必有死,沒有哪個生物個體能夠永生,也沒有哪個生物物種能夠長存。物種的滅絕是生物進化史上的正常現象。地球上存在過的生物物種,百分之九十九以上都已經滅絕了。在通常情況下,這是由於物種為了適應新的環境進化成了新物種,或者是因為沒法適應環境的變化從此絕跡沒有留下任何後裔。但是偶爾也會發生異常,絕大部分的物種(75%以上)在短時間內(指的是地質意義上的「短時間」,實際上可能有成千上萬年)突然全部滅絕,也就是所謂物種大滅絕。

說起物種大滅絕,人們馬上會想到6500萬年前白堊紀大滅絕,曾經主宰地球2億年的恐龍突然消失了(除了有一支恐龍進化成了鳥類),同時消失的還有70%的海洋生物物種。那並不是進化史上唯一一次大滅絕,此前至少已經發生過了四次,按時間順序分別發生於奧陶紀後期、泥盆紀後期、二疊紀後期、三疊紀後期。白堊紀大滅絕甚至也不是規模最大的一次大滅絕,在2億5千萬年前的二疊紀大滅絕中,95%以上的物種都滅絕了,包括著名的三葉蟲。

(進化史上至少發生過5次物種大滅絕)

是什麼原因導致了物種大滅絕,還是一個爭論不休的話題。導致恐龍滅絕的白堊紀大滅絕,現在一般認為是小行星撞擊地球引起的。這方面的證據相當充分,已經很少有人懷疑在當時發生過一次天地大碰撞,那次碰撞留下的隕石坑也在1990年在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島找到了。有爭議的是是不是還有別的因素參與一起導致了恐龍滅絕,例如印度火山群大爆發。

有人推而廣之,認為其他的物種大滅絕的原因也都是小行星或彗星撞地球,所以大滅絕才會周期性地發生。但是這只是理論上的推測。小行星與地球的碰撞很可能導致了白堊紀的大滅絕,在地球進化史上,這也許只是一件特殊的事件。至於其它的幾次大滅絕,我們連發生過隕石碰撞的跡象都難以找到,還是要從地球自身找原因。

造成生物物種滅絕的原因無非有兩種,一種是不同物種之間相互競爭而造成的,另一種是地理環境的變化導致的。物種大滅絕影響到幾乎所有的物種,而且又是在一個特定時期內發生的,象這樣的「大災難」,很難歸咎於不同物種之間的競爭,最好到地理環境的變化中找原因,而這種變化不能是局部的,而是全球性的。氣候的變化、火山爆發、海平面的升降、大陸的漂移……都是物種大滅絕的可能因素。

自從人類進化出來以後,物種的滅絕又有了一個新的因素。在一萬多年以前,一群人從西伯利亞穿過白令大陸橋(以後變成白令海峽)進入美洲大陸,成為美洲原居民的祖先。這些優良的獵手發現這裡有如此豐富的獵物:猛獁象、柱牙象、雕齒獸、馬……而這些獵物毫無對抗人類捕捉的經驗,到了八千年前,這些大型的哺乳動物在美洲大陸乃至全世界消失了,美洲做為馬的故鄉再也見不到野馬。人類的過量捕捉,對更新世後期的這次物種大滅絕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與此同時,澳大利亞的土著也滅絕了大型的有袋類哺乳動物。毛里人遷居紐西蘭,滅絕了許多不能飛翔的大型鳥類,包括比鴕鳥還大的恐鳥。波利尼西亞人遷到了夏威夷,至少有39種特有鳥類被他們捕殺一空。馬達加斯加大約在2000年前才有人類定居,是人類發現的最後一塊「大陸」,那裡的象鳥、大型狐猴等各種大型動物都被去那裡定居的非洲人吃光了。

武器精良的歐洲移民,其戰績絲毫不比當地土著遜色。美洲水牛雖然也是美洲原居民的獵物,卻沒有被滅絕;但是它們沒能逃過一萬年後歐洲移民之手。在歐洲人開始向美洲移民時,美洲水牛大約有五千萬頭,在歐洲移民有組織的捕殺之下,到了1888年底,只剩下了830頭。如果環境保護主義者沒在這時及時採取保護措施,美洲水牛也已滅絕了。候鴿就沒有水牛這麼幸運。在十九世紀初,候鴿還是北美最常見的一種鳥類,而到了1914年,它們就被歐洲移民全部殺光了。類似的屠殺今天仍然在進行著。例如,亞洲和非洲的犀牛、穿山甲都因為偷獵瀕臨滅絕。

(馬達加斯加的象鳥在17世紀或更早的時候滅絕)

除了有意的屠殺,還有被人類無意中帶去的災難。歐洲移民給澳大利亞帶去了兔子和狐狸,結果有袋類哺乳動物又遭受了一次滅頂之災。近半數的澳洲小型有袋類和嚙齒類在兔子的掠奪和狐狸的捕食下滅絕了。移民也給加拉帕戈斯群島帶去了豬和田鼠,結果它們挖掘龜巢吞食龜卵,使那些著名的巨龜瀕臨滅絕。我們今天在那裡見到的巨龜都是由人工培養出來的。

(這隻被稱為「孤獨的喬治」的加拉帕戈斯象龜是其物種的最後一員,已在2012年6月死亡)

在大約一萬年前,生活在中亞和東亞的人們各自獨立地發明了農業和畜牧業,人類的大部分從此不再以打獵和採集為生,野生動植物的日子是不是就好過了呢?恰恰相反,反而更加惡化了。農業的發展保證了人類社會有充足的食物供應,從而導致了人口爆炸。人口的增長意味著對生活資源需求量的增加,需要更多的土地供人類居住和生產,不可避免地要對野生動植物的棲息地和產地大加破壞。

亞馬遜河流域的熱帶雨林是地球上最大的一片森林,也是動植物資源最豐富的一個寶藏,雖然只佔地球陸地面積的7%,卻擁有地球一半以上的動植物種類。但是,這麼一片寶藏,卻正在快速地被砍伐、焚毀,轉變成農場和牧場,與1970年相比,亞馬遜雨林只剩下了80%,預計到2030年,近60%的亞馬遜雨林將會消失。其他地方的熱帶雨林,例如印度尼西亞的熱帶雨林,也因為被砍伐用來種植棕櫚樹供應棕櫚油等原因,正在消失。

(亞馬遜雨林逐漸在消失,速度驚人)

幾乎人類的每一次進步,都伴隨著對生物資源的破壞。工業的發展帶來的環境污染,使動植物的處境雪上加霜。更重要的是,大氣層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隨著工業的發展和森林的消失,正在迅速增加,由此產生的溫室效應導致全球氣候的變暖,對許多生物的生存將會是滅絕性的,因為它們還來不及適應這麼突然的變化,特別是植物,它們對氣溫更敏感,而且不會運動。氣候變暖的一個副作用是海平面的上升。我們在前面已談到,氣候的變化和海平面的變化,都可能是造成物種大滅絕的因素。

新的物種大滅絕並不只是一種可能性,而是已經在發生的,有人稱之為第六次物種大滅絕。在過去的一百年間,保守的估計也有大約200種脊椎動物的物種滅絕了,也就是說,每年大約滅絕2個物種,這個滅絕速度,是「正常」滅絕(背景滅絕)速度的10~100倍。這還是嚴重低估的,因為這只是脊椎動物的情況,對物種數量更為龐大的無脊椎動物和其他生物的滅絕情況我們所知甚少。即使是脊椎動物,我們的了解也不全面,特別是海洋生物,能夠掌握的信息非常有限。有人估計現在物種滅絕速度高達每年大約五萬個物種。

除了物種滅絕,種群的減少同樣值得關注。《美國科學院院刊》新發表的論文分析了27600種脊椎動物(大約佔已知的脊椎動物的一半)的數據,發現自1900年以來,32%的物種的種群大小和分布範圍都縮小,特別是177種哺乳動物全部喪失了30%以上的分布範圍,40%以上的物種的分布減少了80%以上。

(獅子在歷史上曾經遍布非洲、南歐、中東和印度,今天只局限在非洲某些地區)

我們已知的現存生物物種不到兩百萬種,這隻占現存生物的一小部分。我們不知道現存生物究竟有多少種,著名生物學家愛德華·威爾遜估計在一千萬到一億種之間。許許多多的物種,在被發現之前就已永遠地湮沒了。大自然通過幾百萬年、幾千萬年的進化創造出來的傑作,在剎那間就被我們毀滅,而滅絕了的絕無再被進化出來的可能。每毀滅一個物種,就像是不可挽回地銷毀了一本獨一無二的珍貴的生命之書。即使純粹從實用的角度看,這樣的滅絕對於人類也是一種無可挽回的損失。

人類的生存有賴於別的物種。至今我們只利用了生物資源中極少的部分,對生物資源的研究和開發實際上才剛剛起步。有多少寶物在被挖掘出來之前已經被人類毀滅或正在被毀滅?物種大滅絕造成的生態系統的崩潰,對人類的生存更會是一場大災難。

我們人類就像白堊紀末期的那顆大隕石,一手造成了這一次大滅絕。的確,我們現在擁有的核武器,就已足以把地球毀滅幾百次。人類的文化進化突飛猛進,但是人類的生物進化卻仍然按部就班地緩慢進行。我們已進入了太空時代,但是我們的大腦仍然停留在石器時代,跟一萬年前一般無異。從本質上說,我們仍然是揮舞著武器追捕其它動物的石器時代的野蠻人,只不過手中的武器精良百倍,對其它生物的毀滅性也增強百倍。

但是,我們畢竟不是冷酷無情的天外來客,我們是有感情、有意識的生命。也許,僅僅是也許,有一天,我們會明白我們所作所為的後果,從而負起責任,不再盲目地毀滅地球我們的家園?

2017.7.20


推薦閱讀:

將這些植物種在房前屋後,吉祥又富貴
新幾內亞發現奇異新物種:煙霧食蜜鳥天性沉默
盤點新幾內亞島發現的奇異新物種
《真空物種》 第五章 談判 (1)
猿猴物種瀕危 保護「壓力山大」(綠色焦點)

TAG:物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