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物館陶瓷館12. 宋元時期景德鎮窯瓷
景德鎮, 位於江西省東北部的昌江河畔。景德鎮陶瓷始燒於東漢,陶器質甚粗,體甚厚,釉色淡而糙。東晉制陶工藝變革,由陶進入瓷的技朮出現。南北朝、隋唐逐漸有產品 貢入朝廷。五代時除了燒青瓷,也燒白瓷,為南方最早燒造白瓷之地,打破了青瓷在南方的壟斷局面和「南青北白」的格局,對於宋代青白瓷的製作,元、明、清瓷 業的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宋代景德鎮制瓷業已呈現繁榮局面,據考古發現,宋代窯址分布多至30處,有窯「三百餘座」,陶瓷的器型也發展到數百種之多。宋代的景德鎮不僅燒造出了溫潤 如玉、品種繁多的影青釉刻花瓷,而且成功地燒造出大批造型各異、風格獨特的影青釉瓷雕和仿造出了多種顏色釉瓷器。1. 素肌玉骨"影青瓷" 宋元代,景德鎮瓷器的青白瓷產品,產品釉色中白中透青,青中有白,瑩潤如玉,胎體薄勻,有「素肌玉骨」之譽。釉下瓷胎刻有各種精細的花紋,光照見影,三者互相結合,交相輝映,相得益彰,形成「顏色比瓊玖」的影青瓷。 影青瓷瓷胎加工精緻細膩,精細秀麗,清澈典雅,光致茂美的卓約風姿,成為中國陶瓷史上一個極其珍貴的品種,從而使得景德鎮躋身於宋代名窯之林。
青白釉燈盞 元 公元1271-1368年
青白釉耳瓶 南宋嘉定七年 公元1214年耳瓶高14.3厘米,口徑2厘米,足徑4.9厘米。直 口,長頸,頸部飾旋紋十數道,口部粘接兩管狀形成貫耳。瓶身溜肩鼓腹成球狀,下接圈足,挖足較淺。頸、瓶身分三段粘接而成,瓶身留有接胎痕。瓶通體施青白 袖,釉色白中泛青,積釉處呈水綠色。圈足露胎,胎質細白。附加的貫耳,使得瓶在視覺上得到了均衡,顯得輕盈而自然,具有線條變化的美感。
青白釉佛像 元 公元 1271-1368
高41.3厘米,佛像正面凝視,作趺坐狀,身穿袈裟,大袒胸,兩手自然下垂,置於腿足之上,通體施青白色釉,袈裟部份呈黃褐色斑,底部無釉。面容端詳,衣褶轉折線條明晰,人體比例協調,製作十分精美,是元代青白釉瓷中的佳作。
青白釉褐斑葫蘆形執壺 元 公元 1271-1368
葫蘆形執壺,因器身呈葫蘆形而得名。流從下截圓腹上升,緊貼上截壺腹側而出,曲柄在另一側的上下腹之間,口上有小蓋。青白釉質加褐彩斑,造型美觀,做工精巧。
青白釉盞托 元 公元 1271-1368
荷葉形的盞托,胎體薄勻,脈絡淡雅,釉色白里泛青,青中有白,瑩潤如玉,果然有"素肌玉骨"之視覺感受。
青白釉刻花雲龍紋罐 元 公元 1271-1368
此罐仿青銅器而作,直口圓唇,口徑頗大,束頸,豐肩,腹下收窄,圈足。兩側肩部貼獸首銜環,器身圖案分三層。中間一層主題刻雲龍紋,各朝代龍紋的演繹圖樣均不同,特別是元、明、清三代的龍紋外觀上可概括為元秀、明獰、清庄。 元代龍紋特點是龍頭小,身軀長,常被繪作細脖、細腿、細爪和尖尾形,體態輕盈,屈軀蟠舞,似為"昂首舉爪、遨遊在天",給人秀麗的美感。2. 鴨蛋色澤"卵白釉"在高溫顏色釉的燒制方面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設立於1278年的浮梁瓷局掌燒的「樞府」瓷,胎體厚重呈失透狀,色白微青,恰似鴨蛋色澤(又稱「卵白釉」)。這種潔白潤澤的樞府卵白釉也為以後釉上彩瓷器和明初「潔白」瓷的發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礎。其它色釉如釉里紅、紅釉、藍釉、金釉等的出現,標誌著人們對各種呈色劑的發色規律已有熟練的掌握,使景德鎮瓷器裝飾異彩紛呈,從而結束了元代以前瓷器的釉色主要是仿玉類銀的局面,預示著新時代的到來。
樞府釉印花雲龍紋高足碗 公元 1271-1368
高13.3厘米,口徑13.8厘米,足徑5.6厘米。 撇口,淺腹,高足,足上部稍小,下部略大,足內中空。器內外及足內外均施卵白色釉。器內印有雙龍紋,雲紋相間。龍體細長蟠曲,作前行狀,姿態活潑生動,線條十分流暢。樞府釉瓷通常都在器內印花紋,紋飾以龍紋、花卉紋為主,有的作品器壁內還有兩側對稱的「樞府」兩字。此器製作講究,紋飾精美,是一件有代表性的景德鎮樞府釉佳品。
3. 立粉堆花戧金法 用堆花立粉法製作五彩加金瓷器是元代景德鎮的一個重大工藝創新。聰慧的元代工匠借鑒古波斯掐絲琺琅的工藝用於陶瓷工藝的大膽嘗試,其意義不亞於元青花,這種稀罕的器物工藝複雜,多為宮廷所用,實物留存鳳毛麟角。 「立粉堆彩」是彩畫中的立粉技法,在 卵白(或影青)釉的表面以彩色釉料為材料堆出紋樣輪廓泥條,然後在輪廓泥條內彩繪或戧金裝飾二次焙燒。由於此種堆料富含鉛、鐵等元素和硅化物,入窯焙燒 時,卵白釉面則與玻化彩色堆料結為一體,堆料附著釉面上。另外,由於地層中的酸、鹽、水分和各種氧化條件,使得泥條與釉面玻璃未剝離的彩色泥條也會變色。
卵白釉堆花加彩盤 元 公元 1271-1368
口徑為17.2cm,高3.2cm,器形規整,符合元制。盤內沿口是纏枝紋,盤心有一梵文「吽」(hong)字,這個「吽」字是觀音六字大明咒《唵嘛呢叭 咪吽》的尾字,「吽」字是祈願成就的意思。「吽」字外周採用如意紋瀝線堆彩,如意紋四角還有象徵富貴的四隻蝙蝠,這盤心繪製的「四蝠捧吽」紋寓意深邃,回 味無窮,給人以無限的想像空間! 盤外壁繪有八隻蝙蝠和雜寶紋。本器堆綵線條稍粗、凸起,塗層極厚,顏色鮮艷厚重,堆彩周邊戧金環繞,有低浮雕之效果。熗金鮮亮、熠熠生輝,金碧輝煌。彩料邊沿出現了非常老氣又明顯的「蛤蜊光」,這種形態的「蛤蜊光」,只有幾百年的老器物才會出現。4. 水墨畫瓷"青花瓷"元代景德鎮成功地燒造出青花瓷,開出了瓷器裝飾的一片新天地。青花著色力強,呈色穩定,紋飾永不褪脫,且風格幽靚典雅,素凈秀麗。光潤透亮的青花釉與素雅明凈的白胎巧妙配合,互相襯托,頗具中國水墨畫之特色,並且標誌著由素瓷轉為彩瓷的新時代的到來。 元青花以其多層次,滿畫面,主次分明的裝飾特徵和以彩繪為主兼刻、劃、印花的裝飾技法,為中國陶瓷藝術的發展開闢了一條新的途徑。 元代中後期,景德鎮燒造了大批優質的成熟青花瓷,色澤古雅幽靚,構圖滿密工緻。從許多作品在西亞、東南亞地區被發現,和同時代伊斯蘭風俗畫上出現青花器等事實說明,元青花瓷的燒造在很大程度上是為了迎合伊斯蘭地區的需要。
青花雲龍紋高足碗 元 (1271-1368公元)
分上、下兩部分,上部為碗形,下部為圓柱形。碗為深腹撇口,足為上細下粗的圓形空筒狀,足有三道弦紋。釉色白中泛青,青花色調深沉。色調有深有淺,龍頭、龍爪部分均有結晶斑深入胎骨,為典型的進口料「蘇麻離青」之呈色。杯的內口周邊繪有雲卷紋圖案。 素胎勾勒,鈷料呈色,釉下彩繪,色調清新,紋飾素雅,釉色瑩潤,色調猶如中國水墨畫般明凈素雅。
青花蓮瓣形盤 元 (1271-1368公元)
高3.6厘米,口徑29.6厘米,足徑9厘米。 器呈八瓣蓮花形,每一花瓣凹凸明顯,花瓣中間為一凹線,盤心平坦,底有直圈足。內外均施透明釉,盤內蓮瓣均勻青花綾,分繪蓮花、火珠、珊瑚樹、盤腸、海螺等雜寶,盤心繪蓮荷紋飾一組。 此器製作采壓印工藝,胎體厚實,釉層肥厚,呈青白色,青花色澤藍中見黑,筆繪流暢活潑,同類製品傳世較為少見。是元青花瓷中的重要作品。
青花雲龍紋瓶 元 (1271-1368公元)
瓶口折沿,細頸,豐肩,肩以下漸斂,圈足,有蓋。足底無釉,泛火石紅色。外壁自上而下以青花雙弦線把紋樣分成5層。肩部繪纏枝菊紋;第二層留白;中間腹部繪雲龍紋;第四層留白;脛部繪吊飾紋和仰蓮瓣紋。此器造型秀美,做工細膩,雲龍紋描繪得形象鮮明,是元代青花瓷器中的典型器物。元代青花的裝飾借鑒了一些元代絲織品、吊飾圖案。
青花纏枝牡丹紋罐 元 (1271-1368公元)
罐直口,短頸,溜肩,鼓腹,淺圈足。內外施白釉,外壁以青花為飾,自上而下用青花雙弦線分隔成5個紋樣帶。頸上繪旋渦浪捲紋,肩部繪纏枝蓮花,腹部繪纏枝牡丹,脛部繪雲紋,近足處繪仰蓮瓣。 這件青花罐造型飽滿莊重。青花色調明艷,呈寶石藍色而帶黑色斑點,表明使用的是外來青料。畫筆流暢,構圖繁而不亂,每層紋飾之間因有弦紋相隔,既突出了主題圖案,又增加了畫面的層次感。
青花瓜竹葡萄紋菱口盤 元 (1271-1368公元)
這件青花盤子花奔植物圖案豐富飽滿一目了然,但仔細一看,其盤心主題是白地籃花,而盤沿裝飾卻是籃地白花,而且具有浮雕的效果。一個盤子用陰、陽兩個手法表現圖案內容,創作者可謂匠心獨具,心思細膩,這一類元代青花瓷更是罕見。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