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炳南老師解釋【帶業往生】!(太重要了!必須轉發與收藏)
「帶業往生」解釋 悟道法師主講 (共一集) 2017/12/15 台灣台北靈岩山寺三重別院 檔名:WD21-096-0001
諸位同修,大家下午好,阿彌陀佛。今天是三重凈宗別院每個月例行性佛七第六天。今天這個時間,我應該是在越南,原訂的時間是這個月十二日,到香港跟我們凈老和尚會合,一起到越南訪問,十六日再回到香港。所以今天這個時間,應該是在越南。因為最近我們老和尚感冒,咳嗽咳得很厲害,年紀也大,九十一歲了,身體,氣也很虛弱,不如以前。所以這個時間就延期。所以這個時間,我們就機票改為明天到香港去,今天下午利用這個時間來跟大家一起分享,過去台中蓮社雪廬老人給蓮友佛七開示的,這些念佛帶業往生的意義,資料也印出來給大家。這個資料,最近我在新加坡、馬來西亞,在大陸福州有些我們念佛道場,我也印很多跟我們同修一起來分享。
請大家看這個「第二次開示」,我把這個文念一念,那是以前在台中蓮社他們的佛七。
「諸位老師、諸位同修:今日已是佛七第六天」,跟我們今天一樣,我們今天也是第六天,「請大家再精進;白日聽講解,晚上加緊用功」。一般佛七都是念到晚上九點,我們這個地方為了配合大家家庭的需要,所以到五點。如果比照一般的佛七都是到晚上,那晚上可能有很多人不能來。
「佛七為求一心,講開示,依例既不講經亦不說法,但看道場中有修行不如法處,為對治毛病,應機而說,否則曰打岔。」真正的佛七是不講開示,也不講經的。因為打佛七主要就是念佛,主要是念佛,依照慣例是不講開示,也不講經。
「此次特別,改變多年方式,印表講解,以後亦不如此。」這次的開示,雪廬老人講比較特別,不但講開示,還印表解,印表解就跟講經一樣。以後亦不如此,以後也就不這樣做。我們看下面:「『萬修萬人去』、『帶業往生』、『一心不亂』,此三條件一般人最易錯解,過去對此只略為解釋三、五句,真正用功求一心者,應該確實了解。」這三句話我們凈宗同修常常聽到、聽過,我們凈老和尚在講席當中也常常提起,凈土法門是萬修萬人去,一萬個人修,一萬個人去往生極樂世界。帶業往生,這個法門可以帶業往生,其他的法門不行。這個法門主要修行的目標是一心不亂,打佛七的目的就是要達到一心不亂。這三個條件我們一般人很容易錯解。雪廬老人也講,過去對這三個條件也是大略的解釋三、五句話,不詳細。真正我們要用功、求一心的人應該確實了解,這是有必要的。我們想要念佛達到一心不亂,確實了解這三個條件的意義是需要的。
「台中學佛二十五年,今已懈怠,所謂:『頭一年,佛在眼前;第二年,佛在西天;第三年,佛化為雲煙。』佛經亦云初發心菩薩即為等覺,惜數年退轉,故發心修者多,成就者少;非佛法不靈,乃大家不信,不能堅持到底,只要堅持去做,任何一句佛法,皆能成功,無須三藏;以眾生無量,心思無量,故有三藏經典,為對眾生根機而說。」修行容易退轉,這也是很平常的現象,因此才要提倡共修。一個人修要精進用功,的確是少數,多數人會懈怠、會退轉,所以才要提倡共修。因為退轉,所以發心的人很多,成就的人很少,原因就是懈怠、退轉,不能堅持到底。如果能堅持去做,的確佛法一、二句就能成功,就能成佛。一句阿彌陀佛就能成佛,實在講也不需要三藏經典統統去學。三藏經典裡面任何一句,你堅持去做,做到底,你一定會成功的。三藏,為什麼經講那麼多?因為眾生心思無量,所以佛應機說法,才說了那麼多經,應機說法。
我們再看下面這段:「昨日已說甲項『萬修萬人去』」,這個是當時佛七第五天,雪廬老人也解釋萬修萬人去的意思。「今說乙項『帶業往生』」,佛七第六天,就是講帶業往生這個條件。「凡修凈土者,皆會說此句。修他法門,必須斷見思惑,方了生死、出三界,然大都不懂見思惑為何,故成之者鮮矣。」修凈土,大家都知道我們這個法門是可以帶業往生,大家都會說這句話。修其他的法門,必須把見思惑斷得乾乾淨淨,才能超越六道生死輪迴、出三界,這是起碼的,證阿羅漢果。但是一般人對於見思惑是什麼東西不懂,不知道。不知道,你怎麼去斷?所以修一般法門成就的人也很少。「另一說法曰『業盡情空』,情空乃情識完全變成智慧,透出本性。『業盡情空』最低限度須證阿羅漢果,今日做到者幾人?」的確,現在我們這個世間學佛的人,在家出家修行,有幾個人證阿羅漢?不要說證阿羅漢,證個初果也沒有。所以先給我們說明,業盡情空就是見思惑斷盡,起碼就是證阿羅漢。
我們再看:「乙、『帶業往生』。是指修凈土者而言,其他法門,帶業絕對不能解脫,不能了生死。然一般修凈宗者,往往誤解為帶著罪業即可往生,即可成就;如是說者,十之八九,故不會成功。」這段話就非常重要!我們這一生要真正想往生到極樂世界,我們必須要認識清楚什麼是帶業往生。修其他法門,沒有帶業的。業,見思惑,一絲一毫沒斷乾淨,就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六道。一般修凈宗,知道可以帶業往生,但是往往誤會了,以為我們一邊造罪業,還是可以往生的,所以我們也就放心造罪業。因為可以帶業往生,沒關係,那五逆十惡都能往生,我還沒有那麼壞;這樣可能就會障礙我們這一生往生。所以雪廬老人也慈悲,特別來說明什麼叫帶業往生,如果沒有搞清楚,真的十個有八個、九個誤會這個意思,那這一生就去不了極樂世界。
「台中二十五年中,同修已死二千餘人,而往生有相當證驗者,不過十人,何等可憐?」台中蓮社二十五年當中,同修死了二千多人,往生有相當明顯的證據、瑞相的人不過十個人,那這比例就很少了。二千多人,往生真正有瑞相,可以確定他往生極樂世界,十個,那這比例太少。
現在翻到第二頁。何謂帶業往生?不能往生,雪廬老人也是看到,對這個帶業往生,大家沒有真正搞清楚,所以念佛念一輩子,到最後還是不能往生,那非常可惜。「所謂『帶業往生』之真義如下」,下面給我們解釋什麼叫帶業往生。
「一、『業是宿現惡業』。『業』是所造之罪業,應知任何人皆是身、口、意造十惡業,非今生才造,自久遠劫來輪迴六道,即造無量無邊之罪業。經云:若罪業有形,早滿虛空。造罪須於六道中還債,舊帳未還,又造新業,何能解脫?故千萬人中無一解脫者。」到這裡是一段,這段給我們解釋什麼叫業。帶業往生,業這個字,就是指我們所造的罪業。我們任何人都是身口意三業造十惡業,我們無量劫來在六道輪迴,這個罪業造得太多了。《地藏經》佛也跟我們講,「南閻浮提眾生,舉止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起心動念都是罪、都是業。我們一天到晚起心動念,真的,這個罪業如果有形相,盡虛空遍法界容納不下。我們造了無量無邊的罪業,我們不知道自己造這麼多的罪業,不知道。如果不是佛出現在世間給我們講這樁事情,我們任何人都不知道。舊業還沒有還清,造業就要還債,冤冤相報,舊的還沒有還,又造新的業,這樣怎麼能解脫?所以千萬人當中,很難得有一個修行能得到解脫的。
「或云:『念一聲佛,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一般以為念佛即能消罪,不錯,然『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魔之力大,是魔之事多,眾生自久遠劫來,所造皆是魔業,現僅念三、五年之佛,如何能消?魔高者,是魔業多。」經典講念一聲南無阿彌陀佛,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是不是這樣?的確是這樣。但我們念這麼多,好像沒什麼感覺我們有消業障。不是沒有消,都有,你念一句就消八十億劫,但是我們造的實在是太多了,無量無邊,念個三、五年,那怎麼能完全消得掉?何況我們念佛的時間少,起心動念造業的時間多,實在講也不成比例。不是沒有消,我們的魔業太多、太大了,力量太大了,無始劫來已經習慣,所以這個我們也要清楚。
「念佛可消業,如火能化水,喻如桌大之冰,燃以香頭之火,火少冰多,焉能化之?」這是比喻好像一個桌面那麼大的冰塊,我們點香的火柴,一點點要把它融化,那怎麼融得掉?這是形容我們念佛很少,業力很強大,妄念很多,抵不過。「故初修行者,時覺魔力大,佛力不靈,因之退轉者多;然不修行,道一分亦無,吾等有一寸一分之道已不錯矣。」我們初修行的人,初修行就是我們功夫還不得力的,功夫還不得力,我們又常常覺得魔的力量很大,佛的力量不靈,我們念了這麼久,還沒看到佛。因為這樣退轉的人就很多了,有的甚至改信其他宗教去了,說念這麼久也不靈,也沒看到佛來,他就不念了。這個問題主要是我們業障還沒有消除,我們還沒有突破念到一心,念到一心,我們就感應了。如果不修行,道一分也沒有,就是說你不念,那道一分也沒有。我們功夫還不得力,我們還咬著牙根在念在念在念,那還是有道。大家來這裡打佛七,不管念得怎麼樣,念得暈頭轉向的,那還是有道,因為有在念。有念比沒念的好,就是我們有念比沒有念總是要好,總是在累積。所以要「一門深入,長時熏修」,要有耐心。我們有一寸一分的道,那已經不錯了,比一般人要強了。
第一段給我們解釋「業是宿現惡業」,什麼叫帶業,業就是我們過去生、現在生身口意所造的惡業,十惡業。
「二、『普通斷盡解脫』」。這是講普通法門,要斷盡見思惑才得解脫。「除佛法外,無有辦法能出輪迴,他教皆以上帝為至高無上,但上帝猶在六道輪迴中,佛家旨在出輪迴,如何出之?須『業盡情空』,多劫與現業,須一律消盡。」真正講真話,這個世間除了佛法以外,其他沒有辦法能夠出離輪迴的,如果其他宗教有辦法出離輪迴,佛不必要示現到人間來。人家都能解決的問題,那你來這裡就不必要了,就是看到當時印度很多宗教解決不了,包括現在全世界的宗教也解決不了生死問題。他教,其他的宗教都是以上帝為至高無上,上帝還在六道當中,也沒出輪迴。所以佛家修行,他主要的宗旨,目的在出離生死輪迴。生死輪迴非常之苦,沒完沒了。那如何出?必須你修行修到業盡情空,斷見思惑,多劫與現業,過去無量劫造的業,跟現在這一生造的業,一律消盡,才能解脫。
「此生消不盡,千生萬生消之;成阿羅漢尚須人間天上七番生死,才斷見思惑、了生死,然猶未斷塵沙惑,可見斷惑之難。」這生消不盡,那來生再消,來生消不盡,後生再消,生生世世消業障。消到成阿羅漢,這裡講成阿羅漢尚須人間天上七番生死,這不是講四果羅漢。羅漢,一般初果、二果、三果、四果都叫羅漢,初果羅漢、二果羅漢、三果羅漢、四果羅漢,這裡講七番生死就是指初果羅漢,要證到四果羅漢才了生死。證到初果的羅漢,那還要天上人間七次往返,七次的生死才脫離六道,可見斷惑它的難。「譬如惑有萬品,雖斷九千九百九十九品,還有一品未斷,亦不解脫」,有一絲毫沒斷乾淨就出不去。「學人學佛五十餘年,一品惑尚未斷,怎麼辦?」這是雪廬老人他講他自己學佛五十幾年,一品惑也沒斷,那怎麼辦?一品沒斷乾淨都出不去,那一品都沒斷,怎麼能出得去?太難了。
我們再看第三段:「三、『帶業是伏不起』。學人修行、講經五十年,且有明師數位,對學理略知一二,但一品惑亦未斷。諸位修行日淺,惑為何物,尚且不知,怎能斷惑?如磨刀不識刀,如何磨之?」雪廬老人講他自己修行、講經也五十年了,而且他還有好幾個明師,對學理也略知一二,對學佛的道理也知道,而且有明師指點,這個一般人都不容易遇到。現在學佛遇到真正善知識的,真的很少。有的人,大多數人,遇到不是真正善知識,他不認識;有的人遇到真正善知識,他跟善知識沒緣,他也不會聽他的,也不能接受,這個很難。這是講遇到善知識,又學佛五十年、講經五十年,對學理方法這些也修過,也都懂得了,你看一品惑都還不能斷,那何況其他的!其他就更不用談了,見思惑是什麼東西都搞不清楚,那你怎麼斷?好像磨刀不識刀,要磨一把刀子,不知道是哪一把刀子,那怎麼去磨?這是比喻。
我們再看下面:「惑,吾等未能斷,則不得解脫,故釋迦牟尼佛大慈大悲,說出凈土法門,今眾生念阿彌陀佛,不必斷惑,只須伏惑,即能解脫。」惑,我們斷不了,斷不了就不能解脫。因為這個緣故,釋迦牟尼佛大慈大悲,給我們說出凈土法門,令眾生念阿彌陀佛。就是我們念阿彌陀佛,不必要斷惑,但是只須伏惑。下面這句要看清楚,不用斷,但是要伏,伏住,控制住,我們這樣就能解脫。我們修凈土法門伏惑就及格了,其他法門要斷惑才及格,我們伏惑就及格。
下面講:「『斷惑』與『伏惑』,差別何在?」斷惑跟伏惑差別在哪裡?「斷惑如杯蓋內已清凈無染,倒不出塵沙;伏惑如杯蓋內有塵沙,以物蓋之,亦倒不出,但沙仍藏在內。」這裡用比喻斷惑跟伏惑。斷惑,好比杯子裡面裝滿了沙,但是已經倒乾淨,再倒也倒不出來,沒有了,這叫斷惑。伏惑,這杯子裡面沙還很多,滿滿的,但是用蓋子把它蓋著,蓋著倒它也倒不出來,但是滿滿的,一粒也沒少,這叫伏惑。這形容我們煩惱一品沒斷,但是控制住,它不會發作,把它控制住,用念佛這句佛號把它壓住,不發作,控制住,這叫伏惑。斷惑是沒有了,那叫斷惑。伏惑容易,斷惑難。但沙仍藏在內,這是講伏惑,用蓋子蓋著也倒不出來。
「業盡不入輪迴,修凈伏惑,亦不入六道,然惑尚有。」修一般法門,修到業盡情空,他就不入六道輪迴,就解脫了。修凈土的人,伏惑也不入六道,也脫離六道,然惑尚有,但是他的惑還有,「怎辦」,怎麼辦?「時時以六字洪名壓上,日久純熟,臨命終時,若起佛念,雜念伏住不起,即能帶惑往生;生後再斷,數日即成,此為伏惑。」我們現在惑還有,怎麼辦?常常起貪瞋痴。我們要提高警覺,我們有煩惱一起來,趕快用六字洪名,或者四字洪名也可以,趕快念佛把它壓下去。這樣你用功,一直壓、一直壓,日久純熟,臨命終時,若起佛念,雜念伏住不起,即能帶業往生。臨命終最後那一口氣,你其他的念頭不冒出來了,被這句阿彌陀佛壓住,臨命終最後一念冒出來是阿彌陀佛,那一念就帶我們到極樂世界去,阿彌陀佛就來接引。就是要臨命終最後一念是阿彌陀佛,那就去了。
我們平常念,也是為了臨命終那最後一念。因為你常常念,念熟了,臨命終才有把握念佛。平常念不熟,臨命終沒有把握會念佛,恐怕臨命終,那一口氣快要斷的時候,想到孫子,那就不行了;想到我銀行還多少錢沒處理,那一念起來,就去不了了;還有房子還有幾間,兒孫還沒有分好,現在還不能去。那些念頭一出來,就障礙我們往生了。到時候閻羅王他是不管我們有沒有處理好,時間到,俗話講「閻王註定三更死,不敢留人到五更」。所以最後一念就是要念佛,平常要把它伏住,讓臨終這一念起來,佛念。雜念伏住不起,即能帶惑往生;生後再斷,數日即成,此為伏惑。生到極樂世界,到阿彌陀佛那邊再去斷惑,那邊斷就容易,幾天就斷,斷乾淨了,這叫伏惑。
我們看第四:「四、『惑伏心佛道交』。惑只要壓住,不再造業,則能與佛感應道交,此為帶業往生之真義,絕非一邊念佛一邊造罪即可往生。」這句重要!我們惑只要把它壓住,貪瞋痴壓住,不再造業,我們現在的心就馬上跟佛感應道交。如果大家念佛,念有短暫性的伏惑,短暫的會有感應,這個可能老同修都有經驗。如果你時間能夠保持下去,那就功夫成片,這樣才是帶業往生真正的意義。絕對不是說一邊念佛一邊造罪業,一邊念佛一邊起貪瞋痴慢,這樣也可以往生,這就錯誤了,這就錯了,錯解帶業往生的真實意義,一定要伏惑,才能帶業。
我們看:「丙、『一心不亂』」。這個是給我們解釋一心不亂。「此為得功夫之證明,今略釋之:一、『得一心是定成就』。得一心是定成就,即得大定。」得到一心,就是你心有定了,這個定的功夫淺深也不同。所以我們得到一心不亂,就是定成就,即得大定,我們念佛是大定,楞嚴大定。
「二、『定須次第進修』。定非一修即成,須一步步往前進,如珠投水,層層沉底。」這個定也是要一步一步來修,也沒有辦法馬上一修就成功,也是要時間。好像珠投入濁水,《三時繫念》中峰國師我們也常常聽這個開示,「清珠投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此珠投入濁水中,入水一寸,則一寸之濁水,即便清潔」。這缸的濁水,那個珠沉下去,它也是要個時間,慢慢沉下去,沉一寸,一寸乾淨;沉二寸,二寸乾淨,慢慢沉沉,沉到缸底,那整缸的水就清凈。但是這個過程需要一點時間,一個次第,我們修定、修一心也是這樣的。所以大家常常來共修念佛,就是需要時間,漸進才能得定,時間要長,要有耐心,不要亂跑。不要跑道場,有的人什麼道場都去,禪宗密宗、大乘小乘,哪個道場他熟得很。跑來跑去,實在講,心跑亂了,功夫不得力。
「三、『成須漸漸圓成』。成功須漸漸才能圓滿,平日在家須練一心,來此才能得一心,否則三百餘日皆亂心,到此短短七日能一心乎?此非僥倖,得一心與否,須自問之,不須問人。」我們打佛七,也是平常要練的,在家裡天天要練。等一下我們這份講完,再一份,念一百零八句的。我們在家忙,可以用一百零八句的,這樣來念。平常在家裡,天天在練,再來打個佛七,就很容易得到一心。如果平常在家裡都不練,一年來打一次佛七,這樣要得一心也很難。有沒有得一心,不用問別人,自己最清楚。
「四、『成則惡念不起』」。那什麼叫一心?你念成功了,你心貪瞋痴、殺盜淫都不會起來,那些念頭不會起來。「當知惡起便是魔」,什麼叫魔?我們心裡起了惡念,貪瞋痴慢、殺盜淫妄這些念頭起來了,那就是魔。魔不是外面,是我們自己內心煩惱魔,外面是天魔,這裡講的是我們自己心裡的煩惱魔,害我們是自己的煩惱魔,不是外面的。你裡面沒有魔,外面它就不起作用。我們內心有魔,外面的魔再勾引,里外相應,它才起作用。所以得到一心,就是你惡念不會起來了。如果你還會發脾氣,還沒有得到一心。貪瞋痴你用這樣來勘驗,我們念佛功夫就很清楚。我們現在念,貪瞋痴幅度比較輕,那就有進步。以前一個脾氣起來,不得了;現在比較降溫,降溫就有進步了。再進步,慢慢都在減少,減少到不會起來,以前看不順眼的,現在也都可以了。孔老夫子講,「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六十,什麼叫耳順?耳朵都順了,什麼話都可以,他也不會放在心上。順境逆境,他心都平等了。念佛,我們念到這樣,也就伏惑了。「吾等心雖動惡,能伏之不發作,即可成功。」我們雖然會動惡念,叫我們不動惡念、不動妄念,那不可能,我們凡夫哪有可能不動念的,一定會動念。但是不要動惡念,如果一動惡念,貪瞋痴這個念頭要起來,趕快念佛把它伏住,這樣就成功了。能夠伏之不發作,讓它不要發作,我們就成功了。
我們再翻到第四頁:「偈曰:『一念毒心生』,毒者,惡念也。起惡念便會造害人之事,若毒心一生,則『急壓一聲佛』,速以『南無阿彌陀佛』壓住,此即是伏惑。『惡言不出口』,害人之話,口四業皆不出口。『損人事莫作』,凡損人之事,一概不做,咬住牙根,無論自己受何等苦,吃多少虧,守身不造惡,不造即伏。『久久成自然』,如此豈不難乎?開始雖難,久則習慣成自然。『往生可帶業』,將惑壓住,又能念佛,即可帶業往生。」
這裡有一首偈,一念毒心生,毒就是什麼?三毒煩惱,惡念,貪瞋痴慢,起惡念就會去造害人的事情。如果這毒心一生,急壓一聲佛,「不怕念起,只怕覺遲」,我們凡夫都會起惡念,起來不怕,怕我們覺悟太慢,我們要警覺,要提高警覺,這個心一起,馬上用一聲佛號把它壓下去,此即是伏惑,你把它壓下去,就是叫伏惑。看起來要氣起來了,佛號壓下去,這個叫伏。惡言不出口,害人的話,口四種惡業都不出口。損人的事情不做,一概不做,去損人的事情都不做。咬住牙根,無論自己受什麼樣的苦、吃多少虧,要守身不造惡,就是守著,讓身口意三業都不造惡業。不造惡業,即伏,就是伏惑。
所以現在我們老和尚提倡《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這些善書就是幫助我們伏惑的。久久成自然,開始很難,久則習慣成自然。開始,萬事起頭難,剛開始壓,壓不住。但是咬緊牙根,要這樣修,這樣往生就可以帶業,將惑伏住就可以帶業。能夠把惑伏住,又能念佛,即可帶業往生。「『是名伏惑法』,此即是伏惑法。『真實秘密訣』,此即是真實秘密訣,若能依之奉行,定能往生。」這就是伏惑的秘密訣竅,就是在這裡,這樣伏惑就可以往生了。
「諸位:放下萬緣,提起正念,一句彌陀,一直念下去!雪公恩師偈曰:一念毒心生,急壓一聲佛;惡言不出口,損人事莫作;久久成自然,往生可帶業;是名伏惑法,真實秘密訣。」
這兩首偈我們是可以打字大一點,貼出來,貼在外面,我們打佛七,大家看看,提醒提醒。走到這邊來,在生氣,看一下;可能剛開始壓不住,看了還是氣。還是氣,用功就在這裡用,不然叫用什麼功?這樣用才會得力,你沒有這樣用,功夫就不得力,它的訣竅就在這裡。
好,這份供養諸位,如果大家需要可以帶回去,你常常看。如果你不帶回去,就放在我們道場。
下面我們來看:「口念耳聽,百八不亂」。
「既信聖言量,持彌陀名號,然執持之功,亦有淺深,譬如今之學制,有小學、中學、大學,程度各各不同;念佛第一層次『口念耳聽』猶之小學,其次『心念心聽』猶之中學,最終『神念神聽』則猶如大學;然吾等程度,小學耳,能夠口中念得清清楚楚,耳中聽得清清楚楚,功夫純熟處,一心只有佛,不為外境所亂,此即《彌陀經》上所說『一心不亂』。吾人且捫心自問,誰念到『一心不亂』?」
這段雪廬老人給我們講,口念耳聽,百八不亂。既信聖言量,持彌陀名號,聖言量就是佛講的話,經典裡面佛講的就叫聖言量。我們大家都相信,相信佛在《彌陀經》講的,執持阿彌陀佛名號,大家現在在打佛七,就是持彌陀名號。然執持之功有淺深,執持名號的功夫有淺有深,好像現在學校的制度有小學、中學、大學,程度不同。念佛第一個層次就是口念耳聽,就好比小學;其次就是心念心聽,好像中學;最後面神念神聽,好像大學。我們現在的程度是小學,小學口念耳聽,就是口中念得清清楚楚,耳中聽得清清楚楚,功夫純熟處,一心只有佛,不會被外面境界所擾亂,這個就是《彌陀經》上所說的一心不亂。我們自己問一問,誰念到一心不亂?
「至於念佛念到『心念心聽』,是大勢至菩薩所謂『都攝六根,凈念相繼』之境界,吾人更談不上。」這個層次就比較高,《楞嚴經》講的「都攝六根,凈念相繼」,這個比較高。我們口念耳聽都做不到,層次高的那就更難了,更談不上。「而『神念神聽』是實相念佛」,跟禪宗參禪一樣,「已至『念而無念,無念而念』,『照而常寂,寂而常照』,根本無人懂得。」我們根本就不懂,這是講念佛三個層次,執持名號有三個層次,我們現在的程度是第一個層次,口念耳聽。
「諸位且別小看這『口念耳聽』,口中念清楚,耳中聽清楚,便是正念分明,可得一心,諸位不妨從此處下手,練習一個月不斷,就能得大利益。」我們也不要小看口念耳聽,我應該是神念神聽的,我們念佛人也要務實。過去很多年前,也聽到有人提倡實相念佛,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還出了書,實相念佛,那就是講神念神聽。提倡的人他懂不懂我們不知道,如果問我,我是不懂,別人我不知道,我是不懂。所以就我們自己可以做到的去做,這樣比較務實。我們根本就不懂,做不到的,那就不務實際,那也不叫老實念佛,老實人就要務實。
所以雪廬老人講這些話都是真話。所以,我們現在也不要小看口念耳聽。這個大家都會,口中念得清楚,耳中聽得清楚。你口中念清楚,耳中聽清楚,這個時候就是正念分明。每一個字、每一句念得清楚、聽得清楚,這個就是正念分明,我們持名念佛就是這樣念。這樣一直念下去,可得一心,會得到一心。要不間斷的,不夾雜、不懷疑,這樣一直念下去,你就會得一心。諸位不妨從此處下手,練習一個月不斷,就能得大利益。你練一個月,不要間斷,就能得大利益。如果照印光祖師講,十天就能得大利益;如果照《彌陀經》講,若一日到若七日,有的人一天就一心,有的二天、三天、四天、五天、六天、七天不等,最多七天;這裡講一個月,就這樣念。
「以上所說,是念佛方法」。上面講的就是念佛的方法,方法很簡單,就是這麼念。我們現在念好像效果沒有那麼好,主要是我們有間斷、有夾雜、有懷疑,念個幾句,怎麼還沒看到佛來,又在打妄想,又不老實了。海賢老和尚、鍋漏匠為什麼念的成功?他們沒有別的,他們就是能老實念。他們這兩個出家人,都是一個字不認識的。我們這個法門不認識字也沒關係,你只要能老實念,你就這樣念,念到心開,你什麼都通了。不能老實念,那就不行,就要聽經聞法。不老實的多,老實的少。
以上所說,是念佛方法。「至於數量多少,引古德一偈作參考。」以上所說是念佛的方法,至於要念多少?古大德有講,一天念十萬聲佛號,我們在座大家有沒有一天念十萬聲佛號的經驗?我們老和尚講,黃念老往生前,一天念十四萬聲。我們念得很快很快,二十四小時能不能念到這個數字?蓮池大師都有實驗過,在《竹窗隨筆》,蓮池大師他有實驗過,他聽說古大德一天念十萬聲,他二十四小時,他說連吃飯、上廁所,然後洗澡都加下去,他二十四小時不斷的念,他統計起來,沒有達到十萬。蓮池大師,我們凈宗八祖,我們中國佛教凈宗八祖,不到十萬。十萬都達不到,那都念很快!超過十萬,就不知道怎麼念的。
這裡講,念佛,當然你念愈多愈好。古大德有一首偈做參考:「念佛不必求多念」,不要看到這句,我就不要念太多了,這個意思不是這樣的,你要往下面看,看清楚再說。念佛不必求多念,「但念百八心不亂」,你要念一百零八句佛號,心不夾雜一個妄念叫不亂,就是這個念珠一百零八顆的。「其中若有一念差,掉轉珠頭皆不算」,念珠一百零八顆,戒珠不算,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在陀,或者阿彌陀佛,這個陀撥一個珠子,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或者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個當中不能夾雜一個妄念。如果你念念,念到一半,我家瓦斯忘記關了,那就不行,要從頭再來。念念念,念到一百零七句,我家門忘記鎖了,不知道小偷會不會進去?這樣不行,要從頭來,從頭再念。念到一百零七,一定要念到一百零八,這個當中都不夾雜一個妄念,這樣這個功課就算做完了。所以這個念珠一百零八顆,是做這個功夫用的。現在都是掛好看的,掛好看的就沒有用,戴好看的就沒作用。就是要這樣念,來自己練習,一百零八句佛號不夾雜一個妄念,那就起作用了。
你不要小看只有一百零八句,一百零八句你能這樣念,再看下面這段:「莫嫌百八太少,一心念佛,百八就等於三十六萬億一十一萬九千五百聲。」那不止十萬聲,你念一百零八句,不夾雜一個妄念,就等於你散亂心念了三十六萬億,不是三十六億,三十六萬個億,再加上一十一萬九千五百聲佛號,你說差多少!所以要不要要求這個功夫?要!因為這是講實際效果。不然有口無心,一面打妄想一面念,當然你要念三十六萬億一十一萬九千五百聲,那等於不夾雜一個妄念念一百零八句,那你要哪一個?當然要念一百零八句,比較少,但是條件就是說你這個當中不準夾雜一個妄念。你念到一百零七,就起了個妄念,那對不起,從頭再來,不算。你這樣做早晚課做看看。你不要小看這一百零八句,我試過,會起妄念。
現在我有把握的是十句,印光大師的十念法,念十句,我念十句,一數到十。但是你一數到十,不要阿彌陀佛一,阿彌陀佛二,不是這樣,你這樣就太呆板了,不是這樣,這樣就夾雜了。阿彌陀佛,你就默數,默記一二三四,就是你念幾句佛號,你記得清楚。所以我們做三時繫念,我都要用掐指算,我們六字二音,一輪就是兩句;四字五音,一輪就是五句,我是這樣算,這樣我們三時繫念就百聲佛號。這個一百聲,如果你不起一個妄念,那就靈了。不要小看說那不多,不多,如果你能這樣念,那就等於念了三十六萬億一十一萬九千五百聲。
「按:請參閱龍舒凈土文卷四修持法門第六。」這《龍舒凈土文》有記載,《龍舒凈土文》也是根據經典上講的。但是你一百零八句如果夾雜妄念,那不行,一定要求不夾雜一個妄念。「我之所說,一依於經典祖師之語」,雪廬老人他講,他說我所說的是依照經典跟祖師講的,有根據的,不是他自己編的。「諸位但勤練習『念佛一心』去。敬祝光壽無量。」
這個我們要常常看,常常提起。我們大家同修共同勉勵,希望大家我們這一生都去極樂世界,不要在這裡搞六道輪迴,太苦了,希望我們人人都去。所以這一份東西,我建議大家是帶回家裡常常看。如果你不想帶,當然也不勉強,就放在道場,來的時候,大家有時間再來互相提醒。
好,也是跟大家打閑岔,應該你們在念佛,來給你們打閑岔。本來我剛才聽到大家念得都不錯,說就讓大家念就好了,我就不要來干擾大家。剛好也是因為沒有去越南,所以這個時間跟大家來分享分享,我想也是有需要的。剛才莊嚴她原來跟我建議,我們止靜講個十五分鐘。我說十五分鐘太少了,最少要講一個半小時。所以這一份東西大概一個半小時,這樣大家會比較清楚一點。十五分鐘,因為受時間限制,就不能講太多。所以耽誤大家念佛,請大家多包涵。
明天我要趕路,因為本來現在是在越南的,因為老和尚叫我跟他去越南,因為他老人家身體不適,感冒。那也感恩他老人家感冒,我才有這個時間跟大家在一起。我們念佛功德迴向給我們老和尚,讓他身體趕快恢復健康,因為老人家多住世一天,就是我們這個地球的眾生之福。好,下面就迴向迴向,今天時間也到了,我就圓滿了。祝大家早得一心,阿彌陀佛。
ná mó ā mí tuó fó南 無 阿 彌 陀 佛
祈願:天下和順,日月清明。風雨以時,災厲不起。國豐民安,兵戈無用。崇德興仁,務修禮讓。國無盜賊。無有怨枉。強不凌弱,各得其所。
推薦閱讀:
※錐體束受損,但巴氏征陰性,如何解釋?
※男寶寶起名常用100字附解釋(4)
※八字純陰和純陽的解釋(
※男女搭配幹活不累心理學解釋
※千字文全文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