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智慧篇】《打開孩子心靈智慧的金鑰匙》
攖寧
寶寶年齡:5歲9個月來自:廣東 湛江1 樓:回復: 【第三篇:成長智慧篇】《打開孩子心靈智慧的金鑰匙》攖寧 發表於2008-02-17 22:49:59善良的啟發——成長智慧篇之一「人之初,性本善。」本善是每一個人的心性,友善能化解一切險惡的心靈,能疏通所有人生成功路上的障礙。但一定要出於真誠。規過勸善,出於一片誠心,但更重要的是要注意保護孩子向上的心靈。古人云:「歸過不過兩人」。對你的孩子要有耐心,要花時間,點滴積累,持之一恆。每個父母心目中,都設計有「什麼是好孩子」的藍圖,即使這種圖紙你無法描繪出來,但腦海里是有的。這個藍圖或許來自社會的規範,或是個人價值的體現。父母期望孩子符合他的藍圖,並以此來管教孩子並加以訓練。我常聽到家長抱怨:我的孩子就是不聽話,不好好學!我想在父母抱怨子女之際,同時應省察自己對於孩子的期望是否合理。不合理的期望會導致父母及孩子彼此之間的誤解,最後導致產生不良的親子關係,使父母與孩子之間出現代溝。不合理的期望有:一、把自己的期望或未完成的心愿強加在孩子的身上;二、標準過高不合理也不合自己的孩子。三、背離型標準:即父母期望孩子達到他的標準時,往往忽略了自己是否做到了。比如:自己打碎了碗屬不小心可原諒,孩子打碎碗就要吵鬧一頓;爸爸可以亂丟亂放物品,而要求孩子必須將東西收拾乾淨。對待孩子「上綱上線」,自己卻放任自流。四、負面期望:對孩子的各項能力抱著懷疑的態度,如孩子拿到好成績時,父母會說:「你會考這麼好,這是你自己做的?」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和要求,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用什麼樣的方法才會最有效果,這才是我們想要探索的。在親子教育中,實踐證明友善的引導和啟發,是效果好被接受且見效快,效果令人滿意的好方法。去年六月份,一位媽媽把孩子交給我時,這孩子依賴性強,因為是第一次見我,又要讓他留在這裡,這孩子受不了,媽媽一走,他就要穿鞋(我們在地毯上玩)。當我看到這種情況的時候,就對他媽媽說:「急什麼,和孩子一塊玩吧!」玩了一會兒,媽媽就試著走,同時我順勢說了一句,「好,你去買了菜趕快來接孩子吧(讓孩子的媽媽慢慢脫身)。」我和孩子只管繼續玩,一直玩,想方留住他的心。孩子的依賴心理,使孩子始終沒忘掉要媽媽來接他的事,一會兒說:「媽媽還不來。」在這個時候,我卻不用哄,也不用強制,只是順勢說:「你想回家,對嗎?」他說:「是」。「咱們一塊到你家去吧?」我說。因為他心裡非常著急,每一個動作都很快,好象怕我拉住他不讓走似的。我呢,怕他跑得快,前面不幾步遠就是馬路,如果他一個人過馬路,我又有些不放心。但我始終不用制止的口氣,而是用另一種話語和態度吸引穩住他。我說:「小凱,你真的想讓我去你家?」「真的!」他高興地說。「那好,咱們並排走好嗎?」我順勢說道。「好,梁老師。」並立刻退後幾步跟我並齊了。然後他不急不躁地和我一起走,不再猛衝亂跑。我們來到他的家時,他的媽媽正好在樓下,這孩子也不和媽媽打招呼,就十分快活地帶我上樓。剛一坐下,就讓我吃西瓜,又讓我吃甜瓜,並且都是自己動手洗的。吃完這些,還是不讓我回家,非讓我在他家裡吃午飯,說什麼也不讓走。最後我只有「受擒就範」了。吃著飯,我和小凱說著話,像孩子一樣,沒有「著落」地跟孩子聊。我說:「我女兒又高又胖,上高中。」我又用誇獎的口吻說:「她呀,放假準備到北京去看看,也不讓我跟她一塊兒。還有啊,今年過生日也是自己和同學們一塊,自己動手做飯,什麼事都是自己去干。」說一會兒就有意停一停,看看小凱的眼睛說:「你猜猜,我女兒在學校是個什麼樣的學生?」他說:「老師,吃過飯我可以上你家嗎?」「當然可以!」我這時立即給他回應,他已意識到學習是需要自己做的事。只見孩子用目光盯著牆壁,眼睛眨也不眨,我的飯快吃完時,孩子又忙著來端碗。然後主動安排事情。我們又快樂地一同回到我家。就這樣,友善地引導,把有意的事情做到無意之中,孩子就會意識並主動做自己該做的事。孩子是天真的,你說話看似無心,但聽者有意,就這麼簡單。從此以後,小凱天天自己去找我。本來,每個孩子都挺可愛,挺天真,很通情達理,只是我們做父母的心太急,方法又欠佳。因此,在生活點滴中,你只要用心循循善誘,孩子就會受到啟發,立刻改變。回複本貼引用本帖
攖寧
寶寶年齡:5歲9個月來自:廣東 湛江2 樓:回復: 【第三篇:成長智慧篇】《打開孩子心靈智慧的金鑰匙》攖寧 發表於2008-02-18 17:14:23玩中學寫字——成長智慧篇之二很多人說:孩子的天性是玩,讓孩子在玩中學到知識,這樣的玩才有意義,這樣的學習才能使孩子感到快樂有趣——但玩絕不能隨便和越規矩。孩子的學習就是:「玩」,在玩中孩子能學到一切。同時,父母要充分地認識到孩子真正開始學習的時間。親子教育是從懷孕開始的,懷孕的時候,父母的心態要純正純善,心平氣和,絕對不能發脾氣。因為發脾氣會嚴重的影響胎兒的健康。孩子一生下來,一睜開眼,周圍的人、事、物以及生活當中所發生的一切事件都是教育,他們看到的他們就開始學習了。六、七歲開始上學,父母教他尊師重道,父母要時刻教育孩子怎樣去尊敬老師和所有的人。要以身作則,影響和帶動孩子落實到每一個生活細節。由於現代高科技給人們帶來很嚴重的負面影響即思想的污染、文化的污染、食品的污染,因此現在的關鍵問題已經不是要讓你的孩子學什麼,學多少,而是要讓孩子不學什麼,少學什麼。電視、電腦以及不健康的書籍、VCD等給孩子的成長帶來了破壞性的影響,至今有很多家長還不以為然。美其名曰,看電視是為了增長知識,請冷靜地思考你的孩子,是從電視中接受的知識多呢,還是因電視影響孩子的學習和帶來的情緒浮躁副作用大呢?有句名言說得好:「智慧是心靈的眼睛」。從小讓孩子看到、聽到純正、純善、純美的詢息,孩子通過回憶自己的經歷,形成觀點。他們將新近獲得的知識儲存起來,在以後自己需要的時候,提取出來,應用於下一個場合,同時升華成智慧,再儲存起來。人生的成長,就是這樣一個學習、轉化、吸收、加強提高升華的良性循環過程。他們每經歷一次這樣的循環,就更加深一層理解,進而使自己的智慧更加強一次升華。孩子天生愛好學習,他們無休止地想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就是一個見證。如果我們把好奇心看作是學習的種子,那麼做父母的必須對其進行篩選、取捨,成為專一,爾後培育施肥,使之成長。如果不給他好的,他就會學壞;如果隨順他的好奇心,他就會一事無成。讓孩子心平氣和,給孩子一個平和清凈的環境,讓孩子的興趣專一,他才能展開且不斷延伸智慧的翅膀。讀聖賢書,交有德行的朋友,去寧凈的環境是父母對孩子最好的呵護。父母急切的心情,怕隨著時間的流逝耽誤了孩子的每一天成長,一味地讓孩子追求學校的學習,認為孩子一定要學習好,考上大學,否則,就沒有出路。星期天、節假日的時間,家長也要讓孩子利用起來,讓孩子去參加補習班,讓孩子多聽講,多學一點兒學校里沒學懂的知識。這樣做是很不妥當的,不能讓孩子的思維只固定或束縛在一個聽的層面,束縛在一個依賴別人講與催促的層面,如果是那樣,孩子自己的積極性、主動性、獨立思考就得不到發揮。因此在孩子學習的過程中,千萬別把孩子看作計算機,純粹輸入資料。必須讓孩子檢驗、體會新知識,並運用於生活中。例如:我們不能只告訴蹣跚學步的孩子說:不要爬到灶台上去,而且還要告訴孩子說會發生什麼情況以及怎樣對待和應付等。另外重要且又被家長忽略的是只顧讓孩子看書、學習,而不懂得幫助孩子篩選過濾所輸入的各種書籍和信息。不要讓孩子濫看書,唯有古代文化是最精純的智慧。因此,一開始就要讓孩子熟讀背誦儘可能多的古代經典,這才是讓孩子受益無窮的財富。孩子的成長過程是一個通過正確地教育使孩子的智慧開啟的過程。信息時代的知識五年一翻新,所以說對現代的孩子來說最重要的遠遠不是讓孩子學多少知識,考多少分,甚至考上什麼大學,最重要的是首先有一個好品行,然後讓孩子學會怎樣學習,掌握學習的方法,學會適應的能力。很多父母家長沒有充分認識到這一點。他們對正確觀念、有用的知識充耳不聞,一如既往地去按照自己的陳舊框框,憑想當然教育孩子,造成孩子厭煩學習,以至於給孩子帶來許多學習的苦惱和不良後果。真正的智慧是從生活中體驗出來的,即把學到的知識通過親身體驗、琢磨,然後變成智慧。比方說,教一個孩子怎樣投籃球,他試了,可沒投中,最後,讓他把球和球籃上「啪啪」的聲音和球與手碰撞時的那種感覺聯繫在一起,使他通過了這一課。又如:我們帶孩子去幹活,去參加公益活動,讓孩子學著付出和奉獻,體驗到那種情景,觀察到不同的形狀和變化,孩子就會學到了這一課。學習伴隨著一個孩子孕育成長發育的每一個階段,胎兒時期最重要,其次就是在早年,孩子從一個嶄新而激動人心的認知階段跳躍到另一個嶄新而激動人心的認知階段,每一天每一時刻都是很重要的。因為嬰兒和幼兒的發育首先是以日、以時來測算衡量的。所以孩子如果錯過了在不同年齡段接收不同知識的時日,再去彌補就需要數倍的努力。年齡影響著孩子獲得知識量的多少,及時抓住,不敢鬆懈,一刻都不能耽誤!「急迫」的意思並不是說要佔滿孩子的自然時間,而是讓孩子的所有時間都更有效,以善巧方便的方法隨機讓孩子學到知識。有一天,我去辦事,要路過河堤和草坪,我想是個機會,就順便帶上一個孩子。我們一邊走,一邊說著話,孩子一邊還拍著皮球,我們走一會兒,停一會兒,欣賞路旁的景緻。當走到河堤時,有一位老大爺在河堤上逗小鳥,正在這時,我隨手拿出茶杯喝了一口水,在嘴裡咕嘟、咕嘟地漱口(以引起孩子的注意),接著他就一個勁急不可待地追問我,我繃住嘴一個勁兒地跟他比劃(加強他的注意)。等了一會兒,我把口中水吐出來,一字一板地跟他說:「我吃飯後要漱口的。」接下來我就問他,你會寫「吃飯」兩個字嗎?他說:「不會。」我興奮地說:「好,現在我教你寫。」很快孩子學會了「吃飯」兩個字。隨後,我們又注意到小鳥。我問他:「小鳥在哪兒飛?」緊接著,我指著天空,我們兩個一起說:「小—鳥—在—天—上—飛。」說著走著,一會兒,來到草坪,指著小草和孩子共同說:「蝴—蝶—在—草—上—飛。「(先提一個字,慢慢地讓孩子佔主動,我們倆個合說他更有興趣。就這樣通過聯想和視覺結合的方式,讓孩子學會了『鳥』和『蝴蝶』這些字)」。緊接著再讓孩子把剛才所說的寫出來:「小鳥在天上飛,蝴蝶在草地上飛。」——孩子又學會了描述和造句。到了下午,我又帶孩子到辦公室玩兒,他拍皮球,我打掃衛生。我先是拖地,最後倒垃圾,當我每做一件事時,就問孩子說:「我這是幹什麼呀?(加深他的印象,培養他的觀察記憶能力)」。我再問:「我現在又拖地,又掃地,又倒垃圾,這叫什麼呀?」開始他不知道,我就對他一字一板地說:「這叫打掃衛生。」在這同時,我啟發他觀察我的活動,比較我活動的不同之處,我說:「小傑,你看著我啊,看我哪一項做得最好,給我打分。」一直發問引導孩子,當孩子達到最興奮的關鍵時刻,我趕快用粉筆在地上教他「打掃衛生」四個字。他非常容易地就學會了這四個字。衛生打掃完了,我帶他到籃球場上學投球,他不會,我就鼓勵他,一個接著一個地嘗試,很快他就學會了投籃。當孩子學會一樣新東西的時候,他的心情是多麼地興奮,同時也激起了進一步學習和探索新知識的慾望。我不放過每一個機會,趕快用手裡事先準備的粉筆在地上寫「投籃」兩個字,孩子的好奇心很大,求知慾望促使他飛快地跑到我身邊問我:「老師,你寫的是什麼字呀?」我看著他的眼睛,興奮認真地說:「投籃」,於是孩子又學會了「投籃」兩個字。親子教育的實踐告訴我們:要想讓孩子學得好,就要讓孩子開心地去學。這樣的過程才能使孩子越學越想學,才能教孩子越學越有效率。對待孩子的學習,壓根就不能用機械、籠統、呆板的「寫字去」、「好好學習」、「寫作業去」等這樣的語言對待孩子,讓孩子真正學到東西的機會很多,絕不是局限在課桌上,學校里或寫字、讀書、做作業等。要耐心地與孩子一起交談,共同觀察,共同發現,見縫扎針地讓孩子學到活生生的知識。不論是在路上,還是跟孩子一起做事、活動、遊戲都能讓孩子輕鬆愉快地學到更多的字。要讓孩子有興趣地學,關鍵是從小讓孩子養成一個讀書、寫字的習慣,每天例行持之一恆,長期不懈。同時要用心專一,不可一會兒學這個,一會兒學那個,一門深入,長期薰修。回複本貼引用本帖
攖寧
寶寶年齡:5歲9個月來自:廣東 湛江3 樓:回復: 【第三篇:成長智慧篇】《打開孩子心靈智慧的金鑰匙》攖寧 發表於2008-02-18 17:16:00避開孩子的意識焦點——成長智慧篇之三小事的固執,大事的執著都是幸福人生的障礙。家長的任性、固執、偏激,會影響孩子的性格,使孩子變得執著。凡遇到孩子哭鬧、任性的時候,不要哄、不要勸、不要打罵、不要嘮叨,要以平靜的心避開孩子執著的意識焦點。讓孩子靜一會奇蹟般的轉機就會出現。很多獨生子女依賴性強,從來離不開父母,往往長久地纏著家長,遇事纏著家長不放。寫作業時媽媽要陪、晚上睡覺時要媽媽陪、不讓送自己上學的媽媽離開,媽媽強走就會大哭大鬧等。我的一個孩子,有一次,他媽媽送他到我家,當他媽媽要走時,他纏住媽媽不讓走。媽媽哄,老師講,奶奶拉,都無濟於事。我一看這情形,立即招集大家(包括孩子的媽媽)說:「來,咱們各干各的事,擺積木也行,讀書也行,我們大家自由活動吧,開始!」開始後的兩分鐘孩子心裡有些慌,玩不進去。我示意大家不要理他。兩分鐘後,孩子就忘了媽媽走的事情,開始專註地玩。他越玩越開心,在不經意的時候,媽媽就不知不覺地走掉了(這只是臨時解決問題的做法,隨著他的長大、明理的程度,慢慢培養獨立性是根本。)有許多類似的事情,只要繞開孩子的意識焦點,他們的習慣性或臨時性問題都可以輕易地得以解決。家長送孩子上學,孩子纏著父母不讓離開。這是一種依賴心理的表現,也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癥狀。孩子依賴人時他的內心是不獨立的,且內心很不好受。避開孩子的意識焦點,既不傷害孩子又能解決問題,是一個好方法。聰明的家長,自己慢慢領悟,以便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教學問題。回複本貼引用本帖
攖寧
寶寶年齡:5歲9個月來自:廣東 湛江4 樓:回復: 【第三篇:成長智慧篇】《打開孩子心靈智慧的金鑰匙》攖寧 發表於2008-02-18 17:16:27從小事著手從細節做起——成長智慧篇之四「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行里之行,始於足下。」不要只顧追求所謂的大事、難事,結果連眼前本份內的小事、易事都沒做好。停下來、靜下來,做好本份內的每一件小事、易事。「天下難事必做於易,天下大事必做於細」。親子教育是一項巨大的系統工程。因此必須從小事做起,從細微處做起。親子教育是難事,因此必須從容易的地方著手。現代的孩子,因嬌生慣養而養成獨霸的習性。不論是做事,吃東西還是說話,都表現出這種霸道和強性。實際生活中,孩子獨霸的程度比我想像的還要嚴重,在帶孩子的過程中曾不斷發生的現象是:你讓孩子們在一起玩耍時,時間不長,就會為一個小玩具爭鬥起來。你讓孩子們分散開,他們立刻就感到無聊、無所是事。你讓他們在一起做事,立刻就會因意見不和開始爭鬥而玩不下去。這些習慣的形成,不外乎與父母教育有關,家長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只注重孩子吃好、穿好、吃多穿暖,繼而談話中離不開學習、分數,而忽視了孩子品行德性的培養。孩子霸道的行為在孩子小的時候,認為很好玩,感到也不算什麼,對孩子不會有大的影響。待長大一點兒後,父母就會感到不對勁,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不好管,最後成為現代家庭社會中既普遍又嚴重的獨生子女問題。例如:孩子不知道與人分享,不能與人合作,不懂得配合別人,不能與人融洽相處,不知道體諒父母和周圍的人等。都屬這一類問題。我們的親子教育務必要從小開始,從生活中一點一滴小事開始,事不分大小,東西不分多少,貴在讓孩子在心目中樹起一個概念,從小讓孩子去孝順父母,為父母做事情,懂得分享、付出、接納、奉獻,讓孩子從小就養成樂於分享、奉獻的好品質。我的一個孩子,在家裡特別的嬌慣,什麼東西盡著吃,盡著喝,盡著玩兒,養成了凡事一個人說了算,成為一個十足霸道的孩子。我接收以後,開始對他進行訓練,先從小東西開始,拿出來一些帶殼的花生,讓奶奶、阿姨、老師、孩子們都圍在一起吃花生。先讓孩子開始剝花生,我帶大家一邊念叨著(把剝好的花生):奶奶一個,阿姨一個,老師一個,寶寶一個。說罷,望著孩子,微笑著不斷向他點頭認可,促使他主動去做。孩子非常聰明,一下子就明白了我的意思。他把剝好的花生仁按我說的順序一個一個送出去,當每一位接到他遞過來的花生時,還要大聲說:「謝謝!慶慶的花生真好吃!」還給他鼓掌。我帶大家反覆地這樣做,他越來越樂意分享並改掉了霸道的習慣。一次,二次,一天,二天,三天過去了。這孩子不論吃什麼東西,都記著先給身邊的人分一份,最後再給自己。回複本貼引用本帖
攖寧
寶寶年齡:5歲9個月來自:廣東 湛江5 樓:回復: 【第三篇:成長智慧篇】《打開孩子心靈智慧的金鑰匙》攖寧 發表於2008-02-18 17:17:45少批評指責多明確引導——成長智慧篇之五孩子會做到你表揚的內容,孩子不會做到你責備的內容,不論正與反,不論好與壞,不論對與錯,你對孩子發出的每一次訊息都是一次心理的強化。究竟想讓孩子實現什麼,全在你的選擇和選擇下的言行舉止……人性是不喜歡批評和指責的。因此任何人不論年齡大小,都不願接受批評和責備。這是人性的弱點。但成人對孩子卻忽略了這一點,我們似乎認為給孩子指出毛病是父母的天然職責,是真正地為孩子好,所以總是毫不猶豫、毫不吝惜、也毫不理智地隨時隨地批評責備孩子。對待我們的孩子,就象對待拿著鞭子抽趕的羊羔,讓它們順著自己情緒化的思路走。孩子與成年人一樣不喜歡批評和指責,更不喜歡教訓,但你要是做,他就會按你說的去做。而我們的家長往往認為孩子是自己的,批評、指責、教訓都是為了孩子好。有人說,現在的孩子越來越不聽話,越來越不配合。這說明家長在孩子心目中失去了做父母的權威和尊嚴。實際上,批評、指責、教訓是一種亡羊補牢的做法。如果不改變會使其出現逆反心理。我的一個孩子,媽媽要求每次做完作業都要把桌子上的東西收拾好,有一次他急著去看電視,不小心把墨水瓶打翻在地,媽媽一看就急了,開口就指責:「你看你這孩子毛手毛腳,做事一向不知道小心,還不快收拾好。」說時遲那時快她一巴掌就打了過去,孩子「嗚嗚」地哭了起來,家長還是一個勁兒逼著孩子收拾,孩子心裡生氣,不接受,站在那兒像個木頭人似的慪氣。他越不動,媽媽越生氣,孩子就是不接受,媽媽也下不了台階,怎麼辦?我想:類似的事情很多,大多父母是打、罵一通,指責訓斥一番。其實正確的去做很容易。好比說:父母家長應該冷靜地想一想,一方面做為父母會不會犯這種錯,自己犯了類似的錯時,應不應該原諒,而我們的孩子就該責備嗎?第二:寬容孩子,耐心地幫孩子或讓孩子自己收拾整理一下就行了,用不著大驚小怪的。難道發生在父母身上是小事,而發生在孩子身上就成了大禍了嗎?這樣對待孩子是不對的。第三:同樣的事情,用不同的方式和語言去處理,其結果就會完全不相同,對孩子一定要耐心、冷靜地去引導,這樣做孩子不僅會認識錯誤,改正錯誤,而且還會從中吸取教訓,防微杜漸。而以粗暴、武斷做法去指責、批評、甚至打罵孩子時,孩子因產生逆反心理不僅不會接受,反而會對抗、會抵觸,粗心大意的毛病不但改不了,反而會繼續重犯類似的錯誤。我的另一個孩子,吸了墨水,就把瓶子放在了手邊。我看到此情形,就坐在他身旁,望著他的眼睛,耐心、輕聲地說:「洋洋,吸完墨水後,墨水瓶不要仍放在你寫字的地方,如果你不小心,有可能會發生什麼事情。」他想了想說:「會碰翻。」我再引導他去想,碰翻後墨水就會灑落到作業本上染得一踏糊塗是不是(讓他清楚明白地認識到做事不恰當的害處)?接著再耐心地給他講方法:「你記住,凡做事要按次序,不論做什麼事都要有次遞,有條理。比如:吸一筆水一般可以用半天到一天,在這段時間內,你就用不著墨水瓶了。所以說,你每次吸完後,要養成隨手就把它擱到碰不著、挨不到的地方,這樣你就省去很多麻煩。」凡事要事先給孩子說明做事的次遞,讓孩子明白為什麼這樣做的原因,然後允許他一次一次去練習,直到學會。類似這樣的小事,一次不行,再提醒一次,經過二次,三次耐心的提醒,孩子就會很容易地注意,照著做,隨即養成一個好習慣。親愛的家長,在親子教育中,要把生活中的細節小事放在心上,實際上小事並不小,因小事引起麻煩的事枚不勝舉。親子教育就是從小事做起,多一些耐心和愛心;多一些冷靜和智慧;多一些啟發和引導。你的孩子,還有你自己現在和將來就會增添許多的舒心和快樂。回複本貼引用本帖
攖寧
寶寶年齡:5歲9個月來自:廣東 湛江6 樓:回復: 【第三篇:成長智慧篇】《打開孩子心靈智慧的金鑰匙》攖寧 發表於2008-02-18 21:35:16不要把「不好」的話掛在嘴邊——成長智慧篇之七遇事時要把「不可能」說成「這樣做能夠做到」。把「不能」說成「這樣做就行了」。把「罪過」說成「這樣做才是善良的孩子」。把「不對」說成「這樣是對的」。把「不好」說成「這樣說就好」等,把負面的詞語轉變成正面的去運用,把消極的話題改成積極的敘述。當孩子常聽「不好」、「不是」、「不行」等負面的言辭時,孩子的自信心、進取心、童稚心將會逐漸失去,變得心理消極,不求進取等。成功的親子教育是要通過種種積極向上向善正面的言辭和行為,激發引導一個孩子,使孩子不斷地揚長避短,棄惡揚善,積極、向上、向善地成長。並鼓勵孩子去主動地修正自己的不良行為,最終目的是讓他樹立堅定不移地認為自己是一個好孩子或可以成為一個好孩子的信念,在這基礎上,我們才能對他再作進一步的要求和教導。從表面看,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好的,成為優秀的,可我們的作法有時卻是相反的。在不經意中,毫不吝惜的說孩子這不是,那不行、批評或給孩子下定論,不斷在孩子的潛意識中輸入消極污穢的詞語。如:「這孩子嘴笨。」、「傻丫頭」、「壞蛋」、「沒出息」等用這種語言跟孩子講話,或在朋友面前評判自己的孩子等,這已是現代家長的一個普遍現象。有一次我到一個地方辦事,看到一位母親懷抱一個不到一歲的孩子,整半天都在不停地用「皮蛋」、「臭蛋」等字眼跟孩子講話,我在一邊感到非常的沉重,一個生活在這樣一個「皮蛋」、「臭蛋」言辭中的孩子,將來他能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呢?從潛意識學的角度:一個人的好與壞,美與丑就在於你從小給他潛意識深處輸入的是什麼?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你輸入好因,他就能得好果,也就是說,潛意識種下好因,就能得到好果,得到善果,成為一個善良的人,否則,亦然。因此,我們做父母的不論是有意或者無意,不論是隨便或者好玩,都要慎重使用你的言辭,萬萬不可濫用消極的言辭。否則會給孩子的健康成長、成才帶來無窮無盡的壞處。親子教育要掌握一個原則,始終給孩子輸入正氣的、美的、善的、積極的、上進的、健康的信息,給孩子貼「好標籤」。讓你的孩子在潛意識裡不斷種下正氣的、美的、好的、善的、積極的、向上的、健康的種子,這樣你的孩子就一定能結出相應的好果實。潛意識學、心理學專家實驗發現:一個從小被定位為「丑小子」、「傻瓜」的孩子,長大以後,自信心都比較差,內心充滿自卑、多疑、嫉妒且攻擊性強,成人以後,造成心理障礙多,人際關係不理想等不良人生結果。我的一個孩子,從小他的父母對她就很嚴厲,整天對她傳播的都是負面的訊息,認為這是對孩子好,其實她是害了孩子。她說從小就看出她的女兒有點像男孩子氣,她很害怕,恐怕養成習慣後對孩子不好,於是,常掛在嘴邊的話是:這閨女就像一個男孩,看你的聲音多難聽,粗聲粗氣的就像傻小子,就不會秀氣一點兒等。每每看到孩子的不如意,責備、批評或是所謂的教導便一起向孩子襲來,天長日久,她的女兒越來越像男孩子,說話、做事,連玩耍、爬高上低的動作也都像男孩子。等到初中二年級的時候,她的女兒,已變成了一個地道的「男孩」。我第一次見她時,就把她當成了男孩,衣服被掛爛,手裡拿著棍棒當槍用,爬高上低、走小路、翻牆頭、罵人、動不動就打架,脾氣越來越大,成績越來越差......媽媽後悔莫及。回複本貼引用本帖
攖寧
寶寶年齡:5歲9個月來自:廣東 湛江7 樓:回復: 【第三篇:成長智慧篇】《打開孩子心靈智慧的金鑰匙》攖寧 發表於2008-02-18 21:35:54讓孩子談「情」公開化——成長智慧篇之八常言說:好事不背人,背人沒好事。對孩子而言,神秘的事情會讓他探糾不清,越來越神秘。把本來神秘的事情立刻公開化,逐漸就會淡化,最終成為一杯無味的白開水……隨著孩子的成長,孩子的情感會發生很大的變化。特別是從初中階段開始,孩子就隱隱閃現一些談情說愛的念頭,這時候作為現代的父母千萬不能用敏感、盤查看守的心理對待他們。例如:看到自己的孩子與異性說話或交往就大驚小怪,亂作判斷等。你越是這樣,孩子往往越好奇或有逆反心理,本來無意或不成形的念頭,反而會變得有意識起來。現代孩子在性方面出現問題較多的原因,就是父母不當的管教方式與外界開放的現狀產生嚴重反差造成的。即一方面父母封閉孩子的這種意識,把情愛、性愛不科學地神秘起來;另一方面是外界各種媒體的公開傳播和社會生活各方面的影響,再加上孩子沒定性,是非觀念差,在沒有正確、客觀、科學地樹立愛情觀之前,往往會刻意地追求或償試。我的一個孩子已上五年級。那是冬天的一個下午,放學後天已經有些黑了,他媽媽去開家長會,一進學校大門就看見自己的孩子與一位女同學在房子的牆角處說話,媽媽走到跟前,二話沒說,氣勢洶洶劈頭蓋臉地指責孩子一頓:「沒出息,不爭氣的小子。」這些沒根據,沒著落的話一股惱地往外倒,孩子聽了這話,根本沒反映,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兒。鬧得家長會也沒開成,孩子一氣之下跑出去失蹤了兩天。後來,我與孩子談及此事,孩子說:「本來連一點都沒想的事,經媽媽這麼一提,倒也開始產生這些想法了。」事後我和孩子做了及時的溝通,孩子的心才平靜下來,經過幾次教育才算消除了由此產生的雜念,後來我與他媽媽都感到很後怕:要不是發現的及時,調整的妥當,說不定孩子會因此誤入歧途......在這方面,我的另一位家長做得比較好,平時經常跟孩子以談心的方式與孩子交流這方面的思想,以正確、客觀、科學的心態理解和接納孩子的想法。讓孩子認識到:情愛是一種自然現象,在不同的階段進行把握,一切愛都要建立在理智的基礎上,這才不枉為人。經常對孩子進行道德修養教育。事實上,男孩女孩隨著年齡的長大,異性之間都會有一種「神秘感」,而每一個年輕的孩子都不可能頓悟出那種成熟男女的關係,它必須由我們做父母的來適當教育和引導。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前,父母就要明白以下幾方面的事情。一、正確客觀對待孩子的交往,開誠布公,讓孩子明白交往異性朋友要庄端大方,無論和誰交往,都應讓父母知道。家長呢?也千萬不能用懷疑的心態,把想說的話埋在心中佯裝什麼都不知道,而背地裡跟蹤、偵查。要讓孩子的兩性世界一目了然,由神秘偏激走向科學道德、理性化。二、讓孩子的朋友參與你家的活動,一起共餐,以便了解對方,也是學習對方長處的途徑。當你發現某個孩子有許多憂點時,而自己的孩子在這方面欠缺,可以相互取長補短。三、教孩子了解對方,如果彼此的喜好差別太大,交往起來,多半是苦多樂少,通過平時的教育一點一滴的教給孩子讓他明白:道德品質差,不孝順父母的孩子,堅決不能交往。四、教孩子關心別人,兩性世界其實是一個關心、信任、理解、分享的世界,要想贏得他人的信賴、喜歡最好的方法就是懂得關心他人,而不是牽制他人,學會用平常的關心去換取長久的信任。一切都要建立在自愛和尊人理性的基礎上。五、與孩子常談一些感情方面的事,甚至不妨談談自己的情感經歷,不要等到孩子談戀愛時,才慌慌張張地不知從何談起,平時就應該教孩子表達情感,讓孩子給你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這樣孩子才會有事不背你,才會在戀愛的事上與你商量乃至聽你的意見。孩子的情感與大人一樣,去掉緊張的心理,自然、大方、輕鬆地對待,你的心與孩子溝通了,孩子就會有話必講。多關心孩子、體貼孩子,多跟孩子在一起,孩子的一切事情你不用擔心就會了如指掌,如你所願。回複本貼引用本帖
攖寧
寶寶年齡:5歲9個月來自:廣東 湛江8 樓:回復: 【第三篇:成長智慧篇】《打開孩子心靈智慧的金鑰匙》攖寧 發表於2008-02-18 21:36:29要給孩子改作文——成長智慧篇之九要給孩子啟發、提問、引導。不要給孩子敘述、結果、講解。凡事讓孩子主動你被動。這是培養孩子獨立思考、學習、生活的良方。在親子教育的實踐中,常常有家長埋怨發愁孩子對作文沒有興趣,不是「棗核解板沒幾句」,就是沒有中心,沒層次,沒有思想性等。很多時候寫作文純屬應付了事,草草帶過。父母家長對孩子作文水平的提高到處諮詢,參加輔導班。不見效果時會常常發問:這到底是慧根不佳呢?還是教育的方法不對呢?教條的教育方法:一方面父母往往以開頭怎樣寫、中間怎樣寫、結尾怎樣寫這樣的模式讓孩子機械教條的去模仿,這樣做讓孩子導致孩子感到寫作文沒興趣;另一方面是認識的問題。自古以來寫篇好文章都是一種難能可貴的事情,因此,在人的潛意識裡,對文章,尤其是文學作品就抱定一種高不可攀的心理想法。在寫作文時事先就產生一種恐懼感。第三種,孩子把寫作與生活割裂開來,為寫作而寫作,教師和家長沒有先教會孩子讓他一開始就去實踐,把想與說,說與寫,想與寫聯在一起,讓孩子搭起想、說、寫的橋樑,使孩子看到就說,說到就寫。事實上,孩子的寫作能力也需要從小培養,讓孩子寫好作文是一個啟發引導的過程,而非刻意地讓孩子先看什麼精選作文或參加什麼補習班。要想讓孩子輕鬆、自然的寫好作文,在孩子開始認字的同時,就要訓練他把自己想的、說的用文字的形式書寫出來,在逐步認識更多字的基礎上,讓孩子先用語言表達而後用筆記錄下來。在最開始的時候寫一個詞,逐步寫一句話,繼而是一篇短日記。訓練的方式如:在帶孩子玩時,見草說與草有關的句子,見水說與水有關的詞語,讓孩子及時地寫出來,從小就跨越說與寫的鴻溝。讓孩子養成經常隨身攜帶一個小本子和一支筆,隨時隨地都可動筆,會拼音寫拼音,會寫字就寫字。接著再教孩子查字典,把不會寫的字查出來補充上。久而久之,孩子有了寫作的習慣,隨著年齡的增長,好文章就指日可待了。我看到生活周遭的大多數孩子對寫作文感到很困難,而這些孩子卻都非常有思想性且語言表達也非常流利、有次序。可就是一輪到寫作文的時候,就發大愁了,這就是因為孩子從小沒有得到自然、通俗、輕鬆的引導和培養,而導致了孩子把寫作教條化、公式化、困難化。再一個原因,從小訓練動手的習慣,長期懶惰也不想寫。家長讓孩子多認字,對寫作很重要。同時還要讓孩子感覺到,寫作是一種用筆說話的自然表達方式。另外,在孩子尚小的時候,時光被白白浪費(比如:媽媽常抱著孩子閑聊等),而到了上學時又沒得到相應的培養和訓練,再加上猛然要學習和閱讀大量的書籍,給他帶來的是一種壓力,一種茫然。而壓力使他對寫作更加恐懼。所以說,很多家長都訴苦:「我的孩子什麼好作文書都買了,還是寫不好作文。」孩子寫作沒興趣以及作文寫不好的另一障礙是,在通常情況下,家長先讓孩子坐下來寫作文,然後再認真嚴格的(其實,父母為孩子改的也未必正確)為其改作文,在改作文中,往往會挑出一大堆的毛病,什麼這個句子不好啦,那個詞語不恰當啦,或者是這個段落沒意義……從心理學角度講,當你這樣做了以後,孩子內心很容易產生恐懼,就不敢再作自如的嘗試了。於是孩子在寫作文時束手束腳,就不敢再放開手寫。潛意識裡產生了許多障礙,於是寫作興趣、寫作動機、寫作的靈感大大減退甚至封閉。在每次孩子寫完作文後,照例指點一通,亂加批評,看上去你對孩子在嚴格教育,實際上你在一步步抑制孩子的寫作思路和興趣。正確的做法是:注重啟發引導,鼓勵他寫,寫好後讓孩子大聲讀,讀後給他鼓勵(如鼓掌、豎個大拇指等),表揚他進步的地方和方面,那怕是一個句、一個詞、一個字都很值得表揚。引導他發散思維,擴展文路,調動他的內在主動性,指出正確的是什麼,不正確的是什麼,啟發他自己去修改。具體提高孩子寫作水平最有效的方法是:孩子坐下寫作之前,先讓孩子口頭表達一個想法、一個房間的擺設、一頓豐盛的午餐等,還可以讓他先敘述一遍一件事情的經過,然後再把它記下來,如:製作一個小手工藝的過程等。孩子敘述時,你要專註地、仔細地、用信任和關愛的眼睛望著他,還可以對他插話說:「你想的很好,說出來更好。」待他敘述完後,就鼓勵他把剛才說的話寫下來,自然就是一篇好文章。寫完以後,讓孩子給你讀,而後你把錯字、錯句、以及語句不通順或顛倒的語句以建議的口吻,給他指出來,讓他自己去找字典或翻閱書籍糾正、修改。一開始就讓他知道這是自己的事兒,讓他獨立完成自己的事情。當孩子小時,不會查字典要耐心地教他方法,再大年齡時要提示孩子查書籍,查哪些書籍,讓孩子從小就養成會使用工具書進行寫作和學習的習慣,繼而不斷提高這種能力。這樣做,你和孩子都輕鬆,孩子對認字、寫作文會越來越主動,越來越有興趣。同時由於是自己動手學到的東西,即靈活又印象深。還有一點非常重要。孩子初寫作文時,往往辭彙掌握的少,你可提示啟發他去查找和使用修飾的詞或字,讓孩子象搭積木一樣去填補,這樣做,孩子就會越來越有寫作的興趣。如孩子描寫小草時,你可先讓其觀察或想像一下小草是又綠又嫩呀?還是又黃又瘦呢?讓他自己根據描寫的主題去選擇,把適當的修飾詞放在小草的前面或後面。又如:孩子在描述城市有很多路燈時,可啟發他使用「五彩繽紛」來修飾「燈光」,還有把道路兩旁的燈光擬人化,好象在跟我們過路的行人「眨眼微笑」等。慢慢地引導,孩子既活躍了寫作的思路,又提高和養成了仔細觀察、靈活思維、用字遣詞活潑等方面的能力和習慣。這樣寫起文章來就比較的自然、容易了。對孩子寫作文的培養是由簡單到複雜,由易到難。根據孩子的年齡、程度、採取不斷加深和擴寬的方式,讓孩子的思維不斷發散、加深、升華,從而孩子的寫作潛能就會得以不斷開發。以上的方法只能讓孩子想寫、能寫,提升寫作水平,開發寫作潛能,還要基於從13歲前讀誦聖賢書,背誦古代經典,如「笠翁對韻」等,可奠定一生的文學修養根基回複本貼引用本帖
攖寧
寶寶年齡:5歲9個月來自:廣東 湛江9 樓:回復: 【第三篇:成長智慧篇】《打開孩子心靈智慧的金鑰匙》攖寧 發表於2008-02-22 14:01:03打開孩子心靈的好窗口——成長智慧篇之十不同的人,不同的生活環境,不同的教育方法,使一個人在潛意識深處種下了不同的種子。太陽也有被雲遮敝的時候,人的心靈也會有不明亮的一面,因此,從小著重展現孩子明亮的的一面,打開孩子心靈美好的窗口,讓他發熱、放光。相由心生。善與惡、真與假、好與壞,都會從面貌上表現出來。如果讓我們的意識焦點集中到好的方面,好的事情上,心靈好的窗口就會打開,如果意識的焦點集中到不好的,消極的事情和思想上,就會打開一個不好的心靈窗口。為了我們孩子的身心健康,我們要時刻注重打開孩子心靈美好的窗口。有一個故事講的是,一個小女孩,在樓上和奶奶玩兒,正玩著時,小女孩打開這窗戶向外張望,看見一個人正在雨地里埋一條小狗(這條狗是被人殘殺的),那情景映入了孩子的眼帘,影響了孩子的心情,突然孩子的臉色變得非常恐懼,非常沮喪。奶奶看見後,馬上走過來,隨手關了那扇窗戶,同時打開另一扇窗戶,孩子順眼看去,窗外遠處,對面一家的平房上一盆盆鮮花開的正艷,五彩繽紛。瞬間,小女孩表情興奮起來。奶奶跟小女孩說:「窗戶好比人的眼睛,你從窗戶里看到喜悅的人和事,心情就好起來,否則心情就會變壞。而人的眼睛又是心靈的窗口,心靈美好的人每天都會以友善、喜悅、感恩的心情面對生活中的人、事、物,那她的身心就會健康,面貌就會美麗漂亮。這個故事給我們的啟示:做父母的,要多給孩子分享一些美好的事情和思想。讓積極、健康、美好的思想充滿孩子的心靈,而盡量避開那些消極污穢的東西。有時候,我們的家長在不經意中,跟孩子亂七八糟的說一些不健康不愉快的事情,哪裡死人了,哪裡著火了等。無聊消極的信息給孩子傳播的越少越好。有時候,家長是為了教育孩子,給孩子說這經驗、那教訓。比如:誰家的孩子不孝順啦,誰家的孩子愛打架啦,某某地方的孩子殺父母啦等,這些消極的事情都不要給孩子說。要想讓你的孩子好,在孩子面前只說好的避開壞的,只說純正的避開邪惡的。對孩子講話要有分寸,要有理智,消極低俗的語言不但浪費了孩子的精力和時間,更嚴重的是會污染孩子純凈、友善的心靈,誤導孩子的健康成長。做父母的要時刻注意,慎重地對待給孩子說的每一句話、給孩子展示的每一件事。想讓孩子好是從小給他定規矩,教他做好,而不是小時不管,待長大再灌輸消極的。這樣會百害無一利。給孩子心靈打開好窗口的含義是:一、把父母比作建造房子的設計師,你的孩子就是正在建造的這座房子,地下室及地基已經造好,房屋的主梁與屋頂仍在建設中。但是當這座房屋的基礎已經建好,而建築師又要在這座房子上做什麼改動就已經太遲了。1、這座房子就在你的腳下建起,就在你的家裡建造。2、父母就是建築師。3、孩子一生都將居住在這座房子里。二、把父母比做孩子的設計師。父母以倫理道德的標準,以人性所具備的內涵和外在行為設計孩子的一生。運用恰到好處的親子教育方法和智慧啟發、引導、教育、管理孩子。父母的擁抱和親吻,就好像給了孩子種種誇獎和表揚。比如:在孩子說出一個完整的句子,或者跨出了最初幾個趔趄的步子時,父母如能對他大加讚許和鼓勵,這樣他就會傾向於重複這些行為。至於遇到什麼情況要對孩子予以獎勵,則由你決定。但是,如果你不能肯定究竟是什麼樣的孩子是最優秀的,有價值的,你可能會一時為某一行為獎勵他,以後又會為同一行為懲罰他。這樣造成前後不一致會導致孩子糊塗,培養出糊塗的人來。注意,獎勵不要讓孩子產生依賴,鼓勵不要讓孩子產生傲氣,凡事都要把握一個度!這個度的原則是:讚許、鼓勵性德行為,而不是外貌才能和人。好的標準是:孝、敬、仁、義、理、智、信。如果你真心想讓你的孩子成為一名優秀的學生,想讓孩子考上名牌大學,如果你已明確這是孩子的一個大目標,那就應該首先剖析自身,哪些做法是對的,哪些作法是有用的,哪些作法是無用的,甚至是相反的。然後你可輕鬆地採取許多措施付出持之一恆的行動,來增強這一可能性,使他喜歡學習和讀書。你要在孩子很小時候起,就使他對書本有積極的體驗。給他講童話故事,花些時間讀書給他聽,在他成長過程中,從小就讓他在安靜的環境聽有聲書,要選擇聖賢經典書籍。父母要每天讀好書,帶動孩子,影響孩子。三、做為一個父母能為自己孩子做的最好的事就是:給孩子自由發展的空間,讓他自己去發展成長,別輕易妨礙孩子的成才。同時要激勵他們的勇氣和培養他們的自信心,真切地相信自己的孩子是一個獨立的,不依靠父母身心健康的孩子。注意自由是不障礙他的自性,而絕不是放任無規矩!從心理的角度講:當你自由地去做事,自由地表達情感,為人父母,讓孩子自由表達,而目的是要教導孩子掌握對錯,分辨是非,節制那些該講,那些不該講,自由地成為真實的自己時,就不那麼恐懼害怕,變得更健康,更有活力,更有探索精神,學習的慾望會更高,更富有自我實現精神。反之,不能自由地去做事,不能自由地表達情感,不能自由地成為真實的自己時,久而久之,他們往往變得會神經過敏。但切記無論任何自由,都要建立在道德、仁義、禮讓的基礎上,其它一切都是方法,在對待孩子時,一定要掌握住這個原則。教會孩子最重要的是:要他們為自己負責,如何做一個有益於社會的人,助人為樂,從小事做起,從今天開始。四、因此我們必須把孩子看作是積極的參與者和他自己的最好老師。做為一個孩子,不在於他懂得多少,而在於他掌握多少,自己安排學習的方法,而在於他能運用多少,不僅如此,還要關注不同年齡段要選讀那些書。比如:在十三歲之前背誦古文,閱讀古代名著,打基礎開智慧。十三、四歲以後,再著重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就會感到很容易。「有餘力,則學文。」從小培養孩子守規矩,讓孩子懂得孝順父母、尊敬老師,自己謙卑,恭敬別人。有規矩懂禮貌,才有學習的定心。重視家庭教育,在家把孩子的做人規矩和做事定性培養,就要「如金入模,如水有堤。」讓孩子走出學校,走進社會時去感受快節奏的時代,慢慢適應快速變遷的時代,我們的父母才能安心、放心。我們做父母的一定要以開闊的視野,長遠的目光施教對待我們的孩子。那種刻意追求孩子分數,靠催促對待孩子的行為,靠盯著孩子做作業的方式,只會扼殺孩子成長的天性,扼殺孩子獨立性本能的發揮,成為孩子心靈的種種枷鎖。因為教師和家長給予孩子的是指導,只有學習者自己才能形成智慧。所以給孩子補習,講題告訴孩子答案,是扼殺孩子的智慧和學習主動性的拙略行為。真正的教育是啟發孩子自己去學習,孩子才能對學習越來越有興趣。做為父母和教育工作者的最大任務是:正確引導孩子,在孩子執行的過程及時準確糾正做錯的行為和方面。你希望你的孩子將來是一個有智慧、有能力、有學問的有用人才,那你就讓他從小參與家庭勞動,讓他業餘的時間和精力適當運用於生活實踐,這將對人生受益無窮。請改變那種為玩而玩,為消磨開心而玩的活動。因為那是在浪費孩子的精力和生命,要讓孩子從小做力所能及的有用有益的小事。回複本貼引用本帖
攖寧
寶寶年齡:5歲9個月來自:廣東 湛江10 樓:回復: 【第三篇:成長智慧篇】《打開孩子心靈智慧的金鑰匙》攖寧 發表於2008-02-22 14:03:37培養孩子的知恥心——成長智慧篇之十一人之所以有凡聖的區別,主要就是在於知恥和敬畏的存心,一個不知恥的人,也就不可能去做榮耀的事情。在現代的家庭教育生活中,由於父母不懂得給孩子開始就樹立真、善、美、慧的做人、做事準則,而是人云亦云、自由放任孩子。生活的環境誘因太雜太多,在孩子還沒有分辨是非能力的時候,就任意沾染著各種不良的言語、行為、思想、觀念和習氣,由於父母教育做人的正確敏感度差,而導致孩子不知什麼是恥,什麼是榮,從而對恥的事不知拒絕,對榮的事不知學習,這就表現在:很多家長為孩子的錯誤行為煩惱,家長常說:我的孩子就是沒記性,錯誤的事嘴都磨破了,還是記不住。這是為啥?孩子的記性最好人人都知道,可為啥改錯就是記不住呢?這個主要原因是:孩子從內心就不認為錯,也更不想著改。因為沒有標準,在家裡你讓孩子這樣做是對,出了門在外面別人那樣做也有人說對。所以,孩子在幼小的心靈里也不知道什麼是真對,什麼是真不對!要解決這個問題,除非為人父母自身高度警覺,從小在家給孩子確立正確的做人、做事規矩,在孩子從小就自然培養,待稍大一些該走出家門時,就有了做人、做事的定性,這才是你省心、省力的善待、真愛孩子最根本有效的做法。一、讓孩子知恥改錯快的方法1、從小確立做人、做事的準則(準則就是《弟子規》)。讓孩子照著去做,在做的過程中,不能放任,不能妥協,不能間斷。孩子高度警覺,發現蛛絲馬跡就要及時糾正杜絕。2、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對有問題的孩子也要注意保護。我的一個孩子,真令我感到吃驚。他是因為上小學一年級成績一直跟不上,媽媽才把他從學校領回來交給我。有一次,我帶他去玩,正走著走著,他猛的一驚,「老師,快走!」他一邊說一邊拉我的手。「怎麼回事?」我問他。他指著一個地方說:「那是我姥姥家。」我說:「好啊!是你姥姥家,咱們去玩一會兒吧!」他立刻拉長了小臉說:「去那幹啥,不能去。」「那為什麼?」我說。「我一去,她會追問我,為什麼沒到學校去上學啦,你是不是在逃學啦?你為啥不好好讀書哇?」他說著眼裡噙著淚花。我望著天真可愛的孩子心裡明白了,孩子真是有心眼啊!他知道逃學的孩子在父母及別人的眼裡是壞孩子,他不願意當壞孩子。看上去孩子不吭聲,心裡也是不好受啊!而我們做父母的往往認為孩子什麼也不懂,平時任意批評,責備孩子,不分場合打罵孩子,父母不注重體諒孩子的內心感受,致使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受到無情的傷害。作為父母千萬記住:對待孩子應該同情他、愛護他、開導他、激勵他。因為,一旦解除孩子心理壓力的包袱,學習成績自然會提高。3、常帶孩子去健康高尚的場,與德行好的人交往。《弟子規》中有:「善人則接近之,助德行於身心。惡人則遠避之,杜災映於眉睫。」4、對出了問題的孩子,要根據不同程度付出關愛,以加倍的耐心和時間逐漸感化令其善心回頭,不可操之過急,以免適得其反。5、對不論錯到那種程度的孩子,都不要用拒之門外的態度和行為往外推孩子的身心,因為這樣做的後果只能會更差。在這種情況下,父母要以極大的忍耐心,冷靜地對待孩子的一切,要時時提醒自己:「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孩子的現狀,是他的習氣所致,而不是他的本性,要對孩子有堅定的信心。早晚都會回頭的。二、使孩子失去自信心的行為有以下常見的幾個方面:1、孩子生活的家庭不和諧,家庭成員彼此不關愛。父母之間不和、吵架是傷害孩子的最大原因。2、你對孩子的期望會過高,不符合孩子的實際能力。3、不注意經常適時、適地鼓勵孩子,讓其勇於嘗試、勇於探索,並在其過程中像原諒自己一樣原諒、寬容我們的孩子。4、對孩子不關心,了解不夠,未得到及時的幫助和鼓勵。5、從小不注意培養,對孩子只知道物質上的關心,生活上的疼愛,而不懂得從小教導孩子怎樣樹立人生做人、做事的目標和準則。6、對孩子較好的表現無原則的誇獎、賞識過度,而對孩子的錯處不分時間和地點的亂講一統。7、對孩子打擊的太多,認為他是孩子,怎樣說都沒啥。三、缺乏自重意識1、開始從言語上或者行動上欺負別人的孩子。2、突然與以前的朋友斷絕來往。3、不願嘗試新鮮事物。4、過於想引起別人注意或者自吹自擂。5、內心不平和,愛找茬、攻擊性強。6、情緒悲觀,不相信自己有影響力和獨立做事的能力。7、經常抱怨別人不愛他,不喜歡他,不表揚他,瞞天怨地怪命運。四、擁有健康自信意識的孩子,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接受和完成一個任務時,有相當大的自信心且動作敏捷。2、普遍喜歡與學校的師生交談,感覺十分快樂。3、做事獨立,有自己的主見,不受周圍老師和同學的情緒、眼神、語言的影響。4、不隨波逐流,能堅持自己與別人不同的意見。人有主宰,不易被不好的東西引誘,為人公正。五、自重意識受到傷害時,會有以下負面的影響1、學習成績不好,會失去學習的信心。2、不善於與人交往。3、很容易變得精神消沉。4、受人引誘,沉湎於上網、吸煙、酗酒等墮入消極污穢的泥潭裡。5、畏畏縮縮,易躁且焦慮不安、頭痛,或是隨便不自愛。6、缺乏自信心,還經常苛求自己,依賴他人,極易產生對他人的懷疑、嫉妒、怨恨等消極想法(心態)。7、常表現出對自己百般挑剔,認為自己這不行,那不行,沒有主見,人云亦云,遇事猶柔寡斷,常覺得自己軟弱可欺,自憐感強。另外,性格多內向,飲食無節制,不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如穿衣不整齊,經常往自己的身上亂畫等。回複本貼引用本帖
攖寧
寶寶年齡:5歲9個月來自:廣東 湛江11 樓:回復: 【第三篇:成長智慧篇】《打開孩子心靈智慧的金鑰匙》攖寧 發表於2008-02-22 14:03:57你的孩子突然掉隊怎麼辦——成長智慧篇之十二「教子嬰孩,教婦初來。」當你發現你的孩子16歲時掉隊了,實際上他從6歲就已經掉隊了。今天,我的一個上高中一年級的孩子家長來找我苦訴:「誰都知道,我的孩子從小就聰明、學習好、懂事、聽話。可到了初中不知怎麼就開始不聽話了,結果到現在越來越讓人擔心失望了......」看著家長無可奈何,百思不解的表情,我只好拿一棵小樹的成長做比喻,來讓他明白問題的原因:我指著窗外花盆裡的小樹,說「比如這棵小樹,它小的時候,泥土裡的營養成份比較充分,再加上小樹需要的營養量較少,所以能夠健康的成長。而當其逐漸長大,如果這時你給予它適時、足量的營養成份,又有充足的陽光照耀,這棵樹在肥沃的土地里很容易就長大成才。相反的,沒有充足的肥料、水份、陽光、土壤(一系列的防病措施)。樹木肯定經不起各種污染、暴晒、狂風的襲擊,然後枯萎,甚至死亡。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樹木的成長與人的成長道理一樣。當孩子小時各方面照顧都很好,但一到孩子逐漸長大,父母普遍認為:孩子能自己吃飯,自己走路,自己睡覺,就認為他能獨立了,可以不再多加管理和關心,可是往往在孩子長大以後,父母忽視了最重要的東西,除吃、喝、玩、樂、休息以外,還有他們對現實社會的認識能力,和對生活事件的處理能力,對是非道理的分辨把握能力。而這對一個人的成長又恰恰是最重要的。我們的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生活接觸面逐漸擴大,思想認識也隨之擴展,他確實需要吸收更多能使他順利成長和健康免疫的各種養份,並隨時補足和強化這些養份。否則,如果你不注意的話,他必然會受到社會生活環境中很多不健康的負面「養份」的侵襲,這就是你的孩子會掉隊的原因。做為一個好的、合格的父母確實需付出很多,你要給孩子的不僅僅是吃和穿,你不是一個供給者,你教孩子的首先應是生存、生活的智慧。孩子所需要的不只是要求他考滿分的「文憑父母」,而是懂得關心、體貼、了解、鼓勵、教導他的貼心的爸爸媽媽。只有如此溫馨體貼的父母,才能培養出沒有煩惱的孩子。這樣的孩子活得快樂、健康有智慧。這樣的孩子一旦踏入社會,也會面對成功,步步為贏。要做一個不斷學習進取的父母,孩子是站在你的肩膀上的,你有多高,他就會有多高;你看多遠,他就會看多遠。你的生活經歷和思想境界是孩子成長的活教材;你改變,孩子才能改變;你成長,孩子才能成長。能讓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且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斷開發智慧,敏銳地體察孩子的每一個眼神,每一個需求,是善意,是諒解,是委屈,是埋怨,是喜悅......都需要你付出理智,付出耐心,付出愛,更多的是真愛——發自肺腑的真摯心靈對話,是恩威並濟理智的愛。回複本貼引用本帖
攖寧
寶寶年齡:5歲9個月來自:廣東 湛江12 樓:回復: 【第三篇:成長智慧篇】《打開孩子心靈智慧的金鑰匙》攖寧 發表於2008-02-22 14:11:38你封住了孩子的嘴——成長智慧篇之十三不要隨便打斷孩子的話,要理智的對待孩子的說話和提出的問題。另一方面,要把對孩子想說的1000句話減少到一句。人一出生,只要不是有生理疾病的原因,沒有不愛說話的。可我們的孩子在父母面前卻不肯說話。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孩子不說話最主要的原因,是父母小時候沒教孩子怎樣說話而導致,漸漸長大後不懂得什麼時候怎樣說話,而影響語言的表達。你不發現我們現在的孩子,你讓他自由說話時,他廢話連天,當有正事讓他講話時,就表現出木訥、害羞的樣子。另外屬方法問題引起的,平時父母不顧及孩子的心理感受,無休止地指使孩子怎樣做,怎樣學,怎樣才叫懂事。當父母這樣做時很多時候都在違背孩子的願望,所以,孩子就用沉默來對抗父母的「教誨」。不少家長給我反映,當她說她孩子的時候,她的孩子把嘴一噘就是不吭聲,常常還說著說著就「咔嚓」一聲把門關上躲進自己的房間去了,任憑你死說活說也不會有一點反應。就這樣時間一長,慢慢地孩子越來越不願意跟我們說話了,是你自己封住了孩子的嘴。一個孩子的媽媽說得好,「孩子不願意回家時,說明家裡沒有溫暖,是父母趕走了孩子的人和心;孩子不說話時,是父母的語言沒有打動孩子的心,是父母封住了孩子的嘴。」這話說得多麼忠懇確切。父母一個不經意的舉手、甚至一種不真誠的笑聲,就會傷害孩子的內心。我們對待孩子一定要真誠,且每一句話每一言行都要慎重,你不恰當的舉措以及不恰當的批評,一下子封住了孩子與你交流的口,你失去的是孩子對你的信任,爭得的是孩子對你的遠離。父母要在家庭承擔起「君、親、師」的天職。不經意的眼神,不真誠的笑,以及不恰當的各種行為,都會造成孩子心靈的創傷。父母——孩子的第一位啟蒙老師,在親子教育過程中,一是要隨時隨地體貼孩子的內心,孩子的心理感受,這樣才能溫暖孩子的心;二是要節制和注意自己的舉止、言行,這樣才能不傷害或少傷害孩子的心。根本的解決辦法是,從小培養孩子的孝心,有孝心的孩子絕對不會讓父母催著學習、做事,也不會跟父母毆氣,更不會不願意跟父母談話。從小就著重培養孩子的德性,讓孩子有規矩,同時教孩子會說話兒,在什麼樣的情況下說話,說什麼話,在什麼樣的情況下不說話,對什麼樣的人怎麼說話,千萬不可隨順孩子的喜好、情緒,凡事都要有規矩要有原則。回複本貼引用本帖
攖寧
寶寶年齡:5歲9個月來自:廣東 湛江13 樓:回復: 【第三篇:成長智慧篇】《打開孩子心靈智慧的金鑰匙》攖寧 發表於2008-02-22 14:12:01不要隨便託人帶孩子——成長智慧篇之十四生兒育女是喜劇,教育不到是悲劇,教育不到是父母的責任。不要為了一時的痛快、省勁,安逸而不負責任地隨便把孩子交給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以及保姆等,這些都是對教子育人的極大失職和錯誤。現代的獨生子女,在父母的眼裡——孩子是寶貝,是家庭的希望和慰藉。但撫育孩子又是一項系統的人生工程。如果做父母的稍不留心,就誤導和耽誤、影響孩子的一生。這比任何投資上的損失都要慘重得多。因此父母家長千萬不要把孩子隨便託人帶,也不要因自己忙或為了省勁兒等原因,把孩子交給爺爺奶奶。我看到不少的家長,就是為了自己的快樂、交際、應酬的方便,不是把孩子往姥姥家一放,就是順便往姨家一擱,感覺自己挺自在、省勁兒。做父母的應該知道,親子教育要講質量,父母的職責任何人代替不了,對孩子是要負責到底的。不要只顧他的年齡成長,更重要的是心靈的成長。讓誰看管孩子,讓誰帶孩子要有選擇性,如果你只是圖省錢、省心、省勁兒,只顧眼前一時的安逸,那麼孩子會讓你失望,日後你需在孩子身上加倍的付出。因隔代老人最易無意地失職,嬌溺孩子而讓孩子失教,這是父母永遠也擺脫不掉的責任。古語云:「子不教,父之過」。子女不成器是父母的過錯,生養孩子以及正確地教育他們才是人生的喜劇,對於現代的孩子一定要從小開始關注對他的管理並施以正確的教育方法。否則,你會後悔莫及,從現在起就開始,不要再委託人隨便帶孩子,其具體的原因如下:(一)媽媽才是孩子最好的啟蒙老師,媽媽的工作任何人都不能代替,家庭是最好的教育機構。要知道孩子要有一個穩定的環境,穩定溫暖的家庭,任何人、任何地方都不能代替父母和家庭。(二)如果讓爺爺奶奶等老一輩帶孩子,一是他們很可能因陳舊的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或生活習慣已不再能滿足孩子的需要,他們的說教,孩子也聽不進去,有可能會誤導孩子。二是在生活上爺爺、奶奶已退休在家,會特別的嬌慣順從孩子,使孩子沒有規矩,沒有獨立生活的能力。(三)交給其他人帶養孩子,更應該注意其人品、內涵和修養程度,沒有選擇地把孩子隨便讓人帶,是對孩子不負責任的表現,日後會造成不可預料的後果和不可彌補的損失。(四)對孩子的培養,從小開始,持之一恆,不能間斷,「一日暴之,十日寒之」的行為是不會收效的。父母萬不得已因工作需要讓人帶管孩子時,應物色好人選,選擇有德性、有學問的人來帶孩子。其次是父母家人要統一思想,統一方法,「先培訓後上崗」,為了孩子,為了自己,為了家庭,為了國家,為了民族,培養孩子教子成才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民族的命運與其說掌握在孩子手中,不如說掌握在母親的手中。母親——成就孩子的搖籃!回複本貼引用本帖
攖寧
寶寶年齡:5歲9個月來自:廣東 湛江14 樓:回復: 【第三篇:成長智慧篇】《打開孩子心靈智慧的金鑰匙》攖寧 發表於2008-02-22 14:12:38給孩子提供安靜的家庭環境——成長智慧篇之十五孩子天生就是善良的、純潔的,教育孩子就象往白紙上寫字一樣容易,可為什麼現在實際生活當中的親子教育顯得異常的吃力費勁……在這裡,我反反覆復地勸誡父母,不要只顧多給孩子什麼,而是要關注少給孩子什麼,選擇給孩子什麼,要讓孩子純潔、平靜,保護好孩子純潔、善良的心靈不受污染。快節奏的社會生活,使社會生活中的各個角落都猶如嘈雜、喧嘩的鬧市,找不到一處的寧凈。擁有安靜的家庭則是孩子最大的幸福,就象一塊寂靜的綠洲,平靜與綠色對現代人猶為重要。孩子需要一個寧靜的心靈,一個溫馨、寧靜的家庭環境。不要一味地追求時尚和現代化的生活而忽略了這一點。(一)父母和諧,教子思想方法正確統一。父母共同不斷學習正確的教育方法,轉變親子教育觀念,是親子教育的成功的前提和保證。(二)父母一進家門就打開電視消磨時間,這種壞習慣必須改掉。讓孩子在安靜的環境中做作業,看書,聽故事。閑暇時與父母交流,不要讓孩子看電視。因為實際上父母掛在嘴上的要讓孩子有選擇性地看電視,其結果是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父母根本把握不住,孩子自己也控制不了。如果從小不開始嚴格杜絕,到長大以後一定會無法管理。(三)保持家庭環境的整潔,明亮。在一個家庭中,東西的胡亂擺放、飾物的擺設過多過雜都會干擾孩子的心境,分散孩子的精力,影響孩子專註地學習,這些在日常生活中看似小事,但卻是親子教育中的大事。這一點,務必引起家長父母的重視。(四)家中的物品和用具要簡單自然,實用要方便簡捷。現代的家庭生活過於複雜化,父母刻意追求裝飾、擺設,方便安逸是對孩子寧靜的心靈培養的一大障礙。我的一個孩子,他家庭住房很大且很寬敞,一套一萬多元的音響及配套設施放在客廳里,長年累月,除了看電視,別的功能基本沒用上過。好不容易,有一天孩子產生聽故事的興趣了,客廳因為人多沒法讓孩子聽,想讓孩子到另一個房間聽時又沒有現成的錄音機,就這樣,孩子的興趣又隨風飄散了。另一方面,我還發現,父母給孩子買音響時,太過於複雜,讓孩子使用,除了操作複雜化浪費孩子的精力和時間外,別無價值。(五)給孩子設置方便、順手的物品及用具,讓孩子使用起來方便。我在一個孩子家進行家訪時,看到他家電線拉扯兩個房間的長度,在孩子學習時,扯燈就要化費10分鐘時間,燈扯好後,來回過路時還要躲開長長的電線,完了,還要再花一段時間收藏起來,這可真夠煩人的。我對家長說:「你是否試著一次把燈整理好,再不用每天分散時間,也就不會有這些麻煩,」現在很多家長不能規律、有次序的做事,凡事都拖延,不能把事情做到最後一道工序,到緊急必需的時候就顯得顧了頭顧不了腳。這樣的家庭環境,實在也教育不出可愛的孩子,更培養不出什麼人才。要想讓孩子聽話,有規矩,守紀律,健康成才就要求父母家長去掉懶散的習氣,從不起眼的小事做起,關注每一細節,做事有次遞,生活有規律。讓孩子在方便、順勢、穩定、安全、有條理的生活環境中生活,使孩子自然而然地成為生活快捷,遇事果斷,做事有理智、有條理、有規矩的孩子。總之,現代的生活既給世人帶來了方便,也給人們帶來了複雜和麻煩。我們要仔細用心觀察和揣摸孩子的內心世界,只給孩子設置一個方便、明快的環境,只提供簡單、實用的物品。不要給孩子的房間貼放飾物,不要給孩子買帶飾物、飾圖的衣服用具、用品、文具等。回複本貼引用本帖
攖寧
寶寶年齡:5歲9個月來自:廣東 湛江15 樓:回復: 【第三篇:成長智慧篇】《打開孩子心靈智慧的金鑰匙》攖寧 發表於2008-02-22 14:14:17當孩子的好影子——成長智慧篇之十六父母和孩子互為影子,看到你就知道你的孩子,看到你的孩子也就看到了父母的你。孩子在胎兒時受母親心理的影響成為你的心,孩子出生一睜開眼,看到你的言行舉止,又學到了你的一切。說起親子教育,既是門高深的學問和藝術,又是一項簡單生活化、人性化的過程。教育專家的各種書籍和理論,家長望而生畏,到底從何下手呢?做為現代的父母常常感到高不可攀,無能為力。其實,成功的原則是簡單,最複雜的也是最簡單的。你只要有心,認識到了,把親子教育中的每一個簡單的事情做好,就已經足夠了。我常跟家長說:「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在教育子女中,未必用你的高學歷,深奧道理來教育,只要你的德行好,然後付出愛心、耐心、細心、恆心,以身作則,以平和的心態始終當好孩子的好影子就可以了。父母教孩子的是品德,是習慣,是規矩。而不是給他輔導科學知識,不是看住他催促他去做這做那,這樣做,那樣做。更不是替他做這做那,讓你累死!這裡,我舉一個常見的例子,一個孩子的媽媽,有一次在客廳里做家務活,不小心,凳子絆了她一下,媽媽差點被絆倒,所以非常生氣,就恨恨地說道:「真煩人」,拿起小凳「啪」地摔到涼台上去了。時隔幾日,她的孩子,自己一個人在客廳里玩,一不留神,茶几碰住了腿,孩子居然也學媽媽的口氣和樣子恨恨地罵道:「***,真煩人」。隨即搬起小茶几就往外扔,還好,幸虧被媽媽及時攔住。還有一個孩子,有一天,她媽媽把單位考評的試卷拿回家裡做,說是明天交卷,很不情願地做著試卷,不時發著牢騷,最後越做越煩,嘩啦嘩啦把試卷折成一團扔到了紙簍里。過了幾天後,正好孩子也該考試了,這天孩子把模擬試卷拿回來做,因為這份試卷是他不喜歡的一門課程,所以他就仿效媽媽的做法,實在耐不住性了,也嘩啦啦揉成一團扔到紙簍里。媽媽看在眼裡,氣在心上,不由分說就要打孩子耳光,孩子不服氣,氣呼呼地質問媽媽說:「你不是也扔過考試卷,為啥興你不興我,你為啥還打我?」這樣的情景,是否你也曾經有過呢?對於這種現象,從心理學的角度講這叫心理「模仿」。這種模仿是有意無意的,即很多時候模仿都是不自覺的,而不自覺的行為天長日久就成為習慣,而後成為性格,就是一個人的品質。我們的家長往往不注意這一點,遇到孩子這樣時,就埋怨責備,認為這是孩子的過錯。其實,這都是由於父母自身所造成。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如果做父母的在生活細節中,稍不留意,孩子便很容易從你身上「拷貝」出很多「壞影子」。更令人吃驚的是,心理學家分析,孩子從出生至五六歲是孩子好奇心最旺盛的時期,這個時期,只要他感興趣的事物,他就會「錄製」下來。孩子的大腦是世界上最高級的錄相機,將父母的言行舉止都能錄製下來,處理存檔,並在適當的時候,把存儲的資料放映出來。在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突然孩子的那個動作多像他爸爸,那一言行又像他媽媽,就是這個道理。注意留心我們的生活中,如果父母喜歡說「煩人」二字,那麼他的孩子准常常說「煩人」;如果父母常把「氣死人」掛到嘴上,他的孩子肯定說「氣死人」也順嘴。如果你常常探著腰,駝著背走路,那你的孩子也是那個姿勢;如果父母常常是坐沒個坐相,站沒個站相,那你的孩子也一定是那個姿態,這就是我們常常聽到的話:「誰家的孩子就像誰。」像誰並不是先天的遺傳,而是後天的影響模仿。總之,我們的孩子永遠是一個好學的寶寶,關鍵的是你要明白:你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對孩子成長多麼重要,對孩子的變好變壞,身心健康的成長多麼重要。做孩子的楷模,做孩子日常生活中的典範吧!要很好的檢點你自己,改變你自己,不斷提高你的修養,每天學習不止,給子女做好樣子。試想為了孩子的明天,也為了你自己,你今天怎麼做都是值得的!回複本貼引用本帖
攖寧
寶寶年齡:5歲9個月來自:廣東 湛江16 樓:回復: 【第三篇:成長智慧篇】《打開孩子心靈智慧的金鑰匙》攖寧 發表於2008-02-22 14:14:40讓孩子從壓力中解脫出來——成長智慧篇之十七人人都知道現在的孩子壓力大,人人也都不想讓自己的孩子有壓力,可這一切壓力都是自找的。因為人生就像建大樓,夯實地基最重要,可你偏要不打地基就蓋樓頂;人人都是無價寶,可你不知道內求,反而去求別人。打地基、求自己,不攀比,做自己。生活在現代的孩子,似乎從小就有心理壓力,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壓力越來越大。我們都知道,這種壓力,從環境劃分:來自於家庭、社會和學校三個方面。從實質上講,這三方面可具體為:父母不當的教育方法產生的壓力;學校教育的內容多而雜產生的壓力;以及為追求分數而產生的壓力。當孩子心理壓力超負荷時,不但學習不具效率,且會對學習產生厭倦,對生活沒有樂趣,不思進取,自暴自棄等。我看到有很多孩子常常哀聲嘆氣,甚至說:「活著真沒意思!」過大的心理壓力對孩子的身體和心靈都會帶來很大的損傷。當孩子遇到壓力時,一般要經歷三個階段:驚恐——抗爭——疲憊。比如:你的孩子坐在課堂上,因為早上晚起了5分鐘,走得太過慌張,把要帶的學慣用具忘在家裡,當他突然想起時,他的第一個反應就是:驚恐。心跳加速,呼吸急促,從頭腦漸漸地想到飛速地想:「怎麼辦!」這就是驚恐所為,驚恐過後,隨即會進入「抗爭」階段,這個階段是孩子的心理倍受折磨的階段,他會坐卧不安,冥思苦想,不停地咬筆頭或東張西望。當孩子的心受盡了折磨,最後則進入了「疲憊」狀態,表現出長吁短嘆,繼而失望、無奈,感到精疲力竭。不論那種原因給孩子帶來的心理壓力過大時,都會給孩子心靈帶來創傷,甚至是難以挽回的損傷。在不同的報刊雜誌中也有很多家長及教育工作者提出減輕孩子壓力,保護孩子身心健康的呼籲,相信能夠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與支持,但最現實的還要從各個父母身上做起,首先要真正了解心理壓力給孩子帶來的嚴重危害。壓力過大給孩子身體帶來的癥狀有:1、年齡小的孩子尿床。2、不能進入深層睡眠,睡眠的時間短。3、年齡稍大的孩子常常頭痛、胃痛、肚子痛,精神萎靡不振,食慾減退,面黃肌瘦。從我接觸的孩子中發現,現代生活中的大多數人,都有不同的側面,不同程度的心理壓力所帶來的身體心理反映。可悲的是,每當孩子有這些反應時,父母非但不認真對待,反而責怪孩子裝病、找理由逃避學習等。我接觸到一個家長說他的孩子頭痛腦脹是裝的。孩子說頭痛,他媽媽說:「沒事兒。」有時候孩子痛得厲害,耽誤上學時,媽媽才帶他到醫院裡看醫生,可這種頭痛是檢查不出來的,只有孩子自己感覺到。所以他的媽媽更認定孩子是佯裝的,還說他主要是怕上學。面對現代的獨生子女,沒有一個父母不是視為掌上明珠,其實你仔細分析一下,我們現代的父母對獨生子女的愛就不外乎是,孩子吃飽,吃好,穿暖,穿好!再這營養那漂亮地附加,然後要求孩子好好學習,對孩子抱著過高的期望。這些都是父母束縛、捆綁式的溺愛。對孩子心靈深處有益的愛卻是少之又少,微乎其微,那就是無條件的愛,是慈悲的愛。培養孩子的規矩、德行,讓孩子自然的吃喝才是有益理智的愛,才是真愛!要做稱職的父母,遠不在於你對孩子的外表付出多少,也不在於你從代替孩子做多少或承擔多少,實際上那也是不可能的,關鍵是:不但不給孩子人為的施加壓力,還要教孩子學會怎樣付出,學會怎樣自己做,學會面對、處理、緩解遇到的壓力,在這裡提供以下幾個具體方法:(一)學習方面:指導孩子科學的用腦,讓孩子通過休閑、娛樂、體育運動、散步等提高孩子的學習效率。(二)讓孩子通過聽音樂,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跟孩子在一起心平氣和的耐心交流,既調節孩子的大腦,又提高孩子的學習效率,同時使孩子的心理壓力減輕。(三)作事方法上:為孩子做示範,言傳身教,通過你的行為讓他從你身上學到如何面對和處理生活中的各種壓力,給孩子談談你有心理壓力時的感受,分享你我調整壓力的體會。(四)孩子做錯了事要清楚明白地亮明父母的觀點,讓孩子知道每個人都會犯錯誤,有錯誤要勇於認錯,從錯誤中吸取教訓。進一步引導孩子,讓孩子懂得不在於你做錯了什麼,而在於你從錯誤中學到了什麼。鼓勵孩子說出事情的真象和內心真實的感受,然後父母用安慰的口氣說:「好,沒事了,現在咱們就把這忘掉吧。」(五)孩子因為功課過重,同時還要參加其他活動時,心理的壓力就會超負荷。這種情況下,應該教孩子以主帶次,主次分明,併合理地安排和有取捨地去做事情,培養孩子從小就有割捨的能力。在人生的道路上,很多時候需要勇於放棄,善於放棄,培養孩子的這種心理素質,是孩子獲得輕鬆、幸福、快樂人生保證。我的一個孩子,就是因為業餘愛好多,在一個暑假期間,報了繪畫班、又報鋼琴班,分散了精力,感到了壓力。結果鋼琴沒練好,繪畫也沒練好。孩子自尊心又強,對自己要求本身就嚴格,自己對自己很不滿,心理壓力過重,後來,經過和家長民主商議,很輕鬆地把自己心愛的鋼琴放棄了。(六)讓孩子傾訴。實踐證明,孩子往往都是通情達理的,同時也是奮發向上的。但有時候,他畢竟是孩子,閱歷不夠,可能會因很小的一件事、一個環節認知不夠處理不了,結下心裡的疙瘩,產生心理壓力。這種情況下,一定要讓孩子明白,他的感受是真實的,一個人要勇於接納和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鼓勵孩子傾訴真情實感,往往孩子經過這樣一個過程,心理壓力會隨之消失,我的經驗也證明了這一點。回複本貼引用本帖
攖寧
寶寶年齡:5歲9個月來自:廣東 湛江17 樓:回復: 【第三篇:成長智慧篇】《打開孩子心靈智慧的金鑰匙》攖寧 發表於2008-02-22 14:15:06讓孩子學會讀書——成長智慧篇之十八孩子天生並不怕讀書,可隨著年齡的增長,很多家長反映他的孩子不愛讀書。不愛讀書純粹是在孩子出生後父母不注意培養孩子讀經典書的習慣,從小讓孩子讀《四書》、《五經》,並成為生活化的行為。書讀百遍,其意自見,不讀書的孩子會影響到一系列的功課學習。一天,家長給我送來一個上三年級的孩子,說是不愛讀書。我把孩子留下來。我先和孩子玩,交流思想,讓孩子的心放鬆下來,接著和孩子一起讀小詩,然後找一篇《洗手帕》的日記讓孩子自己讀。我一聽這孩子讀書拉著長腔,就知道是漫不經心,那僅僅是「讀書」而已,這種情況我在其它孩子身上也發現過。讀書本意是突破孩子的語聲障礙,達到孩子喜歡聽到自己的聲音,孩子的語言智慧才能開發出來,並通過讀書吸收書中的精華。而我們的父母往往沒有認識到這一點,讓孩子讀書僅僅是讀書,為完成一項學習任務而已。當孩子對讀書沒興趣時,就加倍地批評、強迫等,很多時候孩子雖讀書也是不情願的,只是唯讀書而讀書。所以說,孩子讀書,卻得不到書中精華,又開發不了自己的語言智慧,這樣的讀法越讀越沒興趣,這就是現代很多孩子越來越不願讀書的原因。正確的方法是:1、父母在孩子不會說話就開始,就要培養孩子善於讀書樂於讀書,帶著情感去讀書。通過讀書,培養對語言的興趣,提高閱讀和寫作的能力。從小讓孩子讀聖賢書、讀《四書》、《五經》,不求多,但要成為持續不斷的生活化行為。2、一般我在訓練孩子讀書時,首先要給示範一遍,然後跟他交流書中內容的內涵及人物角色,接下來讓他讀一遍,中間再給他示範校正一遍,當孩子讀過三遍後,閱讀及情感表達的效果就會凸顯出來。3、可根據內容,通過做遊戲,提高孩子的閱讀能力。在讀《洗手帕》這篇日記時,我們插入了一個角色表演的遊戲,即我當媽媽,他當孩子。我們照文中對話方式,模擬對話,一邊用語言表達,一邊操作,一邊感受,一邊交流情感。連讀三遍,做完遊戲,再進行你一遍我一遍的交替朗讀,你給他讀是示範,他自己讀是興趣,結果這孩子半個鐘頭的功夫,學會了朗讀且讀書聲越來越大,越讀越富有情感,自然也就越讀越有興趣。4、孩子做數學題時,總依靠父母給讀題,這對孩子是很不利的,這種情況很普遍,當孩子說:「老師,你給我讀題吧!我做作業。」我說:「好,我們一起來說——預備——開始。」根本不等孩子畏懼,就帶孩子一起讀,往往給他讀一遍後,再讓他自己讀一遍,很快地孩子恐懼讀書的習慣就會得到糾正。親愛的家長,誠可謂育子不易,孩子學習的方面很多,但我們只要有心,在很多時候,我們僅僅只需要自己的德行,付出熱情、耐心和智慧。而大套的高深理論或說教堆砌只能壓抑孩子的天性,費力而無效果,只有採取行之有效的親子教育方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回複本貼引用本帖
攖寧
寶寶年齡:5歲9個月來自:廣東 湛江18 樓:回復: 【第三篇:成長智慧篇】《打開孩子心靈智慧的金鑰匙》攖寧 發表於2008-02-22 14:15:48注重孩子的內心感受——成長智慧篇之十九真愛孩子不是只顧讓孩子吃好、穿好,凡事不作難,不受累。真正愛孩子是關心孩子的身體和心靈不受污染。是關心孩子的品行端莊,心底純正。是關心孩子的內心不受傷害。每個人一生下來都有需求他人撫愛和了解的心性。不論年齡大小這種需求會伴隨其一生,這是高等生物體——人類的心理需求,同時每個人也都有渴望成長的需求。因此,這就要求我們做父母的在親子教育過程中時刻遵循這一人生自然規律。請聽一位九歲兒童的心聲:「若你輕柔溫和地對我觸摸,若你望著我,對我微笑,若你說話前偶爾先聽我說,那麼,我會長大,真正地長大。」請聽一個生長在既富有且事業有成就的家庭里的孩子走向失敗的心聲:「爸爸,你知道嗎?如果我能夠感受到你是我的父親,那麼世界上一切對我而言才會有意義,在我面對每次困難的時候或是面對一次被人欺負的時候。早上你能給我說說話,鼓勵我,送我到門口。晚上你能在我身邊,擁抱我,撫平我的「傷痕」,抹去我的淚水,給我一個建議,就象你到世界各地給別人的建議一樣,那該是多好啊!爸爸,如果你能在我的身邊告訴我這些,或許我的生命不會象現在這樣,成為一場悲劇......」一個孩子滑落的過程:老師說:「你再逃,我就通知校長開除你。」老爸說:「你再跑,就永遠不要回來。」警察說:「你再逃,我就開槍......"法官說:「不用逃了,住進大牢。」孩子說:「我終於有了歸宿。」以下是孩子成長的心理層面剖析:一、心理饑渴感覺物質生活豐富的今天,精神的饑渴已到了快要崩潰的邊緣,精神的需求急待提升。我們父母處於一個事業、工作、經濟競爭激烈的環境中,因而嚴重缺乏的是耐心、愛心、感恩的心。使我們現代的孩子成為愛的饑渴症患者。(1)嬰兒時期,這個時期最最重要的是母親的撫摸,只有母親的撫摸,才使孩子的身體和智力自然成長。比如:從換尿布、餵奶,到撫摸孩子的皮膚,孩子在撫摸和接吻中得到愛。通過與母親的皮膚接觸傳遞給孩子的愛意,從而刺激嬰兒體內化學變化,並促進生理和智力的發展,這些不需要花錢,也不需要求人,且又對孩子特別重要,這種有益的小事,我們很多父母並不懂得。他們為了衛生、方便、省勁兒,為了自己的身材等原因,讓孩子吃牛奶或代乳品,睡覺的時候,把孩子扔到一邊,且用小被包得嚴嚴實實的,或送給保姆代養等。我發現現實生活中,夜裡不睡覺,白天睡覺也很少,特別「精神好」的孩子越來越多。很多孩子嬰兒時就不能深睡,一有小動靜,就會醒。這些情況,都是母親在懷孕時,胎兒就受到急躁心情的影響,使孩子一開始就沒有寧靜,平安的幸福感。平靜和舒服的感受也自然不復存在。這種情況下雖然你給孩子提供的物質生活再豐富,孩子的內心也是不幸福。幼兒時期,孩子需要觸摸,這些慾望會隨年齡長大逐步改變為願意接受讚賞,即一個微笑,一個點頭,一句認可的話語,一顰一笑,一個姿態,一個表情,一種聲調等。讚賞就像撫愛一樣。無論是正面的或是反面的都能刺激孩子的大腦。我們的孩子在現代化的教育觀念驅使下,缺乏心理的安全感。如常表現在好動,常打破手邊的東西,精力不集中,失眠、遺尿、頭痛、食欲不振、挑食、消化不良愛攻擊人等。在孩子成長成才的過程中,不論年齡的大小,都需要我們做父母的投入足夠的撫愛和耐心,這一切比什麼高級營養品都重要得多,且又是金錢買不到的滋潤心靈的營養。無論是正面的或是反面的撫愛都能刺激孩子分泌出化學物質,促使孩子的情緒和身心發生變化。我們要對孩子施以正面的撫愛:(2)正面撫愛的範圍很廣,從維持最低限的一個「嗨」到深層的親子關懷。都是撫愛的內容。正面撫愛是一種表達感情或讚賞(注意讚賞要讚賞性德、具體行為而不要籠統浮誇)的行為過程。例如:對孩子說:「我很高興有你這樣一個兒子。」「嗨,你真棒!」「和你在一起吃飯媽媽真開心。」「你的故事講的真有趣。」「你幫奶奶幹活真是一件愉快的事。」有時也用讚賞的語詞:「你的這種行為表現得很勇敢!」「你講故事的聲音很好聽!」「你的字寫得進步了!」「你投籃的姿勢真利索!」正面的撫愛還包括傾聽孩子心聲:父母、老師或朋友溫和的問話,喚他的名字,關切地看著他的眼睛等。如果學習環境中沒有正面的撫愛,缺乏情感的交流,學習效率立即會降低,孩子內心的衝突會加深。正面撫愛可以讓孩子知道自己的能力,激發他進一步了解到自己只要努力,就能做好的信心。使孩子從小固守一個勝利者的心理定位。二、撫愛的形式父母對獨生子女愛之有加,卻不知從何做起。其實撫愛的形式很多,且不一定複雜。1、父母對孩子自然簡單的一句話:「嗨!我愛你。」經常在孩子出門時招手說一聲:「拜拜!」回家時問一句:「你好,回來了。」等。2、傾聽是撫愛孩子和別人最簡單有效的方式。切實的傾聽並不表示同意對方的意見,而表示了解和明白對方的感覺和想法。父母對孩子有效的傾聽是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在孩子身上,孩子便會把心裡話說給你聽,在說的時候,就會自動調解各方面的壓力和恐懼感,使學習和做事更能與父母配合。當孩子不聽話時,他的內心也與父母衝突,如孩子們常抱怨說:「媽媽根本不聽我說話。」孩子在得不到各方面的撫愛時,將變得不講話、逃學、上網吧、打電子遊戲、亂花錢、打架等等表現出一連串的消極行為。這無疑會迫使父母打他、罵他和貶低他。使一個好孩子逐漸成為被人討厭的孩子,甚至進一步淪為少年犯。孩子的潛意識裡是在尋找社會的同情與撫愛,淪落為少年犯,總能激起人們的同情心。這也叫尋求到的反面撫愛。三、漠視的撫愛對一個孩子無論是缺乏關懷或是遭受反面打擊,都將有礙於孩子的正常發育和健康成長,造成孩子身體和心靈上的損傷和殘疾。我們的父母很容易對孩子說:「別動,你不會。」「別問了,你不懂。」「寫錯了,你太粗心了。」這些話使孩子感覺到不被信任,自己不好,自己不行,自己沒有能力等等;父母無疑給孩子的一生下的定論太早,潛意識一直在阻礙孩子的成長,甚至一生將導致孩子走向挫敗。四、自我保護層面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由於家長父母的粗心,暴烈、武斷等各種不良行為,造成孩子的心理壓力過大,使孩子產生一種自我心理保護層,一般這些保護都是反面的。我的一個孩子,學習成績不好,父母沒有時間,更沒有耐心。對孩子不是用循循善誘的方法進行親子教育,而只用催促、責備、威逼或教訓等方式對待孩子。結果,孩子在受不了的時候,產生了自我保護心理,父母無論對孩子說什麼,他總是用一句話回答,「不知道」。無論家長有多凶,老師有多棒,一句不知道,再多的知識也無法向孩子傳遞交流,老師和父母的任何方法都對他失效。在這種無可奈何的情況下,媽媽把孩子給我送來了。我接過孩子,用心地與他玩耍、溝通、交流思想和情感,用語言和平和的心態傳送我對孩子的愛和信任,在孩子的心田得到愛的滋潤時,他的心扉敞開了,我給他進行潛意識訓練,讓孩子大聲朗讀潛意識詞,很快孩子便由「不知道」變成「知道了」。我的又一個孩子,由於他心理壓力和障礙過大,所以脾氣暴躁。父母對待孩子是動輒得咎。生活環境差,孩子沒有一點自由的心理空間和生活自由。乃至孩子在上了三年衛校又當了兩年兵之後,由於沒有及時安排工作,在媽媽的牽制下,最終成為一個心理障礙嚴重的青年患者。從外表看,這孩子什麼都很好,看他年齡要比實際年齡小10歲,但只要你仔細觀察或讓他做事,你才會發現:他常坐在一個地方一動不動,對社會上的人情事故沒有認識,經常用自言自語或不斷發笑,來撫愛自己的心。這種心理保護是一種沒有自我內在心理衝突的保護,它的好處是這種心理障礙只與外界的人、事、物產生碰撞,而與自己內心是和諧一致的。回複本貼引用本帖
攖寧
寶寶年齡:5歲9個月來自:廣東 湛江19 樓:回復: 【第三篇:成長智慧篇】《打開孩子心靈智慧的金鑰匙》攖寧 發表於2008-02-22 14:16:35讓孩子擁有自由的心理——成長智慧篇之二十自由的心理產生主動的行為,主動的行為產生有效的結果。自由是人人追求的心裡感覺和行為感覺,尤其是現代人,更要求有一個自由的世界,給孩子一個自由的心理空間,讓孩子的心展翅高飛,是現代親子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每一個人的心裡都有一個舞台,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在受到不完全教育的孩子身上,我發現,孩子的心受到嚴重的限制,已趨向「萎縮」的狀態。心理學家認為:當一個人接收不同的訊息時,積累到一定程度會產生一種特別的感覺,積累的模擬式如下:孩子經常聽到的言語適應後的心理感覺我真為你感到羞恥我真為你發愁我真為你擔憂罪惡感我真為你傷心你自己應該慚愧你就老老實實待在這兒吧畏懼等爸爸回來好好修理你別和那些人說話別和那些人在一起玩憎恨和猜疑他們一點也不可靠當一個孩子積累了這些心理感覺以後,他會製造機會使別人傷害他、激怒他、驚嚇他,引起他的罪惡感等。敷衍了事的孩子都是這樣。這些孩子製造機會使別人傷害他,激怒他,來縱容自己不斷感覺罪惡、無能、受害、恐懼和憤恨等,從而步步加深這種感覺。一個孩子當他最偏愛的感覺是無能力時,以後他將傾向於在生活中積累更多無能的事件。為什麼有的孩子也很愛看書,且愛看一些消極污穢的書籍,他接受其中的消極不健康的東西和他的內心感受產生了共鳴。他越認為自己不行,就越接受庸俗的東西,他總是以一個無能和受害者的角色出現。常表現出不自信和挫敗感的孩子就屬這一類。如:父親說:好好學習,考上大學。兒子說:我能考上嗎?父親說:你行,你不記得有一次,張老師說你很聰明。兒子說:你怎麼知道他心裡怎麼想的。父親說:他說的是心裡話。兒子說:哦!那他怎麼老是叫我『笨瓜』。父親說:他只是和你開玩笑罷了。兒子說:我知道我笨,你瞧瞧我在學校的成績。父親說:你只要用點功夫就行了。兒子說:我已經用功了,還是沒有用,我根本就沒腦子。父親說:我知道你很聰明。兒子說:但是我知道我很笨。父親說:你不笨!(大聲叫道)兒子說:我笨!父親說:笨瓜,你不笨。一個人從內心覺得自己不能勝利,或認為自己不好時,別人即便沒有說他不好,他已在內心對自己充滿了懷疑。他也會「想像」有人在嘲笑他,這樣的孩子對任何事情都缺乏自信,沒有健康的心理,做事成功率低,生活不能快樂和自主性差。生活中很多不知不覺不健康的心裡遊戲,在危害和影響孩子身體和心靈的健康成長。如:害怕者或救援者。當父母責備、挑剔、代替、包辦孩子時,設計如下遊戲規則:遊戲主題遊戲名稱遊戲目的(遊戲者想證實)責備別人還不是為了你。看你把我害成什麼樣子。救援別人我只不過想幫助你。你是不對的沒有我,你該怎麼辦!吹毛求疵找岔兒鑽牛角尖兒你是不對的別再跑,現在我逮住你了。你這個畜生。受害者角色——我不對,我需要你來處罰我或救援我。激怒別人扯自己的後腿我是不對的笨蛋自甘墮落可憐的我我是不對的被害認罪我是不對的冷感的人回複本貼引用本帖
攖寧
寶寶年齡:5歲9個月來自:廣東 湛江20 樓:回復: 【第三篇:成長智慧篇】《打開孩子心靈智慧的金鑰匙》攖寧 發表於2008-02-22 14:17:01真愛勝過親情——成長智慧篇之二十一理智的愛是真愛;無條件的愛是真愛;慈悲的愛是真愛;帶情感的愛會使你感覺愛有多深,恨有多深,請檢測你對孩子的愛。現在不少的父母滿肚子痛苦,常常嘮叨說:「現在的孩子就是不知道好歹,你再對他好,他也領會不到。」常言說:「人人都是知好歹的。」為什麼天真可愛的孩子就體會不到父母的好歹呢?要想使一個人感覺到你的愛,這種愛的付出必須是發自內心且是無條件的。父母和子女之間也不例外,只要父母付出真愛,孩子就一定能體會感覺到。給孩子無條件的自由的愛,讓孩子按照規矩自己做事情,這才叫真愛。而我們的父母常採用的是一種捆綁式的束縛、壓抑、包辦、代替壓制的愛,這些愛都屬毀滅性的溺愛,純血緣的愛,正象高爾基所說的:「那是連母雞都會的愛。」溺愛毀滅人性,真愛勝過親情。我有兩個外甥,原來由於工作、生活、業務瑣事等原因,我跟孩子在一起的時間很少,有時偶然到了一起,由於心裡總是想著其它的事情,所以也不能跟孩子靜心的交流、玩耍。天長日久,孩子跟我就有了心理的隔閡。越是這樣,我就越覺得對不起孩子,內心常常產生內疚感。為了爭取一些親情的補償,不免要採取一些措施來平衡一下。因為沒有時間,有時候把事情做得很費勁兒,會給他刻意地買一些衣物、食品、玩具什麼的,一本正經地送給他們。可是,在你付出財物,付出時間和付出精力對待他們時,他們好像也沒有什麼感覺,從來就不歡迎你,根本不買你的帳。每次見我時,都是小嘴一噘,用眼瞪著我,有時候帶些怒目相視的樣子,每當這個時候我就覺得是我不好,對不住孩子們……自從我對孩子實施了自然親子教育的方法,我注意以輕鬆、自然、心平氣和的態度對待孩子,以規矩標準嚴格愛孩子,與孩子交流、玩耍。結果我發現:孩子根本不計較你給他什麼,他從與你的交流中明白了做人的道理。孩子的內心就喜悅、快樂起來,這個時候孩子就會跟你特別親切。對待孩子,再也不要渴求什麼,只要將心比心就足夠了。真正的愛是從小就讓孩子有規矩、懂禮貌、知恩報恩,養成好習慣。在生活細節中嚴格要求,持之一恆,一次都不能鬆懈和妥協。這是成就人才的根本,比什麼都重要。回複本貼引用本帖
攖寧
寶寶年齡:5歲9個月來自:廣東 湛江21 樓:回復: 【第三篇:成長智慧篇】《打開孩子心靈智慧的金鑰匙》攖寧 發表於2008-02-22 14:17:32給孩子以神秘感——成長智慧篇之二十二孩子並不知道什麼是學習,也更不懂得要成什麼才,他只希冀看到奇怪的東西,只會不顧一切地去發現奇蹟,因此,真正的學習是讓孩子深置於神秘感中。神秘是人生尋求和探討的原動力,在親子教育中,神秘感的力量是非常驚人的。我的一個孩子,他非常聰明且有做事的能力,心地善良,對人熱情,愛幫助別人,但就是不懂得人與人之間應該具有的相互照顧、相互配合的道理,以及在團體中要共同遵守一定的規章制度和紀律,他心裡沒有這方面的意識。所以常常表現出不配合的樣子,他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沒有一點約束。你若是讓他學習,他坐不住;你若是給他一點約束,他立刻就給你「亮紅燈」;你給他溝通,問他問題,只要不合他的意,都是一句「不知道」結束,越是讓他學習那些表現好的孩子,他越是不配合,甚至抵賴。經過幾天的觀察和實踐,我發現在別的孩子身上都能收效的潛意識訓練、激勵、樹目標、溝通、認可等一系列的方法措施,對他都沒有用。最後,我採用了讓其產生神秘感的方法。有一天,我說:「賈濤,咱倆說說悄悄話吧?」他說:「好!」他立刻興奮起來,我貼在他的耳朵上輕聲地跟他說:「從今天起,我教給你一個好方法,讓你成為好孩子。」我又補充一句:「你知,我知,別人都不知道。」我特意強調他,這個事兒可千萬不要對別人說。他聽了以後,高興地點點頭,為了讓他加深印象,信守承諾,我們以孩子的方式進行拉勾(一種信守承諾的手與手的拉勾),我們兩個伸出小拇指,勾住對方的手指,嘴裡都共同喊著:「拉勾上吊,一百年不許變。」接下來,開始接受我給他定的好孩子標準,讓他逐漸地開始做。結果,不到一個星期,孩子在各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改變。我的另外一個孩子不吃青菜,特別是不吃豆角。在家裡,父母、奶奶無論用什麼方法都不能讓他吃進去一根豆角或青菜。這天,我讓孩子和我一起吃飯,專門做了豆角等青菜。我先讓別的孩子都盛上一碗飯開始吃,而後,我突然驚奇地對孩子說:「郭童,你看別人都吃豆角,是不是吃豆角有很多好處啊!咱倆也吃豆角吧!」這孩子立刻眼睛一亮,興奮地說:「好。」他端起盛好的豆角菜有滋有味地吃了起來,而且這頓飯吃得又多又快。回複本貼引用本帖
攖寧
寶寶年齡:5歲9個月來自:廣東 湛江22 樓:回復: 【第三篇:成長智慧篇】《打開孩子心靈智慧的金鑰匙》攖寧 發表於2008-02-22 14:17:58教孩子認知——成長智慧篇之二十三不是孩子沒做到,也不是孩子做不到,因為孩子壓根就不知道;不是孩子沒規矩,因為孩子壓根就不懂得什麼叫規矩;不是孩子不聽話,因為孩子不知道什麼叫聽話。親子教育中,父母常陷入一個誤區,即無論孩子做的怎麼樣,總是站到成年人的角度判斷孩子的是非。在孩子沒有反應或遇事抵賴、叛逆時,父母就簡單地一概而論,認為孩子不懂事兒、不聽話,沒有上進心等。實際上,我在親子教育的實踐中發現,很多時間孩子根本不知道父母說的意思。比如:一個兩歲多的孩子,平時父母根本就沒有給他說過「紙」是用來寫字的,不是用來隨便撕的,讓孩子懂得愛護紙是對的。可她到我家裡來,接觸學習的孩子多了,寫一會兒字,就開始玩撕紙。媽媽看到後批評說:「不要撕紙,你把紙撕了,還咋寫字啊!」儘管媽媽說的聲音很大,孩子仍跟沒事兒一樣,根本不理睬——因為她認為自己沒錯。我一邊示意她媽媽停止批評,一邊用手指指孩子手裡的紙,看著孩子的眼睛,輕聲地對孩子說:「這紙是用來寫字的,一個愛寫字的好孩子,還要愛護好紙的,不要撕紙。撕紙是壞孩子。」孩子聽到這些信息,立刻停止了再撕紙。做父母的要在孩子從小到大的成長過程中,由簡單到繁雜地一點點給孩子說明每一件事、每一個道理,帶孩子「上路」,讓孩子認知。父母容易犯的錯誤是:往往拿自己幾十年的認知積累經驗跟一個幾歲、十幾歲的孩子比。往往認為自己知道的,孩子也知道,實際上很多時候,不論父母再生氣,孩子看到的只是你在生氣,你在對他批評、責怪、埋怨,你的急躁不信任的態度和表情。至於你為什麼要這樣,孩子並不知道。這就是父母天天說教、嘮叨,對孩子無濟於事的原因之一。我的一個孩子,他給我講:父母和學校老師常常脫口而出的是「不聽話」、「愛貪玩」、「這孩子越來越不成器」。我認為這些籠統消極的評價,只能使孩子越來越厭煩,而根本就不知道這些moxu有的zui名從何說起。後來我問那孩子:「媽媽說你不聽話時,你有什麼感覺呀?」孩子想了半天才給我說:「我不知道我媽媽指的是那方面啊!我沒有和她吵架呀!」你看,把我們的孩子都搞糊塗了。父母對待孩子,要循序漸進地不斷地教他們對社會及人情世故和人生道理的認知,等孩子大一些時,他自己就具備了一種能力,就會做到舉一反三,但從小一定要教,並且要教子有方,有的放矢。比方說,等孩子靜下心來時,和他聊一聊他的同學和學校。學校里有什麼規矩,上學都見到那些人,課堂上有哪些紀律,一個好學生的標準是什麼?對待大一些的孩子,要告訴孩子,出門上街大家共同遵守的交通規則是什麼?在公共場合,說話拿東西,關門的分寸咋掌握?什麼是公共秩序等。要讓孩子度過從家庭到學校,從學校到社會到人群的這些階段。讓孩子不再對經常遇到的人和事件的處理方法陌生和迷茫。我的一個孩子,從小和爺爺、奶奶在一起生活。到了上學的年齡,媽媽把他送到學校,結果孩子在那兒很不適應。沒辦法,媽媽把孩子送給了我。我觀察了孩子的言行舉止,真是有一種讓人無可奈何的感覺。孩子什麼規矩也不知道,簡直是「無法無天」。他走路時看著天,手不停地拍打路邊的東西,你聽他一走過來不是「啪、啪、啪」,就是「當、當、當」地響個不停。別人學習,他打球,別人談話他插言。在父母和大人眼裡,這孩子既懶又調皮,實在不可收拾。有一天,我召集十來個同學,讓大家都坐在位上,我跟孩子一個一個地對視著眼睛,輕聲、親切、認真的、一字一句地給孩子說:「這裡是課堂,對吧?你們來都是為了學習好,成為好孩子的,對吧?你們每一個孩子都應該相信自己能成為好孩子對吧!」我連問三個「對」的問題後,孩接著,我開始宣布好孩子的條件:一、課堂上有事先舉手,老師同意後再開始發言,說話要輕聲。二、學習的時候,各自安心地做自己的事,不要隨便打擾別人,包括給別人東西也算打擾別人(有的孩子認為拿自己的東西送給別人是好事)。三、對待桌子、凳子要愛惜,輕拿輕放,關門的動作要輕、進教室腳步要輕,做事動作要輕快。四、別人說話不隨便打岔,要等別人說完後自己再說。我在跟孩子說話時特別注意一字一句(速度放慢,清楚明白)讓他的心定下來,用信任的眼神看著他,加深他接收每一句的印象。就這樣,我的那個孩子聽得很專註,眼睛瞪得老大,且不斷地跟我點頭示意。他僅僅是一個六歲的孩子,非常地通情達理。自此以後,他象變了一個人似的,一切都按「好孩子」的標準行動。突然間,字也寫得又勻稱又工整(來時一直寫不成字,作業一踏糊塗)。回複本貼引用本帖
攖寧
寶寶年齡:5歲9個月來自:廣東 湛江23 樓:回復: 【第三篇:成長智慧篇】《打開孩子心靈智慧的金鑰匙》攖寧 發表於2008-02-22 14:22:00用對待孩子學走第一步的心態對待孩子成長中的每一件事——成長智慧篇之二十四當孩子學會走第一步時,那種喜悅,那種自信,那種興奮之情我相信每一個用心的父母都會終身難忘。而孩子的成才都是從第一步開始的,關鍵是你要把孩子成長的整個過程中的每件事都分解成第一步去看待。每一個做父母的,都不會忘記孩子會走第一步時,自己那種激動喜悅的心情。那種激動人心的場面又會在日後的腦海里記憶猶新。當孩子長大了,卻沒有了這份激情。父母認為孩子做對一切事都是應該的,做錯了就應該批評。再者是孩子長大了,父母也就粗心起來,孩子在成長中很多成功的細節,父母常忽略不計。實際上孩子從小到大,任何一方面都是從第一步開始而逐漸才走到很遠很遠的。孩子的成功是在成長過程中由一個個小成功積累而成的,要想讓孩子走得穩、走得快,父母要在孩子整個成長成才的過程中,用如同孩子邁出第一步一樣的心態對待孩子。孩子剛剛學步時,孩子向媽媽靠近一步,媽媽後退一步,孩子再前進一步,媽媽再後退一步。這時,媽媽總忘不了會用各種表示和行為和言語來鼓勵孩子、保護孩子往前走,最終孩子懷著激動的心情終於撲到了媽媽的懷裡。在那時候,孩子每前進一步,那怕是再小的一步,都會得到爸爸、媽媽的欣賞,孩子每向前挪動一點都會得到鼓勵。事實證明,鼓勵孩子進步的方法很多,但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對孩子所做的每一點努力、所取得的進步都要有所反應。不論任何時候,都要用對待孩子會走第一步時的心態對待我們的孩子。這種敏感的反應能夠表示父母對孩子成長的關注,也就同時引起孩子對努力成功的關注,事情可以很小,過程也可以很簡單,但效果卻非常的明顯。但是,在我們的周圍,許多父母都忽略了這一點,往往對孩子的期望過高,而父母的心情太過急躁,沒有給孩子留下慢慢向前的空間,常把自己的願望強加在孩子頭上,時常埋怨自己的孩子進步太慢,這不是,那不行,用自己孩子的缺點去和別的孩子的優點相比。父母這種做法不僅不能讓孩子很好地發揮,反而使他永遠停留在原來的狀態下,甚至還會更差。我的一個孩子,他的爸爸是大學生,自己學習成功,自認為孩子將來也得像他一樣,他這個做父母的才滿意,才會有面子。孩子既聰明,又長得漂亮。但是到了十二歲時,孩子顯得非常的固執不配合,時常處於一種憂鬱不安的心理狀態之中。當他的父親看到許多同學的孩子都學習很優秀時,為了促進自己孩子的提高,就開始將自己的孩子與別人的孩子相比。「李童,你真沒志氣。」有一天,父親回到家中對李童說。「怎麼啦?」十二歲的孩子迷惑不解地問道。「我的一位老同學,他的孩子15歲就考上了少年科技大學,你知道嗎?他的成績非常好!」父親又開始說教和責怪孩子了,於是孩子埋頭不語。「怎麼不說話,你不是認為自己很有本事?我看你只是嘴上的勁。」由於李童平時的學習成績不太好,其間父母給他換了幾個學校,一個目的為了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而孩子呢?心裡著急,很想成為一個優秀的孩子,還時常向父母保證一定要努力學習,自己暗自開始努力。可聽了父親的這番話後,立刻像泄了氣的皮球,併產生了反叛心理。「好了,我沒志氣,那又怎麼樣?」「什麼,你還敢頂嘴,我從來沒見過你這樣沒志氣的孩子。父母想盡一切辦法為你好,明知自己不行還顯出一副不得了的樣子。」「我不行好啦,你願咋著就咋著,不喜歡我就別理我!」「我不理你誰理你,走路的人不會理你、說你。我是你父親,都是為你好。」「哼,你是我父親,我不要這樣的父親。」說著,父子倆開始了激烈的爭吵,最終父親壓不住孩子的火氣,上去就給孩子一個耳光。沒多久,李童開始跟社會上的壞孩子混在一起,繼而經常在外面打架、闖禍、逃學、吸煙、上網吧等,整天成夜不回家……真的,我們每一個孩子天生都是好的,都是善良、好學、有爭勝心的。可只因我們的父母不注重與發現培養孩子的德行,而到大時問題出來了,父母又不注意採取正確適度的方法,使孩子每況愈下。反過來,我們的父母還要再責備、怨恨我們的孩子這不行,那不行,我看該責備的、怨恨的是這樣的父母,而不是孩子。現代的父母,孩子小時候不懂得紮根教育,而使孩子荒廢,到大了普遍又耐不住心,不能用正確的心態對待孩子成長中的缺點和錯誤,不能幫孩子恰當地處理學習、生活中的挫折。當孩子在人生成長的道路上跌倒時,他們不能給孩子一個足夠的、站起來再向前邁進的心理支撐。在孩子失意的時候,他不但不用愛心、耐心鼓勵孩子,不反省自己,反而卻用與別人比,用說大道理的方式說教孩子,父母這樣的做法,有百害而無一利。不知不覺中打擊了孩子的信心和向前邁進的勇氣,導致孩子自暴自棄,走向相反的道路,非常令人惋惜。作為父母,面對孩子一天天的狀況,應該不斷地學習,不斷地醒悟,用自己的耐心和智慧,尋找正確的教育方法和途徑,以愛心滋養孩子的心田,用對待孩子學會走第一步的心態對待我們的孩子,認真仔細地看著你的孩子向前挪動、進步。挪動一點點,就鼓勵他,給他向前邁進的力量和勇氣,幫助孩子從脆弱的心態中走出來。回複本貼引用本帖
攖寧
寶寶年齡:5歲9個月來自:廣東 湛江24 樓:回復: 【第三篇:成長智慧篇】《打開孩子心靈智慧的金鑰匙》攖寧 發表於2008-02-22 14:24:45讓孩子站到一個心理的高處——成長智慧篇之二十五人生是一個舞台,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心有多高舞台就有多高;心有多大成就就有多大。現代的父母,都是想讓自己的孩子學習好、進步快,學習更好,進步更快。眼睛往上看,要求孩子和比自己高的比。結果,這種作法往往不能提高孩子的信心,相反還會使孩子越來越失去自信。常言說:站得高,看得遠。試想一下,當一個人站在山腳往上看的時候,是不是對高處有些望而生畏,從而產生心理上的被動,對自己的信心懷疑,最後可能就不想往上了。親子教育也是這個道理,孩子的心理你要時刻把握住,始終讓孩子擁有一個站在高處的心理才是讓孩子發奮努力前進的最主動的好方法。我的一個孩子,有一天獨自坐在房間的桌子旁發獃。我想,孩子一定是有什麼不順心的事或解不開的心理疙瘩。於是,我趕緊上前問她:「你怎麼啦,張璐?」「我覺得自己很笨。」「為什麼你這樣認為?」「因為我和小朋友一起做遊戲,在追逐中,我發現他們都比我跑得快。」「你都和誰一起玩呀?」然後孩子說了三四個人,我聽了以後,笑了起來。孩子說:「你笑什麼?他們都比我跑得快,總跑在我前頭,我怎麼也追不上。」「可是,你知道嗎?他們都比你年齡大!他們比你跑得快是正常的,你年齡才4歲,他們都6、7歲的孩子了,如果還沒有你這個4歲的孩子跑得快,那他們不就太笨了。」孩子「嗯」了一聲,輕鬆地笑了起來,一塊壓在內心的石頭落到了地上。我又說:「當然了,你如果這麼小就比他們跑得快,那他們不就連一點自信都沒有了嗎?我看,你也要給別人一點自信好不好?」讓孩子遇到一件小事就明白一個道理,讓孩子站到一個高度才能看得遠、識得廣,且內心產生主動,那麼在遇到事情時,就能自己調整和化解了。回複本貼引用本帖
攖寧
寶寶年齡:5歲9個月來自:廣東 湛江25 樓:回復: 【第三篇:成長智慧篇】《打開孩子心靈智慧的金鑰匙》攖寧 發表於2008-02-22 14:25:49讓孩子自己管理自己——成長智慧篇之二十六管住了自己,就管住了所有的人;戰勝了自己,就戰勝了所有的人。從小培養孩子,先從管理好自己開始,這是比什麼都重要的。現代獨生子的通病是生活、學習獨立性差,依賴性強。這都是孩子在從小到大的生活學習中父母代替包辦的結果。比如:在學習方面,父母必須看著孩子做作業。怎麼做,先做什麼,都由父母來決定,孩子簡直就成了一個小木偶。天長日久,什麼都要由父母來安排,來料理。造成不理想的結果是:只要父母一撒手,沒人督促,孩子就放棄,很多孩子的作業到第二天上學時才發現沒做完;假期快開學了,父母還在為孩子的假期作業發愁。我常給我們的孩子家長說:「你這樣的方法對待孩子,靠你盯著孩子,不停地催促讓他學習,你能盯、能催促到何年何月?待他長大一些,你怎麼辦他?父母也確實認識到了這樣做會出現的種種問題:孩子對學習越來越被動,慢慢地連當天的作業也不想完成了,孩子越來越不愛學習。解決類似的問題,首先要讓孩子明確自己的做事標準和規則,每天讓他大聲朗讀這一個標準,再一個讓他講一講自己怎麼去做,接下來,把事先給他們畫好的一個表格貼在牆上最明顯的位置,讓他每完成一項,自己用筆在相應的欄內打個「√」號,很快孩子的積極性、主動性就能調動起來。每天會很快把自己的格子里打滿了「√」號,作業主動去完成,一步一步做到,堅決做到(一次都不能妥協),持之以恆,待孩子養成習慣,父母就再不會因為孩子貪玩,不能按時完成作業發愁了。真的,孩子的學習興趣是靠培養得來的,學習的主動性是靠調動,並養成一種習慣做到的。奉勸現代的父母真的不要再靠批評、責備、催促、盯著、看著來對待我們的孩子了,不要再用費時費勁的說教來指望孩子能主動好學習、學習好、進步快,成龍成鳳了。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有一個,從小守規矩、有標準,養成習慣,父母每天學習給孩子看,以身教取代言教。至於學習興趣,現在父母師長又走進了一個誤區,即,不擇手段,不乏其力地按照孩子無止境的喜好念頭,而認定和滿足孩子這樣學那樣學,事實上,真正的學習興趣是定性,一門深入,長期薰修的結果。成功、有意義、輕鬆的學習方法和途徑,萬萬不是不停地改變目標或尋找一時的所謂興趣,而是從根本處著手,瞄準一個目標,成為持續不斷的生活化行為。回複本貼引用本帖
攖寧
寶寶年齡:5歲9個月來自:廣東 湛江26 樓:回復: 【第三篇:成長智慧篇】《打開孩子心靈智慧的金鑰匙》攖寧 發表於2008-02-22 14:25:58孩子真的很單純——成長智慧篇之二十七讓孩子單純地對待生活,要以單純的心對待孩子,特別是在孩子犯錯誤,做壞事時,不要替孩子想得太多。我發現:我們父母常犯的另一個通病是:在批評、說教孩子時,認為孩子很簡單。常言說:「孩子家,知道什麼。」認為自己說什麼,孩子就應該做什麼,在孩子表現不好或犯錯誤時,又認為怎麼怎麼不聽話,不成器,反過來還把孩子看得很成熟。其實不然,孩子真的是非常的單純和可愛,他們做事時,儘管在父母眼裡看來是最了不得的人和事,而在孩子的內心卻從來不具什麼「目的」。孩子簡單,你就用簡單的方法教育。你只要以單純的心理,以及正確持續的方法去進行,直到養成習慣,你的孩子真的會很快改變和健康成長,這些簡單的方法就很多,如:一、打斷思維原形法這是一種科學又簡單的方法,因為人的思維有一個鏈條,當你對一個事情一直在思維時,這個鏈條一直在延續,如果你不想讓其繼續思維這一問題,你就打斷這個思維的神經鏈條。例如:在孩子哭鬧或執意要做一樣事情時,你可採用這種方法。有一次,我的一個孩子與別的孩子一起玩,一個小小的原因引起他哭鬧不止,那時我正在跟別的孩子溝通,手裡還拿著一個小棍棍。我聽到旁邊有人一直在哄這孩子不讓他哭,結果仍然停止不下。於是,我輕鬆、平靜地走到他跟前,關注著他的眼神,我說:「石波,你看。」順勢把手裡的小棍兒轉了一個圈兒,立刻,孩子停止了哭鬧,兩分鐘不到,孩子又開始與別的孩子高興地玩在一起了。二、對孩子開誠布公你要以孩子的心理,跟孩子開誠布公地進行交流,孩子的心理話才會給你說出來,最終破解孩子內心的迷惑。暑假期間,發生了一件事,從一個早來一星期的孩子的眼神里,我看出了她的懷疑和不解。我把她叫到眼前,輕聲地、耐心地、慈愛地看著她的眼神問她:「楊靜,我看出來,你好像心裡有話沒有說出來,你可以和我說說嗎?我一定能幫助你的。」孩子看到了我的坦誠,就慢慢地問我:「老師,你為什麼看到孩子犯錯誤,也不批評呢?」「噢,你問的好,是不是孩子在家和在學校犯了錯都會受到爸爸、媽媽和老師的批評呢?」她點著頭說:「是的。」「我問你,你說爸爸、媽媽和老師批評孩子的目的是什麼?」「是為孩子們好。」她說「對,那麼孩子在受批評的時候心情又是怎樣的呢?」我反問她。她說:「不好受。」我說:「不好受,是不是也會影響學習呢?」她說:「是。」我說:「能不能想一個辦法,既讓孩子明白,改正錯誤,又讓孩子樂意接受爸爸、媽媽和老師的建議,使孩子更快樂地去學習呢?」她說:「能,我知道了,老師,就是您教育我們的那個方法。」孩子的疑惑化解了,眼睛裡閃爍出晶瑩的淚花,透出那單純、可愛的亮光。我喜歡我們的孩子,個個都是天真可愛的,願意成為優秀的好孩子,我常常為我的孩子們心花怒放,幸福得流出淚來。回複本貼引用本帖
攖寧
寶寶年齡:5歲9個月來自:廣東 湛江27 樓:回復: 【第三篇:成長智慧篇】《打開孩子心靈智慧的金鑰匙》攖寧 發表於2008-02-22 14:26:41給孩子定一個遊戲規則——成長智慧篇之二十八把人生當作遊戲,你的人生會很輕鬆,把教子當作遊戲,你教孩子就會很容易。不要把任何事都看得很嚴重,先將一切看成遊戲。遊戲——輕鬆——得到。通過親子教育的實踐,使我發現問題比我想像的更嚴重。在父母百般呵護下的獨生子女,沒有獨立性,不能與人相處,不能與人合作的能力非常的突出和明顯。如在生活當中,常看到我們的孩子不能在一起快樂玩耍、和平相處等。我們的孩子不是父母護著,就是父母催著,父母已經把孩子限制在一個做作業、答試卷這樣一個無形的籠子里。所以,我們的孩子在很多的時候,都在吃力地應付著眼前的作業,再加上學業的不如意,生活的不開心,確實就象孩子自己所說的:「我活的很累。」給孩子設置一個遊戲規則,讓孩子自覺地去遵照執行吧。奉勸父母家長,不要再「努力」了,不要再「努力地」障礙和壓抑我們的孩子了。比如說,對待集體的孩子,一個人一個思想,一個人一個意見,要一個一個的說教談何容易。我採取規定遊戲法則的方法:先讓大家都靜下來,給孩子宣布規則。1、只要引起爭端,兩個人不論誰先誰後,無論誰對誰錯,兩個人立刻自動站出來,取消玩耍資格。站出來十分鐘,面壁思過爾後再給玩耍的機會。一般在進行不到三次後,孩子們就能自動協調好自己和別的孩子的關係,在一起友好相處了。2、自動解決措施。告訴孩子:「我們都是好朋友,在一起玩的時候要以快樂為目的,如果遇到雙方的意見不一致時,我們要採取一個方法,錘包錘,或其他遊戲有確定解決。以上這些都是親子教育的小智慧,它的原則是:把主動權交給孩子,讓孩子自己體會,自己理智管理自己。大事小做,繁事簡做。既輕鬆效果又好。回複本貼引用本帖
攖寧
寶寶年齡:5歲9個月來自:廣東 湛江28 樓:回復: 【第三篇:成長智慧篇】《打開孩子心靈智慧的金鑰匙》攖寧 發表於2008-02-22 14:27:02對孩子不要憂心忡忡——成長智慧篇之二十九不要以大人之心度孩子之意。永遠記著:我們的孩子可不象大人那樣有心眼,不要積累對孩子的成見,要以歸零的心態對待孩子的每一次過失。現代的父母都知道自己的孩子很重要,深感教子育人的嚴重性。所以,特別是對待有問題的孩子,父母常以威嚴的姿態出現,以憂心忡忡的心態對待孩子的舉止言行。事實上,孩子是單純的,孩子內心追求的是快樂,我們做父母的要以自己積極熱情的態度感染孩子,以輕鬆、快樂的心態對孩子說話,以單純、坦誠的語言跟孩子交流,視親子教育為人生責任和樂趣,而不是當作一種壓力和負擔。1、當你熱情時,孩子也熱情,想讓孩子做什麼,要用熱情去感染帶動孩子,讓孩子積極自覺地去完成。比如:想讓孩子讀書吧,你不要刻意地催促孩子讀書,要先讀書給孩子聽,他看到你讀書的興趣和熱情,受到這種熱情的感染,就一定會去讀書。2、要用單純、坦誠的語言給孩子指出來要做的事情。如看到孩子懶惰時,父母事先產生的念頭是:你看這孩子,每天都說讓他勤快一點,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可就是不聽,難道不知道,你如果不勤勞,會有什麼不好,別人會怎麼看你,長大以後,會吃什麼苦,受什麼罪等。結果孩子往往形成一種「撥撥轉轉」,你不說他時,他還是「按步就班,一如既往」,久而久之成為一種慣性。有一次,我的一個家長,看到孩子的周圍亂作一團時,氣不打一處來,氣勢洶洶的衝到孩子跟前,像打連珠炮一樣教訓了孩子一通。結果呢?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開始有一點想行動的念頭立刻就被打消了。一動不動地站在那兒,家長不依不饒,一個勁兒說教。我實在忍不住了,就示意這位家長立刻停止。面對孩子,先給他打個「過門」,我說人都是有惰性的,有時候看著活不想干,這事是很正常的。但是,在一個好的心境中,每一個人還是能樂意去幹事情的,對吧!孩子點點頭說:「對。」接著,我就順勢輕鬆地動手帶孩子一起整理,在這種帶動下,孩子很快積極行動起來,一會兒功夫,把自己的房間打掃的乾乾淨淨,物品用具也擺放的整整齊齊。3、坦誠簡練地跟孩子說出來讓他幹什麼。一次,孩子打掃衛生,只知道打掃空著的地方,角落深處和桌子下面的垃圾卻不知道打掃。我見狀,立刻給他示意停止。然後我走到孩子跟前,輕聲明白地說:「李良,房間里各個角落和桌子底下的垃圾都掃出來,桌子擋住的地方先把桌子拉開,既省勁又掃得乾淨。今後打掃房間要把所有的垃圾都找出來,清理掉。」「以後每次都是這樣噢!」說著我還給他一個幽默的姿態,孩子非常樂意地接受,以後這孩子打掃衛生每次做得都很好。家長朋友們,調整自己的心態,改變觀念,修正錯誤行為。在具體的操作上,視親子教育為一種人生遊戲,一種聖賢的職責,而非一種壓力和負擔;給孩子提供一個輕鬆、自然、熱情、快樂、積極、主動的氛圍,這樣做時,你的教育更有效,孩子就會越來越聽話,你教子的靈感和智慧也會由此得到激發。回複本貼引用本帖
攖寧
寶寶年齡:5歲9個月來自:廣東 湛江29 樓:回復: 【第三篇:成長智慧篇】《打開孩子心靈智慧的金鑰匙》攖寧 發表於2008-02-22 14:27:29避開孩子牽制的焦點——成長智慧篇之三十孩子是單純的,孩子是可愛的,孩子是可教的。方法、技巧都來源於父母的智慧——這就叫藝術的教育。親子教育中,孩子經常會做出很多讓父母麻煩解不開的事情。有時候孩子還會以胡鬧來牽制父母。例如:父母經常強迫孩子與他人分享玩具,但孩子不願與人分享這是很正常的,可我們的父母由於出於一種愛面子等心理,急不可待地想讓孩子把玩具分給別的孩子,往往在父母操之過急時,會引起孩子的胡鬧、撒潑等。對這一類的情況是這樣的,你要首先明白,想培養孩子與人分享的品質是需要用時間和耐心從小就開始漸漸培養的。所以,在你看到孩子在生活中不與人分享的臨時事件時,不要太著急。第二在和孩子發生意見和行為衝突時,有時出於對孩子安全等的負責,可能要硬性地終止孩子的行為,在這個時候孩子會「耍賴」哭鬧不止。這時,你要避開孩子牽制你的焦點,不予在乎。當孩子哭鬧時,他會用手捂著自己的臉和眼睛,讓五指離縫,眼睛從指縫裡窺視你對他哭鬧的反映,他也很在乎,有時耍個小心眼兒。這種情況下,你在把握住孩子的安全沒有什麼問題時,對他顯示出一種全不在乎的態度,意思是:你哭吧!胡鬧吧!沒有人喜歡這樣的孩子,你再哭再鬧是你自己的事情。你給孩子這樣的心理反映,孩子就會很快終止哭鬧,並很快找到機會開心地去玩耍別的東西。親子教育不是負擔,首先要從小在家庭進行教育,也是人生的紮根教育,以父母道德仁義的行為影響教育孩子,保護好孩子純潔的心靈,不要看《老夫子》、奧特曼等一系列文化垃圾的書籍、電視、VCD。千萬不能看武打、色情一類的書籍、電視、VCD。從小童蒙養正,背誦聖賢書,先入為主。在輕鬆、平靜、快樂的心境中成長的孩子,家長的親子教育就做得最具特色,最具魅力,也最具有效率。另一方面,在成長的過程中,對隨時出現的問題再付以正確嚴謹的方法和態度。
推薦閱讀:
※根宋上師:自找的。願你的生命,每時每刻都綻放在一片坦途上
※中國人的智慧最高,印度人第二,猶太人第三。
※嘆為觀止腐敗「智慧」
※教育失敗在哪裡?從傳授智慧淪為傳授知識
※【智慧背囊】寫封信給爹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