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孩子放手不是叫你偷懶和不陪伴

置頂兒童心理課堂,伴你探索解讀兒童心理,閱讀、看見

1

昨晚哄完孩子睡覺後,有些想吃宵夜,下樓買零食時,路過小區的棋牌室,門外放著的沙發上,小區里的一個女孩躺坐在上面,不停的打著哈欠,百無聊賴的看著小區路過的人。

我認識她媽媽,知道她在棋牌室里打麻將。下午飯後散步時,我們幾個媽媽還在一起聊過天,當時她聊到前段時間一個比較火的話題,即樂嘉帶著4歲半的女兒徒步走沙漠。我記得她當時說:「看吧,所以小孩子的能力很強大的,我們做媽媽的就是要放手讓他們自己做實踐」。

我和另外兩個媽媽知道她經常放手讓孩子一個人在小區玩,自己去打麻將,孩子玩累了,就坐在門外那個爛沙發上等她,時常發獃,一副無所事事的樣子,她也有她的理論,說小孩子就是需要這種留白,讓她好好發獃,讓思維天馬行空的飛翔。

很多人就像那個女孩的媽媽一樣,總是看到事物的某一面,用來作為自己偷懶的理由,而忽視了事物的核心。樂嘉放手讓孩子徒步走沙漠,是他開著車讓孩子走嗎?作為父親,他一直陪著孩子在走,並且適時的鼓勵,給予其勇氣,而不是袖手旁觀,等著孩子獨自走完。

2

倫理學家William F. May曾言,父母對孩子的愛有兩面——接受的愛和轉化的愛,接受的愛是肯定孩子的本質,轉化的愛則是追求孩子的福利。

也就是說,放手和陪伴,都是缺一不可的,放手不代表完全置之不理,陪伴不代表事事包辦,父母要保持其中的平衡。

而現實中很多父母,在看完強調某一方面的文章後,不成體系的教育理念,使行為與理論的原意有所偏差。

比如,我曾經給孩子奶奶看過要全面接納孩子的推文,有段時間孩子愛動手打人,有次她打奶奶,我嚴肅告訴她不可以打奶奶,她當著奶奶哭,奶奶抱著她跟我說:你們不是說要接納孩子嗎?就應當接納她現在愛打人呀,是正常的。

我頓時汗顏。

而我也終於明白,碎片信息如何給人們帶來的誤解,如果不將更多的碎片信息做出整理,形成一套完整的教育理念,父母將會在孩子的教育上顯得多麼搖擺不定呀。

3

肯定有人會問,那我如何知道怎麼保持平衡啊。

的確,保持平衡不容易,就照顧孩子該放手和陪伴上的平衡,有一個檢驗自己的辦法,就是自己有沒有對孩子偷懶,這種偷懶,不是體力上的,而是對思維和體力的全方面衡量。

比如很多大人的愛,尤其是爺爺奶奶輩,看不得孩子吃苦,經常直接幫孩子做這做那,不顧孩子的抗議。很多人說,你看,事情我們都做了,多累啊,居然還說這不算是正確的愛。

尹建莉老師在她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書中曾寫到,大人替小孩子做事,那是很容易的,哪個家長都可以做到這一點,難的是不替孩子做事。

奶奶幫孩子洗襪子,孩子說要自己來,奶奶一定會說:一會兒衣服地板都打濕了,還是我來。有時還會說,等你都會洗了呀,我就輕鬆了。

瞧,顯然讓孩子自己洗,大人幫忙收拾殘局,才是最累的,有時候那些代勞,都是大人自己怕麻煩偷懶,才不去訓練孩子的。

我每次接菡寶貝放幼兒園回家時,就會發現:

如果我抱著她走,雖然體力上很累,但是在路上消耗的時間少,不會另生枝節需要處理,早早回到家後,我還可以休息片刻再做事;

而如果我一路讓她自己走,就會應對很多情況,她不願走時,絞盡腦汁說服她自己走,有時會用各種踩樹葉、踩格子的遊戲,提起她走路的興趣,在路上遇見她感興趣的事情,需要繞過去看看,她想跑時,我一邊追一邊看路況一邊還念著:豬媽媽要追到了哦…..到家後,因為之前耽誤的時間,使得自己必須立刻做事情。

哪一個消耗更大,可想而知。

所以,父母所謂的放手,也可以用是否是在偷懶來審視自己。

你放手讓孩子自己回家,那麼在這之前要為孩子做各種準備,要提醒他各種可能的危險,做一做安全演練,還要適時壓住自己心中的恐懼,給孩子勇氣,並且以真正有利於孩子的福利為目標。

沒有做過家庭安全培訓就放手,造成的慘痛教訓比比皆是,這樣的放手起因便是懶惰。

而抱著她走,似乎在保護她,但卻是為了省去其它麻煩。孩子失去了很多探索機會,這是一種偷懶的陪伴。

4

我記得在我小時候獨立回家的最初幾天,我有兩次瞄到了偷偷跟在我後面的爸爸。顯然,真正的放手,是有知覺的,父母能夠感覺到自己在做一件更有意義、需要花更多力氣的事情。而不是為了圖自己痛快,而放心大膽的不管孩子打麻將,為了自己有自由時間,而輕易把自由交給孩子。

而保持放手與陪伴的平衡也並非只有一種方式。

朋友小蘭經常跟我說起她鋼琴教室里的情形:

孩子練琴,很多家長在一邊玩手機,有些家長死死的盯著孩子,稍有差錯就打斷孩子,無法容忍一點兒問題。

而讓老師們舒心的也有兩種家長:

一種是拿著自己的書慢慢看,在孩子彈完後,還非常認真的說,媽媽剛才聽著你的琴聲看書看得真舒服。

還有一種,是自己跟著學,孩子彈琴,她看樂譜,手也跟著在動,老師講解時,她很認真的記錄,但是過程中絕不打擾孩子和老師,彷彿是在為她自己而學。

放手不是純粹的放任無為,無條件接納孩子不代表不需要指引孩子的發展,陪伴也不是僅僅指在一起就好。

在對孩子做出行為時,一定是:愛是自律的,非愛是懶惰的。

-END-


推薦閱讀:

正宗不偷懶義大利千層面
12星座偷懶招數大曝光:雙魚座偷懶拿招數是裝病
小編近期偷懶了些,現放出近期培訓班快報~
夫妻分床睡、絕不每天打掃,這個女人竟靠偷懶成為所有主婦的偶像

TAG:孩子 | 陪伴 | 偷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