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教育改革需要一樣東西

真的教育改革需要一樣東西——勇氣

——好書啟迪人生之讀蔡興蓉《下輩子還教書》有感

張斌

前不久,我的朋友蔡興蓉從深圳寄來他的新著《下輩子還教書》,我與蔡老師是同在《教師博覽》的一個欄目發表作品時相互結識的。書拿到後我陸陸續續地讀完,及至暑假,學校大批量購買此書並讓老師人手一本作閱讀,我於是又看了一遍,現在姑且談點其中的觸動。

說來慚愧,我平時已經很少讀東西。有人說,你作為一名教師,是不是嚴重職業倦怠了?在社會與時代強烈呼喚教育改革的今天,怎麼能不加緊學習,多讀點東西呢?你明明需要讀,卻又不去讀,難道沒什麼書能入你法眼,又甚或你認為根本沒有讀書的必要呢?——我想說:如你所知,你說的一切都對!但講到倦怠,我只倦怠職業,從不倦怠學生。因為對於我的學生,那幫天真無邪的孩子,我一向有著天然而熾烈的愛甚至感激——正是他們讓我工作二十多年仍然年輕著,不肯向逝去的時光俯首。我也深知:不讀書,於這個信息澎湃的社會,就算你不去教書也是立不住腳的,何堪為人表率?但終於不去讀!而且,我這樣的人也不止一個,是一大群!為什麼呢?因為現代人實在聰明透頂,很能看清楚現實:書讀了既然無甚用,本來就時間緊、任務多,那還讀它做什麼?!你也不要因此錯會了意,這裡說讀書無用不是指知識無用,而是說已有的知識都從來不用,或者「假」用,不「真」用。所以,還要那麼多新知識幹什麼?——便有哲人說:這個世界是從來不缺知識的!

的確如此!我即刻可舉兩個例子。第一個說《學記》。《學記》是中國教育史上最早、最完善的關於教育原則、教學方法、教師學生、學校制度、學校管理等各方面的系統論述,尤其讓人振奮的是,其通篇基於「學」而談「教」,學本思想濃重,與當今潮流「不謀而合」。其實並非古人視通萬里,因為這種科學的「教」法本來就屬於常識,只不過我們繞了一大圈又重新在往回走,知識其實早就存在了,只是我們「忘記」了!像這樣「被忘記」的東西似乎還有很多,比如「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民知敬學」,但如你所知,現在是一種怎樣的社會風氣?正可謂「嚴師為難」。再比如像「今之教者,呻其佔畢,多其訊,言及於數,進而不顧其安,使人不由其誠,教人不盡其材」 這樣的警告,《學記》也早就提出了,但大家仍然「施之也悖」,結果導致「教之不刑」,最終「不知其益,其去必速」學生真的出了學校大門便什麼都忘光了!《學記》中的著述無不振聾發聵,然而,誠如你所知,我們從不去做它,所以再讀之又有何益呢?第二個講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100個建議》是我們每位教師的入門必讀篇,好多東西大家是爛熟的,那些經過時間檢驗,被公認為有用的知識,我們現在的教育實踐裡面還有多少在用它發揮作用?——許多可以列為教育常識的東西,我們最終看也不看便棄之路旁了——那麼便有一問:究竟還有多少夾帶水分的「新教育」理論(每出現一次教育理念的更新、教育教學的改革很多人都誤以為是把一切推倒重來,另起爐灶。事實上,我們謀求教育的變革不過是追尋符合新時期教育特質的教育常識,摸索教育的原點,找到教育的新的出發地罷了)再值得我們去讀?再值得我們去做?

「不值得的!」我們身邊有很多「聰明人」腦子拐彎極快,於是共同得出結論。你一個人去反對?不怕做唐吉坷德先生大戰風車,荒唐可笑?倒不如謀點眼前的實利來得實實在在。總之,書便暫且擱置了,不必讀,也更不必提筆創作。同時,每每看到外出進修時那在台上大講新教育理論發現的,你也一定在內心竊笑那些「假道學」,並將之歸結為兩類:其一,幼稚。非指年齡,單指學術。讀書甚少,知識面狹窄,吾輩本是同類嘛!把教育史的舊發明吹奏成時代的新曲調姑作原諒,但又為什麼要故意剽竊一些外文原著,欺騙那些外文基礎不佳又無心情的聽眾?所好的是聽者完全無心,並不以為意。其二,別有用心。純粹為博眼球,嘩眾取寵,變著法子說點慷慨激昂噴刺現實的話,徒然使得聽眾白白熱血沸騰一回,——因為散會回家的半途大家便早已從迷醉中醒來,心情故而落到冰點,深知——那是不可能的。

為什麼不可能?因為你根本沒有那個可以實踐的環境,我們的教育不知從何時開始已經離常識太遠。「聰明人」都已「回頭是岸」,傻子才會「焚身以火」,誰又會是那個敢碰到「頭破血流」而不止住腳步的勇士?——說到這裡,諸君便幡然醒悟:當前教育根本不缺新理論、新學術的研發,缺的是衝破重重阻力回歸常識的勇氣!——諸君也就頓悟:我這個久不讀書的人,久不提筆的人,這次為什麼會捧起一本書,提起塵封的筆!——因我的朋友蔡興蓉,他的身上便正有一些難得的勇氣!作為一個有血性的老師,他抱著教育的常識不放,教育的體制內容不下他,他便辭去在編的公辦正式身份,只身前往深圳走到體制外。然而,教育的理想與宏願又始終在心中發酵不肯淡薄,便念念不忘的從事起「私塾」來,漸漸的在全國竟然有了「癲師」之名。去年,他寄給我這本教育經驗談——《下輩子還教書》,我便很吃了一驚:這個去掉教師正式身份的人,居然聲稱要「下輩子還教書」!這就奇了!

蔡老師在自序中寫道:「我注意到,幾乎所有的媒體都在說,作家不死30年,其作品也就不足一觀。不幸我正活著。雖說還打算繼續活下去,然而再活30年,卻是毫無把握」但「泥土裡的蚯蚓也膽敢向上帝致敬」!如果你「不敢拿僅只一次的人生亂開玩笑」,那麼就一定要亮出你的喉嚨,發出你的聲音!不管你做什麼職業,其實皆可看作是「修行的場」,就像古時的女子出嫁,嫁妝里同有祭器與壽衣,以此表明抱守一生的決心!蔡老師叮囑大家,在教育改革前行的路上不要有怨氣,而是要放開胸懷「將一切順,一切逆,皆坦然納入『分內人生』」,要堅守常識,堅守課堂,「並在此過程中保持生命的生機與靈動」。當教育的列車偏離了常識的軌道,招致社會的不滿時,我們便要拿出無比的勇氣與決心拉它回來,倘若一世不夠,「下輩子還教書」!諸位,讀完這一席熱語,誰能不為之動容?總之,我每讀到這裡,便有一種近乎悲壯的勇力油然而生!並對蔡老師於教育深厚的宗教情懷有著十二三分的敬仰!

蔡興蓉老師《下輩子還教書》這本書,從「怎麼教書」到「這麼教書」,「也是教書」、「還是教書」、「教書的背面」、「教書不過是生活」可謂卷卷有益,篇篇精彩,字字珠璣。其間充溢對堅守教育常識的情懷與睿智。這樣的好書啟迪了我,給予了我繼續讀書和教書的很大勇氣,堅定了我為黨的教育事業奮鬥終身的信仰,明亮了我前行的方向。只可惜限於文字篇幅這裡不能加以詳述。然而,書中精義促我明白,教育回歸常識的道路不會平坦,每位有理想有抱負的同志都必須懂得,教育要回歸常識,就必須進行真改革:真的教育改革需要拿出一樣東西——勇氣!

推薦閱讀:

沒教養/素質低有多討人厭?
沒禮貌,沒教養,和情商低有什麼區別?
大學教授的教學水平參差不齊,是否該讓位給教學水平高的老師上課?
章瑩穎綁架案之後,你需要補上這一節「安全課」
赫爾巴特介紹及常考知識點

TAG:教育 | 教育改革 | 改革 | 東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