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西象棋差異論

因為國際象棋與中國象棋何等的相似:相似的叫法,相同多的棋子,相似大的棋盤,相似的走法,相似的規則,相似的戰略思想,相似的戰術手段。還沒有什麼比國際象棋更象是從中國象棋模仿過去的。以至於許多人一直還以為中國象棋就是咱老祖宗自己發明的呢。但是只要從象和炮這二個棋子上分析,就可以看出來,中國古代戰場上根本沒有炮這樣東西存在,即使有也發揮不出殺傷力,怎麼可能想像為有戰鬥力的棋子呢?還因為根本就沒有「大象」這樣軍種的中國戰場,才會好奇地稱這種棋叫「象棋」,而不是叫真正意義上的「戰棋」。

中西象棋都是起源於一個地方,是由古代印度人發明的,它的原型是一種叫做「恰圖蘭卡」的棋,其中有4種棋子:步兵、騎步、戰車和大象,正好反映了古代印度軍隊的組成兵種。「恰圖蘭卡」的進一步發展是「沙特蘭茲」,在棋子和規則上有大規模的改進,開始在中亞各民族廣為流傳。然後這種遊戲通過貿易、戰爭和宗教等多種渠道,由東方向西方傳播,其傳播的大致路線是:印度——波斯(今伊朗) ——中亞——阿拉伯國家——歐洲。在11世紀末,它已遍及歐洲各國。而國際象棋——「Chess」這個名字也是由波斯語和阿拉伯語組成的複合詞,意為「將死對方的王」。

儘管更多的中國人相信它起源於東方,但從它的演變史以及發展史,我們不得不承認它是在西方尤其是歐洲定型後才真正流行開來的。在歐洲文藝復興時代,人們對它做了一次大的改革,一些棋子改變了走法,行棋速度明顯變快,例如「原先的大臣」被浪漫的法國人改為王的配偶——後,像社會革命一樣,連性別也變了。至15世紀末進化為現制。當時它與騎術、游泳、射箭、擊劍、狩獵、作詩並列成為騎士教育的七大必修科目。18世紀,以騎士教育為主導的人們把在下棋當中兇猛的進攻和大無謂的棄子看成是勇敢的表現,而不敢接受棄子或防守的一方被認為是怯懦的。但這種騎士風格的弈棋理念和完全不重視防守的戰略思想已經被現代理論所淘汰。

更多的人認為中國象棋,由於楚河漢界,才說是秦末楚漢相爭時的產物。但是若從文物出土的角度看,成型於北宋,定型於南宋(見南宋詩人劉克莊《象弈一首呈葉潛仲》詩中描繪了棋盤、棋子的形式和下法,與現在流行的下法相同),發展於明朝。基本上最初每個朝代都略有不同,是通過不斷的完善才成為今天的樣子。在唐朝前的象棋是沒有炮的,有了炮後,才和現代象棋相近。

而國際象棋里是沒有炮這個棋子的,而國際象棋定型於出現炮以前。而火藥在西方則是資本主義萌芽時期大約15世紀才由阿拉伯人引入的,那時的國際象棋已基本定型。這一點充分證明了象棋在西方早已形成,並不斷增添與人文社會更接近的東西。

儘管中國象棋和世界象棋粗看起來差不多,只不過國際象棋有王后,中國象棋多出了炮和士,但實際上的差距比想像的要大,許多規則、對奕上不一樣。至於為什麼規則上不同,是因為中國王朝組織結構與西方不一樣,才演化成中國象棋。

一、棋盤

  中國象棋棋盤是由九道直線和十道橫線交叉組成。中間以「楚河漢界」相隔,淋漓地再現了當時兩軍對壘的場景。「楚河漢界」位於鄭州市西北郊的廣武山上,當時西邊為漢王城,東邊為楚王城,諸侯割據,各霸一方。有趣的是,如果把「楚河漢界」拿開,正好是一張8×8方格的棋盤,與國際象棋棋盤幾乎一樣。8和9在中西方都喻著無窮大的意思。古代戰爭的目的就是爭取更多的土地,為了佔領更多的地盤,所有充當戰場的棋盤都體現了古人的這種意識。

中西方對於戰場對峙的觀念不同。中國象棋的棋子放在交叉點上,永遠站在面臨選擇的十字路口,通過線(路)與對方交鋒;國際象棋則擺在四方形格子里,有一個自己的私人空間,是面與面的對峙,一馬平川,連界河都不用。這體現了西方古戰場上滿盤皆兵的作戰風格。也是古代歐洲各民族交混在一起的歷史現實。

二、棋子

  1、炮:兩個棋種都是三十二個棋子,這一點是相同的,但在棋的種類上有不同。最大的區別是中國象棋中有「炮」這個兵種,而國際象棋上沒有。中國人的傳統認為戰爭成敗的因素,決定於人的因素加武器的因素,所以有車、馬、炮這樣物的因素。而古代西方戰爭的成敗主要取決於各級將士的素質和表現,連將帥(國王)都要走出來廝殺,可見在國際象棋中更體現人的因素。

2、王、將、帥:中國象棋里的將(帥)等同於國際象棋里的王,雖然威力都不大,卻是一個最重要的棋子。它被吃掉就意味著一個朝廷的滅亡。所以對它兩個棋種都有嚴密的防衛。中國象棋里安排了士相來守衛;而國際象棋里首先是國王和皇后身先士卒,直接參加了戰鬥,一旦戰死全軍覆沒。國際特級大師古菲爾德曾經說過:「在開局階段,王是一個嬰兒;在中局階段,王是一個小孩;在殘局階段,王則是一個成年人。」這充分說明了國際象棋里王的作戰價值,在殘局中人員所剩無幾的時候,它可以四處作戰的優勢就顯露出來。這與中國象棋的將(帥)不能走出「宮」的限制有了根本的區別。而且將、帥還不能見面,這一點也充分表現了中國的國情,在古中國除了幾個開國皇帝帶兵打江山之外,幾乎所有以後繼任的皇帝都是坐享其成、貪生怕死、閉門不出、養尊處優。

3、後:這是站在王旁邊的棋子,它最初的走法僅相當於象棋中的士,到了1475年,我們上面提到過,浪漫的法國人將它威力驟增,橫、豎、斜均可以走,最多可以控制1/3的戰場。性別也變了,成了王的妻子。指其威力巨大。在古西方的歷史上,女權也是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女王的統治屢見不鮮,著名的就有埃及女王、英國女王、丹麥女王、瑞典女王等等。但是儘管它是威力最大的棋子,說到底仍沒有王重要。而中國象棋里是沒有「後」這個棋子的,可以說整個中國封建歷史就是一部「父權的歷史」。將(帥)旁邊是兩個士,喻意我國封建社會的一夫多妻制。

4、車:在兩個棋種中,唯一一個走法完全相同的子;最初國際象棋里的車也是「戰車」的意思,與中國象棋一樣。後來才被確認為城堡。

5、象馬:象相同之處都是對角線斜走。國際象棋的象在最初是「戰象」,然後改為「傳令官」,到了文藝復興時代,隨著教會勢力的增大,變為「教士」。它與中國象棋中的相(象)的區別是沒有河界的阻隔。「相」是個文官,所以在中國象棋里它是不出門打仗的。

  馬都是不約而同地走日字。最大的區別是在國際象棋的馬行棋中不被蹩馬腳。在走法上,國際象棋的要求比中國象棋的要求松得多,大概是西方當時的社會制度比中國封建的社會制度要寬鬆許多的緣故吧。中國的封建社會,朝廷忠奸難辨,官場腐敗,勾心鬥角,常常使用「絆馬腳」的伎倆,縱使你是一匹良駒俊馬,志在千里,但一旦被人使壞「絆了馬腳」就動彈不得,只得老驥伏櫪,無可奈何了,這種現象在中國象棋可是表現得淋漓盡致了。

  6、兵:無疑這在兩個棋種中都是人數最多的子,中國象棋各自有五個兵。國際象棋各自有八個兵(第一排全是兵)。站在最前方,用自己的身體保衛王朝,而且是只能衝鋒不能後退的,在這點上中西方對士兵的要求都一樣。不同的是中國象棋中的小兵永遠都只是一隻小兵,最多在過河之後變得稍微厲害了一點。但走入底線,只能左右橫走了,俗稱兵走老了(作用不大了)。但國際象棋中的小兵就有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如果勇敢地衝到底線將升格為除了王以外任意一子。一般都願意換成棋力最強的王后(勝過車)。這個規定也是經過了幾個世紀的演變最終才確定的。兵的區別恰恰又反映出中國封建社會等級森嚴的制度與西方「論功行賞」的傳統。

三、中西象棋對奕的差異

對於人來說,國際象棋複雜多了,中國象棋因為九宮等,再加上五個兵,形成了對局的基本的固定框架,攻防比較模式化,比如殺棋都是一些相對固定的殺法,卧槽馬,天地炮,雙車錯等等,中國象棋對局相對來說更有規律,比較千篇一律。中國象棋固定思維,而且節奏慢,子路不通暢的時候至少要7手以後,國際象棋4手之後需要大量腦力了,國際象棋64格子32個棋子,意思就是說空間非常的狹小,非常容易子路不通,而國際象棋棋子價值已經完全被估算出來了,丟子就要換子,中國象棋大多是要找對方錯誤進行吃子將軍,國際象棋突破局面很有可能一次成功的換子,國際象棋對估算、邏輯思維,排兵布陣要求更加高。

而國際象棋絕大多數子力都非常機動、開放、設限少,各種戰術防不勝防,不憋腿的雙馬,各種抽將捉雙,神出鬼沒的皇后等等,因此其難度、變化、趣味均百倍於中國象棋。國際象棋沒有「憋腳」限制;同樣是「象非田」,國際象棋里的「象」可以飛過「河」;國際象棋里的「士」可以直搗對方黃龍府,中國象棋里的「士」從來一如皇帝身邊的太監,完全在圍城裡活動。國際象棋對局更需要縝密的思維和想像力,創造力,局面要考慮到的因素很多,國際象棋殺王很複雜,做過波爾加習題的應該就知道,各種匪夷所思的殺網,國際象棋複雜還有一個原因,兵陣非常複雜,直進斜吃,吃子或者推進,造成直線斜線的開開閉閉,兵到底線了還能升變成皇后,千變萬化。由於國際象棋的行棋規則中,每個棋子都是可以大範圍活動的棋子,而且活動的能力都比較強,因此,國際象棋的變數遠比中國象棋要大。趣味性也要強得多。中國象棋的變數小,因而和棋的機會實在太多了。特別是頂尖級棋手中和棋現象幾乎佔到一半以上。

有意思的是勝負規則。在中國象棋中,反覆的老是「將」軍是犯規的。但是,在國際象棋中長將軍而又國王又無法避開到不被將軍的位置,卻可以判和。這個規則是有道理的。對方就要殺死自己的國王了,為什麼不能夠允許這一方對對方的國王作長期的追擊呢?而且,國際象棋中,國王如果沒有被將軍卻逼到無子可走,這種情況也被判和。因為,這個規則是說,你不能夠逼到人家主動將國王送去受死。但是,中國象棋在同樣局面下,判定是困斃,無子可動一方輸。充分反映了中國政治中「宜將剩勇追窮寇」的思維。正如當年林彪的部隊把長春圍困幾個月俄死幾十萬市民最後解放長春的這段歷史一樣。而決定兩種象棋特色的是後面的文化,特別是政治制度。

四、中西象棋文化的差異

象棋作為古老的經典遊戲,從印度分家之後,經過幾百上千年演變之後,中西象棋各自隱含了什麼政治信息?從其行棋規則來看反映了某種差別,而這種差別主要是體現在政治制度上面。兩種棋完全反映中西方兩種不同的文化背景。更具體點應該是中國封建社會與西方資本主義萌芽階段的歷史背景。它們的思維方式是富於實踐的、具體的。它們的每個棋子都有特定的含義和功能,各有分工、各盡其職,非常的人性化,所以千百年來得以在民間或是宮廷廣為流傳。棋的發明與每一次演變無不體現了當時的社會意識形態。

從文化的背景看差距可能更客觀一點,中國古代是「大一統」的文化,中央的權力壓倒一切,這種文化基於農業文明的基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講的是「向心力」,同為封建社會,西方採取的是分封制,諸侯在自己的封地里有絕對的權力,文化上的差別造成了遊戲上的差異,分析起來應該是很有意思的。

最大的差別就在於雙方的最高統帥。國際象棋可以將國王作為遊戲的對象,國際象棋的國王,可以在棋盤的任何一個位置上行走。而且行走的方式也是全能式的,即可以直進、橫進,還可以斜進,只是限定了每次只能夠走一步。限定每次只能夠走一步是有道理的,因為國王不能夠隨意「大躍進」,否則,這個戰局會亂了套。國際象棋的王,自由馳騁全盤,能征善戰,因為這是他的責任。中國象棋中的將帥都是棋子中,最為窩囊的貨色。只能夠躲藏在九宮中,亦步亦趨,除非受到攻擊,它永遠都不會主動出戰,只能躲在大後方基本上一動不動,無所作為。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局面呢?

因為,中國的國王——也就是皇帝,或者叫天子、聖上,是不能夠隨便來褻瀆的。不要說將皇帝用來作為棋盤子,就是寫文章說話用到皇帝及皇帝母親的名字中的字甚至同音字,都有殺頭之罪。因此,中國文化中有著特別濃厚的「避諱」傳統。也就是「為尊者諱,為長者諱」。其實,這也就是「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在象棋設置上的反映。這也反映了中國歷史上的居高位者那種「食肉者鄙,未能遠謀」的特點。中國象棋九宮布陣,充份體現了國人的圍牆意識和防守主義,難怪中國擁有獨一無二的萬里長城和城中之城的故宮。

其次最大的差別就是,在國際象棋中,最接近國王的也就是最有威力的,因此,王后的威力就是最大的。有意思的是,國際象棋中,王后只有一個,而且特別有才幹,就是說即使是國王也只是一妻而已。中世紀的歐洲,王室之間的聯姻是常態,諸侯之間通過聯姻結成聯盟,王后是力量結合的紐帶,國際象棋中王后威力巨大與此有關。和中國不同的是,歐洲婦女的地位高於中國,婦女是各級騎士崇拜的偶像,而中國的皇后也不過是皇帝的附屬品,按劉備的說法不過是衣裳,但在歐洲,如果把王后當衣服,起碼的騎士精神就不存在了。王,不過是大騎士,更不能例外。所以國際象棋中王后力量超群,是決定勝利的關鍵。國際象棋充分反映了男女平等的傳統。不像中國的皇帝,整天躲在宮裡,除了皇后外,還在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三千宮女。男尊女卑一直延續到現在,而且越到鄉村越明顯。

追求大一統的中國古代社會,城市是政治中心,城市管理鄉村,城市的規模較大,城市失守,意味著統治權的喪失,擁有城市就擁有了一切,城市的職能決定了攻佔城市的重要性;並且中國又是砌牆的高手,防禦為主的民族。所以中國象棋里有炮,這是攻堅的需要,但,歐洲封建社會裡諸侯的基地不過是城堡,城堡連著住房,迴旋的餘地小,戶外野戰決定命運,所以國際象棋沒有攻城炮。

中國象棋中的各個棋子,天生就分為三六九等,而且這種身份無論局中人怎麼奮鬥或怎麼混帳,都是終身不更改、世襲到永遠的。尤其讓人不能理解的是,越是居於最顯赫地位的人,越無任何能耐。你看那「一把手」老帥的本領,也就是在眾人的重重護衛下,整日縮在宮中吃喝玩樂,什麼都不需要走動,他老人家楞是一輩子端坐龍椅穩如泰山。作為士、象(相)是皇家代表,官府的象徵、無恥的一班文人,共佔有四子,加上將帥,和兵一樣多,說明官僚體制十分龐大。而且他們的地位和身份同樣是世襲的,這就決定了他們沒有真功夫,只會在宮內外走動。就是這樣的一班寄生蟲,高高在上,耀武揚威,頤指氣使。唉,老天爺怎麼不睜眼啊!什麼時期都是奸臣當家,軍卒在外你死我活的拼殺。

最靠近統帥的仕(士),也是最沒有用的。甚至他能夠走到的點比將帥還要少,將帥在九宮行走,好歹還能夠走九個點,而仕只能夠撐五個點。整天圍繞著領導轉,足不出戶,進讒言,搞宮廷鬥爭,太監亂政。其實就是中國皇宮裡的衛士,更多時候是太監。

其次是相(象),相就是宰相。照說身居高位,應該是才華橫溢,有安邦治國之才才是。但是,中國象棋中的相,其無用程度僅次於「仕」。而國際象棋中,象的威力僅次於後與車,與馬並列。不但可以在整個棋盤上拼殺,而且斜走著數還不受限制。更為要命的是,中國象棋的棋子能力大小,是按照靠近領導遠近決定的。最靠近領導的仕與象最沒有用,連過河越界的能力都沒有。威力最大的車卻是最靠邊站的。這是中國歷史上能幹的大臣與將領常常要被貶黜到邊遠地區的事實是完全一致的。平時他們毫不被重視,只有在國家危難的時候,才會想到要把真正的良將啟用。國際象棋中最接近國王的王后,也就是最用的最有威力的,

國際象棋行棋規則中還有車王易位的規則。說明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某些禮制也是可以破除的。從這一點來說,中國象棋的身份歧視遠比國際象棋要強。

中國象棋里的兵衝過了楚河漢界之後還可以向左右兩邊或躲閃或發難,以至於有「過河卒子當車使」的美譽。但在國際象棋里,這可憐的步兵只能一味地靠人海戰術前行斜殺,絕不會左右躲閃;猶如西方國家的普通百姓只會坦率直言、見義勇為,而缺乏中國人的察言觀色、欲言又止。 然而這些洋大兵一旦形成錯落有序的聯手防線就能讓敵人無懈可擊。其手足深情常常造就了帝王霸業。反觀國兵,由於一開始就註定要疏遠而立,以至於很難形成集團作戰。偶爾有兩兵聯手已經傳為佳話。

地位最卑下、棋力最弱小的兵,只能前進,不許後退。在中國象棋中,一旦做了兵卒,那麼,其命運只有送死。所謂「革命軍中馬前卒」,就是無謂送死的意思。西方的士兵,正如拿破崙所說的那樣「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地位是能改變的,只要衝鋒在前,一旦殺到敵方大本營,立馬就被破格提拔為「副統帥」。而不象中國象棋,永無出頭之日,沖的越快,價值越低。戰到最後,到底的士兵就象下崗工人一樣是廢子一個,連家都不讓回,只弄得屍骨遺棄在異國他鄉,當一個孤魂野鬼的悲慘結局。中國古代的老百姓不在乎政權的興亡,明哲保身比什麼都重要,當順民是首選,因為奮鬥沒有價值也就失去了動力。在遊戲里也一樣,小兵殺死了王也沒用,所以中國古代是等級社會。這一點中外的差距太大了,老百姓永遠是老百姓,是最有中國特色的,

中國象棋的最大特點,是級別越高的,出力越小。幾千年中國封建史,活脫脫就是中國象棋的現實版本:1、苦命幹活的不能享受,享受的從不用辛苦幹活;2、有本事的去賣命,沒本事的坐龍庭;3、吹牛拍馬的吃香喝辣,老老實實認真工作的卻命運坎坷,任人宰割,客死他鄉一條路;4、中國人相信的是龍生龍、鳳生鳳,將門虎子、論資排輩。

國際象棋這麼一種已經非常完備的遊戲,中國象棋為什麼不學習呢,而非得要通過降低子力、控制變化來讓其簡單化呢?這就是專制統治的要害:僅僅歷時一千多年,就讓一個民族的智力水平得以整體退化。於是乎,中國人最後只得通過「損兵折將」,來實現其在中國的「軟著陸」。正是由於這般「刪繁就簡」,大大降低了中國象棋所需要的智力支撐。中國象棋一直是下里巴人的遊戲,除了麻將之外,是城鄉老百姓玩得最多的遊戲;圍棋則從來都是文人、士大夫階層的普遍愛好。

2017.1.12


推薦閱讀:

象棋秘傳口訣!記住這幾句口訣,下象棋再也不會輸
關於中國象棋常見的一些問題
居文君加冕國際象棋世界棋後
中國象棋棋譜口訣歌訣大全
象棋寶典秘錄---古棋經論

TAG:差異 | 象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