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講章:跨越文化的福音
06-19
經 文:羅15:14-21引言: 親愛的弟兄姊妹,《羅馬書》15章14節是《羅馬書》尾聲的開端。什麼是尾聲?我們做一篇演講、辦一場晚會、寫一封書信、總要有一個尾聲。尾聲往往是高潮落幕的階段,雖然是在最後才寫這一處,但他的重要性並不比前面低。而且在最後的階段,才需要把前面出現的內容再一次做重申和強調,並且做出重要的總結。 《羅馬書》15章14節到這卷書的最後,交待了這樣幾個主題:第一,為什麼寫《羅馬書》;第二,保羅說自己有意訪問羅馬,保羅有計划去看望羅馬城的基督徒;第三,是保羅的問安。整個16章保羅問候一些在羅馬城的教會裡面,他所熟悉的弟兄姊妹。這就是《羅馬書》的大結局,也是一個總括。 我們今天選讀的經文,重申了寫《羅馬書》的一個原因。保羅告訴所有的讀者,為什麼會由自己來寫《羅馬書》?這卷書到底在什麼樣的背景下寫成的書信。如果弟兄姊妹熟悉《羅馬書》,保羅並不是第一次敘說寫《羅馬書》的原因。在《羅馬書》第一章就交待過寫此書的原因,是什麼呢?是因為保羅欠債。保羅說我欠羅馬人福音的債,對於羅馬人來講,他們當時是未曾聽到主福音的人。保羅說如果他們聽不到主的福音,那麼我就欠債了。欠誰的債?欠主的債。主讓我給他們傳福音,我有機會傳給他們,卻沒有傳,就是欠債了。 保羅在今天的經文當中再一次重申了寫《羅馬書》的原因,為什麼呢?一方面是修辭學上,為了前後呼應,這是很多弟兄姊妹容易看到的。另外一方面,還有神學意義。神學方面的意義,就是寫完整個《羅馬書》之後,保羅要對《羅馬書》進行一個神學的總結。保羅向我們強調了三個特殊性: 第一,基督教信仰的特殊性。與當時的許多宗教相比,基督教並不是一種地域性的宗教。換句話說,基督教並不只是一種文化。古代信仰往往是地域性的,一個民族有一個民族的神。比如說猶太人,猶太人的神就是耶和華。耶和華只是猶太人的民族神。但是基督教的信仰和這種觀念不同,基督教的信仰有他的特殊性,他雖然生於猶太,但是基督教在向整個外邦去傳播。它不僅是猶太人的宗教、猶太人的文化,也是全世界人民的福音。這是基督教信仰的特殊性,是保羅要強調的重要信息。 第二,羅馬城的教會的地理位置具有特殊性。這個位置太特殊了,在當時是世界的超級大國,也就是羅馬帝國的首都——羅馬城。羅馬教會所在的羅馬城,是當時世界的中心。當時有一句話,「條條大路通羅馬」。而羅馬教會誕生在這個世界中心的羅馬城,所以這個教會的地理位置有著他的特殊性。 第三,保羅身份的特殊性。保羅的身份有什麼特殊的呢?大家知道早期的基督徒大多是猶太人。但是保羅卻是出生在羅馬的猶太人,雖然他沒有出生在羅馬城,但是保羅出生在大數這個地方,是屬羅馬帝國的領土,而不是羅馬帝國的殖民地。猶太是羅馬帝國的殖民地,所以猶太臣服於羅馬帝國,卻沒有羅馬公民的身份。保羅不一樣,他出生在羅馬的領土上,生來就是羅馬人。雖然他是羅馬人,但卻沒有去過羅馬的首都羅馬城。這一點,我們經常引起誤會,這個國家和首都的名字都叫羅馬。國家叫做羅馬帝國,首都也叫作羅馬。保羅寫給羅馬城的書信,是寫給自己同胞的書信。因著他特別的身份,再沒有比他更合適的人選寫這封書信。這是早期教會最好的選擇。 今天讀的這一處短短的經文,交待寫作原因的經文中,就要一一回應這裡所提出的特殊性。針對第一個特殊性,基督教信仰的特殊性,保羅非常明確地宣告:基督教不是一種文化,耶穌基督也不是哪個民族的民族神。任何國家,任何民族都需要基督教信仰,都需要耶穌基督作他們生命的救主。基督教作為一種信仰和文化,是並行不悖的。 第二,針對羅馬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保羅也告訴我們,基督教信仰無關乎地理位置,神的福音一視同仁。無論是希臘人、羅馬人、還是猶太人、還是外邦人等其他的化外人。「化外人」是指希臘和羅馬人眼中那些蠻俗,熱耳曼等這些民族,他們是沒有「開化」的人。保羅說不管是對誰,福音是一視同仁的。這是他對第二個特殊性的解釋。 第三,針對他身份的特殊性。保羅也明確的告訴我們:因他身份的原因,才更有利於他傳播福音。弟兄姊妹知道,基督教本來是猶太人的民族宗教,但是要往海外去傳播,於是基督教會設立一個海外的據點。這個據點叫安提阿。基督教會本來在耶路撒冷,後來為了拓展海外事工,所以母會遷到了安提阿。安提阿距保羅的家鄉大數距離不遠。從「聖經地圖」上看,安提阿的位置特別佔優勢。從保羅家鄉附近,到往南的耶路撒冷,往西北方去的羅馬,其實距離是差不多的。 保羅的身份,使得他佔據了傳教上的優勢,他既可以回到猶太,回到耶路撒冷,也可以履行把福音傳遍地極的大使命。這是保羅對自己身份的解釋。 那我們具體看看保羅是怎樣交待他特殊的背景以及《羅馬書》的寫作原因呢? 一、為什是保羅 首先看《羅馬書》15章14-15節,交待了為什麼寫作《羅馬書》的是保羅。15節:「我稍微放膽寫信給你們」。保羅為什麼要放膽才敢寫《羅馬書》呢?這是非常耐人尋味的修辭。我們知道,保羅的膽子很大,既不怕教會比他接觸早的使徒,也不怕羅馬公民或者羅馬的猶太人中的審判官,保羅是這麼一個天不怕地不怕的人。那麼他為什麼要放膽,顯然,他不是怕人,保羅並不怕人言可畏。 保羅在傳道的時候,有很多的人不服他、攻擊他。說:「保羅憑什麼來傳福音,他都沒有見過耶穌基督」。用今天的話說:「你憑什麼來傳福音,你都不是學神學的,不是科班出身的。」保羅沒有親眼見過耶穌基督,至於以後是在異像中見過耶穌基督。那是以後的事兒。在當時有許多人更接近耶穌基督,耶穌基督還活著的時候,就見過並,跟在耶穌基督的身邊。就像孔夫子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賢人一樣。耶穌基督在世的時候,也有幾千個人跟著他。「五餅二魚」讓五千人吃飽。耶穌也有自己的十二門徒,可是保羅並不在其中。其實保羅的才華,在一開始就惹人嫉妒。但保羅卻不為所動,保羅不和他們爭辯,而是默默做自己的事情。而是會常有人寫信告訴保羅別人論斷他。保羅給他們回信卻說:「我被你們論斷,或者被其他人論斷,與我是無關緊要的事情。」保羅根本不關心此事。因為保羅的內心非常的強大。 親愛的弟兄姊妹,我們當中有一些非常年長的弟兄姊妹。經歷過文革的,對這種修辭一定不陌生。有些人,就像主耶穌基督說的,「手扶著犁向後看的,不配進神的國」(路9:62),看保羅的過去。他過去的確是非基督徒,並且是迫害基督教的。但是保羅現在成了主所重用的使徒,所以有些人就拿這些話來說他。保羅沒有正面地回答他們,而是說履行了主耶穌對自己的要求——「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太5:9) 1、保羅不是羅馬教會的創立者 既然保羅不是怕人言可畏,為什麼卻說放膽寫信呢?第一:保羅並不是羅馬城教會的創立者。這是我們讀《羅馬書》必須要明確的背景。保羅寫信通常是寫給自己創辦的教會。保羅寫信給加拉太教會、哥林多教會等,很多教會是保羅自己創辦的,他創辦一個教會,把這裡安排好治理的人以後,就不再這裡停留了。因為他的使命非常的緊迫,他要將福音傳遍地極。 當時還沒有發現新大陸,所以保羅所理解的地極就是傳到西班牙。所以保羅給自己設立一個目標,在他有生之年,從亞洲開始走遍整個歐洲,最後到達地極西班牙,去傳揚耶穌基督的福音。所以保羅的任務非常的緊迫,他的時間非常有限,他在一個地方建立了教會後,馬上就到下一個地方去建立教會。他卻不忘之前的教會。所以保羅要給之前建立的教會寫信,來解答教會的問題,來牧養這些教會。保羅寫信的教會都是自己建立的教會,但羅馬教會卻不是自己建立的教會。這是保羅所說的「放膽」講論神的道。保羅非常的謙和,不願意去奪別人的工。羅馬教會不是保羅建立的,嚴格來講,謙卑的保羅覺得沒資格寫信。所以是「放膽」寫信。這是我們讀《羅馬書》要了解的一個背景。 弟兄姊妹肯定會問,羅馬城的教會到底是誰建的?《聖經》里記載過許多教會和他的創立者,惟獨對於當時世界上地理位置最特殊的羅馬,羅馬教會,卻沒留下線索。在《使徒行傳》上並沒有留下確切的記載。 親愛的弟兄姊妹,這就是一件非常有趣,耐人尋思的事情。這件事情是什麼呢?就是在耶穌基督的使徒還沒有到羅馬城傳道的時候,羅馬城已經有基督教會了。保羅都沒有去過羅馬,更不用說耶穌基督的其他門徒了。保羅是羅馬人都沒有去,其他人都是猶太人,根本沒有出過國。那麼羅馬城的基督徒是從哪來兒的?我們沒有史料,但是可以推論,在羅馬統治猶太的時代,有一些猶太中有名望的人,在被羅馬統治之前就已經遷居在羅馬城,拿到了永久居住權。這樣一些猶太人,雖然國籍是羅馬,但是卻沒有忘記自己猶太人的身份。按照他們猶太人的信仰,每年還需要回到耶路撒冷,去過五旬節。 在五旬節的時候,彼得曾經講道,僅受洗的就有幾千人。這當中,會不會有回到耶路撒冷,回到本土過節,住在羅馬的猶太人呢?這個答案當然是可能的。而這些人又把福音的信息帶回羅馬,之後在他們小範圍裡面開始傳播福音。也有可能是猶太的旅行者,或者是猶太的一些官長,或者是羅馬管理猶太的猶督,這些人接受了基督教的信仰,帶回到了羅馬城。這些都是有可能的。羅馬城的教會是誰建立的,已經不可考了,但我們知道在耶穌基督的使徒們,在他們沒有把福音傳到羅馬城的時候,這裡已經開始有聚會了。 那裡的教會是什麼形式的呢?在《羅馬書》16章就可以看到,那時候羅馬教會還沒有自己的宮殿,還沒有自己的會堂,在羅馬的基督徒,把自己的家庭奉獻出來,給教會聚會。16章記載至少有三個家庭,開始著基督教的聚會活動。 親愛的弟兄姊妹,早期教會的使徒,還沒有人到羅馬定居。早期在羅馬的這些基督徒的信仰到底怎麼樣,是讓教會非常擔憂的事情。他們雖然有聚會,他們雖然有信徒,但是他們卻沒有牧者。他們在這裡聚會,是一種自發的聚會,他們靈性上沒有得到教會的支持,沒有自己的牧者,他們有許多的問題沒有辦法得到解答。所以,在這種背景中,保羅放膽給羅馬城教會寫信,讓他們建立正確的信仰,避免在信仰問題上走入歧途。這是保羅說自己給羅馬城教會放膽寫信的一個方面。 2、保羅從未到過羅馬 另外一方面,保羅雖然是羅馬人,但卻沒有到過羅馬城。保羅在猶太人眼中是羅馬人,但真正在羅馬城居民的眼中,他又是一個「外地人」,他在羅馬教會受到歧視。我在北京生活了20年,我剛來的時候,九十年代,計程車司機聽口音就知道你不是北京人,還對你頤指氣使呢,現年來這種情況逐漸的好了,不難理解,很多大城市對外地來的人,尤其是鄉下來來的人,還是有所歧視的。當然保羅不怕這種歧視,保羅擔心的是什麼?保羅擔心的是他要寫信給羅馬城教會的人,可是他連羅馬城都沒有去過,他怎麼去牧養他們呢?這是一個問題呀,弟兄姊妹,你如果上過神學院,你就知道,神學院有些課程,比如城市牧養,實際上為什麼要開這樣的課程,因為有一些神學生是從鄉村來的,將來他要留在城裡面工作,要牧養在城市裡面生活的基督徒,你是鄉村來的,你的生活環境跟城市不一樣,那除了神學方面一些基本的要道以外,你還要了解城市牧道的一些特點;反之,有一些神學生是城裡長大的,要到鄉村的教會去侍奉,同樣要學習鄉村牧養課程。不管要學習神學的知識,還要有對你所牧養的人的生活環境,有一定的基本的了解,才能牧養好這個地方的信徒。 保羅沒有去過羅馬城,要寫信給他們要回答他們的問題,要糾正他們信仰中的一些錯誤,對於保羅來說,他非常的謙卑,唯恐自己不能勝任。所以說他放膽寫信給羅馬城的教會,但是即便如此,在早期教會,保羅仍然而且是惟一最適合給羅馬城寫信和牧養羅馬城信徒的人,這是因為保羅有國際的聲譽,而其他使徒並沒有離開過自己的國土,保羅在初期的海外事工上做了最大的貢獻,所以保羅仍然是寫信給羅馬教會最適合的信徒。這是由保羅來寫信給羅馬教會的原因。 二、保羅以什麼身份寫信 1、僕役身份 十五章16節,保羅又回答了,是一種什麼樣的身份來寫《羅馬書》的。是以個人的身份,是教會的身份,還是以某一個職位,身份不一樣,保羅的措辭,保羅的頭銜又不一樣。保羅由很多的身份,有很多的頭銜,以什麼的身份來教導羅馬城的公民呢?比如保羅說,以羅馬公民的身份來教導羅馬城,保羅還是以希伯來大學的高材生的身份來教導羅馬城?還可以以母國信徒的身份來教導羅馬城教會?可是保羅沒有選擇這些身份,保羅以耶穌基督僕人的身份來寫信,保羅是以耶穌基督的奴隸身份來寫這本書的。《羅馬書》十五章14節以後是對第一章一些的重要重述和回應。 2、祭司身份 在十五章16節,保羅再一次強調了自己的身份,是耶穌基督的奴僕的身份——是神僕役的祭司。現在我們可以說自己是基督徒的身份,但是在保羅那個時代, 在羅馬時代,是高壓統治時期,羅馬帝國有他的元首,叫凱撒,這是一個高度專制的國家,當時認為,一個僕人不能侍奉兩個主人,一個奴隸不能服侍兩個奴隸主。當保羅說出自己是耶穌基督的奴隸這個身份,在當時就可能引來殺生之禍,他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了。所以才可以大膽說自己是神的祭司,是耶穌基督做外邦人的祭司。猶太人是把牛、羊、鴿子等實物帶到教會去做祭司,保羅是把外邦人信耶穌基督的帶到教會去,這在當時是不可理喻的。猶太人認為外邦人是不潔凈的,不能帶給神。保羅說能帶外邦人,因為他是靠神,靠耶穌基督十字架所流的寶血洗凈人來獻給教會的。外邦人通過耶穌基督的寶血洗禮就成了獻給神馨香的祭。不但如此,保羅還說要把自己身體當做獻給神的活祭,他對耶穌基督有這樣的一種獻身精神。保羅最終被暴君砍頭下殉道了,所以只有保羅才可以說他是耶穌基督的僕役,神的祭司。三、保羅怎樣傳道 1、不仗自己羅馬人的身份 十五章17-21節,這裡交代是保羅怎麼來寫《羅馬書》,話句話說就是怎麼來傳耶穌基督的福音。簡單的說,保羅沒有仗著自己羅馬人的身份,也沒有誇耀自己在猶太所受的教育,而是誇耀聖靈的大能。保羅說不是傳自己理解的耶穌基督,不是傳自己製造出來的福音,不是傳自己的想法,而是靠著聖靈的大能在我身上的所作的工。如果放在今天,保羅的學歷、收入,所受的教育都是值得誇耀的。但是保羅沒有誇耀這一切,而是誇耀聖靈的大能,這就是保羅沒有竊取神榮耀的一個重要表現。保羅只有這麼做,才能使外邦人信服,信服耶穌基督。 2、不在基督的名被傳過的地方 在21節,保羅還說他曾經立了志向,不在耶穌基督被傳揚過的地方去傳福音。那是意味著保羅要在有生之年把福音到世界上去傳遍。不是說今天傳過福音的地方我們不能去,而是保羅要在有生之年把福音傳遍地級。這是一個很難完成的事工,保羅也知道這很難,知道自己終有一天要殉道,得著那永不朽壞的冠冕。他必須去沒有傳過主福音的地方,才能完成主託付給他的大使命。如果這個地方傳過福音了,保羅寧願把寶貴的時間交給下一個沒有傳過福音的地方。 3、使外邦人順服:信仰無國界、文化之分 17-21節,保羅講到的怎樣傳道。因為基督教不是一種文化,不分國籍、民族,都需要福音。保羅是一個跨域文化的使徒,傳遞一種跨域文化的福音。很多人認為,基督教是一種西方的文化,是洋教,他們都犯了一種錯誤,誤認為基督教是一種文化,文化有地域差別,信仰卻不分地區、國界,都需要的福音。這也是信仰和文化的差別。基督教是超乎東、西方之上的,不單單屬於哪一方。基督教和文化是並行不悖的。我們自己也不要把信仰降低到一種文化的層面。有些人說信了基督教不能過春節,這是錯誤的。東、西方各有各的文化,不能等同基督教文化。有的人每年初一去雍和宮搶頭香,這不是信仰。結語: 保羅傳福音不是為了得名得利,不是為了加財,而是為了奉獻,而是讓其他人受益獲得福音。真正的信仰不是索取而是奉獻,不是為自己,而是為他人!請問有幾個人燒高香不是為了自己、家人而是為了國泰民安?如果這是一種信仰,這是對信仰的一種侮辱!我們都從保羅的信仰看出我們的信仰是有根有基。讓我們藉著保羅的經歷與我們共勉,阿們!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趙孟頫的書法到底有多好?
※風水文化:十二生肖與五行的關係
※鑒定社會畸形的一篇謬論
※國家歷史文化名鎮——天津楊柳青鎮
※為什麼吐魯番不算「四大火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