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夫茶泡法最獨特,圖解潮州工夫茶21式

  茶質、水、人、茶具,既—一講求,苟烹制拙劣,亦何能語以「工夫」之道。是以工夫茶之收功,全在烹法。所以世 胄之家,高雅之士,偶一烹茶應客,不論洗滌之微,納灑之細,全由主人親自主持,未敢輕易假人。一易生手,動見僨事。

1、備器(備具添置器)

  茶杯呈「品」字擺放,依次擺好孟臣壺、泥爐等烹茶器具。泥爐起人,砂銚掏水。

2、生火(欖炭烹清泉)

  泥爐生火,砂銚加水,添炭扇風。

3、凈手(茶師潔玉指)

  茶師凈手。

4、候火(扇風催炭白)

  炭火燒至表面呈現灰白,即表示炭火已燃燒充分,沒有雜味,可供炙茶。

5、傾茶(佳茗傾素紙)

  倒茶葉於素紙上。

6、炙茶(鳳凰重修鍊)

  炙茶,提香凈味。

7、溫壺(孟臣淋身暖)

  注水入壺,淋蓋溫壺。

8、洗杯(熱盞巧滾杯)

  熱盞滾杯,並將杯中余水點盡。

9、納茶(朱壺納烏龍)

  納茶需適量,用茶量以茶壺大小為準,約佔茶壺七八成左右。

  「靜候砂銚中有松濤颶戲聲,泥爐初沸,哭起魚眼時 (以意度之,不可撤蓋看也),即把砂銚提起。淋罐淋杯令熱。再將砂挑置爐上。俟其人碩(老也,俗謂之碩),一面打開錫罐,傾茶於素紙上,分別粗細,取其最粗者,填於罐底滿口處,次用細末,填塞中層,另以稍粗之葉;撒於上面,謂之納茶。納不可太飽滿,緣貴重茶葉,嫩芽緊卷,舒展力強,苟納過量,難容湯水, 且液汁濃厚,味帶苦澀;約七、八成足矣。神明變化,此為初步。」

10、高注(提銚速高注)

  提拉砂銚,快速往壺口沖入沸水。

11、潤茶(甘泉潤茶至)

  高注沸水入壺,使水滿溢出。

12、刮沫(移蓋拂面沫)

  壺蓋刮沫、淋蓋去沫。「沖水必使滿而忌溢。滿時茶沫浮白,溢出壺面,提壺蓋從壺口平刮之,沫即散墜,然後蓋定。」

  然後,快速傾出倒掉不飲,此為「溫潤泡」。

13、沖注(高位注龍泉)

  將沸水沿壺口內緣定位高沖,注入沸水,切忌「衝破茶膽」。「取滾湯,揭罐蓋,環壺口緣壺邊沖入。切忌直衝壺心,不可斷續.不可迫促。銚宜提高傾注,始無澀滯之病。」

  淋罐:壺蓋蓋後,復以熱湯遍淋壺上,以去其沫。壺外追熱,則香味盈溢於壺中。

14、滾杯(燙盞杯輪轉)

  用沸水燙洗茶杯。「淋罐已畢,何必淋杯。淋杯之湯,宜直注杯心。若誤觸邊緣,恐有破裂。俗謂燒盅熱罐,方能起香。」

15、灑茶(關公巡城池)

  依次循回往各杯低斟茶湯。灑茶宜「低、快、勻、盡」。

  「低」就是「高沖低灑」的「低」。灑茶與沖水相反,切不可高,高則香味散失,泡沫四起,既不雅觀又不尊重客人。

  「快」就是動作要快,使香味不散失,且可保持茶的熱度。

  「勻」是灑茶時必須輪流、均勻灑到各個茶杯中去,不可以灑滿了一杯再灑另一懷,因為茶初出淡,後出濃。灑好的茶一定要色味均勻,這一點很重要。

  「盡」就是不要讓茶水留在壺中。灑完以後,要把茶壺倒過來,覆放在茶墊上,使壺裡水份完全滴出,不讓茶葉中的單寧酸溶解出來,茶就不會苦澀。

  "茶葉納後,淋罐淋杯,傾水,幾番經過,正灑茶適當時候。緣灑不宜速,亦不宜遲。速則浸浸未透,香色不出。遲則香味迸出,茶色太濃,致味苦澀,全功盡廢。"

16、點茶(韓信點兵准)

  壺中茶水少許時,則往各杯點盡茶湯。"灑必各杯輪勻,又必餘瀝全盡。兩三巡後,覆轉沖罐,俾滴盡之。"

17、請茶(恭敬請香茗)

  恭敬地請嘉賓品茶。

18、聞香(先聞尋其香)

  未飲前,先聞茶湯的香氣。

19、啜味(再啜覓其味)

  分三口啜飲,一口為喝,二口為飲,三口為品。

20、審韻(三嗅審其韻)

  啜完三口後,再把茶杯餘下的少許茶湯倒入茶盤,冷聞杯底,賞杯中韻香。

  「乘熱人各一杯飲之。杯緣接唇,杯麵迎鼻,香味 齊到,一啜而盡,三嗅杯底。味雲腴,食秀美,芳香溢齒頰,甘澤潤喉吻,神明凌霄漢,思想弛古今。境界至此,已得工夫茶三昧。」

21、謝賓(復恭謝嘉賓)

  微笑向嘉賓鞠躬以表謝意。

  現在,你會泡工夫茶了嗎?原來泡潮州工夫茶的工序如此講究。之所以能成為潮汕地區乃至中華茶文化中的獨特景緻,其中的工序一定存在著很深刻的道理!讓我們在一泡工夫茶中,慢慢尋味......


推薦閱讀:

潮汕人為什麼早在上世紀初便被譽為「東方猶太人」?
潮州青龍廟安濟聖王的由來
凈空法師:廣東潮州謝總的父親一生不信佛,臨終念佛往生極樂
潮州歌冊《過番相思歌》
潮州茶文化——廣東吃茶文化的代表

TAG:工夫茶 | 獨特 | 潮州 | 圖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