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科普之--降糖葯,用還是不用?
受邀在糖友網答疑,有位糖尿病病友的問題很具代表性,有必要在這裡鋪陳展開、和大家聊一聊。
【提問】:我今年55歲,發現血糖升高2年多,嚴格控制飲食、堅持運動,但一直沒有用藥。目前人越來越瘦(BMI18.5),血糖也不高(空腹6.5、餐後8.2、糖化5.6%),很糾結到底要不要用藥?
糖尿病前期(或早期)、通過生活方式控制血糖達標,這樣的情況下,降糖葯,用還是不用?
對於處在糖尿病前期的人群,如果不做任何干預,幾乎所有人都會進展為糖尿病(而不是之前學術界曾以為的2/3),但有效的生活方式管理能夠大大降低這一風險。著名的「中國大慶糖尿病預防研究」給出證明:同樣都處於糖尿病前期,生活方式干預組的糖尿病發病率下降了43%、平均推遲發病3.6年。
因此,我們提倡首選生活方式干預的辦法來預防糖尿病,而非首選藥物。干預的方法也已經不僅僅是少吃、多動這麼簡單,還需要政府牽頭的社區推廣,營養師、運動指導師、心理指導師等專業衛生人員的培養和資格准入體系的建立。而目前我最看好的,是以各種健康管理app為代表的移動新醫療的普及,它們在糖尿病預防和管理中起到的作用將至關重要、未可限量。
以上是些大道理,對於個體病例,還需要個體分析,比如這位病友,需不需要使用降糖葯?
歸功於嚴格的飲食和運動管理,這位病友疾病進展的勢頭被有效遏制,血糖處於自身代償能力的管控之下。但我們應該認識到,這種代償是一種暫時、脆弱的平衡,而且由於他過於苛刻的限食,導致營養攝入不足、體形消瘦,這會帶來新的問題。
我的建議是適當增加攝食總量、改善消瘦狀態,在此期間,如果出現血糖明顯波動,可以應用糖苷酶抑製劑等藥物。
合適、必要的藥物是我們對抗疾病的有力助手,但常常會聽到這樣的聲音:「醫生巴不得讓你多用藥,他們才好拿回扣。」堅持這種觀點的讀者,就不要再往下看了,夏蟲不可以語冰,多說無益。
對於疾病,我們所作種種,目的是重獲並保持健康。可總有人會忘記最初的發心,反而捨本逐末,偏執、頑固地把「不用藥」當做終極目標,可以忍飢挨餓、甚至飽嘗苦痛,但建議其吃藥、尤其是長期用藥,卻比什麼都難。
我能理解人們對藥物存在顧慮、認為「是葯三分毒」,我也很認同「能不吃藥就不吃」這個觀點,但有些時候,當用藥之利遠大於弊時,實在沒必要刻意排斥醫生指導下的合理用藥。
還有一個常見擔心是「糖尿病吃上藥就不能停、必須終生用藥了。」這幾近荒唐,藥品又不是毒品。導致糖尿病患者必須終生用藥的,其決定因素是疾病本身,而不是藥物。反而是在很多時候,由於「早用藥」改善了病情,最終能實現「少用藥」、甚至相當長一段時間「不用藥」。
總的說來,疾病有其自身發展規律,對於糖尿病,我們可以推遲它的發生、延緩它的進展,甚至短期逆轉、康復。但如果把糖尿病放在漫長的時間跨度里,從宏觀、大處著眼,它一定是呈現從無到有、由輕到重的趨勢。
我們要做的,是順應當下的狀態,依勢而為,而不是干螳臂擋車的傻事。
(作者:張征)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