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鄉愁,讓團圓更珍貴

  舌尖上的盛宴,是鄉愁最好的「解藥」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長大後,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

  每個漂泊在外的人,都有屬於自己的鄉愁。有時,鄉愁是對家鄉味道的牽腸掛肚;有時,鄉愁是對家人故交的魂牽夢縈;有時,鄉愁不過是童年的小玩意兒……「年」的腳步越來越近,你的鄉愁是否也日漸濃稠?

  網上曾流傳著一句話,「所有鄉愁都是因為饞」。雖然有點絕對,但我的嘴和胃卻是再同意不過。

  遙想當年,在高中、大學的寢室里,每當夜深人靜,總會有人來那麼一句感慨:要是現在有一個煎餅就好了!然後一石激起千層浪,家鄉美食(口頭)比拼隨之開始,室友們如數家珍,口水的吞咽聲則響徹寢室……那時候,想家當然會想念家人、懷念家裡的一草一木,但這些想念往往是從吃開始。所以我們慢慢領悟,所謂鄉愁,往往是一件很具體的東西,很多時候就是對家鄉美食的渴望與思念。

  這種渴望與思念,並不受年齡、地域的限制。讀研時,一位來自江西的師兄對家鄉的辣椒無法割捨,因此每次回家必然帶回數量驚人的辣椒醬,瓶瓶罐罐,包裝嚴密,小心收藏,連出去聚餐都恨不得隨身攜帶。他說,那種「斯哈」的喘息聲、舌頭要燒起來的灼熱感、汗流浹背的酣暢淋漓,就是在家吃飯的感覺。

  這種渴望與思念,跟名聲、財富無關。就和留學生思念祖國的火鍋、肉夾饃、煎餅果子等一樣,作家劉心武有次去美國,最想念北京炸醬麵。船王包玉剛曾經回寧波老家,看著鄉親們端上美味佳肴說:「怎麼沒有我小時候最愛吃的臭冬瓜呢?」作家林海音從台北來到北京,舒乙問她幾十年沒回來了,有什麼需要幫忙的。林海音說:「別的事沒有,就想叫你們領我去喝碗豆汁。」後來,她一口氣喝了六碗,還想喝……

  藏在味蕾中的鄉愁,才是最濃的鄉愁。經過朝夕餵養,很多人脾胃已經跟家鄉的食物形成默契,一旦遠走他鄉,它們就會被我們牽腸掛肚甚至魂牽夢繞。所以很多人隔三差五要去地道的家鄉菜館;有人即便離家多年,口味改變,也仍對家鄉的味道無法忘懷。對我來說,熱氣騰騰的燒餅、滑嫩的豆腐腦兒,爸爸做的啤酒魚、酸辣土豆絲,每次回家途中,還沒來得及「近鄉情更怯」,一想到那些美味我就已經口水流成河。到家裡吃到熟悉的味道,記憶被喚醒,身心舒暢,所以短暫的假期總會倍加珍惜:盡量在家吃爸媽的飯菜,只去那些家鄉小城才有的飲食店,為此付出健胃消食片也在所不惜;但如果朋友聚餐相約全國都有的連鎖餐飲,我一定會露出「你糟蹋了我來回的機票錢」的痛苦表情。

  如今春節漸近,鄉愁也更深沉。這是懷舊的節日,也是一場舌尖上的盛宴。很多人千里迢迢、舟車勞頓趕回故鄉,就是為了那頓年夜飯。飯桌上的是爸媽的手藝,也是家的味道、愛的味道,團圓和幸福的味道,是鄉愁最好的「解藥」。 (夏振彬)

  鄉愁,就是對親人濃濃的思念

  如同鹿逐水草、候鳥南飛,每到春節,中國人就開始了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遷徙。2017年春節期間,將有30億人次在歸途,相當於把全國人民來回運了一次。

  很多人尤其是老外非常不理解,為什麼每到春節,中國人排除萬難也要回家。為什麼不能錯開高峰出行?對於這個問題,在大雪天騎著摩托車返鄉的小夥子說:「辛苦肯定很辛苦,但想著家裡的溫馨,一定要回。」坐了一夜火車風塵僕僕的中年男子說:「錢可以沒有,感情不能沒有。」拖兒帶女、拎著大包小包年貨的夫妻說:「奶奶早就在家裡盼著呢,一家團圓才是過年,怎麼可能不回家?」是啊,不管旅途再疲憊再辛苦,只要一回到故鄉,看到熟悉的親人,聽到熟悉的鄉音,就覺得一切都值了。驅動著中國人不遠千里不辭辛勞大遷徙的,正是這份對故鄉的眷戀,和對親人濃濃的思念。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過年,是中國人永遠無法抹去的鄉愁。詩人余光中筆下,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誠然如是,在回家的路上,鄉愁就是車票、機票、船票。這一張張回家的票,連接著中國的城市與鄉村、故鄉與異鄉,也連接著親情與夢想。

  過年回家,為的就是全家人能圍坐一桌,熱熱鬧鬧開開心心吃個團年飯,陪父母喝上兩杯聊聊家常,孩子們在家裡跑來跑去,歡聲笑語不斷,這溫馨的場景,是遠離家鄉的遊子們心中延續一年的期盼,也讓短暫的團聚時間更令人珍惜。

  雖然,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微信、手機視頻聊天等通訊工具的普及讓聯繫變得越來越方便,可是,屏幕上的交流仍然不能取代面對面的溫暖。回家幫媽媽做做飯洗洗碗,陪爸爸下下棋散散步,陪伴可以帶給親人最大的安慰和滿足。想念的時間總是太長,相聚的日子總是很短,每年過完年離家時,父母都會忍不住流淚,這離別的淚水如同長長的風箏線,拉扯著遊子的心弦,也讓這鄉愁從離家的第一日起就開始發酵,持續一整年。

  近些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利用春節假期帶著父母孩子一起旅遊成了新時尚。新興的過年方式里似乎沒有了鄉愁里那一抹淡淡的愁緒和牽掛。其實,只要親人在一起,哪裡都是故鄉,天天都是過年。

  鄉愁,就是對親人的思念,也是中國人的年夜飯里最不可缺少的一劑調味料。有了它,我們才更懂得春節團圓的美好和珍貴,有了它,有了年味兒。(譚敏)

  鄉愁,就是老家的山水泥土味

  算一算,已經三年沒有回家過年了。

  我的老家在湖南一個小山城,常常跟朋友開玩笑說,「那是一個八線小城」。記憶中的家鄉還停留在我的小時候:整個城市只有兩路公交車,一條小河穿城而過,城市裡有幾座小山,其中一座名為「花果山」的最受人歡迎,爬到山頂有一座古塔,還有一些小吃攤、水果攤、遊戲場。每到節日,城裡的人們就愛去那裡玩耍。

  小時候,城裡並沒有什麼像樣的商場,娛樂生活也相當簡單。在我的學生時代,寒假、暑假、春秋遊,幾乎都是在家鄉的山山水水中度過。

  夏天,父母常常帶我去河裡游泳,順路買一個西瓜丟在水裡。游累了,撈上來破開吃,正是甜膩膩、涼絲絲的爽快。

  冬天,大雪把花果山蓋了厚厚一層,我跟同學們相約去山上打雪仗。山上有一大片落了雪的樹林,很多女同學最喜歡乾的就是把葉子上結的冰收集起來,晶瑩剔透的很漂亮。我記得工作後有一次和太太回家,也恰逢下雪。幾年沒看到雪的我們興奮極了,馬上打了輛車直奔山頂,整個小城白茫茫一片的景象,至今印象深刻。

  老家真的很小,但由於離鳳凰古城非常近,年少時鳳凰也成了我們最常去的「度假勝地」。要說鄉愁,說起記憶中家鄉的山水,我可能還會想到鳳凰的山山水水。在我中學的時候,鳳凰還不是如今的「鳳凰古城」,雖然因為小說《邊城》而被世人熟知,但古鎮游的熱潮還遠未波及。環繞鳳凰古城,有一圈高高低低的城牆,並非如今修葺過後整整齊齊的樣子,而是原始的、突兀的大石板。如果仔細看,還能看到許多戰爭時期留下的彈坑。城牆下就是沱江,碧綠的水面每到冬季就升起一團霧。坐在沱江邊的小館子里,吃著熱氣騰騰、辣得人流眼淚的當地名菜「血粑鴨」,街上身著少數民族服裝的當地人來來往往,那種悠閑如今再也找不回了。

  聽說我過年要帶著孩子第一次回老家,很多兒時的玩伴、中學的同學早已為我安排好了各種活動。如今,他們也都是拖家帶口的中年人了,但家鄉的山水依然還在,只不過已不是過去的玩法了。比如朋友相邀再去花果山玩,再也不會有人去看看山頂的那座塔,而是一家老小帶著帳篷露營,或者在各種農家樂里釣魚打牌。而現在去鳳凰古城……春節期間,恐怕也只能看到人頭而看不到風景了。(張漲)

  鄉愁,藏在兒時春節的幸福里

  假如時光能夠倒流,我願意回到童年歲月,回到那個當時還不通電、不通公路的小山村,守住那幾間泥房子,和爺爺奶奶、爸媽姐弟們再過一個春節。

  物質極度匱乏的時代,在一個極度封閉的南方小山村裡過年,豈不是「窮極無聊」?說來你也許不信,正因為貧窮與封閉,成就了濃得化不開的年味。一年的勞作與清苦,就盼春節有幾日閑暇與「奢侈」,那種扳著指頭盼過年談過年、傾其所有過一個年的心情,又豈是今天一年四季衣食無憂者所能理解?一年中大多數時候,弟弟、妹妹只能撿哥哥、姐姐穿到不合身而「退役」的舊衣服穿;只有過年了,才有一身為自己量身訂做的新衣裳,那種從天而降的欣喜豈是今天活在蜜罐里的孩子所能體會?手裡攥著全新的、散發著油墨香的壓歲錢,雖然只有5分、1角錢,那種富足感、幸福感,絕不是手機搶紅包所得的數字可以比擬。

  一年忙碌,冬收之後,田活暫告一段落,男人們終於有心思想過年了,盤算著過年的錢從哪裡來,該給老婆孩子添件新衣服了;經過一個秋天的砍柴、打草,女人們不再害怕過冬斷柴火,收拾心情準備過年;干稻草堆起一座小山,足夠耕牛過一個冬,孩子們也不必成群結隊去放牛了。當大家都閑了下來,年也就近了。

  封閉小山村的春節,一切都靠自己——蔗糖要自己用甘蔗榨汁、煮糖;蒸年糕用的糯米粉要自己舂;豆腐要自己磨漿;米花糖要自己製作;雞鴨要自己宰殺……男人忙男人要忙的事,體力活、技術活;女人乾女人該乾的事,洗洗涮涮、準備過年食物;孩子則分性別,女孩子乖巧,總是力所能及地幫父母忙年活,男孩子才不管那麼多,除非父母盯著,否則連人影也瞅不到。年就藏在這過程中,藏在這幸福的忙碌中。

  童年春節,顏色是紅的,那是春聯的顏色,哪怕是窮人家,不識字,也會買一張紅紙,讓村頭小學老師寫一副對聯貼在門上;童年春節,空氣是香的,夾雜了年糕的甜味、豬肉的鮮味、煎豆腐的香味,把孩子們的饞蟲鉤出;童年春節,聲音是雜的,磨坊里傳出的「吱嘎」聲、祭祖的鞭炮聲、演大戲的鑼鼓聲、孩子的吵鬧聲,匯成一曲曲春節序曲,是那麼的和諧、動聽;童年春節,調子是喜的,孩子心情自不待言,大人們緊鎖了一年的眉頭,也在此刻舒展了,對孩子們表現出從未有過的寬容與大方。童年春節,歡樂一直持續到元宵,直至村頭小學貼出開學通知……

  童年春節,沒有春晚,也沒有手機搶紅包,我們仍然過得那麼開心,開心到骨子裡,值得一輩子去回憶。(連海平)

推薦閱讀:

開談儘是《小團圓》
【廣西詩詞】江蘇祈壽星專輯/一別雙台三尺雪,山河寂寞不團圓
《人間·小團圓》:有缺才有圓
第四節《小團圓》
婆家or娘家 除夕去哪吃團圓飯

TAG:鄉愁 | 團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