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是所有宗教思想之核心
「愛」是所有宗教思想之核心
談到宗教,世界上有無數宗派門類,它的起源源自於各民族對各自圖騰的崇拜。發展到後來,應該說在世界範圍內基本形成了三大教:佛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而在我國本土也基本形成三大教:佛教、道教和儒教。
前些時候,我因工作需要在對宗教文化進行一些案例收集和粗淺分析時,發現這中外六大教教義之間好像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它們思想之核心可以用一個關鍵字來加以概括,這個字就是「愛」,也就是說「愛」是所有宗教思想之核心。也不知我這想法對不對,現特拿出來供博友評判。
一、試談一下世界三大教:佛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思想之核心關鍵字
首先,試談一下佛教。佛教是公元前六世紀左右發源於尼泊爾的,現在主要在亞洲的東亞、東北亞及一部分南亞地區盛行。佛教傳入我國後,到了「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颱風雨中」時已發展成了我國第一大教,佛教有禪宗、曹洞宗、凈土宗等等各種宗派,也有各自的經文。可不管何宗何派,佛經有一大特點,就是教人修身、修心、修性、修法,也就是說要教信徒做人要「善」,有一顆善心,要與人善,與世界萬物為善,要善於幫助人,多做善事,且做過了就做過了,不求回報。而且要將做善事成為自己一種自覺地行動,做到「樂善好施」。另外,
其次,試談一下基督教。基督教發源於公元一世紀前後的巴勒斯坦地區,基督教現在世界範圍內有天主教、基督教和東正教三大派系。雖然這三大派系從教義、教職人員到儀式上有許多不同點,但都信仰上帝,這一點是一致的。基督教在唐朝時傳入我國,是以聶斯托里派傳教士阿羅本於公元635年即唐太宗李世民執政期間來到長安為開端的,當時稱「景教」。我國現在信奉的基督教主要是天主教與基督新教這兩個派系。天主教亦稱羅馬公教,而基督新教則是十八世紀從美國傳入我國的,又稱耶穌教。另一派系的東正教又稱正教,在我國主要局限北方地區,其傳播範圍相對較小,聖徒相對較少。基督教的教義是《聖經》。《聖經》又分《舊約全書》和《新約全書》,從「創世紀」開始到「啟示錄」結束,全部共六十六書。縱觀這本《聖經》,我發覺《舊約全書》主要是通過以宣講猶太歷史來宣揚基督教教義,而《新約全書》則更多地講如何來遵守教義和學習、弘揚耶和華甘願被釘在十字架上,用他的寶血拯救人類的獻身精神。故我想,如將基督教思想之核心用一個關鍵詞來概括的話,這個詞就是「博愛」,如再進一步概括到用一個關鍵字的話,這個字應該就是「愛」字。
最後,試談一下伊斯蘭教。伊斯蘭教發源於公元六世紀前後的阿拉伯半島穆斯林集中的地區,即現在的沙烏地阿拉伯、伊朗一帶。我國信伊斯蘭教的區域分布雖很廣,但其大部分信徒集中在寧夏和新疆,即大西北一帶,主要為遜尼派。伊斯蘭教傳入我國的時間與基督教比較接近。以「大食國」正式遣使於公元651年來華朝貢,向唐朝皇帝李顯言及本國信仰為始。由於我周邊沒人信仰伊斯蘭教,故我所知道的該教一些基本情況主要是通過學世界歷史知識。伊斯蘭教宗教派別雖然比較多,伊斯蘭教各派之間爭鬥較厲害,但主要還是什葉派與遜尼派這兩大派之間的爭鬥。伊斯蘭教的教義《古蘭經》與基督教的教義《聖經》在內容上有許多相似之處。只是基督徒信奉上帝,而伊斯蘭徒信奉真主。基督教講道的是牧師,而伊斯蘭教講道的是阿訇。因而伊斯蘭教傳入我國後,其傳播方式形成的一個現實是:穆斯林既力求與客居地的本土文化相適應以生存發展,同時又持有典型的信仰方式和生活習俗,因而維繫了相對獨立的族群存在和信仰傳統的延續。比如經學家用儒家的思想闡釋伊斯蘭教的倫理「五典」:子女孝順父母、夫妻互敬互愛、長幼互諒、兄弟和睦、朋友忠信;有尊崇孝道而又獨特的喪葬禮節;教內組織結構中融入的封建等級秩序等等。這些都不與伊斯蘭教信仰傳統和禮拜儀式相衝突。應該說,伊斯蘭教與我國本土文化在長時期潛移默化的溝通中已經融合,只是因族群的相對獨立性,它的外延沒佛教那麼廣。故我想,如將伊斯蘭教思想之核心用一個關鍵詞概括的話,這個詞就是追求心靈與行為上的「真善美」,即以我真心換來世界之美好。如再進一步概括到用一個關鍵字的話,這個字應該就是「真」字。
二、試談一下我國三大教:佛教、道教和儒教思想之核心關鍵字
首先,試談一下佛教。佛教自唐朝傳入我國後,因與我國本土文化融合,已成為了我國本土的第一大教。關於佛教,我在世界三大教中已試談過了,它的思想之核心用一個關鍵字概括,這個字應該就是「善」字。這裡就不展開了。
其次,試談一下道教。道教是老子創立,經莊子而發展的。司馬遷在《史記?老子申韓列傳》中記載了老子的事迹。老子姓李名耳,春秋末期人,比孔子歲數略大,楚國苦縣(今河南鹿邑)人,曾任東周王室管理藏書的官吏。有時稱他為「老聃」。「聃」指耳長,「老聃」即耳長的老者的俗稱。據說東周王室衰微,老子離職而去,不知所終。他騎神牛出潼關時應當時守城門小官吏之請,留下的數千言的《道德經》(又稱《老子》)成為了道教學說的教義。雖然有些學者認為這《道德經》不是老子親自寫成的,是他的後學在戰國時期寫成的,屬於戰國時期的韻文體,不過它忠實地記錄了老子本人的思想,關於這點我也表示贊同。應該說,老莊的「無為」思想在封建社會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是統治階級治理國家的指導思想。最有名的是漢朝初年由於實施的讓百姓「休養生息」的「無為之治」政策,使漢高祖時期窮得連劉邦皇帝出行四匹同樣顏色的白馬都找不到的狀況很快得到扭轉,經濟開始騰飛,到了漢武帝時,民富國強,國庫里的錢多的都用不了,串錢的繩都放到爛掉了,這才有了後來驅逐匈奴戰爭勝利的經濟基礎。因而道教在許多朝代的地位是很高的,最典型的是明朝修武當山道觀的例子,一個道觀用皇宮的規格來建造,這是史無前例的。作為道教的經典,老子在《道德經》中從「道可道,非常道」起,有七十多處講到「道」字。故我想,道教思想之核心也應該可用一個關鍵字概括,這個字就是「道」。
最後,試談一下儒教。儒教是孔子創立的。有人說孔子是儒家學說的創始人,這儒學怎麼成了儒教了呢?道理很簡單。現在全國各地都有孔廟,裡面供奉著孔子。按中國傳統,被供奉在廟裡的一定是神或被神化了,因而也就成了一種宗教。孔子的思想主要反映在《論語》一書中,這是被奉為儒家經典的,因而也可以說,儒教的教義就是《論語》。自從漢朝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學」後,儒家學說逐漸上升為封建王朝鞏固統治的一種國家學說,成為二千年來人們行為道德的準繩。要說到孔子思想的核心,在「文革」中被批判的最狠的就是「克己復禮」,當時是被借用來批判復辟資本主義的。於是有人說這「禮」字是儒教思想之核心。可我不這麼認為。因為從因果關係來看,「克己復禮」只是條件,它是「因」而非「果」,那什麼是「果」呢?我認為是孔子在說完了「克己復禮」後,接著講的「天下歸仁」思想。故我想,這儒教思想之核心用一個關鍵字概括,那就應該是這個「仁」字。
三、試談一下我再度歸納的這六大教思想之核心關鍵字
綜上所述,我試著用六個關鍵字概括了世界三大教和中國三大教思想之核心。重複一下,也就是世界三大教之佛教的「善」字,基督教的「愛」字和伊斯蘭教的「真」字;以及中國三大教之佛教的「善」字,道教的「道」字和儒教的「仁」字。
如果我們將這六個關鍵字(其實是五個字)集中在一起,再作分析,就可發現還能作進一步的概括。因為,無論你是按佛家思想做「善事」;還是按基督教思想去「愛一切」;還是按伊斯蘭教思想去「真心」對待一切;或者按道家思想以民為上,去「愛民」;或者按儒家思想去講禮,使天下歸「仁」,都集中反映出人類最本質特徵之一,那就是「愛」,即要有「愛心」,能「博愛」,不然是做不到上述這些的。故我想,如要將這中外六大教思想之核心從上述六個字再作進一步歸納的話,還可用一個關鍵字加以概括,那就是一個「愛」字,也就是說這些宗教思想之核心的共同點為「愛!」——不知我這試論能否成立。
四、我最終之想法
不管我試論著將這六大教思想之核心集中到一個「愛」字上能否成立。但讓「世界充滿愛」是正常地球人的共同心愿,也應該是宗教得以吸引信徒的根本。在壬辰龍年裡,讓我們攜手努力,反對戰爭,祈求和平,祈福人類,讓愛的花朵開遍神州大地,讓愛的奉獻使「寰宇同此涼熱」。(註:文中借用了一些網上作者的論句作支持)
2012年元月24日於碾子山莊
推薦閱讀:
※【論文】漆山 | 學修體系思想下的中國漢傳佛寺空間格局研究(上)
※《六祖壇經》的般若思想
※帕斯卡爾:我們終將孤獨地死去
※陳光連:荀子漸化思想與莊子、禪宗之異同
※章立凡演講:民國思想界的歷史高度(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