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界法師:臨終正念需有三種的力量——引導力、安住力、調伏力(三篇文章合併)

凈界法師:臨終正念需有三種的力量——引導力、安住力、調伏力(三篇文章合併) 2013-12-01 20:24閱讀: 臨終正念需有三種的力量——引導力凈界法師第三個引導力。憶念凈土、欣求極樂。從小乘的角度,他只要做前面兩個就夠了─安住力;安住空性、調伏愛取,就是空正見跟出離心。大乘佛法要多一個引導,他要趣向凈土、欣向菩提,佛號必須有一個願力來引導──發願。前面都是消滅的、都是在破壞過去,這個引導是在引導未來,不過引導力,很多凈土宗的修學者,他的佛號的引導,只有到凈土,我只能夠說非常可惜,你可以做得更好!諸位你想想看,你為什麼到凈土去,你不是享受快樂,你看《阿彌陀經》前半段,用快樂來引導你,七寶池、八功德水,但是你看到,《阿彌陀經》的中半段的時候,佛陀口氣一轉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開始講聖道的功德,你往生是因為不退轉。諸位,如果只為了快樂,你不用大費周章到凈土去,到諸天去就好了,諸天就夠快樂了;你到凈土去,是為了成佛而去的,為菩提道求生凈土。阿彌陀佛花了五劫的時間思考出來的凈土,如果只是為了快樂,需要思考五劫嗎?他把諸天的快樂,複製過來就好啦!身體健康、神通自在、宮殿樓閣,這個諸天都已經現成的東西,難就難在這個快樂的背後,它有聖道的力量,這個就是需要他思惟、為實施權,表面是快樂,背後是聖道的功德。所以阿彌陀佛創造凈土,他的內心真正的意思,是要讓我們成佛的,快樂只是個方便法門。因此你必須把成佛,納入你的生命的規劃。我再講一次,你是為了成佛才到凈土去的,凈土不是你的終極目的,它只是你一個過渡。諸法因緣生,諸位!你現在的規劃錯誤,你以後一定會後悔,你少做這個動作到了凈土,你就會覺得進步比別人慢,成就比別人小,因為你剛開始沒有做好規劃。所以我必須教育大家,你必須有往生凈土的願力、你必須有成佛的願力,這兩個不衝突的。你可以一次做好,為什麼要分兩段呢?佛陀法華會上說,舍利弗尊者在以前的經典,那是多麼威風,智慧第一,佛陀什麼事都叫舍利弗尊者、目犍連尊者去做,到法華會上舍利弗尊者是羞愧得,那實在是感到非常的後悔。他說我一個阿羅漢,我跟文殊菩薩、普賢菩薩,他證得空性、我也證得空性,他有安住力、調伏力,我都有,為什麼文殊菩薩能夠坐千葉寶蓮,到十方世界轉大法輪,我現在只能夠在山上思惟空、無相、無我,我們產生的作用為什麼差這麼多?他甚至於懷疑佛陀,是不是有所偏心。佛陀說,這跟我沒有關係!我的說法就像雨水,雨水是平等的,但是如果你是棵小草,你心中

載入中...內容載入失敗,點擊此處重試載入全文 的水分少,如果你是棵大樹,你自然吸收的水分多。這個是你們自己的根機,跟雨水沒有關係,你不能夠說雨水吸收的水分少,你怪雨水,對不對?你自己沒有準備好。諸位!你與其到了凈土再來後悔,為什麼現在不多做一點?所以我們要強調發菩提心,除了求生凈土還得發菩提心,這兩個是缺一不可的,因為你遲早要成佛的,這兩個是沒有衝突。引導力有兩種引導,第一個引導你趣向凈土,第二個引導你成就佛道。雖然現在還做不到,但是我們必須把這個願力放進去,這個就是種性,因為你必須有這個種子,才可能會出現這個水果的,你不能到了後面再做,有點來不及了。所以《法華經》上說,直接成佛的是最好的,那些小乘的學者,一開始因為對三界的痛苦感受太深了,所以他們就趕快跳離三界,到涅槃的地方,然後再回小向大,那這很折騰。你看法華會上說,這種回小向大的人,雖然回小向大,他過去的習氣觀三界如牢獄、視生死如冤家,但期自度不欲度人,不喜歡跟人家接觸的習慣性,還有就是法執,對清凈法的執著,都不斷的干擾他,其實很多事情你可以一次把它做好,一次到位這個最好。總而言之,我們教育除了讓大家提起佛號,還希望你們心中產生三種力量:安住力、調伏力、引導力。你的心力必須要做好準備,我們不知道,臨命終你會發生什麼事,有些人福報好善終,他在很多人助念當中往生,這個人他多生的福報夠;有些人可能發生車禍、有些人可能在加護病房等等,臨命終的所緣境是不可預測的,這個跟業力有關係。但是有一點是你可以做好,你可以做好全盤的準備,這個是你可以做的──做好心態的準備。所以我們必須要透過佛法的教育,因為你沒有透過佛法的教育,從世間的經驗是得不到這三種力量,不可能的!如果可以的話那佛陀就別出世了。所有的智慧都必須從佛法的學習而來,叫傳承。世間上沒有這方面的傳承,不可能。從佛力跟心力的結合,一句佛號三力具足有什麼好處呢?我們看看第二個,果地功德──臨終的正念。我們臨命終的時候把凈土的善根,一心歸命阿彌陀佛,把佛號提起來,然後我們那個能念的心,具足安住力、調伏力、引導力,就能夠成功的解脫一切業力、妄想的干擾,而跟彌陀感應道交往生凈土,這個就是我們凈土教觀學苑,三年的目的就在這裡。雖然臨終的正念可能只需要五分鐘、十分鐘、三十分鐘,但是我們要花三年的時間教育大家,但是值得。佛法修學概要——07~~~~~~~~~~~~~~~~~~~~~~~~~~~~~~~~~~~~~~~~~~~~~~~~~~~~~~~~~~~~~~~~~~~~~~~~~~~~~~~~~~~~~~~~~~~~臨終正念需有三種的力量——安住力   凈界法師我們再看第二點,這個是凈土宗最弱的一塊,心力不可思議。 心力從佛法的角度,我們心裡是沒有什麼力量,當然我們本來有力量,但是後來被很多的問題障礙住了,所以我們必須把很多原來的力量表達出來。如果看《彌陀要解》你就會知道,在凈土宗臨終的人要達到正念,需有三種的力量出現且缺一不可,這三種力量都跟智慧有關係,你不可能天生就有,都是經過後天的教育,首先我們看第一個,安住力,這最根本。 在《楞嚴經》裡面說,每一個人都是不安住的、有攀緣心,這是習慣不要教育的。攀緣心有什麼問題呢?它讓我們的生命不得自在,我們沒辦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因為攀緣外境,我們就住在外境心隨境轉。心隨境轉有兩個過失,如果你沒有在打坐,那就你感覺不出攀緣心有什麼過失。 第一個你在禪定當中,我們過去的業力,會出現很多的影像,只要你仁者心動你就完了,這第一個過失,破壞你禪定的功德。第二個最可怕的是臨命終時;諸位!臨命終它不是一個風平浪靜的景況,絕對不是!古人說:臘月三十算總賬,那是算賬的關頭。我們先不談過去的業力,這一塊太複雜了,就談談今生的業力、談談你今生從小到大,這幾十年所做的事情就夠了,算這筆帳就夠了。 唯識學上說,你從小到大,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你可能忘掉了,但是臨終的時候都會現前,你一生的酸甜苦辣、喜怒哀樂,在一瞬間都會讓你重新看到,所以你的心是百感交集。只要你的心看到這個所緣境、只要你動個念頭,你的佛號就沒了。因為心隨境轉,你就去投胎啦,中陰身就是這樣,一念差池全體慘,你才知道生死業力的可怕,所以這個生死關不容易過。 為什麼呢?因為你臨命終的時候,它不是風平浪靜。我們要怎麼樣訓練我自己,不隨外境的干擾,這個是很重要的,你才能夠很自在的,憶念你的佛號,然後跟彌陀的本願接觸、跟彌陀的本願感應而往生西方,不受這種外在業力的干擾。其實光是生死業力,它不可能讓你投胎的,那是一種因──親因;你一定要動念頭、你要動愛取,你只要不動念頭,這個業力它沒辦法影響你的。所以你跟業力也是感應道交,你不感應它,它有就跟沒有一樣的,有地雷我不去碰它,就等於沒有。 所以臨終的正念,諸位你要知道,我們不是今生才來到人世間,我們在人世間打滾太久了,這個因緣業力錯綜複雜,誰都不知道臨命終的時候,會出現什麼景像來刺激我們。但是,我們可以做好準備,就是你心中必須有個機制、有個系統,在遇到境界的時候,能夠保持不迷、不取、不動。 那怎麼辦呢?這個事情遲早要發生的,別擔心!佛陀有的是方法。佛陀告訴我們說,你應該要了解,什麼叫做諸法因緣生,這句話很多人不懂,嘴巴講諸法因緣生,其實你不一定懂什麼叫諸法因緣生,不了解空性、你就不了解因緣,這兩個是有關係的。 佛法的空性,它不是講現在是空,不是這樣子。佛法的空性,從《楞嚴經》的解釋就是說,你本來是空性的,本來是空的,佛法的空性是建立在你的原點──你生命的原點。你本來是清凈,它沒有說你現在清凈,沒有說!你本來是清凈的、我們本來是清凈的,這說明什麼事情呢?說明這些都是妄想創造出來的,你本來不是這樣子的。 所以《楞嚴經》講,你要能夠在臨終的時候,當你人生的所有的遭遇境緣現前的時候,能夠保持不迷、不取、不動。你首先要了解,你的人生是怎麼回事?我們的人生,只有一句話就可以說完了,來無所從、去無所止,人生沒有開始,它也沒有結果。 你說你那有開始?我們了解人生,佛陀最喜歡用做夢來譬喻,你把做夢了解了,你就了解人生了。你做夢有開始嗎?你一個晚上做五個夢;第一個夢夢到你是國王,從什麼地方開始的?沒有開始!因緣和合,虛妄有生,業力成熟了,啪!無中生有現出來。你今生會跟誰結婚、你今生會做什麼工作?那是你過去生,在某一個時間某一個地方,造了一個業這個業成熟了,啪!這個大海裡面的水泡冒出來了──因緣和合,虛妄有生,沒有開始,人生是無中生有,是從空性中顯現出來的一個假相,那是一種業力的釋放,就跟做夢一樣,完全是你的夢心顯現出來,沒有開始。 你說你做轉輪聖王做完了,誒,第二個夢變成螞蟻,因為你福報享盡了。你說我前一個夢,我是國王的,我買了很多的珍寶,我上輩子做轉輪聖王,買那麼多的珍寶跑那裡去了呢?沒有了!因緣和合,虛妄名滅,人生沒有結果,沒有一個人有結果的。你福報大住在豪宅,最後也沒有結果;你福報很差,你也沒有結果,所以人生只是個過程,是一種業力的釋放,那是一個因緣的假相而已。 人生,主要是來還債的,當然我們還債也在創造未來,但是主要是還債──萬般皆是業,半點不由人。只要跟生命的果報,跟結果有關係的,都是跟業有關係,只是你用什麼心態來面對它而已。 諸位你要知道,你臨終要能夠不隨境轉,你平常就要訓練你自己不隨境轉,你不可能說你平常沒有這種功能,臨終突然間出現這種功能,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佛法不講無中生有,一定有因緣,你現在要栽培它,它以後才會出現,如果你現在的心,別人嘴巴一動、別人講一句話,你的情緒就很嚴重,你臨命終的時候,你一定會受到外境干擾,一定的!這是等流性嘛。你上游的水流是黑的,流到下游自然是黑的,除非你在過程產生了修學、產生了變化,否則你上游是什麼、你平常是什麼,你臨終就一定是什麼。 所以佛陀要我們不要把現在的假相看得太重,你要想一想,憶念真如、想想你本來面目,你本來是清凈的、你本來無一物,你何必去惹這個塵埃呢?既然人生只是個過程,你何必多事呢?弄得你通身的業力,弄得你臨命終這麼被動,因為你到最後什麼都帶不走! 所以真正的覺悟,是你平常就必須培養的,我不相信你平常是顛顛倒倒的,臨終突然間有正念,我不相信!這個不合乎佛教因緣觀。那你那個正念誰給你的、你怎麼有這個正念呢?上帝給你的,不可能!福報是可以,佛陀可以送你福報,福報可以透過迴向,相互的受用,大家可以分享;智慧不能分享,智慧這一塊不能分享、善根不能分享不能取代的。 所以這個安住力,對凈土宗人來講很重要,雖然臨命終你可能只需要三分鐘、五分鐘的安住,因為你只要衝過,臨終的時候這個妄想的現前,你只要熬得過去,阿彌陀佛就現前了。 可能你臨終只需要五分鐘的正念,但是,你臨命終五分鐘的正念,你平常要花很多很多時間來栽培,因為你別無選擇。當然,這個也看你的善根,有些人善根深厚,他聽了幾遍他就懂了,因為你有一個美好的過去,你過去很用功;有些人善根差,也沒關係也不要自暴自棄,只要你肯努力,你就會改變。你說書到今生讀已遲,你今生不讀更遲,是吧!所以不管我們的過去,反正過去已經過去了,關鍵是能夠把握的是現在。我們一定要在臨終的時候,培養一個向真如、空性,安住的力量;就是至少你看到一個因緣假相,不要馬上就動,這樣你什麼事都辦不好,這樣子念佛的話,你人生完全是充滿了不確定。 修行不是把自己的功德,創造出來就算了,你要面對很多很多的考驗的,我們第一堂課講到佛陀的成道,你就知道了。你自己要有一些對治力、調伏力,因為你過去的業力、你過去的妄想,它絕對不會放過你的,所以這個地方一定要注意,這一塊我們會花很多時間,來說明什麼是空性,讓你的心慢慢慢慢的往內收,把心帶回家。 其實人生你攀緣這個東西,對你一點好處都沒有,它不會因為你的攀緣,而變得更好,你只要做你該做的事就好,不要打太多的妄想,這都沒有用的。我們總是覺得說,我想的越多,就會把事情做得好,不是這個意思,你錯了!凡事盡心儘力,成敗交給業力,你該怎麼做,.就怎麼做,盡心儘力問心無愧就好。 所以我們要花很多時間來教育,雖然臨命終你可能只需要五分鐘的安住,但是我們要花三年的時間,教育你怎麼樣安住。一個思想的改變不是簡單的!教育只能夠潛移默化,除非你是六祖大師,你是頓悟的,這種人很少。我們大部分都是慢慢改變的,今天改變一點點,今天走三步,然後退兩步,明天再走三步,再退兩步,慢慢、慢慢累積,點點滴滴,滴水長流則能穿石,我們的根性不夠,只能這樣子,透過教育慢慢的改變。  佛法修學概要——05~~~~~~~~~~~~~~~~~~~~~~~~~~~~~~~~~~~~~~~~~~~~~~~~~~~~~~~~~~~~~~~~~~~~~~~~~~~~~~~~~~~~~~~~~~~~臨終正念需有三種的力量——調伏力凈界法師第二個,調伏力,就是有些人說我們念佛,念佛幹啥要調伏,問題是我們內心當中,有一個很強大的生死業力,其實空正見只是根本,調伏力跟引導力是別相。我先講生死業力的問題,我們每一個人投胎,都是由業力而來的,但是業力形成的因緣,每一個人都不一樣的。在《楞嚴經》上說,什麼叫生死業力?當我們的心跟外境接觸的時候,這個外境可能是個人、也可能是一個事情。我們先有感受,這個時候沒有影像只有感受,如果是滿我們心中的希望的,則出現快樂的感受,如果它是違背我們心意的,那就出現痛苦的感受。但是感受過去,馬上經過想像,就會創造一個影像出來,這個影像第三個就是受想行,我們就住在這個影像了,而且就深深好樂。如果這個影像,是來自於痛苦的問題不大,痛苦的經驗對我們不會產生一種牽引的力量,最可怕的是,它曾經讓你感受到快樂、讓你感受到幸福的感受,而這個影像你就會產生堅固的執取,叫愛取。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死了以後,如果你沒有經過佛法的訓練,你一定會來三界投胎,一定會再來的。因為你內心的深處,對某一個人、或者某一件事,有一種堅固的影像,這個影像就是愛取。也就是說,其實每一個人,對生命的了解都是片段的,沒有一個人看到人生的全貌,只希望我心中的影像再出現,其實人生苦多樂少,我們付出太多而得到的快樂太少。佛陀說,就像刀上的蜂蜜,為了要舔那個微少的蜂蜜,我們被刀子給割傷了,但是卻沒辦法記取教訓,每一次都願意來輪迴,因為我們被心中的影像騙了。我們為什麼認為人生美好呢?因為,你根本不在乎外境是怎麼回事,你在乎的是你心中的妄想,問題在這裡。當你在回憶人生的時候,你是把過去的影像拿來回憶,所以你被你的妄想嚴重的誤導,這叫做無明,或者叫盲點,如果你在臨終之前,你沒有成功的把心中的影像給化掉,你不可能往生。你說我往生的願力很強;諸位,你念佛的願力怎麼強,你不可能強過你無始劫來,那個數數現行、深深好樂,那個多生多劫,栽培出來那個業力強,你不可能的。就像憨山大師說的,你念佛是今生才栽培,扣掉工作、吃飯、睡覺,念佛頂多四個小時,你一天二十四個小時,打了二十小時的妄想,連睡覺都打妄想,你用四個小時的佛號,去拼二十小時的妄想,而且你也不見得能夠念四個小時的佛號,你就知道了。所以解決問題不是靠行力,要靠善巧智慧;你要轉,要轉識成智。所以佛陀告訴我們思惟苦諦,其實你心中的影像,雖然給你快樂,但是它也給你很多很多的痛苦。它讓你生生世世的輪迴,讓你每一世的輪迴,都深受老病死的折磨,甚至於嚴重一點,它把你帶到三惡道去,你付出的代價太多,你得到的快樂太少,你划不來的。你可以有更好的選擇,我們到極樂世界,也是快樂的境界,而且快樂五塵也是有影像,不過這種快樂沒有過失,你喜歡吃蜂蜜,這可以理解,但是你不要吃刀上的蜂蜜,你吃玻璃杯裡面的蜂蜜,多好呢!所以我們要透過智慧,來化解心中的問題,你今天會坐在這裡,仁者心中,必有一物,這個是六祖大師說的,你心中或多或少,一定有一個影像在牽引著你。在世間法說,這個是一種追求物質的動力──慾望。他為什麼辛苦的去讀大學、他為什麼辛苦的工作呢?他心中一定有個東西在支持他,就是一種妄想、一種影像,每一個影像不同;有些人要買房子、有些人是想幹啥,這個都跟他過去的生活經驗、他的遭遇有關係,可能今生也可能前生,但不管是怎麼來的,已經不重要,重要是要把它消滅,這個要靠智慧。你必須跟自己溝通,告訴你自己,放掉它對你是有好處的!我們的心中是要有寄託的沒有錯,凡夫不能無住。但是你有更好的寄託,你可以把你的心,寄托在極樂世界的七寶池、八功德水、宮殿樓閣,它也會讓你快樂,但這個快樂沒有過失,是不是?你不要把影像寄托在娑婆世界,娑婆世界你都要付出代價的,你何必呢?所以我們從內心的安住開始調伏,我們透過教理的學習,你開始檢查你內心,你那裡出了毛病?你今天會輪迴,你一定有問題,你沒有問題你不可能輪迴,除非你乘願再來。仁者心中,必有一物,那個東西你沒有消掉,臨命終的時候,多大的念佛都沒有用;真的,你不是它的對手。我希望大家不要低估你無始劫來,所留下的那些妄想的力量,不要低估了它們,它生生世世陪伴著你。所以我們必須透過教育來調伏,我們只能提供觀念,當然做還是諸位要去做,但是我們把方法告訴你,怎麼去檢查你的妄想,怎麼去做一些修正、調伏你的愛取,把你生死的業力斬斷,臨終的時候沒有人可以去束縛你了,你才能夠輕鬆自在的往生。如果三界的業力,把你綁得死死的,你臨終是跑不出去,所以為什麼要厭離娑婆才能夠欣求極樂?你要把你這個三界的繩子,先把它解開來,你才可能去的。假使不處理我們生死問題,那祖師講直接欣求極樂就好了,幹嘛要厭離娑婆呢?你要做兩件事情,第一個把這個三界的繩子解開來、第二個才跳得出去;所以這個調伏力,這也是我們教育的重點。從苦諦的思惟,告訴你自己,老是執著你心中的影像,雖然它會給你短暫的快樂,但是你想一想它背後那把刀,你為了這個付出了多慘痛的代價,你想一想,你值得嗎?佛法修學概要——06轉自:佛教導航http://www.fjdh.com/wumin/2013/08/062039276452.htmlhttp://www.fjdh.com/wumin/2013/08/054935275825.htmlhttp://www.fjdh.com/wumin/2013/08/043300276114.html

分享

  • 我的博客
  • 微博
  • 微信
  • 朋友圈
  • N同時轉發到微博 發送
    推薦閱讀:

    如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漫談宇宙次元6--吸引力──思想引導能量
    大圓滿前行引導文·03 人生難得
    三主要道甚深引導筆記·開妙道門 緣起
    大圓滿隆欽心髓前行思維觀修次第引導

    TAG:文章 | 正念 | 力量 | 法師 | 引導 | 合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