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國家存儲器基地項目武漢光谷開工
昨日,總投資240億美元的國家存儲器基地項目在東湖高新區正式動工建設。
該項目位於武漢未來科技城,長江存儲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作為實施主體公司,由紫光集團聯合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基金、湖北省地方基金、湖北省科投共同投資建設,總佔地面積1968畝,主要生產存儲器晶元,填補我國主流存儲器領域空白。
紫光集團董事長兼長江存儲董事長趙偉國表示,國家存儲器基地正式動工建設,意義深遠:這是中國存儲晶元產業規模化發展「零」的突破,「中國存儲器航母」正式起航;該項目的順利運作,體現了「國家戰略推動、地方大力支持、企業市場化運作」新模式的成功探索。
目前,一期建設的80億美元資金已全部到位,計劃2018年建成投產,2020年完成整個項目,總產能將達到30萬片/月,年產值將超過100億美元。項目建成後,以此為龍頭將帶動設計、封裝、製造、應用等晶元產業相關環節的發展。
發展集成電路產業是國家戰略,其中存儲器最能代表集成電路產業規模經濟效益和先進位造工藝。隨著大數據、雲計算產業發展,存儲晶元在整個晶元市場佔比超過25%,未來5年內將達到45%左右。
2006年,湖北省、武漢市和東湖高新區投資100億元建設了武漢新芯12英寸晶圓製造項目。「追芯」10年,武漢成為國家重點支持的集成電路四大產業集聚區之一。
在幾天前剛剛公布的《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十三五」規劃》中,明確指出「支持武漢、合肥建設存儲器產業基地」,目前,合肥長鑫也有相關投資計劃曝光,計劃2017年7月新建12寸晶圓廠。對於武漢來說,國內其他地區的產業競爭態勢也不容忽視。
長江存儲董事長趙偉國:
要打贏存儲晶元製造「世界戰爭」
引起全球集成電路產業重大關注的國家存儲器基地項目,昨日正式開工。立志打造中國集成電路產業航母的紫光集團入股長江存儲,執掌項目建設,亦引人注目。
昨日,紫光集團董事長兼長江存儲董事長趙偉國接受長江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參與建設國家存儲器基地,對於紫光集團來說,責任和壓力很大,這是事關國家戰略、「使命必達」的戰役,也是真刀真槍的全球市場競爭。
談項目:這是「中國存儲器航母」起航
「國家存儲器基地正式動工建設,不僅僅是一個項目的開工,意義深遠。」趙偉國說,這一項目標誌著中國集成電路存儲器規模化發展「零」的突破,未來,這裡將建起「航母級的晶元工廠」。
「此前,我國的大規模存儲晶元生產是沒有的。」趙偉國介紹,目前,全球僅有三星、東芝、美光、海力士四家企業在生產主流存儲器。
不補上這一空白,相當於是把廣闊的存儲器市場拱手讓人,「隨著大數據、雲計算產業發展,存儲晶元在整個晶元市場佔比超過25%,未來5年內將達到45%左右。」
更重要的是,集成電路是信息技術產業的核心,是支撐社會經濟發展和保障國家信息安全、產業安全的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產業,是世界各國和地區綜合競爭力的集中體現。趙偉國說,存儲器最能代表集成電路產業規模經濟效益和先進位造工藝,屬於「皇冠上的明珠」,技術的難度、投資的總量,在全世界也沒有幾個玩家,進入存儲晶元市場,本身就是一場「世界戰爭」。
要打贏存儲晶元製造的「世界戰爭」,就必須建起「航母級晶元工廠」。「總投資240億美元,核心廠房設備和建設投資,每平方米超過3萬美元」,趙偉國用直觀的場景體現項目投資金額的巨大:「每一個平方米的核心廠房,都是300張一百美元堆出來的」。
談技術:發展三維快閃記憶體正是彎道超車機會
集成電路產業是技術、人才、資金密集型產業,投資強度大,建設進度也必須非常快。
趙偉國說,按照計劃,2017年8月,主體廠房就要建成,2018年試生產,2019年就要實現一期項目10萬片滿負荷生產。一旦試生產開始後,就會同時開展二期建設,到2020-2021年完成二期建設,總共形成每個月30萬片晶圓的產能。
長江存儲準備進軍存儲晶元的起點不低,投產後將直接生產3D NAND快閃記憶體。這種將過去平面快閃記憶體進行立體堆疊的三維快閃記憶體,存儲晶元相當於實現了從「平房」到「樓房」的跨越,目前,三星的V-NAND快閃記憶體,堆棧層數從之前的24層提高到了48層。
長江存儲的技術是否真能趕上國際巨頭?對此,趙偉國表示,長江存儲是在武漢新芯的基礎上建立的,而在兩年前,武漢新芯就開始對3D NAND快閃記憶體進行研發,這個領域,也正是中國存儲晶元製造彎道超車的機會。
「中國產業發展,很多東西都是後發的。但現在看,很多領域不敢說走到世界前列,力爭前二前三,還是有希望的。」趙偉國以紫光集團旗下的展訊通信為例,他說,十幾年前,中國沒有設計、生產手機晶元的能力,但現在,展訊已經排到全球第三,前兩位是多年的國際巨頭高通和聯發科。
趙偉國認為,中國走到今天,產業的基礎,人才的基本儲備,加上資本的支撐,在一些領域已經基本具備了邁入國際前列的能力。
談信心:市場、人才和資本是信心來源
「晶元製造已經進入納米級,和航天技術相比也不遜色。」趙偉國說,對於企業發展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團隊已經做好了充分的心理、精神、思想和措施的準備。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趙偉國的信心主要來自於三點:
首先,是中國龐大的本土市場。中國是全球電子產品製造的主要基地,存儲晶元需求量巨大。他也坦言,競爭的核心,還是把產品性能、價格做得足夠好。另一方面,紫光集團旗下的展訊、新華三等企業,形成了相關產業鏈條,本身也有能力消化一些市場,可以幫助長江存儲的早期產品進入市場演練。
其次,是本土的人才。趙偉國特地提到,國家存儲器基地設在武漢,其能提供的人才資源有很大優勢,同時,武漢的生活環境,也利於吸引高端人才,「這裡的生活成本和人才政策,便於讓工程師們安家落戶。」
「目前,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的人才整體情況還是偏低端。」趙偉國說,前期將大量引入國際化的高端人才,隨著項目的研發和建設進展,就會逐漸成長出我國本土的人才團隊,「這並不是能力的問題,而是缺乏訓練,沒有見識過這個領域是什麼樣子,未來通過閱歷和見識,一定會成長起來。」
據介紹,項目全部投產以後,將聚集研發、生產工程師1萬人左右。
再就是資本。「永遠不要低估資本在產業發展中的地位」,趙偉國說,在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推進政策引導下,還有國家級基金支持,長江存儲將採取「自主創新+國際合作」雙輪驅動,加速推進研發和製造進程,早日實現達產目標。
談未來:一山放過一山攔 咬定青山不放鬆
「武漢有產業基礎,經濟實力日益強勁,政府對集成電路產業的理解也非常深刻。」趙偉國表示,對湖北省、武漢市充滿信心。
不管前景多麼宏大,最終還需靠企業發展實力說話。趙偉國說,項目開工只是開始,未來一定會有諸多困難,但此時只能「咬定青山不放鬆」,既然已經選擇了,那就義無反顧地去做,一定把這件事頂到底。
「做企業,成者王侯敗者寇。」趙偉國說,市場不相信眼淚,中國集成電路產業也不需要眼淚,我們只需要成功,而且,對成功的追求也沒有止境。
「古語說,不破樓蘭終不還,其實集成電路行業是『破了樓蘭也不還』」,趙偉國說,產業在發展,技術在演進,企業發展是「一山放過一山攔」。特別對於集成電路產業來說,這是一場馬拉松賽跑,「更辛苦的是,每個一百米都要用衝刺的速度來前進。」
「我們努力吧,為中國的集成電路產業,為湖北、武漢的信任和支持。」趙偉國語氣平和,但句句堅定,「盡最大努力,像鋼鐵戰士般,使命必達。」
鏈接>>>
長江存儲最終遷址未來科技城
國家存儲器基地項目開工,其間經歷的困難不少。長江日報記者了解到,在長江存儲註冊成立之後,根據存儲器晶元製造企業對地理環境的特定要求,發現在原定地址,有不利於晶元製造的環境因素。後經全盤考量和多方協商,長江存儲的地址遷移到東湖高新區的未來科技城,隨後,緊急啟動新的廠區地勘、場平及樁基施工準備工作。
圍繞國家存儲器基地項目的運營和規劃建設,東湖高新區管委會成立了兩個專班。規劃建設專班負責人介紹,專班正式進場開始工作是9月14日,目標是要確保在12月開工,「拆遷、場平、油氣管道改線,要在80天內完成,壓力山大」。
據介紹,存儲器基地項目用地上有三條輸油、輸氣管網,對項目用地、項目安全影響較大,需在項目開工前完成遷改工作。管線遷改工作涉及11家企業,32個魚塘,40片樹林,54棟房屋,要在70天內完成清表、清淤、土地平整工作。規劃建設專班負責人說,這期間,有42天都在下雨,「大家都是冒雨工作,經常干到深夜十一二點,很多同志都感冒了,第二天堅持早上7點到場工作」。
圍繞國家存儲器基地項目在2016年12月1日前實現樁基進場施工的總體目標,1717畝的項目主廠區以及251畝的配套宿舍,用地範圍要完成征地、拆遷工作,還要進行場平,在工作專班的努力下,最終確保了項目按期進場開展樁基施工。
推薦閱讀: